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论研究型“中国特色

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论研究型“中国特色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14卷第1O期 鸡西大学学报 Vo1.14 No.10 2014年1O月 JOuRNAL 0F_IIXI UNIVERSITY 0ct.2014 文章编号:1672—6758(2014)10—0027—3 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论研究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育人目标 唐子茜 ,陈树文2 (1.安徽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安徽蚌埠233030;2.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力求体现研究生学习的研究性、自主性、创造性、规范性等 特点,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及思维素质,健全人格素质,增强口才技能、写作技能和处世技能。 教育部门应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同时,增强研究生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坚定理想 信念并为之奋斗,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关键词:研究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素质;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研究生 情绪调节等心理功能;能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几届领 的理解和认同,使之把共产主义作为追求的信仰,并将其外 导人探索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规律性认识和科学总结。 化为追求社会和自身发展进步的动力;促进学生在马克思 研究生作为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应对 主义的指导下坚定“爱民”和“爱国”的政治立场,提高他们 复杂问题的能力、与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相处的能力等,这些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对社会问题以及人生 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此,“中国特 重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系统深入讲解马克思主 人的政治素质突出表现为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地分 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一的课程,力求体现研究生学习的研 析和观察问题的能力,也即一种战略思维。重视战略性思 究性、自主性、创造性、规范性等特点。 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 研究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 着党的各届领导集体的战略眼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实施可以更有效地使研究生获得观察和分析国内外局势, 都是杰出的战略家,都十分重视研究战略问题。改革开放 解答、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 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法;教育部门应该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建设过程中十分擅长运用战略思维,包括全球性和全国性 导地位的同时,增强研究生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坚定理 的战略思维,比如把“和平与发展”确定为当今世界的主 想信念并为之奋斗,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 题,以及关于国内的“两个大局”思想等等,都是邓小平在 人才。那么,研究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谋划中国发展时所特有的政治战略思维。“三个代表”重 课程应该着力提升研究生哪些素质和能力呢? 要思想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建党治国的根本战略思路。这 一提升政治素质 一思想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面向世界形势,体现了全局性 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人们政治素质的高 的思维原则;它强调了动态发展,体现了长远性的思维原 低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政治素 则,它既反映全局又把握住了重点,体现了根本性的思维原 质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 则。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了我国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新课 仰、政治立场、政治能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题、新矛盾,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了战略筹划。 践研究”课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可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基本内 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能在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以 容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观察问题的战略 及感受伟人风范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具有激励、态度转变和 眼光,提高其政治素质。 作者简介:唐子茜,博士,北京交通大学;讲师,安徽财经大学。 陈树文,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2013研究生教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型课程建设研究”(编号 134205522)阶段性成果。 ・27・ 第10期 鸡西大学学报 二提升思想素质 标之一就是思维方式的训练,即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主要 提高思想素质主要包括引导树立“三观”(世界观、人 世界观和方法论,生观、价值观)、建设“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 着力于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纵横思维、创新思维。 德、个人品德)、弘扬“三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1.提升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广义上指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狭 主义)。一个人的“三观”总是与其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 来的,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 义上则通常是指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其核心要求是不走极 用,故这里着重强调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端,反对绝对化思维方式。 究”课程的“三观”教育。 首先,要全面地看待事物。比如既要引导学生明确改 “观”的核心问题包括“是什么、怎么样?”两大问题。 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又要引导他们科学看待前进过 世界观是指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世界 观是科学的理论,主要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的世界观在 人生问题上的表现。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人是什么, 二是人生过程怎样。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对第一个问题的回 答是:人是什么——即人的本质是什么?应该包括三个层 次:第一个层次是人的自然属性;第二个层次是人的社会属 性(马克思突出强调了这个层次),即“人是社会关系的总 和”;第三个层次是人的精神属性,包含目的、追求、理想等。 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首先,人生的过程不是直线的,而是 曲折的,是苦乐交织、波浪式发展的过程。其次,天道酬勤。 价值观是指客体对主体有用性及其大小的关系,主要包括 两种相反的情况:一是个人主义(或者说利己主义);另一 种是集体主义(或者说利他主义)t列宁认为这两者之间还 存在一种居中的情况,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强调的“人民立场”“人 民评价标准”体现了我党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能够为学 生所认同。课程教学中应该融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倡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l 的 精神,尤其要在专题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使其能 在学生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研究生“三观”的形 成、行为方式的确立,越来越受到社会上各种负面现象、错 误思想、不实信息的影响,“毁三观”成了一些青少年的口 头禅,这个网络用语泛指那些颠覆大多数人一般看法的人 或事物。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研究”课教师应该洞察学生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的思 想困惑、模糊认识及其产生原因,在教学中将理论与社会现 实紧密结合,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症结; 加强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 的一系列战略思想的理解,并使马克思主义在与各种错误 思想和思潮的对比中彰显其真理的力量,以此来增强学生 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提升思维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的目 .28・ 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既要看到资本有吃 人的本性,又要看到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其次,要联系地 看待事物。比如,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 要中国。还要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联系,要客观地、本质地 而不是主观地、表面地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要让他 们认识到我国前进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产生的原 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因基本国情而产生的独特的挑 战(个性),二是各国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共性),三是 “时空压缩”(时间、问题和任务压缩)。 可见,这些矛盾和 问题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而恰恰是因为改革不到位,措施 不完善造成的。再次,要发展地看待事物。必须用发展的 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不是急功近利的发展,而是 可持续的。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两点 论——看待事物要看到两点,不能只看一点;二是重点 论——两点中分清重点、主流和支流;也就是两点论和重点 论相结合。I:B ̄HX1]+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江泽民的“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 统一”;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些观点都坚持了辩证地看待问题。 2.提升纵横思维。 纵横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具体化。纵,是指发展脉络和 历程,强凋历时性。横,是指与周围事物的比较思考,强调 共时性。比如用纵横思维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及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横向来看,有人说,不跟印度比不 知道社会主义好,不跟朝鲜、古巴比不知道改革开放好;我 们还要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行横向比较,既要看到我国 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更应该看 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历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是不容否认的,也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纵向来 看,可以将改革开放前的民生状况与当前相对比,来认识改 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提升创新思维。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 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 第10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一论研究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育人目标2014年 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一的中国特色社 以及自然界和谐共处的意识和能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 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 义的依靠力量”时,结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决中国建设和改革等实际问题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是勇于 闭幕会上的讲话精神,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 发展真理、开拓创新的光辉典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命感,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 具有直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 断努力奋进。 程侧重讲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过程及其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现在何处,去向何 气和精神,无疑能使学生增强创新能力以多方面的启迪。 五增强三大实用技能 这里的三大实用技能主要指口才技能、写作技能和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几代领导人集体智 方”,与现实结合非常紧密,其与时俱进、勇于开创的理论勇 世技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讲授的每一个 理论体系,都贯穿着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激 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思 维能力。 四健全人格素质 什么样的人格算健康人格?现在通用的人格模式是 “Big Five”一一“大五”人格模式,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 外倾(外向);(2)宜人性(友善);(3)责任感;(4)情绪性 (理性、冷静);(5)开放性(创新开放)。 当前各种社会问题以及网络负面信息的泛滥,严重影 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出现了不少“愤青”,有的遭遇挫折 甚至自残或伤害他人。为了增强学生对负能量的抵御能 力,增强抗挫折能力,加强人格教育势在必行。思想政治理 论课是培养健康人格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该把各种政治 理论和社会规范内化为学生的人格素质,课程中融人挫折 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等。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 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有着独特的 优势。 一是专题介绍毛泽东、邓小平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的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尤其是他们超强的抗挫折能力,以 此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越挫越 勇”。据毛泽东回忆,他一生遭受了约二十次的排挤打击或 挫折,主要的有四次;邓小平的三落三起更是广为人知。他 们身处逆境,蒙受巨大冤屈,没有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是 执着地继续从事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最终取得了显著 成就,而且还都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对 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提供了榜样示范和巨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贯穿于全课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 髓——实事求是,更是健全人格的基石。它是一种诚实正 直、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要求说真话、办实事、讲诚信、言 行一致。 三是课程的具体内容也都融入了人格教育。比如对外 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独立人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学习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化解矛盾、与社会和他人 慧的结晶,其理论阐述都达到了科学性、革命性和艺术性的 高度统一,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 领域,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 其理论思维的广度深度,思想内涵的博大精深,语言表达的 精炼、准确和科学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口才技能、写作技能 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采用要求 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观点,参与讨论、辩论,能极大地活跃 思维,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 能力。讨论内容的记录、相关分析报告的撰写又有助于提 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有助于学 生意识到在处世过程中应该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 活性相结合,“为国”“为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能使学 生树立集体意识,与人为善,各种政策理论蕴含的思路也有 助于学生学习如何为国家、集体和他人谋福利。关于“国际 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学习更是直接为学生获取处世能力提 供了借鉴。 从以上分析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究”这门课程除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地位,即强调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提高研究生 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健全人格素质,增强口才 技能、写作技能和处世技能等许多实用功能。当然,如何真 正实现这些功能,需要教师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 或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来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以提升该课程教学的精彩度,增强其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 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大会堂, 2012—1l一08. [2]韩庆祥.论“转型与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10 (5). [3]丁立平.试论人格五因素模式与社会人格的健全 发展[J].医学与社会,2002(3). (下转第33页) ・29・ 第10期 项目教学与导师制的融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2014丘 业能力上是有明显作用的。 与创业意向的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l(12):64—69. 参考文献 [3]彭杜宏.大学生创业核心技能构成的调查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42—144. [1]Y-g,张辉华.大学生创业能力内涵与结构[J].国 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81—86. [4]余新.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分析与建构[J].黑龙 [2]李海垒,张文新,宫燕明.大学生的性别、性别角色 江高教研究,2013(3):80—82. Improvement of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Ability by Integrating Project Teaching with Mentoring System Chen Hailong,Wang Yongping (Anhui Finance and Trade College,Hefei,Anhui 23060 1,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ial core ability includes the ability of market opportunity iden— tiifcation,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resources,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and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r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by merging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and mentoring of students. Key words:projeet teaching;tutor system;entrepreneurial ability Class No.:G718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上接第29页) On Training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that Have Both Ability and Integrit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Tang Zixi .Chen Shuwen (1.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Anhui 233030,China; 2.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 00044,China) Abstract:The course of“Research—based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trives to reflect the graduate students’study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inquiy,autronomy,creativity and normativeI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graduate .students’political,ideological and thinking qualitiesto improve their personality qualities,as well as to enhance their eloquence, ,writing and management skills.In order to train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that have both ability and integrit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Research—based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qualities;ability Class No.:G643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