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常见病实验室检查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常见病的辅助检查

一、 呼吸系统: Lab辅检:

1、 普通感冒:

⑴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⑵病原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德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⑵X线胸片:多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3、肺炎:

大叶性肺炎: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小叶性肺炎:X线显示沿肺纹理分布的融合性斑点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X线显示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 ⑴血常规:WBC升高,N>80%,并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

⑵痰涂片:革兰染色阳性及荚膜染色阳性;痰培养及血培养:可以确定病原体;PCR和荧光标记抗体检测。

⑶胸部X线检查:早期:肺纹理增粗或受累肺段,肺叶稍模糊;实变期: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气道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征;消散期:炎症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3~4周后才完全消散. 4、肺脓肿

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在90%以上,慢性病人可稍增高或正常.

⑵胸片: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边缘不清,可检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 痰培养加药敏试验,需要做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治疗和发现病因,还可行肺泡灌洗术,协助局部引流。 5、肺结核

⑴胸片:可确定病灶部位、范围、性质,是否典型的浸润型病灶,纤维钙化病灶及空洞等。

1 / 17

⑵血常规: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血沉加快。肝功能是否正常。

⑶痰涂片、痰培养、痰聚合酶联免疫反应(PCR-TB-DNA)。痰找抗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⑷胸部CT:可发现微小或隐匿病变。 ⑸支气管或肺泡灌洗液:检出抗酸分枝杆菌. ⑹支气管或肺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⑺PPD试验结果判断:硬结直径<5mm 阴性,5~9mm 弱阳性,10~19mm 阳性,≥20mm或水泡、硬结、坏死强阳性. 6、肺癌:

⑴胸片:发现可疑肿块阴影。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 ⑵痰脱落细胞

⑶肺部CT或MRI检查.

⑷支气管镜,经皮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淋巴结活检。

⑸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癌抗原(Scc-Ag),CY211,Ca125等糖类抗原。 7、支气管扩张:

⑴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 ⑵痰液检查:痰涂片发现脓细胞、大量细胞碎片及致病菌。

⑶X线检查:常见下肺纹理粗乱呈卷发状,感染时可出现液平,多数小片状或斑片状模糊阴影。

⑷支气管造影或CT可见柱状或囊状扩张。 ⑸支气管镜可协助诊断和治疗. 8、 慢性支气管炎:

⑴胸部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段。

⑵肺功能检查:早期正常。有小气道阻塞时可有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在75%⑶肺容量时呼气流速下降。严重时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⑷血常规检查:有感染或过敏时有意义。 ⑸痰检查:细菌培养有助于指导治疗。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⑴肺功能检查:主要检查,用于诊断、程度、预后等判断. ⑵FEV1/FVC:评价气流受限指标。 ⑶FEV1占预计值%:评价严重程度。

吸入舒张剂后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 〈80%,表示不完全可逆。其他还有RV、TLC和RV/TLC。

2 / 17

⑷影像学检查: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透亮度增加,心影狭长

⑸心电图检查:低电压,但无诊断意义。 ⑹血气分析:判断呼吸衰竭. ⑺血常规和痰检查 10、胸腔积液

⑴体征:视诊肋间饱满,呼吸动度减弱,触觉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向健侧偏移。 11、气胸:

⑴体征: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和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右侧气胸肝浊音界下降,左侧气胸心界叩不清,张力性气胸可发生皮下气肿,血气胸可出现休克,发生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相应体征。 1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⑴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片。

⑵血气分析(了解呼吸衰竭情况)、血常规(感染血象)、肺功能检查(早期防治)、痰菌检查(用药).

⑶心电图: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Rv1+Sv5 ≥1。05mV,肺型P波 ⑷超声心动图检查:

 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  右心室内径(≥20mm)  右心室前壁的厚度  右心房增大

⑸胸片: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经≥ 15mm,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值≥1。07 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 3mm ,右心室增大征。 13、支气管哮喘

⑴血液检查、痰液检查、呼吸功能检查(FEV1 、 FEV1/FVC%、PEF均减少,缓解期可恢复正常。)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二、 消化系统:

1、反流性食管炎

⑴血、尿、大便常规,大便潜血。

⑵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食管滴酸试验,胸部透视,B超,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2、急性胃炎

⑴查血、尿、大便常规,大便潜血(有呕血者应查血型,48小时内做胃镜)。

3 / 17

⑵胸部透视,B超,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ECG.

3、慢性胃炎

⑴血、尿、大便常规,大便潜血。

⑵ESR ,ECG,胸部透视,胃镜,粘膜病理,HP检测。

⑶肝肾功能,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血浆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清电解质,B超。

4、消化性溃疡

⑴大便隐血检查:溃疡活动期常为阳性,休息治疗后转阴.

⑵X线钡餐检查:龛影是X线诊断溃疡的直接征象,凸出鱼胃轮廓之外,有时见周围辐射状粘膜皱襞。间接征相包括压痛,激惹,变形及大弯侧痉挛性切迹等,可提示但不能肯定胃溃疡。

⑶胃镜检查与粘膜活组织检查:对诊断溃疡与鉴别良、恶性肿瘤有肯定价值。胃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椭圆形,直径一般小于2cm,边缘光滑无节结,底平整,覆有白苔或灰白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可分为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 5、上消化道出血

⑴胃镜:可直接看到出血,多数能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 ⑵血、尿、大便常规,大便潜血。1-2日内完成.

⑶必要时可选择上消化道钡餐,99Tc放射性核素显影,选择性动脉造影。 6、肝硬化

⑴肝功能检查异常:①反映肝细胞损害:GPT、GOT、r-GT、A/G、腺苷脱氨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②反映肝纤维化:前胶原Ⅲ肽、单胺氧化酶、玻璃酸酶增高.

⑵B超、CT;肝边界不清,光点粗细不一,左大右小,肝静脉变细,门静脉主干增宽,脾增大,有腹水。CT示肝裂增宽,尾叶增大. ⑶食管钡餐或胃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 ⑷腹腔镜或病理活组织检查有肝硬化表现。 7、肝性脑病 ⑴血、尿、大便常规.

⑵肝功能,GPT,GOT,血清蛋白定量,电泳,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 ⑶腹水常规及脱落细胞检查。2-3日内完成。 ⑷腹部B超。病情允许时进行。

⑸血清电解质,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空腹血糖.

4 / 17

⑹血氨测定。血清氨基酸测定。 8、急性胰腺炎

⑴血清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增高>15%。 ⑵X线腹部平片可见肠麻痹;

⑶腹部B超可见胰腺增大,光点增多,边缘不清。 9、慢性胰腺炎

⑴血、尿淀粉酶:增高。

⑵尿糖:阳性,空腹血糖增高,提示病人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 ⑶钡餐试验:可见胰液素和促胰酶素分泌减少。

⑷B超可见胰腺增大,光点回声增强、不均匀,胰管增粗、扭曲及胰管结石、假性囊肿等。

⑸X线腹部平片可见胰管结石或钙化斑点。

三、 内分泌系统:

1、甲 亢 ⑴T3、T4、TSH

⑵TSH受体抗体(Tr抗体)--Graves病 ⑶TPO抗体、TG抗体—-桥本甲亢 2、甲 减 ⑴T3、T4、TSH

⑵TSH受体抗体(Tr抗体)——Graves病 3 亚甲炎

⑴ 碘131分离试验 4、单纯甲状腺肿 ⑴T3T4正常,功能正常 5、甲状腺癌 ⑴冷结节

⑵ 穿刺活检(针吸细胞涂片) 6、原发性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 ⑴血钙升高,骨钙下降 7、 库欣综合征

⑴垂体性:垂体ACTH检查

⑶ 非垂体性:肾上腺皮质醇激素检查

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 / 17

⑴醛固酮:增高 ⑵肾素:活性减低 ⑷ 皮质醇:正常

9、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症) ⑴血浆皮质醇检查 10、嗜铬细胞瘤 ⑴尿检:香草扁桃酸 ⑵血压:增高 11、糖尿病

⑴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或餐后2h,≥11.1;临床表现+随机血糖≥11.1

⑵胰岛素释放试验——a、I型:曲线地平,b、II型:峰值延迟 ⑶胰岛细胞抗体——a、I型:90%,阳性,b、II型:阴性

⑸ HbAIC(胰高血糖素):反应控制血糖好坏的金标准<6。5%,说明控制的好 12、低血糖 ⑴清晨空腹发作 ⑵发作时血糖<2。8 ⑶给糖症状立即缓解

四、 循环系统:

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

⑴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X线、UCG、必要腹部CT和相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查。 2、继发性高血压 【常规化验】 ⑴血、尿常规。

⑵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 ⑶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含量。 ⑷血糖含量。 ⑸血脂含量。

⑹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医学检查、普通X线检查、CT、MRI、心导管检查及血管造影。 3、肾实质性高血压

6 / 17

⑴腹部超声检查。 ⑵静脉肾盂造影。 ⑶ 腹部CT及MRI检查。 ⑷放射性核素肾功能显像。 ⑹ 肾穿刺及活检。 4、肾血管性高血压

⑴尿常规、血清K、Na、CL检查。 ⑵X线平片。 ⑶静脉肾盂造影。 ⑷ 放射性同位素肾图. ⑸肾扫描术.

⑹肌丙抗增压素试验。 ⑺血浆肾素活性(PRA)测定。 ⑻分肾功能测定。 ⑼肾动脉造影.

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冠心病 1、心绞痛

⑴入院后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并做18导联心电图。

⑵心绞痛持续发作1小时不愈者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排除心肌梗塞。 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2、急性心肌梗死

⑴入院后15分钟内必须完成体格检查,并做18导联心电图。 ⑵发病后6小时应抽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等检查. 3、心瓣膜病 4、二尖瓣狭窄

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介质等项目必须常规检查,有关风湿活动的项目根据病情选择检查.

⑵胸部X光片(正位+侧位吞钡)根据病情尽快完成。可见左房、右室增大, 肺淤血表现.

⑶心电图:可见二尖瓣P波,右室增大,房颤及其它心律失常。

⑷超声心动图:应根据病情尽快完成。M型超声可见二尖瓣曲线呈“城垛”样改变 ,前后叶同向运动,左房右室增大,二维可见瓣叶增厚变形,瓣口面积减小。有无附壁血栓。

7 / 17

5、二尖瓣关闭不全

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介质等项目必须常规检查,有关风湿活动的项目及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根据病情选择检查。

⑵胸部X光片(正位+侧位吞钡)应根据病情尽快完成。可见左房、左室增大。 ⑶心电图:入院立即完成。可见左室肥厚并劳损,电轴左偏。

⑷超声心动图:应根据病情尽快完成。可见左房左室增大,瓣膜关闭不全及左房收缩期返流。 6、主动脉瓣狭窄

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介质等项目必须常规检查,有关风湿活动的项目及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根据病情选择检查。

⑵胸部X光片(正位+侧位吞钡)应根据病情尽快完成.可见左房、左室增大,主动脉钙化,升主动脉先狭窄后扩张。

⑶心电图:入院立即完成。可见左室肥厚并劳损,电轴左偏.可见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⑷心脏超声心动图:应根据病情尽快检查。可见主动脉瓣开放幅度变小,瓣膜钙化,左室增大以及二叶瓣、单叶瓣、四叶瓣等先天畸形。 ⑸必要时可行左心导管检查。 7、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介质等项目必须常规检查,有关风湿活动的项目及血糖、血脂、血尿酸,梅毒血清学反应等根据病情选择检查.

⑵胸部X光片(正位+左侧吞钡):应根据病情尽快完成。可见左房、左室增大,主动脉弓突出、梅毒、马凡氏综合征可见主动脉扩张。 ⑶心电图:入院立即完成.可见左室肥厚并劳损,电轴左偏。

⑷心脏超声心动图:应根据病情尽快完成.可见主动脉瓣不能闭合,或二叶瓣,四叶瓣等先天畸形.瓣叶增厚,主动脉根部扩张,及主动脉瓣区舒张期返流. ⑸必要时可行左心导管检查。 8、病毒性心肌炎

⑴三大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沉、抗“O\"、C反应旦白、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活性增高。血清病毒抗体滴度高于正常4倍。 ⑵辅助检查:

 胸部X线片( 正侧位).  心电图.  超声心动图。

8 / 17

 核素心肌显影( 必要时)。 ⑶特殊检查: 心肌活检( 必要时)。 9、心律失常

⑴心电图检查,危重病人需持续心电监测。 ⑵必要时作Holter心脏电生理检查。 1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诊断要点】

⑴ 心电图表现:心率快而极规整,心率140~250次/分。QRS波群大多正常,可伴有室内差异传导,而出现宽大QRS。P波可埋藏于QRS波群内,不能分辨,或在QRS前,或贴于QRS波群之后。 11、 室性心动过速

⑴心电图特征:连续发生的3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为室性心动过速.QRS—T 波特征同室性早搏。常有房室分离,心室率>心房率,但也可表现为1:1的房室逆传。心室率100~250次/ 分,当心室率<140次/min时,容易见到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夺获。

12、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

⑴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时无QRS波群,表现极快的不规则心室活动,心室扑动为极快的规则心室活动,难以分辨QRS与T波,频率大于300次/分. 13病窦综合征

⑴ 心电图表现:窦性停搏:没有P波的长间歇,间歇长度不是正常PR间期的倍数;窦房阻滞:长间歇无P-QRS-T波出现,长间歇为基础PP间期的倍数关系;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交界性区逸搏、过缓的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14、房室阻滞

⑴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所有P波后无QRS波群,为完全性房室分离,P波频率快于QRS波群频率,P 波一般由窦房结控制,频率60~100次/分。心室率快慢取决于阻滞和逸搏的部位, 房室结阻滞时QRS频率为40~60次/分,而希氏束或分支以下阻滞时,QRS频率20~40次/分。

五、 神经系统:

1、多发性神经病

⑴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沉、电解质、血糖及与本病有关的其他检查. ⑵器械检查:肌电图、心电图、胸片、神经传导速度及(或)神经活检等。

9 / 17

2、急性脊髓炎

⑴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并发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时宜做相应培养+药敏试验。

⑵腰穿检查:脑脊液动力试验(Queckenstedt试验)、常规、生化。 ⑶器械检查:

 胸片(合并肺部感染时)。

 脊柱X线检查(按损害平面推算)。  脊髓CT、MRI(诊断不明确时).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⑴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⑵器械检查:

 动脉系统及心脏彩超,经颅TCD;  血液流变学,颈椎片等;

 头部CT、MRI检查,必要时行DSA或MRA检查。 3、脑梗死

⑴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电解质、血沉、肝肾功能、血培养+药敏(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

⑵腰穿:不作为常规,但对于观察颅内压及鉴别诊断方面有时意义重大。 ⑶CT:8小时内一般不能显示梗死灶,但可以鉴别缺血和出血病变;24小时后可以明确看到低密度区。脑干病变显示欠清。 ⑷MRI:对于发现小灶梗死和脑干梗死有明显优势。 ⑸DSA ⑸TCD

⑺ 其它:如心脏彩超,血管彩超,胸片。 4、 脑栓塞:

 突然起病,于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达高峰;  部分病人有心脏病史或骨折、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  多有一过性意识障碍,可伴抽搐;  常有其他部位栓塞;

 CT早期正常,24小时后出现低密度。 5、癫痫

⑴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能.

⑵腰穿:CT已明确诊断可不做.不具备CT的医院宜在颅高压控制的情况下慎重进行。为提高阳性率,宜在起病6小时后进行。

10 / 17

⑶器械检查:心电图检查。CT、MRI显示血肿部位大小,临近脑水肿带,占位效应、是否破入脑室。了解血肿的转归与时间关系。

⑷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于病因不明、考虑先天脑血管疾病患者,宜在病情稳定好转后,在有条件医院择期安排.

⑸对于各类并发症,宜针对病情给予适时、相应检查处理.者在家属签字情况下安排转院或出院。 6、蛛网膜下腔出血

⑴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能.对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行相应血液方面检查。腰穿(如CT已证实可免做)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变化与时间相互的关系。 ⑵器械检查:

①心功能障碍者行EKG检查.

②CT证实,了解有无形成血肿,脑室积血动态了解血管痉挛引起脑梗塞,阻塞性脑积水,增强扫描可显示血管畸形。

③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应力争早期进行,了解病因,决定进

7、高血压脑病

⑴病史:多有高血压史,急性起病,发病前12~48小时往往先有血压升高,超过250/150mmHg(33.3/20kPa)或平均动脉压超过15mmHg(20kPa) 。表现为剧烈头痛、烦燥不安、恶心呕吐、眼花黑朦、抽搐. 8、病毒性脑炎

⑴实验室检查:血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咽拭子、粪便或脑脊液中分离病毒,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有条件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脑脊液的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同时测定心肌酶学和肝功能检查。 ⑵器械检查:脑电图 为非特异性改变,异常出现比CT早。

⑶头颅影像学检查:CT改变为非特异性,可表现脑水肿的低密度病灶区,并能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MRI可显示CT看不到的病灶,比CT诊断更为准确。 9、化脓性脑膜炎

⑴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脑脊液压力、细胞计数、糖、氯化物定量.脑脊液涂片及细菌学培养,应多次采血送检。脑脊液应于无菌试管内离心,取沉淀物培养。同时测定脑脊液乳酸、乳酸脱氢酶、溶菌酶浓度和PH值。选择免疫学方法检测抗原,方法有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菌体协同凝集试验、放射免疫法等。皮肤出血点细菌培养。

⑵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检查可发现脑脓肿、脑水肿、脑室扩大和硬膜下

11 / 17

积液等。

10、结核性脑膜炎

⑴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蛋白、糖和氯化物含量。脑脊液荧光素钠试验。脑脊液沉淀或薄膜涂片找结核杆菌,以及结核菌培养或动物接种。

⑶分子生物基因诊断技术:可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BCG抗原,气相色谱检测结核菌硬脂酸;PCR检测结核杆菌核酸。但此项技术检验的变异程度较大,应密切结合临床考虑诊断价值.

⑷头颅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无帮助。可发现脑积水、脑水肿、脑室扩大或缩小,脑实质粟粒性病灶,脑膜密度增强、结核瘤等。 11、隐球菌性脑膜炎

⑴脑脊液外观、压力、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蛋白、糖和氯化物含量。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隐球菌,检查阴性者应反复多次此项检查。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血清或脑脊液中可检出荚膜抗原(90%)。脑脊液培养和动物接种可以分离出隐球菌,可帮助确诊,但因需时较长对早期诊断无意义。新型隐球菌抗原酶联免疫试验,抗隐球菌胞浆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测定,也有助于诊断。

12、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

⑴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血糖.脑脊液:了解白细胞变化和蛋白定量,测定γ-球蛋白和IgG,测定寡克隆带、髓鞘碱性蛋白、抗髓鞘抗体. ⑵器械检查:

 脑电图;

 视觉、听觉、脑干、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  脑CT扫描;  脑、脊髓MRI检查。 13、多发性硬化

⑴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脑脊液:了解白细胞变化,蛋白定量,有条件应做免疫细胞亚型分析,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计算IgG每24小时合成量,IgG计数,寡克隆抗体测定,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测定。 ⑵器械检查:

① 视觉、听觉、体感诱发电位; ② 脑CT扫描;

12 / 17

③ 脑MRI检查. 14、震颤麻痹

⑴实验室检查:血、小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脑脊液等。 ②器械检查:

①CT和MRI检查:部分病例显示脑萎缩。

②正电子发射扫描:可见患者的壳核和尾核的18Fdopa摄取量明显减少. ③腰椎穿刺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可测定脑脊液中的高香草酸及5-羟吲哚醋酸含量. 15、小舞蹈病

⑴实验室检查:血、小便、大便常规、血沉、抗“O\"、粘蛋白、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等。 ⑵器械检查:

①心电图、胸片检查:可见风湿性心脏病的相应改变。 ②脑电图检查:示顶枕区阵发性3HZ复形慢波。 ③头颅CT或MRI检查:可出现相应的改变。 16、偏 头 痛

⑴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 ⑵器械检查:脑电图(有条件时可查). 17、群集性头痛

⑴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

⑵ 器械检查:必要时眼压检查,行副鼻窦拍片。 18、紧张性头痛 【 病史采集 】

⑴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

⑵器械检查:必要时颈椎正侧斜位拍片检查。 19、重症肌无力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一般生化检查、免疫球旦白,有条件可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及其它免疫学检查。必要时行甲状腺功能测定。 ⑵器械检查:

 肌电图。  心电图。

 胸部X光平片(注意纵隔).  胸部CT扫描(必要时)。  B超甲状腺。

⑶ 肌肉活组织检查(必要时)

13 / 17

20、 周期性瘫痪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电解质、血糖、肾功能。 ⑵器械检查:

 心电图。

 电刺激反应(必要时) 21、多发性肌炎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血糖、肾功、电解质、血沉、血清酶学测定包括肌酸磷酸激酶(CPK)、谷丙转氨酶(SGPT)、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SGOT)。这些酶需动态观察,在治疗前、中、后均应测定.尿肌酸、其它免疫学检查. ⑵器械检查:

 肌电图。  心电图。

⑷ 肌肉、皮肤活组织检查。

六、 泌尿系统:

1、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

⑵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双肾彩超,根据病情需要作心脏彩超。 ⑵ 特殊检查:必要时作肾穿刺活检,标本送光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 2、急进性肾炎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 ⑵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双肾彩超,根据病情需要作心脏彩超。 ⑶ 特殊检查:尽早作肾穿刺活检,标本送光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 3、肾病综合征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测定,血脂,免疫球蛋白,补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ENA抗体。

⑵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双肾彩超. ⑷ 特殊检查:肾穿刺活检。

14 / 17

4、慢性肾小球肾炎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浆蛋白测定,血脂,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

⑵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双肾彩超. ⑵ 特殊检查:肾穿刺活检。 5、隐匿性肾炎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测定,血脂,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 ⑵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双肾彩超。 ⑶ 特殊检查:肾穿刺病理活检。 6、IgA肾病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红细胞形态学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血脂、必要时查尿培养。 ⑵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双肾彩超. ⑷ 特殊检查:肾穿刺病理活检。 7、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血脂、血沉、类风湿因子、补体C3、C4,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ENA抗体、抗磷脂抗体. ⑵器械检查: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 ⑶特殊检查:肾穿刺病理活检。 8、高血压性肾损害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血脂,肝肾功能等。

⑵器械检查:双肾彩超、胸片、心电图等. ⑶特殊检查:如临床诊断困难,可作肾活检。 9、糖尿病肾病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血脂、血糖、尿糖测定、肝肾功能.

15 / 17

⑵器械检查:腹部彩超、胸片、心电图、眼底检查。 10、返流性肾病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培养.

⑵器械检查:胸片、腹部平片,心电图,腹部彩超,静脉肾盂造影,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膀胱镜等。 11、尿路感染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尿涂片镜下找细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加菌落计数及药敏,尿β2微球蛋白,尿沉渣找抗酸杆菌、结核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学检查.

⑵器械检查: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腹部平片。必要时作静脉肾盂造影。 ⑶特殊检查:必要时作膀胱镜检查。 12、慢性肾盂肾炎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加菌落计数加药敏,必要时加做尿沉渣抗酸杆菌、结核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检查。

⑵器械检查: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 ⑶特殊检查:如鉴别诊断有困难,可视情况作膀胱镜、肾活检等检查。 13、急性肾功能衰竭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尿钠、尿尿酸、尿肌酐、血气分析、血生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糖、血脂。

⑵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腹部彩超、造影等。 ⑶特殊检查:必要时肾活检. 14、慢性肾功能衰竭

⑴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血脂,血浆蛋白,尿蛋白分析,肝肾功能,贫血三项、iPTH.

⑵双肾影像学检查,相关心、肺、骨影像学检查.

七、 生殖系统:

女性: 1、异位妊娠

16 / 17

⑴实验室检查

 

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

尿HCG或血β一HCG,必要时动态观察血β一HCG.

⑵器械检查,盆腹腔B超,有条件时可行阴道B超. ⑶特殊检查

  

后穹隆穿刺术; 诊断性刮宫; 腹腔镜检查。

2、慢性宫颈炎

⑴常规作宫颈刮片防癌检查,必要进作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病理检查或宫颈管刮出物病理检查. 3、急性盆腔炎

⑴血、尿常规,白细胞升高达1.5~3万/mm3,中性粒细胞增加; ⑵血沉;

⑶宫腔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⑸ 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慢性盆腔炎及亚急性盆腔炎 ⑴血常规、血沉;

⑵必要时取宫腔分泌物培养; ⑶有块状物时作超声检查。

八、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多大按照X片,临床现象即可诊断。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