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0杨氏之子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 重 点 理解生字新词 难 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查找相关资料 课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预 讲授 直观 引导自主感悟 教学调整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课题 10杨氏之子
(第 2 课时) 1.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目标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重 点 难 点 课前准备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预 设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查找相关资料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 直观 引导自主感悟 教 学 调 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课题 11 晏子使楚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词语意思 重 点 难 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查找相关资料 课 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 直观 引导自主感悟 教 学 预 设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教 学 调 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课题 11 晏子使楚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查找相关资料 新授课 教 学 预 设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B 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重 点 难 点 课前准备 课 型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 直观 引导自主感悟 教 学 调 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想象: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排练课本剧。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12 半截蜡烛
(第 1 课时)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教学目标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重 点 难 点 课前准备 课 型 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 理解重点句子含着的意思;了解剧本。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新授课 教 学 预 设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4、教师随机小结:(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 直观 引导自主感悟 教 学 调 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13、打电话
(第 1 课时)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重 点 难 点 课前准备 课 型 2、通读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通读课文,了解相声艺术特点和语言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1、相声《打电话》录音。 2、其他相声节目的录音。 新授课 教 学 预 设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听后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以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交流小结,随机引导概括相声特点: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找出“打电话”的句子,思考: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1)说话绕圈子。(2)明知故说。 (3)没话找话。(4)东拉西扯。„„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主要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 实践体验 自主感悟 教 学 调 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口语交际三 劝说
(第 1 课时)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教学目标 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重 点 难 点 课前准备 课 型 能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做到说话有针对性,得体。 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 口语交际课 教 学 预 设 一、揭示课题,了解意义 1、播放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1)片断一:《汉武大帝》中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面。 (2)片断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的场面。 播放录像前,先说明当时的具体情况。 2、在这两个录像片段中,你看到的,听到了什么? (1)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 (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劝说和鼓励是相对的,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劝说是否真诚,是否讲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 (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
主要教学方法 聆听法 自主练习 教 学 调 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2)自由地说说。 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 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 2、学生轻声地练说。 3、师生模拟表演。 (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 (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 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 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 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 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习作三 写发言稿
(第 1、2 课时) 教学目标 重 点 难 点 课前准备 课 型 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的发言稿。 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 习作 教 学 预 设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 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 第二课时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件),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主要教学方法 自主练习 修改法 教 学 调 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尝试写一写其他的发言稿。 4、课堂交流、评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这次演讲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杨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可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创意和诗意。因为有了“进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完成班级工作。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好。那“二意”呢?增一份创意我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添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临乱不慌,从容不迫。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级工作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附2:运动员代表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在这百花争艳的春天,在这充满团结、奋进、友谊氛围的美好时刻,我们共同迎来了我校首次体育盛会——长风小学首届趣味运动会。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本届运动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大会的各位领导、家长、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发展体育运动,弘扬体育精神对学校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年,是我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由新校向强校转变,稳步持续发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刚刚闭幕的区运会上,我校取得了乙组总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此外,还夺得了多项竞赛的冠亚军。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体育工作,并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辛勤奉献的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届趣味运动会是创造性体育盛会;是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促进发展的盛会。在本届运动会中,我谨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听从指挥、服从裁判,在比赛中坚韧顽强、拼搏进取、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成绩。
最后,祝我校首届趣味运动会圆满成功!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课题回顾·拓展三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重 点 难 点 课前准备 课 型 练习 教 学 预 设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 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 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 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 进行质疑、补充。 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 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 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 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 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 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 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 主要教学方法 练习 巩固 教 学 调 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 分佩服。 (3)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课题回顾·拓展三
(第 2 课时) 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重 点 难 点 课前准备 课 型 练习 教 学 预 设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 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 的对联吗?
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 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查找相关资料 主要教学方法 练习 积累 教 学 调 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教学设计 累计第 课时 2013年 月 日 检查签字
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 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 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 (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三、背诵积累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