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无答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7级高二(上)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浙江浦江县“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同居共食,鼎盛时期三千多人同一锅吃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朝廷表彰,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是

A.周王室的衰落 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 C.分封制瓦解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使井田制遭到瓦解 3.虎符是古代调兵的信物,在秦时多有发现。如阳陵虎符(右图)中有“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等错金文字,十分精美。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 A.君主对军队的控制十分严格 B.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掌军权 C.当时的君主与将领相互制约 D.是枢密院调兵的凭证

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代的应是 A.汉代的中朝制度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的中书省制度 D.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制度

5.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立军机处 6.五百人议事会的主要职责有

①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②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③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④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在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选出,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

8.柏拉图在其著作《国家篇》中论述到:“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绝对平等往往使知识、美德、财富、才能等因素边缘化,政治智慧、道德素质、专门技能的大面积退场,意味着公共空间里低能化、主观化、情绪化的阴影突飞猛进。柏拉图意在指出 A.雅典民主政治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B.雅典民主政治限制了部分社会成员的发展能力 C.雅典民主制度实质是少数人的民主

- 1 -

D.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城邦正确决策 9.《十二铜表法》第十一表规定“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仅仅四年之后,该条款即被废止。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判决 B.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C.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和妥协 D.广大奴隶的持续反抗

10.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自然界的很多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都必须体现在法律当中。在下列《十二铜表法》条款中体现自然法原则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C.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D.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1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曾说:有一群社会贵族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这里说的“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而实现了“换掉了”目的的历史事件是

A.国王与议会之间爆发内战 B.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 C.光荣革命 D.承认美国独立

12.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此问题,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

A.实行联邦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 C.总统和议员由民众选举产生 D.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3.一部宪法被历史学家评价为“君主派和共和派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妥协的产物”,这部宪法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4.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D.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1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其著作《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表示了以下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①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认为导致战争爆发的责任在于中国③从全球化角度认识鸦片战争的爆发④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在获取的以下特权中,明显是通过这一条款获得的是

A.割让香港岛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D.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7.清朝官员袁昶曾有言:“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 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

B.材料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

- 2 -

C.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 D.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

18.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B.国内民众反日情绪高涨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9.“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袁世凯与日签订《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0.中共三大通过的决议指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遵行此议决。”依据这一决议的精神,中国共产党

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B.推动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发动武装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实行国共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战

21.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2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共产党军事力量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23.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的示意图,该战役

- 3 -

A.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莫定基础 B.发生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 C.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4.2014年9月2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表选取了一批抗日英烈名单,从中最能反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史实是

①孙铭武(1889——1932) ②左权(1905——1942) ③戴安澜(1904——1942) ④威廉·瑞德(1903—1944) 辽东血盟抗日救国军总司令 八路军副参谋长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军200师师长(牺牲于缅甸茅邦) 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行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国虽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但是耽误了对保持战争所必须的改造和改装。因此没有新式速射炮,以致被日本的速射炮所压倒。另外。因为装备不良而未能按规定速度行驶,弹药的储备也不充足,在海战时苦于弹药的缺乏。

——【日本】藤村道生《日清战争》

甲午战时,清廷内部矛盾甚剧,翁(翁同雠,光绪帝的老师)李(李鸿章)不和,已尽人皆知,而宫中帝后矛盾的暗争更烈。这年慈禧太后欲庆六旬大寿,提出海军经费,大修颐和园。及朝鲜事起,慈禧即主从速和解了事,以免耽误她大举庆寿,广受贡献。光绪帝已亲政,倾向主战。慈禧不悦,更形矛盾。

——《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

材料二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法西斯先后投入其陆军总兵力的90%,以及海、空部队的大部,将战火扩大到华北、华中和华南。„„即使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总兵力的60%以上及相当数量的空、海部队仍被钳制在中国战场。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其在海外的军队共365万人。而在中国战场即为200万人,占55%。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材料三 经过艰苦谈判,1943年1月11日,美国、英国与中国分别签订了新约,结束了中国与这两个西方大国在法理上的不平等地位。

1945年3月5日,美、英、苏、中四个发起国联合发出了邀请各国参加旧金山会议的请柬,成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6月26日签署《联合国宪章》时,中国因最先进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而被列为第一签字国,并被允许使用中文签字。在这次会议上,中文被确定为联合国使用的五种语言之一。自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确立下来。

——《甲午之败的国民性反思》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你认为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8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什么?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之进退一决于程文之等第:考试成绩,是得官与否的关键。而察举制的取人标准,则是多种多样的,德行、经术、吏能、功次、文法等,都可以构成得举之资格。察举制的取人标准,相对来说更为注重人的整体素质,把士人笼统地视为一个完整的人格,而不像科举制,把某一项具体的知识才能作为录用标准。所以,察举制下,被举者中有大量的孝子、隐士、侠客、贤人、名流等等人物,其所为人称道的人格素

- 4 -

质使之成了察举对象:而士人在社会上的个人声望,往往也就对察举实施有了重大影响,这在东汉后期尤为明显。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录用考试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概述材料一中作者对科举制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察举制的弊端。(6分)

(2)对比材料一、二,说明汉代中国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官员选拔方式和标准上的不同点,(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预备立宪”,进行体制改革探索。1906年载泽上折说立宪有三大好处:“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君上大权 臣民权利义务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 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 永永尊戴。 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监禁、处罚。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四、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 六、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七、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 十、总揽司法权。 之义务。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中《钦定宪法大纲》出台的背景和内容对其进行评价。(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临时约法》如何制约大总统的权力,(4分)对比材料一指出《临时约法》具有哪些进步性?(4分)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