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形象与理性
形象,这里是指艺术形象,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以具体生动的富有意义的感性形态来反映生活属性。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它与科学活动中的理性概念不同,文学中的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而概念则是抽象的,要求确证、确定或明晰。如别林斯基所说,“在真正是的作品里,思想不是教条方式表现出来的抽象概念,而是构成充溢在作品里的作品灵魂,像光充溢在水晶体里一般。”总之,文学是以形象或称艺术形象这一形态存在的。
文学的思理性,是指文学活动必须依赖于理性思索,是一种复杂的理性活动,具体表现为:在创作和欣赏的形象思维中渗透着理性的、抽象的思维,在艺术作品的感性形象中蕴含思理意味。
由于文学以形象形态存在,在文学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因为,形象往往是直觉在瞬间的领悟,在这里特指审美直觉。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它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在瞬间瞥见的活生生的景象,正是审美形象。
文学的本质是形象的,表现在文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存在形式都是形象的。而这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语言表现的是感性具体的生活。二是文学语言总是运用各种手段,调动自己塑造形象的潜能,以满足表现具体生活的感性形态的需要。
文学语言要表现的,则是具体的生活的感性形态,词语是从若干个别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在保持抽象意义的同时,它又与个别具体的事物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人们理解语词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而这些生活经验总是感性具体的。文学创作中常见的种种手段,实际上都是为了突出语言具象的一面,从而为表现感性生活,塑造形象服务。
科学语言执著于语言普遍一般的一面,表现抽象的思想,而文学语言则要运用种种手段突出自
己具体特殊的一面,以达到表现具体的生活的感性形态的目的。由于形象就是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感性的生活,因此我们说,文学语言的特性就是它的形象性。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象,但是文学也依靠理性。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程,它通常被认为与形象方式相对。但是在事实上,从审美一时的形态角度看,文学仍然必须依赖理性。只不过,理性在这里是以特殊形式存在的。无论作家创作还是读者欣赏都主要依赖形象,而理性难以直接发挥作用。
更进一步讲,文学的艺术形象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理性。文学直接地是由艺术形象构成的世界,但这一世界是一个理性的世界,一个看似活生生的充满感性直觉的艺术形象,可以把人导引或提升到通常感性或理性都无法达到的至高境界,在艺术形象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品味而深切地领悟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文学不仅能够表现外部世界,也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如思想、感情等。但这些思想感情本身仍有感性的表现形式和抽象的实在的区分,文学表现的,仍是那感性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思想、感情的抽象的概念。由于文学是用语言来表现自己所反映的生活的,说文学表现的是具体的生活的感性形态,也就意味着文学语言表现的是具体的生活的感性形态。这种感性形态表现在文学中,也就是形象。
不仅在文学创作和阅读过程中,而且在艺术形象本身中,理性都起着微妙而重要的作用。它使文学的艺术形象性终究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生活。所以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的直接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总之,文学直接的是形象的,但在深层由具有某种理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形象,文学理论是系列观念的有机组合。在这种组合中,总有几块基石存在,整个理论体系便建立在这些基石之上。文学本质便是这样的基石之一。而文学则是一个形象
和理性的结合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