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言学角度谈网络用语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语言学角度谈网络用语

语言学角度谈网络用语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网络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因此网络用 语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尝试使用网络语言,甚至有泛滥的趋势。本文 从语言学角度对网络用语中词汇变化的只要表现形式以及网络用语中语法结构 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面对网络语言这一新的语言种类,我们应该建立相应 的规范进行引导,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词汇学;语言学;分类;规范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范畴日益扩大, 计算机与与网络对中国人来说越来越熟悉,使用者逐渐增加。同时语言在社会 中所处的地位很重要,而且很复杂;这使语言学成为很多学科的专家们研究的 园地。

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可以用语言学来分析网络语言的变异,和网络 语言通性,以及社会语境等。本文结合网络语言的特点,对网络聊天用语的应 用作写分析和思考。

(一) 网络用语的概念

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这一出现的新兴语 言是应该命名为所谓的“网络语言”还是应该叫做“网络用语”,在社会 与教育界、语言学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汲取学者们的有益论点,可以对络语 言的概念作以这样的认识,即从一般意义上划分,可以把网络语言,广义的网 语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 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 客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版(BB )s上的常用词语等。狭义的网语仅 指第三类,而我们所说的“网络用语”属于狭义上的概念。

(二) 网络用语的性质

到底是应该叫“网络语言”还是“网络用语”,这就需要了解语言和言语 的区别。语言和言语首先是由“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先生提出的。他认 为语言是社会的、纯心理的;言语是个人的、心理和物理的。岑运强先生又对 此做了补充。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系统,即语言是 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四个因素组成的系统。言语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说或写的行为,即说或写的动作;二是交际中说或写的结 果。人们平常的说话和写作这个动作是言语,那么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也是言 语。虽然言语也有它自己的规律,无论言语再怎么有个性,但是总要按照语言 这个规则来进行。由此可见,语言与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内涵,言 语就是外延。由此可见,作者自己更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这个词来进行 分析。

(三) 网络用语的群体

通过QQ、微博等网络交际工具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实时互动,这种交际方式 深受青少年的喜欢。网上聊天不受主题限制,内容往往轻松、休闲,即使未曾 谋面,网友也可以像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一样,相互调侃,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网上聊天还有个特点是便捷,和面谈不同,网络交谈需要输入要表达的内容, 这需要交流者快速交换发言以节省时间,这样网友可以自由使用编造的语言形 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尽管是书面形式,但网络用语的句子和措辞通常很简洁, 非常口语化。网络语言可视为口语和正式语言的混合体,这种模式深受青少年 喜爱。另外,网络语言也迎合了青少年张扬个性的需要,为了吸引眼球,具有 强烈表现欲和叛逆心态的青少年乐此不疲地创造、使用、推广网络语言。可以 说网络是最能全面彰显“青少年风格”的生活方式,因此,青少年喜欢网络聊 天和使用网络用语。

一、 网络用语的特点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网络语言属于一种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与其他方言不同, 它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是特定群体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所以,网络 聊天用语具备公共性、简略性、符号化和图形化等特征。

(一)公共性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占的比重变大,越来越多的人创造,使用并推广网络用 语,并使之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体系。例如:886 (拜拜了),520(我爱 你),r u ok? (are you ok?),额(我),BB (宝宝)等数字和简略性语言已 经被广泛使用,使用的人群上至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幼儿。所以,公共性语 言不仅是属于语言使用者知识的一部分,也是属于这个网络社区所有成员共同 思想结晶的结果。

(二)简略性

简略性语言就是用语言简单明了,让双方能自如地交流。例如网络用语“亲”, “亲”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称呼用语,近年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作 为人际称呼语“亲”的使用主要受到职业、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工作于较 自由环境的工作者使用“亲”较为频繁,使用“亲”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年轻 人也比中老年人多,其使用场合和被称呼的对象具有限制性,被称呼的对象多是 与使用者关系亲密的人,多用于非正式场合,还没有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亲” 虽然逐渐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被使用,但主要仍使用于网络,年轻人较多使用, 女性使用较多,学生使用频繁,它的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相当狭隘,还没有被 社会普遍接受。这种言语现象若要为最广大的社会人群所接受,普遍地使用于 人际交流,并成为现代汉语的固定用法,还需进一步进行社会鉴定。

(三)符号化和图形化

在我们的QQ聊天界面中,会有一些小小的头像是用来表达说话者的喜怒哀乐 的。这些符号和图形比文字更能形象地表达说话者的各种情绪。它们表意直接, 操作便捷,是网络用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 网络用语的语言学分析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新词 语的产生及旧词语的隐退、启用

与社会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回顾前几年的网 络流行语,我们会发现很多很具有影响力的网络用语,大多反映了当今社会现 实,或者社会事件。比如:“哥吃的不是饭,是寂寞。” “神马都是浮云”;猪 脚:“主角”的别称,用来称呼质量不高的影片中的人物;“很黄很暴力”,出自 于北京某小学生之口,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出的一句话,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再如“农妇,山泉,有点田”指的是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把现在的大学生就

业困难,就业形势严峻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些网络流行语能够很形象地反 映社会现象,并且传达了人们想说又说不出来的心声,可以引发大家对生活, 对社会的反思。

网络用语的出现是社会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如何看待网络用语值得 人们深思与探论。网络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因此人们不必考虑身份、年 龄、性别等问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拘束。

不必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正是基于这一点,会导致网络语言良养不齐。有人 认为网络用语不符合语法规则,会带来负面影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有 人认为有些网络用语虽不合时宜,但是,有的网络用语生动形象简洁,可以为 我们所用。针对这种现象,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风趣地说:“网络语言不 是洪水猛兽,不必要也不可能去人为禁止。汉语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筛选 力。” 避免的。我们不必

“网络语言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兴起,这是不可

大惊小怪。”要承认网络用语存在的合理性,当然,对于那些粗俗污秽的语言 要加以制止,要对

网络语言加以规范和依法管理。对于网络语言,我们应持乐观态度,相信语言 的自我调节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网络用 语加以调节和规范,助网络用语“ 一臂之力”,使之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三、总结

网络用语是顺应时代而产生的,符合时代的潮流,它的产生使人类的交流方式 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符合人类的某种需求。时代在变、技术在变、媒体在变、 受众在变,一切都在变化中呈现出新的特质。因此,合理利用网络用语是一个 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一味评价其缺点。。相信不久的将来,针对网络语言的 语言学研究将会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科出现。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 •商务印书馆,2004:9.

[2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