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班教案-斜坡上的滚动

中班教案-斜坡上的滚动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中班教案:斜坡上的滚动

中班教案:斜坡上的滚动篇一:大班科学《有趣的斜坡》 科学——《斜坡滚物》(一) 活动目标:

1、 对物体在斜面滚动的现象感兴趣,初步感受物体移动的速度与坡度大小、坡度面光滑度有关。

2、 能大胆地运用语言交流、表达,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乐趣。

3、 养成细致观察和积极实践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感受物体移动的速度与坡度大小、坡度面光滑度有关。 活动准备:

1、 圆柱体塑料棒若干,长方形塑料垫板每人一个、幼儿每人一盒橡皮泥、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圆柱体塑料棒和长方形塑料垫板,导入课题。 1、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体和长方形) 今天小圆柱和长方形要在一起做游戏,小圆柱想请长方形帮忙,让它活动活动,这时长方形有点儿发愁了,不知怎么办才好,小朋友你有办法吗?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怎么样可以让圆柱体动起来。

2、 幼儿自由讲述。

3、 小结:请小朋友从橡皮泥盒子里取出一个小圆柱体,试着和长方形玩一玩,看看怎么样可以让圆柱体动起来。 二、幼儿初次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三、集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1)你刚才是用什么办法让小圆柱动起来的?请抬起塑料板的幼儿来示范。

(2)这样把塑料板抬起来就象滑滑梯。

师小结:把塑料板抬起来一点,就象小朋友所说的象滑滑梯、也象山坡。

四、幼儿再次操作。

1、师: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样东西帮忙,把塑料板抬起来,然后让小圆柱起来。看看长方形板垫高和放低小圆柱在上面滑有什么不一样?可以和同伴合作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伴。也可以把二块塑料板的一头放得不一样高低,让幼儿说一说二块塑料板上的小圆柱哪一块滚得快,哪一块滚得慢?

2、提出要求:二人合作要注意些什么?(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3、幼儿和同伴合作操作活动。 五、集中交流,分享。

1、提问:师:小朋友刚才是怎么玩的?你有什么发现吗?二个坡上的小圆柱哪个滚得快,哪个滚得慢?

2、小结:高坡上滚得快,低坡上滚得慢,一样高的坡上的小圆

柱滚得一样快。

六、加深难度,让幼儿探索物体移动的速度与坡度面光滑度有关。

1、师、怎样让二个小圆柱在一样高的山坡上滚得一个快,一个慢呢?

2、幼儿操作活动。

(1)提出要求:(不能用手推)二人合作 (2)提醒幼儿用毛巾。

3、集中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谁来告诉大家?(铺上毛巾的上面滚速度很慢,没有毛巾的速度很快)这是为什么?因为塑料板光滑,所以小圆柱滚得快,毛巾毛毛的所以滚得慢。 七、活动总结:

今天小朋友玩得开心吗?不但开心,还学到了本领,知道了物体在坡度大的上面滚动,速度更快,坡度小的上面速度更慢。在光滑的坡度上速度更快,在粗糙的坡度上速度更慢。所以汽车要在光滑的马路上开,如果在草地上开也会很慢的。

八、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用各种物品,如圆形的、方形的、光滑的、粗糙的东西放到斜坡上去滑,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科学——《有趣的斜坡》(二) 活动目标:

1、对探索球体在斜坡上的运动状况感兴趣。

2、探究球体在不同坡度的斜坡上运动时的不同现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探究过不同物体在同一斜坡上运动时的不同现象。

2、物质准备:(1)乒乓球或小皮球、1、2—1、5米长的木板、中大型积木或纸盒各若干。(2)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交流,回顾不同物体在同一斜坡上运动时的不同现象。 引导语:球体、圆柱体、正方体从通一斜坡上滚下来时的速度一样吗?谁更快?

二、引导幼儿找出搭建不同斜度斜坡的方法。

1、引导语:如果要搭两个坡度不一样的斜坡,应该怎么样搭? 2、指导幼儿搭不同坡度的斜坡。

三、幼儿两人以组,合作探究并记录球体在不同坡度的斜坡上运动时的不同现象。

四、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相同物体在相同坡度、不同光滑度的坡上运动时的不同现象。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探索区中幼儿继续探究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坡上运动时的不同现象。

2、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有关斜坡的现象。 中班教案:斜坡上的滚动篇二:中班益智游戏教案 中班益智游戏教案:小星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鼓励其与同伴教师一起表演。 2、引导幼儿学习比较并正确地说出红、黄、蓝、绿颜色。 [活动准备]

① 红、黄、蓝、绿颜色的小星星道具若干

② 各色球若干,红黄蓝绿小筐各一,塑料锤1个。 ③ 小星星的音乐

一、 出示图片,幼儿说出是什么颜色,巩固对红、黄、蓝、绿颜色的认识

二、 送球宝宝回家:

“颜色宝宝到处藏,藏到小球上,把小球变得五颜六色了,小球高兴得飞起来了”教师把球洒向幼儿,让幼儿捡球,“星宝宝要找球了,咱们帮她把球送回家吧”幼儿把球放到相应的筐子里。 三:找颜色

“颜色宝宝真顽皮,它又藏起来了”咱们一起去找找它好吗?”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出各种颜色宝宝,找到后用手拍打并说出是什么颜色。

四、 表演《小星星》

“太阳下山了,星宝宝出来了,满天都是漂亮的星宝宝,小朋友,快点摘下两个相同颜色的星宝宝,跟我们一起跳舞吧!”幼儿找到颜色相同的星宝宝,并说出是什么颜色的,找对的幼儿跟老师一起表演。“星宝宝你在哪里?快点回家了”幼儿把星宝宝送回

自己的家。 五、送自己回家

“我们都是颜色宝宝,我们玩了很长时间都累了,快点回家吧!”教师:“我是红色宝宝,我的家在这里!”幼儿身上贴着各种颜色,分别找到相应的家,游戏结束 中班益智游戏:我画小动物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思维独创性和丰富的想像力。 2、让幼儿对常见动物的生活场所有基本了解。 游戏准备:

1、准备绘画纸、画笔、各种动物的名称字卡(没有图的卡片)。 2、布置好动物园场地(可在地上标出树、草地、池塘、山等)。 游戏过程:

1、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面对面坐好。

2、 老师给每个幼儿分发画纸、画笔和一张动物的名称卡(要求幼儿只能自己看到卡片)。

3、 幼儿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动物名称在画纸上画出动物形象。 4、 画好后让对面的小朋友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动物。如果小朋友说对了,则该幼儿可以到布置好的动物园把画纸放到动物平时的生活场所上;如果对面的小朋友没有猜对,则该幼儿要重新完成绘画。

5、 最先进入动物园并正确找到动物生活场所的小朋友获胜。

益智游戏活动:巧用游戏棒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专心、细心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长短不同的游戏棒若干根。 活动过程

1、利用游戏棒拼图形。如让幼儿在一定时间里,用游戏棒分别拼搭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想象中的栏杆、滑梯、秋千架、房子、飞机、机器人等。每次可拼一个,或几个,最后以拼得对、拼得快为胜。

2、两人一组,每人有10根游戏棒,先用猜拳来确定玩的次序(先A后B)。A先将20根游戏棒握在手中,然后将棒垂直立于桌面,双手松开。用单手去取桌上的游戏棒。在取棒过程中,每次取一根,不能碰到其他棒,否则,让B进行。游戏以取棒多者为胜。[案例分析]

幼儿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师交代完游戏方法和规则后,立即动手操作了起来,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游戏棒拼插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里很好的锻炼。由于在游戏中加入了竞争的游戏规则,幼儿争先恐后的活动起来。在第二环节中,与第一环节截然相反,由于要求幼儿不能碰到其他的棒,所以幼儿非常专心、细心,对幼儿能力的锻炼比较全面。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益智游戏――数学娃娃找朋友 游戏目标:

1.能正确区分10以内数的相邻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游戏准备:

1~10的数字头饰每人一个。 游戏玩法:

1.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迅速跑到圆内.并拍手一起说两遍儿歌:“三二一,我是4(6);七六三二一,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3.游戏可反复进行。 游戏规则:

必须是被老师点到“三”的数字娃娃才可以跑到圆心处。 幼儿园益智游戏:看谁先到终点 一、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街道上的各种常用字。

2.培养幼儿想象力和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准备

一幅街道图形的棋盘图片、一盒数字卡片、棋子若干 三、游戏过程

1.每人拿一个棋子放在印有街道图形棋盘的起点上,经猜拳游戏决定抽卡片的顺序。

2.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把棋子放在图片上相应的场所,并讲出该公共场所的名称。(例如,抽到数字3,棋子走3格,这格的图片或汉字是电影院,该幼儿必须说出,这是什么地方,可以去干什么的短句。)所有参加者按顺序抽签游戏。

3.如认不出汉字或说不出完整短句,就算输,停抽卡片一次。最后谁的棋子先到终点,谁就赢得胜利。 四、提示与建议

此游戏可供一名或几名幼儿共同游戏,也可与父母一同游戏。 幼儿传统益智游戏活动设计:拍手

目标: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锻炼肌肉的灵活性。 玩法:

1.该游戏儿歌是:“拍手,拍右手,拍手,拍左手,拍手,拍手心,拍手,拍手背。”

2.教师与孩子面对面,边念儿歌边拍手。

3.拍手,拍右手: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右手,与孩子伸出的右手对拍。

4.拍手,拍左手:方法同前,方向相反。

5.拍手,拍手心,拍手背: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出双手与孩子伸出的双手手心对拍一下,手背对拍一下。

6.加快拍手速度,提高游戏的熟练程度,直到不念儿歌也能快速做动作。

7.游戏应尽量避免或少出失误,该游戏可持续三到五分钟 益智游戏――动手学数学“1”和“许多”

游戏目标:通过直接操作实物的活动以及各种感官活动发展数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游戏玩法:

1、每人一个数学盒,让孩子在盒上插棋子:先插一个红棋子,再一个一个插上许多黄棋子。(动手中感知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2、让孩子说出:“我插了一个红棋子,许多黄棋子。”收棋子时,先收一个红棋子,再把许多黄棋子一个一个收起来。(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老师在沙土里插上许多胡萝卜让孩子看看,并说出有“许多胡萝卜”

4、让孩子扮演小白兔拔萝卜,每拔一个萝卜都要说:“我拔了一个大萝卜”直到把萝卜拔完。(活动中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5、让孩子把拔下的萝卜一个一个放到篮子里,并说“篮子里有许多大萝卜。”(感知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6、老师敲一下小鼓,让孩子说出“老师敲了一下”。老师敲许多下小鼓,让孩子说出敲了许多下”

7、让孩子在准备好的环境中找出“一个”和“许多” 8、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找出“一个”和“许多”并且让孩子凭记忆说出幼儿园和家中的“一个”和“许多”

9、用口袋装一个大球和许多小球,让孩子摸一摸,说出口袋里多少大球和小球

10、通过运动觉让孩子感知“1”个和“许多”让孩子双脚跳一下和许多下等等。 幼儿益智游戏活动设计:你看像什么 游戏准备:拿彩色硬卡纸剪一个圆形和一个长方条,还可以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方形、任意形若干。

游戏玩法:老师和孩子先猜拳,决定游戏的先后次序。先取一个圆形和长方条作为道具,想像出一种东西,并且演示出来,让大家觉得很形象,才算成功。比如老师的砚台和笔;大饼和油条;孩子拿长方条顶在圆片下,说:“这是小阳伞!”两人循环进行解说和演示,每次时间不能超过或停顿五秒钟,也不能重复已讲过的东西,否则就算失误,但孩子可以不受时间的,只要能创想出来就算成功。

其实比赛是假、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是真,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作配合,适时地给孩子暗示、提醒和启发,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轮子(益智游戏)

【活动目标】

一、通过重演轮子的发明过程,激发探索轮子的兴趣。 二、初步培养比较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初步运用科学程序的能力。

三、丰富对轮子外形特征与安装轮子后能省力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一、师生共同布置:轮子展览会。

二、多媒体动画片:轮子应用录像片;三箱重物,许多圆木棍;一根较粗的圆木棍、小短锯一把;装有石头的有轮木头车和无轮木头车,每个幼儿一组。 【活动过程】

一、玩搬物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1.导语:“今天老师遇到一个大难题: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把这三只又大又重的纸箱搬到活动室外面呢?请你们帮我想一想吧!”(让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试试办法的可行性) 2.出示动画片:“巧虎也想了一个办法,你们过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1)幼儿分组实验:在纸箱下加上圆圆的棍子,然后拉着纸箱向前走,观察棍子的滚动状态。

(2)讨论:比一比你刚才用的方法(在地上推、拉、拖等)与现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小结:原来在又大又重的纸箱下加上圆圆的棍子,棍子会滚动,所以拉纸箱时会变

得轻松了。

二、轮子的制作。

1.导语:“原来,圆圆的棍子使我们运东西很省力,怎样把圆圆的棍子变成圆圆的轮子呢?”

2.教师把一根圆棍用短锯锯成一小段一小段,演示轮子的制作。 3.幼儿自由滚轮子玩。 三、轮子的实验。

1.导语:“现在我们来玩‘运石头’的游戏,每个小朋友都分别用两辆车来运,一辆车有轮子,一辆车没有轮子,请小朋友用手去推车子,看看用哪辆车运石头更好一些。” 2.幼儿实验,注意相互之间不要碰撞。

3.讨论:你有什么发现?用哪一辆车运石头更好一些?为什么? 四、轮子的应用。

1.最初,人们用木头做轮子,现在,聪明的人为了轮子使用起来更方便、更结实,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轮子,你见过什么样的轮子?在哪儿看见的?

2.参加轮子展览会(实物、图片、录像),观看各种各样的轮子。 【活动延伸】

一、用黄泥制作带轮子的小汽车。 二、户外体游:骑小车。

中班教案:斜坡上的滚动篇三:中班上学期教案 中班第8周教案

时间:2013.10.21-10.25班级:中(1)班教师:池丹婷 主题:小叶子

活动一:角色游戏《风味小吃店(三)》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风味小吃中的各角色,了解各角色的职责,认识各种风味小吃的名称及营业工作情况。

2、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互相谦让等良好品德。 二、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请家长向幼儿介绍本地的风味小吃并提供品尝机会。 物质准备:游戏用的炊具、餐具、服务员帽子、围兜、以及纸箱、塑料筐、积木、海绵、橡皮泥等。娃娃家的各种物品、各种书,书架等。 三、活动过程

1、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的不足之处。 2、引导幼儿学习制定并提出要求:

(1) 在游戏时,动脑筋想办法,使游戏玩得更有意思。 (2) 在游戏时继续保持轻声说话,使用礼貌用语。 (3) 听到信号要迅速收拾玩具。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适时给予启发,肯定和鼓励。

4、教师与幼儿共同评价游戏情况,重点评价动脑创新的情况。 活动反思:

幼儿游戏声音越来越大声,教师及时提醒。小吃店的服务生扮演的很好,使用礼貌用语,且对顾客非常友好,因此有很多顾客都愿意来小吃店品尝美食。 活动二:主题《小树叶找妈妈》 一、活动目标

(一)了解树叶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

(二)知道不同的树有不同的树叶,进一步培养观察和比较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一)事先收集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树叶若干。 (二)户外一块干净安全的地方。

(三)活动操作材料《主题活动·小树叶找妈妈》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小树叶和妈妈走散了)引题:每一幼儿自选一片树叶,以带小树叶到树林找妈妈的形式引入活动。 (二)户外探索。

①带领幼儿到树林里探索树和树叶的配对,引导幼儿帮自己手里的小树叶寻找树妈妈。 ②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的树妈妈在哪里?她长什么样?”

③引导幼儿思考:“你是怎么找到树妈妈的?你手上的树叶和树

妈妈身上的树叶一样吗?”(启发幼儿从树叶的形状、颜色进行比较)

(三)启发幼儿对树妈妈说一句表达爱心的话语。 (四)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将树与树

叶配对,更深入的了解树叶与树之间的关联。活动过程中发现幼儿在寻找时是无方向的,通过引导后慢慢观察、比较,最后才找到,这中间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应该说幼儿在活动时没有先动脑筋自己想,都比较依赖教师。 活动三:音乐《洗手绢》

一、活动目标 (一)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能大胆的用动作、乐器表现歌曲内容。

(二)激发爱妈妈、爱劳动的情感,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手绢若干、音乐《洗手绢》、播发器、各种乐器。 (二)请幼儿的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 三、活动过程

(一)播发《洗手绢》歌曲,请幼儿和妈妈合作表演各种动作进入活动室。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和妈妈一起做游戏,开心吗?

(二)分组讨论,感受歌曲旋律

1、分组讨论:平时妈妈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事? 2、请幼儿边听歌曲边按节奏给妈妈捶捶背、揉揉肩。 (三)引导妈妈教幼儿洗手绢

1、请妈妈出示手绢,引导幼儿学习洗手绢的方法,脏的地方要用力搓,不太脏的地方轻轻搓。

2、引导幼儿结合音乐节奏洗手绢,妈妈在旁边用动作和语言加以提示。

3、鼓励个别幼儿上台表演自己的动作。

(四)引导妈妈和幼儿为歌曲创编新动作并表演。

1、引导语:我们听到比较欢快的音乐时,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洗手绢呢?请妈妈和宝宝一起试试看。

2、鼓励妈妈和幼儿一边唱一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合作表演洗手绢。

(五)引导幼儿和妈妈一起,边听音乐,边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六)鼓励幼儿和妈妈一起跳舞,表现快乐的心情。 (七)活动结束。

活动四:手工《山林或公园真美》

一、活动目标 学会运用建构材料进行小组合作的主题建构。 二、活动准备

各种建构材料、山林和公园的照片。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山林和公园的照片,引题。 1、引导语:山林里有什么?公园里有什么? 2、幼儿充分讲述。

3、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小结山林和公园的景色、设施等,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自由组成小组,商量小组建构事项。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本组建构的主题和内容,如建构山林可以有树木、野花、流水、房屋、小动物的家等,建构公园可以有亭子、游乐场、湖泊、小桥、小路、草地、鲜花等。

2、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各成员的建构任务,以及使用的建构材料。

3、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确定主题。

(三)引导各组自主选择材料,分工制作,集中组合,共创作品。 观察各组建构情况,提醒幼儿耐心、细致地建构和使用替代物,适时、适当地帮助与指导幼儿。

(四)展示各组创作的作品,共同欣赏和分享。 活动五:数学《比较4和5的两数关系》 (一)活动目标:

1、能比较4和5的两数关系,知道4比5少1,5比4多1. 2、能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使三组物品不一样多。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摆放花片的纸板、1~~5的数字卡片,花片等学具人手一套,贴绒教具蝴蝶和花若干,小铃铛一个。 (三)活动过程:

1、感知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纸板,介绍纸板的使用方法,让幼儿知道纸板的右侧各栏是排列数字的,左侧各栏是排列花片的。

(2)引导幼儿将数字卡片按1~~5的顺序放在右侧,并在各栏中摆上相应数量的花片,比一比哪排多,哪排少。感知2比1多,1比2少??4比5少。 2、比较4和5两数的多少。

(1)出示4朵小花贴绒并提问:它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再出示5只蝴蝶贴绒并提问:它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讨论:4和5比较谁多谁少?4比5少几?5比2 多几? 小结:4和5比较,4比5少1,5比4多1. 3、探索发现5以内数的两数关系。

(1)引导幼儿分别取出三种不同形状的花片个3、4、5片,从上到下排成三横排,并分别观察每排的数量。

(2)讨论:如果中间一排的花片不动,让三排花片变得上一排比下一排多一片,如何才能做到呢?

(3)请幼儿操作后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右边。

(4)讨论:比4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4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引导幼儿依次说出3、4、5的排列顺序。

(5)与幼儿共同归纳1~~5在自然数列中的排列顺序,并让幼儿懂得用“添上”或者“去掉”的方法可以让三排花片变得不一样多。

4、“抢椅子”游戏。

玩法:每组6人,排列5张椅子。幼儿听到小铃铛的声音学绕着椅凳子走,铃声停后马上找椅子坐下,一张椅子只能坐一个幼儿,看看谁能抢到椅子。每淘汰一个人椅子就减少一张,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六:语言《哭有什么用》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较连贯、清楚地讲述鸡妈妈活捉老鹰的办法。

2、学习运用词语:尖利、凶狠、勇敢等。 3、知道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二、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①幼儿事先认识老鹰、母鸡和小鸡等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②幼儿已玩过音游、体游《老鹰捉小鸡》。

③在以前的活动中与情景中丰富、了解,如了解几种凶狠的动物,尖利的爪子, 勇敢的行为等。 2物质准备:挂图四幅;人手一份小挂图 三、活动过程 (一)拓展思维

1、出示挂图的一部分,以问题“鸡妈妈和小鸡为什么哭?”“你们猜一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启发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维。

2、提问幼儿,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各种发生的可能。

3、完整出示挂图,引导幼儿用上恰当的词语讲述第一幅图片的内容。

(二)启发联想

1、以问题“老鹰还会回来抓小鸡,鸡妈妈和小鸡们该怎么办?”启发幼儿大胆地想象解决的方法。

2、观察第二幅图片,启发幼儿思考“鸡妈妈找到猫大叔做什么?借了鱼网后鸡妈妈和小鸡会用什么办法对付老鹰?” (三)尝试讲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