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班歌唱《大猫和小猫》反思

小班歌唱《大猫和小猫》反思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小班歌唱《大猫和小猫》反思

在观摩太仓市百节好课时,我对陈老师设计的大班歌唱活动《小鱼的梦》感触很深,再结合许卓娅教授对于《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见解与观念,对比自己反复开展的小班歌唱活动《大猫和小猫》的活动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⒈语言的游戏化使活动更生动

陈老师执教的《小鱼的梦》中,所有的语言都围绕了小鱼在池塘里的这个情境,比如“波浪”“水草”等的表现直接促使孩子自主探究、主动感受和体验。教师只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提示,就可以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感受音乐中的三拍子,自己可以将节奏更好地表现出来。陈老师的语言融合了音乐中最真实的情感,带动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一种游戏化的感情,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为小鱼创造一个新的故事。这些孩子们就像一条条真正的“小鱼”,他们在优美的宁静的音乐中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对音乐的理解,这就是陈老师游戏化的语言起到的最大的作用,也是许卓娅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有关于“学习品质内涵”中主动性与创造力的体现。

反观我执教的小班歌唱活动,从一开始语言的生硬,没有将大猫小猫最有趣的样子展现给孩子们,结果第一次试上下来的感觉非常的糟糕。孩子们虽然在最后都学会了这首简单的歌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都是将大猫小猫的有趣“讲”给孩子们听,而不是让孩子们自己“表演”给我看,这里有一个本质的差异。我反复琢磨着我在活动中出现的这些最真实的问题,和师傅陈老师一直探讨自己的引导语言,师傅也说我的引导太过主导化,没有体现一种游戏的趣味,所以我也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之后自己试上,第三遍的时候,发现孩子们似乎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大猫小猫的趣味了,我自己也觉得很欣慰,因为我也看到了孩子们愿意去主动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大猫小猫在音乐中不同的表现,这也体现了创造力的学习品质。

⒉互动的游戏化使活动更自然

最能看出这位教师对于活动的把握就是体现在与幼儿互动的表现

了,这展现了一名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的一种经验,同时说明这位教师对于幼儿的反应进行了不同环节上的思考。在陈老师开展的《小鱼的梦》这个活动原本就是在大班下学期开展的,因为活动展示时间的原因,提前到了上学期,因为对于活动中原本的难度就要进行下调,对于大班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感受也要有一个把控。在这个活动中,大班幼儿对于三拍子可能还没有那么熟悉,陈老师先用“波浪”来给孩子们一个提示,后让他们自己生成新的“水草”,这种互动非常的有效,这是大班幼儿创造性学习的重要表现,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到了音乐中,自然就能形成不一样的感官表现。

而我在自己的活动中,太过注重一个结果的呈现,因此在之前几次试上中与孩子的互动太过于生硬,对于环节中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也没有仔细考虑清楚,更没有将大猫小猫那种自然的不同表现展现,固然失去了游戏化的歌唱活动的本质。在试上完了第四次活动,在隔天晚上反复将前面四次试上中出现的生硬的互动转化为自然的对话,在正式开展活动中,却发现不一样的幼儿反应出现了,打乱了我原本笃定的对活动各个环节的把握,导致这个活动没有更好地展现给大家。不过没有关系,活动中的失败更能激发我对这个活动问题的有效反思,相信之后我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会更上一个台阶,更自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