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多头出击 激发兴趣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内容提要]托尔斯泰有一句话:“教育的唯一规范就是自由。”①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多渠道地创设自由的、情感化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情操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得到拓宽,从而促成他们对作文产生爱写、想写的最佳心态。这里本人想在命题、指导、写作、评讲中如何切实拉近作文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写作灵感作些探索。

【关键词】:思维 情感 兴趣味 表现欲

一、 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

中学生内心世界是异常丰富的。如果我们命题时,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捕捉情感的火花让他们写自己所知所感、所想、所愿的感情,就能为其创设积极作文的氛围,学生就可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命题所规定的情境中去。因此,在作文命题时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A根据学生的心里命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在写作方面所表现出的心里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一般来说,刚进初中的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在日益发展,但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加之生活经验,要进行较高形式的抽象概括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常常要借助于直觉形象。所以教师在命题时,要适应这一情况,让学生 写一些直观形象的题目,如《进入初中的第一天》、《新老师给我的印象》等。进入八年级,学生渐渐从活跃的开放期转入闭锁期。他们上课不轻易发话,要“深思熟虑”确有把握才肯把自己的想法透露出来。他们开始把一切看得很神秘,喜欢一个人偷偷地写日记、写读书札记。他们强烈的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独立生活。反映在命题上,他们对《假如我是、、、》、《我渴望、、、、、、》等题目颇感兴趣。初中生的抽象逻辑还不够成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他们写的议论文,一般说理较肤浅,简单地论说后便得结论,而且他们还怕写议论文。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命一些记叙文到议论文过渡性题目,如:《、、、的启示》、《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等。让学生从某项活动或某一事件中悟出道理来,以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②此外,

命题还应该考虑能够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为他们创造比较宽松的写作环境,并找准写作方向。

B根据学生实际命题。要想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就必须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了解摸清哪些事物是学生熟悉的,哪些事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哪些材料是他们能写的、爱写的,才能命出学生愿写而又所写的题目来。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地问问自己、、、、、、平时出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③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冲动,让他们在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中自由自在地写作。如《我最亲近的人》、《留在心灵深处的回忆》等等。

C根据兴趣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作文,它既可以使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里,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又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运用擅长的文体和技法写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这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主张:放手让学生自由创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几句就写几句。譬如课外随笔,其特点是短小活泼、夹叙夹议、形式多样。学习、生活、社会见闻中,凡有所思、所感的都可随手不拘一格写出。因此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因为写起来没有压力,可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无病呻吟为有感而发。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札记等④。

二. 指导时重在诱导学生的情感外射

中学生已开始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并已能将自己的情感投射于外界事物,审美标准上也有了自己的尺度。基于此,教师应因势利导。让他们做到:

⑴投身社会、感悟生活,积贮情感。社会本身是由情感的人物构成的,即使自然景物也是风月有意,草木含情,山河显志。学生积极投身生活,投身自然,生活的色彩无疑会影响感染学生,无论是崇高的、悲壮的,还是卑鄙的、丑陋的,都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指向,形成他们对社会、对人事的基本看法。这些基本看法、态度长期积贮,不断思考,学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观点。当他在一定的环境下把自己感受到的经验和观点向他人倾诉时,文思泉涌,情真意切,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而不再说“腹中空空如也”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社会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而且也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积累了材料,培养作文的情趣。

⑵赏鉴作品,陶冶情操,培养情感。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被认识的事物必然收到情感的影响: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体了,无情的含情了,平面的立体了,呆板的活跃了,无生命的有生命了。赏鉴作品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体悟生活的捷径。⑤同是写文章,为什么朱自清的《背影》引人伤感、共鸣?很多同学读了《背影》后,都纷纷发表肺腑之言,真诚地解剖了自己以前对父母的不逊态度,同时对母爱、父爱的含义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并写下了一篇篇有真情实感、催人泪下的亲情佳作。文章是有情之物,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文章的灵感,如果对所写的人、事缺乏真挚的情感,那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作为教师,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从赏鉴作品 中品悟情感,进行相似联想,发掘蕴含于事物中的哲理性,从而积累情感,达到诱发情感的 目的。

三. 评讲时重在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的形式多种多样。⑴及时批改作文是提高写作热情的有力手段。心里学研究表明,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有人做过调查,把没有批改的作文发给学生: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不欢迎,百分之五十的学生作文时情绪低落,把只打分数不写评语的作文发给学生,百分之五十的学生不满意,百分之三十的学生作文时情绪低沉。相反教师认真批改,标出错误,评定分数评写评语,调查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不满意,作文时情绪正常。⑥⑵坚持正面鼓励为主。细心的语文老师发现,在作文讲评课上受到批评或反面典型解剖过的学生,作文情绪低落,相反,文章在全班传观的、当好典型讲读的或受过表扬的同学,作文情绪一般都很饱满,听讲专一,写作效果好。因此根据这一心里特点,作文讲评课要多表扬些同学,多读些好文章,好段落,哪怕一两句也行。特别是写得不好的作文,不要一味指责,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应该表扬,应该在评语中指出:或拟题好,或构思新,或书写有进步,或写出了真情实感,或引用恰当、、、、、、,这样有鼓舞情绪的作用。对于作文中的缺点错误只讲事实,言辞要恳切,让其心情舒畅,乐意接受,在心情欢愉中去改正缺点错误,功效是大的,挖苦讽刺是作文评讲的大敌,有损学生的自尊心,有伤积极性,切记勿施。⑶让评语成为学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有个女生在作文中谈到自己的苦恼:父母离异,法院将她判给父亲,父亲呢,成天搓麻将、赌博成瘾,欠了一屁股债,继母就把所有的气全撒在她身上,小小年纪就对生活

感到厌倦,对人生充满了恐惧、、、、、、我的评语是“人生的道路有鲜花、阳光;也有荆棘阴霾。不幸对强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老师希望你能挺起腰来,同挫折和不幸抗争,我愿作为你坚强的后盾,随时为你排忧解难。想不到我的评语让她感激万分,作文簿发下去后,第二天,她偷偷地递给我一张纸条,里面写着这样的内容:谢谢您,老师,我一定会记住你的话,让自己变得坚强起来的。诸如此类心灵的对话,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的种子,自然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师生的心贴得更近更紧了,他们因喜欢我而变得喜欢读语文了,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愈多了,写作文的激情也大大地提高了。

总之,多头出击,激活灵感最终目的是为了打开写作之源,作为语文老师,应重视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情感动力的效应,情感加深理解,理解获得自信,自信促进热情⑦,实践证明,只要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熟悉的事,作文教学就会呈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① 高艳丽《作文教学四过程》载《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19期

② 、③、④汪玉龙《把命题命到学生的心坎里》载《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第10期

⑤陈伯展《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载《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第5期

⑥任建溪《作文情绪摭谈》载《中学语文教学通讯》1992第10期

⑦张本良《中学生对作文产生消极心里的原因及对策》载《中学语文教学通讯》1997年第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