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二物理期末复习教案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教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1. 教学目标 2. 3. 4. 重难点导航 5. 6. 教学简案: 复习《物质的物理属性》; 复习《从粒子到宇宙》; 复习《力》、《力与运动》; 复习《物质的物理属性》; 复习《从粒子到宇宙》; 复习《力》、《力与运动》; 1. 复习《物质的物理属性》; 2. 复习《从粒子到宇宙》; 3. 复习《力》、《力与运动》; 4. 课堂复习巩固。 如图1所示,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张纸片,将杯子倒 置过来,纸片不下落,说明纸片受到向上的______力的作用。 (2)图2,迅速击打硬纸板,板上的鸡蛋落入杯中。 说明: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严禁超载?某课题组利用斜面、小球和木块进行研 究。让质量不同的小球分别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滑下(如图所 示)。小球经过A点时。速度相等。请根据实验现象,用学过的 科学知识,解释超载存在的安全隐患. (4)为了解释严禁超速的原因。他们利用小球和斜面进行研究. 让同一小球从A、B两点静止开始滑下(如图所示).请根据实 验现象,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超速存在的安全隐患. 图3 图4 真题演练: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知识梳理 1.质量: ⑴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⑶ 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⑷ 测量: ①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2.密度: ⑴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 公式:mm v mv v333333⑶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常用单位g/cm。这两个单位比较:g/cm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10kg/m 3-333331kg/m=10g/cm。水的密度为1.0×10kg/m,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kg。 ⑷ 理解密度公式: m v①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②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③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④ 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⑸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⑹ 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⑺ 体积测量——量筒(量杯) ① 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② 使用方法: 3 3“看”:单位:毫升(ml)=厘米( cm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⑻ 测固体的密度: ① 原理:原理:ρ=m/v ② 方法: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 b.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 d.得出固体密度ρ=m/( V2-V1)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也可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规则固体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 ⑼ 测液体密度: ① 原理:ρ=m/v ② 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⑽ 密度的应用: ①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② 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③ 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④ 判断空心实心: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知识梳理 1.分子 -10⑴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为10m。 ⑵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 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 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④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⑶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2.电荷 ⑴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①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电子带负电,失电 子带正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⑶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⑺电中性: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第八章 力 知识梳理 1.力 ⑴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⑵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⑶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⑷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⑸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⑹ 力的测量: ①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② 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选”: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 “测”: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⑺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⑻ 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2.弹力 ⑴ 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形变。 ⑵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3.重力: ⑴ 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液体和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4.摩擦力: ⑴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⑵ 分类: 静摩擦 摩擦力 滑动摩擦 动摩擦 滚动摩擦 ⑶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⑷ 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⑸ 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⑹ 滑动摩擦力: ①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应用: ⑴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九章 力与运动 知识梳理 1. 二力平衡: ⑴ 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⑵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⑶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⑷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不受力 合力为0 受平衡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物体运动状态 静止 平衡状态 匀速运动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运动状 态改变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 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牛顿第一定律: ⑴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接下来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4.惯性: ⑴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m ρ甲 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5.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ρ乙 ⑴ 由物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⑵ 由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V 1.奥运会的许多比赛项目都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有关,假如“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在①射箭:②跳水;③跳远;④皮划艇;这些项目中,将无法进行的是( )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都是 2.小明同学从如图所示的四个物体中选择了一个物体,用托盘天平测量出其质量为100 g,该物体可能是( ) 3.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水的密度、沸点、凝固点、比热容等性质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水的密度变得与水银一样大,那么石头和铁块都可以在水面上漂浮 B.如果水的沸点升高到120 ℃,那么煮熟、煮烂食物变得更容易 C.如果水的凝固点降低到-150 ℃,那么所有的冰山将不会存在 D.如果水的比热容变得很小,那么相同情况下将水烧开所用的时间会更长 5.小明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粉笔两头横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粉笔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两支粉笔都受到了桌面给予的摩擦力,且大小相等 C.由于受力面积不同,桌面对粉笔的支持力不同 D.本实验无法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8.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有推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惯性,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D.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9. .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中子运动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1. .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做“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可用于纺线.因此,梳棉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潮湿程度,以防止因产生________现象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 13.如图所示的动车组最高时速可达250 km/h,以南京——苏州为例,在南京是9:30发车,11:06到达苏州,全程218 km,则此动车组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km/h,车头呈梭形是为了减小车身在高速运行过程中所受的_________. 15.当衣服上粘上灰尘后,用手拍打一下,灰尘就会飞离衣服,这是因为________具有惯性的缘故. 16. .百米赛跑过程中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的位置如图所示 (1)到目前为止,两运动员中,________的平均速度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 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3)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17.一个质量为0.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 kg,则这玻璃瓶的容积是________m.它最多33能装________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ρ=0.8×10 kg/m). 18. .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从同一高度h处以相同的速度抛出,一次斜向上抛出,沿a运动轨迹落地时的动能为E1;另一次水平抛出,沿b运动轨迹落地时的动能为E2,不计空气阻力.E1________E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作图题(8分) 22.(2010·聊城)用细绳拉动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如下图所示,请画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图.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________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________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由3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________. 一些物质的密度 25.小明用如图甲、乙、丙的步骤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中,他应将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步骤________与________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________有关,且接触面越______,摩擦力越大. (3)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与________力的大小有关. (4)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是利用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