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视角下模糊义与歧义的比较研究中英伦葩1 朱 婧2【摘 要】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是语言最基本、最自然的两种属性,但常常有人认为二者指向同一个概念,甚至有人干脆将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混为一谈,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本文将从语义学的角度,在概念定义、语言应用、产生原因、效果功能方面对语言的模糊义和歧义进行一系列比较研究,并在文尾部分进一步探讨模糊义、歧义和多义之间的关系,针对二者产生的语言现象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提出解决措施,以期在进行研究分析的同时,提供可操作的语义现象应对策略。【关键词】语义学 模糊语义 歧义 多义 比较研究一、引言
语义学(sémantique),也作“语意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语言中词语意义的学科。它涉及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其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的意义,包括词、短语(词组)、句子、篇章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对于语义学来说,分析、解释不同语言的各单位意义是其责任和使命。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在追求语言的精准性,认为模糊性与歧义性是语言的不足之处。但渐渐地我们发现,语言的歧义性和模糊性不仅不是一种缺陷,反而充满着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魅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Megarian 学派学者Eublide就以“麦粒堆问题”(Paradox of the Heap)详细地阐述了模糊的问题。而在生活中,语言歧义经常容易被人视为语言模糊,实则二者有着概念、语言表现、成因、功能效果等多方面本质的不同。本文将通过以上角度,对歧义与模糊义展开比较研究,以期达到明辨其概念、通晓其功用的目的。尤其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模糊义”,即语义学范畴中的模糊语义。二、概念及表达方式的比较
就语言效果来说,模糊义与歧义都给人一种表达“不清楚”或者“易弄错”的感觉,这也是造成许多人将二者混淆起来的原因。模糊义,即语义所呈现的模糊性。尽管国内外关于模糊性的定义有几十种不同的解释,其含义却基本相同。其中始创者札德的解释是: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的界限。而模糊语言学中的“模糊”则同时包括“实体的边界模糊”,和“实体所属的范畴的边界模糊”。简而言之,语言学中的模糊既指vague,也指flou。语言中的歧义,则是指一个词语或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或意义。例如,英语中的young men and women就有两种理解:(1)年轻的男人和年轻的女人;(2)年轻的男人和(年轻、年老都可能的)女人。虽然这种句子有两种意义,但在特定情境中,其表达的意思却是一定的、绝对的。因此,从定义上来看,语言的模糊义和歧义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同时,从概念的类别来说,模糊义分为静态模糊和动态模糊,分别指客观存在于自然语言中的模糊特征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模糊性;而歧义则分为语调歧义、语汇歧义、语用歧义等。因此,二者概念的分类角度也不尽相同。在表达方式方面,模糊义大多数体现在词汇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泛指性词汇和集合名词。例如,des foules de, des centaines de, douzaine de等,用来表达一个笼统的数量。第二,表示近似数目的用语(即模糊附加语),· 130 ·
常用于精确的短语之前或之后。例如,environ 9 années, an cinquante ans et quelque等等,使得本来精确的概念变得模糊。第三,表示近似概念的词。例如英语句子The melon is rather ball-like,句中的ball-like就是用来描述物体的一个模糊概念。第四,表示明确概念的词,包括时间、颜色、年纪等等。例如matin, après-midi, soir, printemps, hiver等,尽管这些词有明确的分界,但因为它们指的是一段“大”时间,因此无法表达其界限内的准确概念。同样地,rouge, orange, jeune, vieux虽然都表示不同的颜色和年龄,但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分界,因此表达的也是一个模糊概念。此外,还有一些精确词也表示模糊概念。如“La ville a une population de trois millions” 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其中的“trois millions”并不表示人口正好是三百万,而“三人行”也并非表示有三个人一起行走。歧义的表达方式则多数体现在结构方面,包括语音歧义、结构歧义、词义歧义等。语义歧义由同音异义词体现,如: abaisser(降低)和abécé(识字课本),accord(同意)和accore(暗礁的轮廓),erre(流浪)和hère(穷人)等。结构歧义表现为句子的某个成分有不同的解释,或者句子的某些成分在其深层结构中存在着不同的内在联系。如 un magasin de meubles de luxe的释义,到底是un magasin qui vend des meubles de luxe呢,还是un magasin qui a des meubles de luxe?我们只能说,在没有上下文时,两种理解都对。词义歧义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同音同形异义词。例如 docteur 博士/医生,terrible 可怕的/非凡的/令人讨厌的,bark吠/树皮等。第二,同形异音异义词,如英语中的minute一词,可读作/minit/(分钟),也可以读作/mai' nju: t/(微小的),但意思便完全不同了。三、产生原因及功能的比较
一般来说,模糊义产生的原因以说话者的主观原因为主,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记忆模糊性。即说话者因为记不起准确的用词而表达一个模糊的概念。例如Une trentaine d’étudiants assistent à ma conference和Le pont est environ cinq mètres. 由于说话者没有记清,因此就凭印象分别用了两个表模糊概念的限定词 trentaine和 environ 。第二,不认知性。指说话者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其想要表达的概念。如: Ce type de fossile animal peut être l’ancêtre du reptile.说话人可能对该动物化石的属性、来源、历史等资料缺乏了解,还不能下准确的结论,因此在只是推测出是爬行动物祖先的前提下,用了Ce type de fossile animal这一模糊概念。第三,不告知性。指说话者有意隐瞒或不愿传达准确的信息。如Ma femme est environ trente-cinq ans. 当问及年龄时,尤其是女性不愿说出自己的准确年龄,因而说话者往往提供一个大约数字,采取模糊的表达。第四,交际的必要性。在外交场合,当涉及一些敏感的话题或者表达时,模糊语言的存在可以弱化矛盾。如: L’Américain et l’Union soviétique sont proches d’un accord sur l’élimination des missiles à moyenne portée.尤其在有关外交事务的报道中,模糊语言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柔和,使表达的语气更显含蓄和委婉。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语音方面,法语的同音异义词很多,取舍不当就容易出现语义不确定,模棱两可的句义。例如: Au lieu de nous apporter un seau (水桶) , il est venu avec un [so],这个[so]到底是saut(跳跃)呢,还是sceau(印章)? 或者是sot (傻子) ?又如Alors, ça y est, cette brochure, on [lafεt] 由于1'a faite和la fête同音,就造成了两种理解,即“是否创刊”和“是否庆祝”的歧义。语法方面,动词变位也易造成歧义。法语学习者能轻松区分虚拟式现在时、直陈式现在时,以及未完成过去时的复数第一、二人称,却不容易辨别其它人称的变位。例如Je suppose que Paul arrive demain一句,既可以理解为que Paul vient demain。又可以理解为que Paul vienne demain,前者是“我” 的信念,后者是“我”的猜测。语义方面,错误的断句也能造成歧义。费尔迪南·索绪尔说过,“语言中的一切成份都是互相钩连着的”。错误的断句会把法语语句中原本相互牵制着的成份拆开,很多语义的歪曲或一语双关就是从此而来。也因为这个原因,法语从来不缺乏文字游戏。如:C'est une pauvre, mais honnête(这是个贫困但诚实的女人)一句,如果去掉逗号,同时将mais 和honnête联诵,在听觉上便成为:C’est une pauvre maisonnette(一间破旧小屋)。与此相似的还有个笑话:有人向会议主席要求发言。主席说: Allez, vous 1’avez!(好!说吧!)但因为说得太快且中间没有停顿,便被理解为Allez vous laver(去洗洗脸!),从而引起了误会和笑料。在人类交际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模糊义和歧义的表达方式。有时,恰当的模糊与歧义的表达方式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同时也并未消减句子的语义,这便是模糊义与歧义所产生的效果及所体现的功能。模糊义的功能主要包括两点:第一,借语境表达句意。孤立地看, Il est un ami sûr一句表示“他很够朋友”这一意义。但是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朋友却见死不救时,这时说Il est un ami sûr,却突出了讽刺的意味,与原先的意义截然相反。有时当语言本身与实际意思有差异时,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模糊性则反而能达到避免说话者双方陷入尴尬的效果。如下列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对话:A : Que signifie ce mot dans cette phrase, Madame Zhang? B : Vous n’avez pas de dictionnaire? 在对话中,老师使用了模糊性的表达,委婉地提醒学生应该自己查字典。又例如:A : Madame, vous savez ce que fait ce souris sous mon lit? B : II a I’ air de se sentir solitaire. 此处的模糊表达既产生了诙谐的效果,又避免了难堪,同时也充分地表达了房客与房主的意思。此外,模糊义的功能还包括借条件式表达句意。例如:Si j’avais appris le japonais à l’université, je serais professeur de japonais. (表示否定)Vous auriez pu éviter ces erreurs.(表示责备)Si vous travailliez plus, vous obtiendriez plus de progrès.(表示劝告)歧义的功能也包括两点:第一,修辞功能。在交际语语言研究
言中,有时人们会有意识地使用歧义表达,以达到一语双关、讽刺幽默的效果。例如:Un tireur sans cible devient presque humain. 意思是“一个没有目标的射手就成为了一个普通人”。而这里的sans cible与sensible发音相同,所以就出现了另一层意思:一个有同情心的射手才能成为一个人。第二,语用功能。指说话人特意使用歧义的表达,使其既显得非常礼貌,又能达到自身的目的,是交际双方的一种常用语用策略。例如这段英语文字:Notice in the Junior Common Room, Queens College, Cambridge -These newspaper are for all the students, not the privileged who arrive first.此招示既达到了提醒“禁止偷报”的效果,又表达出“每位学生都有权阅读”的意思,因此一语双关,易于被大多数人接受。四、模糊义、歧义与多义的关系及对语言运用的影响在对模糊义和歧义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此处引入“多义”的概念,通过对三者的关系进一步加以阐述分析,力求做到对三种语义概念的精确区分。最后综合分析模糊义、歧义对语言运用的影响,以期更多地发掘这两种语义概念在语言运用、交际交流中的积极作用及意义。首先,就范围来说,多义与模糊具有共性,那就是它们同属语言范畴,这是语言的客观性所决定的。但二者的性质在语言中却有所不同:多义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多义词或多义结构)具有多个义项,且每个义项在特定的句子或语境中是明确的(在不导致歧义的情况下),因此多义主要体现了意义的一种丰富和多样性。而对模糊义来说,其概念外延是不明确的,其所指的范围是不具体的,因此界限是不分明的。另外,就词义来说,词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也是非常不同的。虽然多义词中很多义项表达模糊概念,但有些义项的表达却很精确。例如形容词bas,当它表达“低、矮、下面、廉价”的意思时,它是模糊和不确定的,比如在词组maison basse和prix bas中;但在le bas allemand(北部德语)、chambre basse(英国下议院)这些词组中,它的意义却是确切的。再比如法语中的一些动词,如prendre, faire,其本身的意义非常模糊,一旦进入词组,意义就变得十分明确。同样地,多义与歧义也无法视为等同。虽然多义词拥有多种意义,但由于各个多义词在使用时都会结合其上下文,因而一般不会同歧义一样造成意义上的混淆。例如,在Il prend du thé中,prendre一词只能作“喝(茶)”解,排除了“接受”、“捉住”、“穿戴”等意义。然而也存在一些例外现象。简单来说,多义与歧义之间并没有直接或者必然的因果关系,多义只有在“附加信息量不足”时才有可能产生歧义现象。例如:孤立地看,Elle a pris cette nouvelle这个句子,由于单个句子不足以说明elle的身份或性格,因而无法确定nouvelle是指“消息”还是“短篇小说”。但如果在后面加上从句qui est écrite par Hugo的话,我们就可以判断nouvelle在该句中的义项为“短篇小说”。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多义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语言运用的客观需要;而歧义的存在则是因为附加信息量不足或说话者的使用“不慎”而产生的一种结果,二者存在的环境、产生的原因都不尽相同,因此不能混淆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模糊与歧义都是交际语言中的常用策略。人们通过恰当地使用模糊义,能够达到婉转、间接地表达意思的效果,从而避免了意思的过于直接和某些情境(下转第133页)
· 131 ·
语言研究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翻译、交流和完善译本过程中提高翻译素质, 循序渐进地增强专业翻译能力。再次,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根据市场和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的翻译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农业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进入良性发展模式。最后,除了农业专业知识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翻译工作坊也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职业素质、责任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顺利承担专业翻译的角色, 独立完成翻译任务。London: Routledge, 1993.
[2]李明,仲伟合. 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04:32,36~95.
[3]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翻译,2009(6):34~41.
[4]汪庆伟.农业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24~128.
[5]张春柏,吴波.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翻译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02:70~73.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五、结语
如上所述,农业文本专业性强,术语层出不穷,翻译难度角度,要求译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翻译能力。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难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翻译人才,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翻译实践和交流,对农业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Gentzler,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农业大学校级教改课题“专业农林口译软件在职业化为导向的农林院校口译教学中的运用 ”(2014B2ZC-21)的成果。作者简介:文华珍(1987-),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农业大学外语院,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上接第131页)下的尴尬场面,也就是我们汉语里所说的“点到为止”、“看破不说破”、“给人台阶下”。而语言的歧义属性则能够起到一种诙谐、幽默的效果,有种“揣着明白装糊涂”、“将错就错”的语言魅力,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但与此同时,错误地使用二者,也会产生语意不明、表意不清的后果,甚至有时会使话语接收人感到困惑和愤怒,造成不必要的“交际事故”。那么如何解决模糊义和歧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作者以为,在面对不能确定概念边界的模糊义时,应充分结合语言语境加以分析理解,也可以直接追问信息发出者,以求得到明确答复。例如:“我很快就会抵达。”若谈话者想进一步明确信息,那么便可追问:“请您说明抵达的具体时间,我将安排人员去接您。”对于歧义的消除,我们可以通过增添词语或者结合一定的语境来达到目的。比如说,“这本书是黄色的”,我们便可以通过增补词语来消除歧义,改为说“这本书的封面是黄色的”。如此,歧义便消除了。五、结语
语言的模糊义和歧义是语义学中两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客观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认知模式的概括性导致了语言模糊义和歧义二者的客观存在。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两个看起来相似、实则有很大区别的概念,明确了二者在概念定义、语言表现、产生原因、效果功能、正负影响等方面的异同之处,并针对如何消除二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达到对说话者意图的真正理解提出了观点和见解。括而言之,区分这两种语言现象,对于我们理解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参考文献:
[1]Introduction à la théorie des sous-ensemble flous, TomeⅡ, Application à la linguistique, à la logique et à la sémantique, A·KAUFMANN, Masson, 1975.
[2]Grammaire pratique du français d’aujourd’hui, G·MAUGER, Hachette, 1968.
[3]Graeme Hirst,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and Resolution of Ambiguity,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4]秦洁才.模糊语言在典范公文中的运用[J].江苏: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6.
[5]陈振尧.新编法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6]伍铁平.模糊语高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何兆熊.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8]师静.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道德经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及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项目《全球化语境下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中外传统文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XJK015QBJ001)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中英伦葩,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在站博士后,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朱婧,中南大学法语系硕士研究生。· 13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