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7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á) 锵然(qiāng) 入不付出(fù)
⋅
⋅
⋅
B.驰骋(chěng) 藉贯(jí) 强词夺理(qiǎng)
⋅
⋅
⋅
C.哺育(bǔ) 诡谲(jué) 面面相觑(qù)
⋅
⋅
⋅
D.愧怍(zuò) 忖度(cǔn) 谆谆教导(zūn)
⋅
⋅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理性分析双方分歧,协同解决实质问题。B.对于这件事情,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C.人应该学会负责,你不应该这样投桃报李地为他承担责任。D.经过反复试运营,市民热议已久的智轨电车终于粉墨登场。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其作品《马说》借马的遭遇发不平之音,激起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B.《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的。C.在我国古代,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D.科举考试中的乡试—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将推迟到2021年7、8月举办,而届时举办的运动会仍将使用“东京2020年奥运会和残奥会”。
B.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就一定能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C.青花瓷胎质细腻,釉质温润,不仅是古老文化底蕴的象征,还是中国陶瓷史上的杰出代表。D.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5.(5分)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万籁此都寂,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7)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6. (5分) 我校初一年级开学复课,学校为严格落实防控工作各个环节,让学生安全有序入校,要求
家长接送孩子时隔开安全距离,不聚集等候。平常负责接送你的奶奶很不理解学校的要求,请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她服从学校安排。四、 文言文翻译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7. (5分) 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五、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8.(5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①,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锭。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释】①弋人:捕鸟人。②鸿:雁。③翱翔:指鸟回旋飞翔。 (1)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①“从”字甲骨文字形如图1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文中“飞号从之”的“从”意思是________。②“集”字甲骨文字形如图2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3)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的目的是“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雄雁有和人一般________的性情(用自己的话概括)。
六、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9.(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________ ,全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_的愿望。
(2)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七、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分 )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抗菌香皂一定优于普通香皂吗?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品的追求已经不再只是廉价实用,而是健康、有品质的小资,顺应消费升级,各类产品都开始升级,为自己贴上各种标签,作为新的卖点,用更高的价格却能抢占市场。连原本再普通不过的香皂,也华丽丽地“升级”了!现在,不管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上的广告,都充斥着“抗菌”“消毒”之类的字眼,商场里大约75%的液体香皂都标有“抗菌”字样,人们也都倾向于使用这类产品。②那么,结果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吗?使用这些抗菌香皂,真的比普通香皂更抗菌,更健康吗?③在制备香皂时,人们需要使酸性成分和主要成分(或碱)相混合,酸是指脂肪酸或甘油三酸酯,主要成分是指氢氧化钠。混合使得脂肪酸与甘油三酸酯分离,并与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了一种我们称之为“香皂”的盐。④香皂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它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二是它可凝固污垢、油污或细菌。香皂之所以具有这些功能,是因为香皂分子的一端是亲水性的,一端是亲油性的。亲水性部分使不易被水沾湿的脂肪酸和与它同性的物质(比如污垢)相接触。当污点与香皂的脂肪酸相接触时,它就会在水滴中形成微胶囊。当污垢、油污和细菌处在这种中间状态时就很容易被洗掉。⑤所以,普通香皂完全可以消灭细菌,但抗菌香皂是否功效更强呢?⑥也许,抗菌香皂的效果优于普通香皂,但是,在使用这些被冠上抗菌之名的产品时,我们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香皂中的抗菌成分需要在皮肤表面停留2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而大多数的人并没有这个耐心——当他们用香皂洗完手时,真正起抗菌作用的成分其实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呢。有科学家认为,细菌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建立起对杀菌剂的抵抗能力,所以,抗菌香皂或许能一时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就未必了。其实,我们并非要杀死所有的细菌,人们身体表面的一些细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吸收汗液,还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真正有害细菌的侵袭。而且,一些常见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就算你使用抗菌产品,也并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更让你想不到的是,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抗菌香皂并非必要,在温水中用普通的香皂洗手才是最有效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措施。
⑦所以,大可不必跟风去买抗菌香皂啦!(1)下列关于“香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皂分子中亲水性部分使不易被水沾湿的脂肪酸和与它同性的物质相接触。B.香皂主要具有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凝固污垢、油污或细菌这两种功能。C.抗菌香皂或许能一时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就未必了。
D.香皂中的抗菌成分在皮肤表面停留2分钟或更长时间都未能发挥作用。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用疑问句的形式,既引出说明内容,又吸引读者兴趣。B.第①段画线句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两种说明方法。C.第⑥段中画线词语“大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抗菌香皂的抗菌效果不一定优于普通香皂。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制备香皂时,人们需要使酸性成分和主要成分(或碱)相混合。B.污点与香皂的脂肪酸相接触时,污点就会在水滴中形成微胶囊。
C.我们并非要杀死所有的细菌,人们身体表面的一些细菌对人体是有益的。
D.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研究表明,在温水中使用抗菌香皂能更好地保护人体健康。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孝 猴吕保军
①古壮乡崇左村,住着个热心肠的叶婆婆,她粗通医理,能为乡邻治跌打损伤,平时摊上谁家有红白事需要帮忙,叶婆婆总是第一个到达。
②这天,叶婆婆帮乡邻忙完一场白事,刚想回家歇息,忽见有人跑来说:“不好了,出殡队伍遭到猴子袭击了!”原来,全身缟素的出殡队伍正往山里走,突然从山坳里窜出一群猴子,冲上来就撕扯孝服孝巾,把孝子贤孙们的脸和手臂都抓破了。送殡的人们不得不暂停躲避,直到泼猴们闹腾够了才上路。
③“造孽呀!”叶婆婆听了连声感叹。
④第二天清晨,叶婆婆就背着药篓进山了。刚走进山坳口,迎面跑来一只小猴子,望见是叶婆婆,吱吱尖叫了几声,掉头就跑没影了。不一会儿,小猴子拉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猴子回来了,猴子一家三口扑倒在叶婆婆脚下,纳头便拜。原来,上个月叶婆婆进山采药草,遇到这只小猴子跌断了腿,便主动上前为它医治。在叶婆婆眼里,这些顽皮的猴子就像自己的孩子,虽然淘气却不失可
爱。有时,她会带些苞米棒子、花生之类的,故意丢在猴子出没的地方,哪曾想猴子吃完之后,竟摘了些山桃野果悄悄放进她的背篓里。谁说异类不可教化?猴子也懂得人情往来呢。⑤叶婆婆看到猴子全家对自己感恩,不禁欣慰地伸出手去,摩挲着猴子的头,就像拍抚着儿孙的脑袋。这时候,又有无数只猴子围上来,撒娇似的冲叶婆婆叫着闹着,乱作一团。有的猴子头上还顶着昨天抢来的白孝巾,模样滑稽得很。叶婆婆笑着说:“好啦好啦,我的乖孩儿们,以后不许再抢人家的孝衣啦!都要听婆婆的话,婆婆自然会疼你们的,明白吗?”说也奇怪,这些猴子似乎听懂了她劝诫的话,此后果真一次也没再骚扰过送殡队伍。⑥叶婆婆更高兴了,出入大山也更勤了。每天在她采药草的时候有群猴做伴,累了歇息的时候就顺便为它们一一检查伤病,更多时候,叶婆婆也会情不自禁地把隐埋心底的那些孤寂愁烦,一股脑儿全都倾诉给猴崽子们听。一位老人与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融洽。⑦后来,叶婆婆生病了,好多天没进山。有几只胆大些的猴子,竟然跑到婆婆家里来了。邻居们见猴子进村,还以为它们要祸害庄稼,没承想这些猴子根本没有到处乱跑,只在叶婆婆家里进进出出。好奇的人们隔着窗棂往里一瞅,好家伙!猴子们不但为叶婆婆端茶倒水,还有的正为她干杂活呢。当它们察觉到有围观者在指指点点的时候,霎时像个害羞的小孩子,屁股一扭一扭地跑远了。⑧十多天后,叶婆婆的病情骤然加重。好心的邻居们纷纷前来,为她抓药熬药、陪她拉呱解闷。忽然之间,只听窗外由远而近,传来了一阵吱吱哇哇的叫声。邻居们打开房门,一下子惊呆了:只见院里站满了大大小小的猴子,每只猴子的手上,都捧着一大把药草。它们一见房门打开了,都齐刷刷地将药草投掷了进来,地上霎时堆起了一座小山。病床上的叶婆婆感激得满脸是泪,她多想伸出手去,再抚摸一下这群可爱的猴崽子,她那虚弱至极的身子似乎想往起挣,努力地往起挣……所有的猴子都无限悲伤地吱吱尖叫着,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上蹿下跳个不休。这场面,这情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⑨这天半夜,叶婆婆悄然走了。天亮后,赶来送葬的村民们惊讶地发现,院里的猴子或蹲或趴,全都出奇安静地守在那儿,竟然一只都没走。只不过,仿佛一夜之间,它们头上的毛发全变白了,仿佛个个头上都顶着一方孝巾。⑩每个人都在感慨:你们看,猴子多么有情有义呀!它们莫不是在为叶婆婆戴孝吗?⑪从此,人们都管这群猴子叫“白头叶猴”。(选自《少年作家》2015年第4期)(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从选文可以看出叶婆婆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请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叶婆婆看到猴子全家对自己感恩,不禁欣慰地伸出手去,摩挲着猴子的头,就像拍抚着儿孙的脑袋。(4)阅读完选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八、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12.(5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党的十以来,*总关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讲话及精神,清晰展现了文化传承的中国逻辑,形成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支撑。在新的文化建设历史坐标下,新的实践探索蓬勃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撰工程部分成果面世,在又一次的“编码”“解码”中,国人的
文化记忆被唤醒,“我们”的身份标识被强化。
材料二 播出已近一年,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的豆瓣评分依旧保持在9分,近7成评价者打出了五星。走进湘西体验苗绣,南下广西了解壮锦,“非遗”渐成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关键热词;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首次被完整搬上舞台,在全球巡演。
材料三 漫画:《还是这里好》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30字左右)(2)请简要描述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九、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13. (5分)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跟随时光的脚步前行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十、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14.(5分) 名著阅读。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的作品《昆虫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________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________的特点。
(2)下列对《昆虫记》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
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B.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
衍和死亡,种种描写都渗透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
C.《昆虫记》的魅力来自于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器官功
能。
D.《昆虫记》语言诙谐,行文活泼,获得了“昆虫的史诗”的美誉。作者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参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末
试卷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1.
【答案】
C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字形【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A.入不付出(fù)——入不敷出;B.藉贯(jí)——籍贯;
D.谆谆教导(zūn)——zhūn;故选C.2.
【答案】
B
【考点】成语的使用【解析】
1
【解答】
A项,当务之急:当前应做 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B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项,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D项,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 戏。今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爬上政治舞台。不合语境,使用
错误。故选B。
3.
【答案】
B
【考点】文学常识马说(韩愈)【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B项,《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4.
【答案】
B
【考点】病句修改【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A.成分残缺。在末尾加上”的会标”。
C.语序错误。改为: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杰出代表,还是古老文化底蕴的象征;D.搭配不当。改为:下降了一半;故选B.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5.
【答案】
(1)天涯若比邻(2)气蒸云梦泽(3)但余钟磬音。
(4)黄发垂髫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浮云游子意
(7)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卜算子·咏梅(陆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送友人(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桃花源记(陶渊明)【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此题要注意“涯”“蒸”“磬”“贱”等字词的书写。略略略略略略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6.
【答案】
奶奶,现在疫情还没有过去,尤其是在学校,更容易出问题,请您理解?【考点】情景说话【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四、 文言文翻译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7.
【答案】
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②孔子说:(只要君子住在这里)(还)有什么简陋的呢?③(如果生命和道义)二个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考点】文言翻译文言实词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解答本题时要明确本句是否是特殊句式,特殊句式要按照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翻译。还要抓住重点词进行解释,特别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等。【解答】
①重点字: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句意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②重点字:陋:简陋。
句意为:孔子说:(只要君子住在这里)(还)有什么简陋的呢?③重点字: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舍:舍弃。取:选取。
句意为:(如果生命和道义)二个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五、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8.
【答案】
跟从,停留
(雄雁)哀哀地叫着,低回地飞着。是将以赎妇也,钟情【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
参考译文:
天津一个捕鸟的人抓到了一只雌雁,雄雁一直追随到了捕鸟人的家,哀哀地叫着,低回地飞着,直到天黑了才恋恋不舍地飞走。第二天,捕鸟人早早出门,雄雁就早早到了捕鸟人家,雄雁便号叫着跟着他,一会儿又落到了他脚下。捕鸟人高兴的想把雄雁也一并抓住。这时,只见雄雁一伸脖子吐出了半锭黄金,捕鸟人顿时明白了雄鸟的意图,他说:“它是想用这些黄金把雌雁赎出来啊!”捕鸟人便把雌雁放了。两只大雁高兴的在上空徘徊着,表示着对捕鸟人的谢意,然后高高兴兴的一起飞向了远方!捕鸟人称量这锭金子,有二两六钱多。哎!禽鸟知道什么啊,但是它们却如此的钟情!【解答】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①句意为:雄雁便号叫着跟着他。从:跟从。②句意为:一会儿又落到了他脚下。集:停留。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句中重点词语有:抵,到;始,才;句意为:(雄雁)哀哀地叫着,直到天黑了才恋恋不舍地飞走。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
根据“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可知,根据“禽鸟何知,第二空可以填“钟情”。
六、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9.
【答案】
(1)南宋王朝岌岌可危,摇摇欲坠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2)作者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强烈感情至死不渝,处境凄凉、艰难也“不自哀”,即使梦中也在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考点】文学常识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题空一:诗人由自然界的“风吹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南宋王朝岌岌可危。题空二:“尚思为国成轮台
”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以“痴情化梦”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收复国土、统一祖国的壮志。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
,再分析诗词中的画面,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莒南县分析作答。“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罢官后
,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时境遇凄凉却“不自哀”,而是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可见其爱国之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
冰河入梦来”,在雨夜,他想到的是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在梦里驰骋沙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要为收
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七、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分 )10.
【答案】
DBD
【考点】
说明文标题含义及作用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说明文语言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D项,从第⑥段的“香皂中的抗菌成分需要在皮肤表面停留2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可知是“才能”而不是“未能”发挥作用。
(2)B项,画线句子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D项,原文是“在温水中用普通的香皂洗手才是最有效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措施”,并非“抗菌香皂”。
11.
【答案】
(1)本文讲述的是叶婆婆关爱猴子,猴子知恩感恩,两者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2)叶婆婆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是粗通医理,热心善良,慈爱、视猴如子。
(3)这两个动词(动作描写),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叶婆婆对猴子的怜爱以及猴子在叶婆婆身边的温顺。
(4)示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心怀善良之心,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善,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尽力。
【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小说阅读鉴赏文学形象赏析文章语言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可按照“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格式进行作答。注意表述简洁通顺。通读全文,结合文中“原来,上个月叶婆婆进山采药草,遇到这只小猴子跌断了腿,便主动上前为它医
治”“每天在她采药草的时候有群猴做伴,累了歇息的时候就顺便为它们一一检查伤病”“猴子们不但为叶婆婆端茶倒水,还有的正为她干杂活呢”“只见院里站满了大大小小的猴子,每只猴子的手上,都捧着一大把药草。它们一见房门打开了,都齐刷刷地将药草投掷了进来,地上霎时堆起了一座小山”等内容分析可知,本文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叶婆婆和猴子”,文章主要讲述了叶婆婆关心爱护猴子,猴子知恩感恩,两者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
(2)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本题,根据“古壮乡崇左村,住着个热心肠的叶婆婆,她粗通医理,能为乡邻治跌打损伤,平时摊上谁家有红白事需要帮忙,叶婆婆总是第一个到达”“每天在她采药草的时候有群猴做伴,累了歇息的时候就顺便为它们一一检查伤病”等内容分析可知,叶婆婆为乡邻治跌打损伤,为猴子们检查伤病,谁家有事需要帮忙,叶婆婆总是第一个到达,由此可见叶婆婆粗通医理,热心善良。“原来,上个月叶婆婆进山采药草,遇到这只小猴子跌断了腿,便主动上前为它医治。在叶婆婆眼里,这些顽皮的猴子就像自己的孩子,虽然淘气却不失可爱。有时,她会带些苞米棒子、花生之类的,故意丢在猴子出没的地方”“每天在她采药草的时候有群猴做伴……一位老人与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融洽”,慈爱的叶婆婆视猴如子,小猴子跌断了腿,叶婆婆主动给它医治,给猴子们带食物,和猴子们和谐相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解答此类试题可在理解词语表层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的语意、情境进行分析。“摩挲”,用手抚摩;“拍抚”,轻轻拍打抚摸。这两个词都是轻柔的动词,这是叶婆婆跟猴子们相处的时候,叶婆婆对猴子们做的动作。从叶婆婆的角度看,温柔的动作体现了叶婆婆对猴子们的怜爱;从猴子的角度看,能够接受叶婆婆的抚摸,表现了猴子们对叶婆婆的喜爱,以及与叶婆婆相处时的温顺乖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解答此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善良”“知恩感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八、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2.
【答案】
(1)示例: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正蓬勃开展,并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2)画面内容示例:两个年轻人一边携手走进一处民俗文化村观光旅游,一边兴奋地说:“还是这
里好!”
寓意:大力开发关于传统文化的旅游项目,并让人们通过观光旅游的方式认识、接受传统文化,这样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考点】材料探究漫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则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即可。结合两则材料内容,从“*总关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讲话及精神,清晰展现了文化传承的中国逻辑”“《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撰工程部分成果面世”“《国家宝藏》的豆瓣评分”等语句概括答案即可。
(2)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看图,明确是由几部分组成,结合漫画的主题,分析每部分的寓意即可。这幅漫画主要由两个年轻人、“民俗文化村”以及年轻人所说的“还是这里好”组成。联系材料一、二可知寓意是:大力开发关于传统文化的旅游项目,并让人们通过观光旅游的方式认识、接受传统文化,这样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九、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3.
【答案】立意见解答【考点】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注意是任选一题作文。(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跟随时光的脚步,发生了什么令你印象的事。(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句内容,谈谈联想或感悟。
十、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4.
【答案】
(1)法布尔,准备捕食蝗虫时,机警从容
C
【考点】《昆虫记》作家作品艺术特色情节内容观点评价课内名著阅读
罗曼·罗兰(节选)(茨威格)【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作者,姓名、国籍、主要作品、成就等,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及故事情节等。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可知:这段文字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结合“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这些语句可知,这是螳螂准备捕食蝗虫时的样子,特别机警。
(2)C项,《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他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