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杜荀鹤诗歌创作的语言特色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27卷 第7期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Vo1.27 No.7 2010年7月 Jul 2010 论杜荀鹤诗歌创作的语言特色 孟晓晓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杜苟鹤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体被严羽尊为晚唐三体之一——杜苟鹤体。杜荀鹤提倡诗歌要反对浮华,平易自 然。他响应新乐府运动的号召,作诗多用俗语,并且又以苦吟炼字的态度对待诗歌创作,所以诗中警句颇多。 【关键词】杜苟鹤体;俗语入诗;苦吟炼字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002(2010)07-01 13—02 杜苟鹤(9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 但是却也不乏好的整体的俗语诗歌。这些诗不仅是纯 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 粹的大白话,而且意境与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现举 不第还山,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仕途坎坷,终未酬志。但 几首完整的诗歌为例: 题岳麓寺 是在晚唐诗坛上他却是一位极具盛名的诗人,著有 《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严羽在 簇楚江山,江山胜此难。觅人来画取,到处得吟 其《沧浪诗话・诗体》中,曾给杜苟鹤很高的评价,他本 看。 鹤隐松声尽,鱼沈槛影寒。自知心未了,闲话 着“以人而论”的原则,从李陵到杨万里共列了三十六 亦多端。 个诗体,其中唐人占了二十四体,而杜苟鹤列位于仅 溪居叟 有的晚唐三体之中,另外的两位诗人则是我们都很熟 溪翁居静处,溪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 悉的杜牧和李商隐,可见前人对杜苟鹤的诗作和诗体 归。 见君无事老,觉我有求非。不说风霜苦,三冬 还是很重视的。在他存留的300多首诗中,几乎都是 草衣。 一一近体诗,由于他深受自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影响,所以 《题岳麓寺》和《溪居叟》的意境让人切实的感受 诗中多俗语;又因为他以苦吟的态度去作诗,所以诗 到图画的存在,我们无须多费力就能明白诗人的意 中多警句。 思,诗人用通俗的话语所构成的景象仿佛在眼前展 以俗语入诗 开,让我们感到与诗人同处,最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 我们所说的俗语,也就是口语、俚语这样的平常 诗人当时的心境。 话。杜苟鹤作诗的语言则多用俗语,少用生僻之字和 题弟侄书堂 典故。由于自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在唐代影响颇大,所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以晚唐有许多诗人都模仿白居易的作诗风格,“以平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性”,杜苟鹤也深受白居易的影响,所以他的诗歌几乎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都是用俗语写成。在他的诗中多次出现几近于白话的 《题弟侄书堂》是一篇劝学篇,诗人在此篇中把世 语言,如“小小能吟大大诗”(《顾云侍御出二子请诗因 道的不兴与弟侄书堂的难得做了一个对比,突出了在 遗一绝》),“无论南北与西东,名利牵人处处同”(《途 乱世读书的不易。可以说“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 中有作》),“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沉山且莫回。”(《重 砚池中”这一句写得最有韵味,把书斋里最有诗意的 阳日有作》),“只恐为僧僧不了,为僧得了总输僧” 环境写了出来。最后,诗人以一句“少年辛苦终身事, (《赠僧》),“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自 莫向光阴惰寸功。”作为全诗最精彩的结尾,这句话确 遣》),“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送蜀客 实也可以作为莘莘学子的座右铭。 游维扬》),“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赠 山中寡妇 至上人》),“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赠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题兜率寺闲上人院》),“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感遇》)像这样的句子,在杜苟鹤的诗中比比皆是,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一、【收稿日期】2010—05—2O 【作者简介】孟晓晓(1984一),女,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 113 ・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这句诗中,诗人用了“射”和“穿”两个字,大家可以体 《山中寡妇》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当时晚唐的社 会一下,如果诗人把这两个字换为“扫”和“映”的话, 会背景图,诗人通过对一个寡妇遭遇的描绘,透析了 画面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换成“吹”和“照”呢?显然, 整个社会的黑暗,也正是诗人的俗语作诗才使得诗人 换来换去,只有这两个字最合适。因为题目是《旅中卧 可以用短短的字数,描绘广阔的社会。 病》,所以只有“射”和“穿”才能最好的体现诗人病中 二、孜孜不倦的苦吟精神 的焦躁。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杜苟鹤的炼字,不仅仅是 好诗需苦吟,这种说法大概是从诗圣杜甫的“语 出奇翻新,不仅仅是在营造一种心境,更是在表达一 不惊人死不休”中提炼出来的,所以但凡是有好诗句 种与心情最为契合的呼应,这种呼应是带着诗人心情 的诗无一不是苦吟出来的,贾岛是这样“两句三年得, 的颜色的。我们再看看其他的例子: 吟双泪流”,杜苟鹤也是这样“生应无辍日,死是不 风驱早雁冲湖色,雨挫残蝉点柳枝。(《秋日闲居 一吟时”。在晚唐的时候,苦吟炼字最好的要属贾岛和 孟郊,杜苟鹤显然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风暖鸟声 碎,日高花影重。”(《春宫怨》)就被誉为《唐风集》的 压卷之笔,曾被欧阳修等人高度赞赏过。正因为他孜 孜不倦的苦吟精神,所以他的遣词造句显得很自然, 因此他的警句特别多。我们看看杜苟鹤其他特色的 句子,如: 野色人耕破,山根浪打呜。(《登天台寺》)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赠临上人》)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郊居即事投李给事》) 九州有路休为客,百岁无愁即是仙。(《乱后山居》) 鹤隐松声尽,鱼沉榄影寒。(《题岳麓寺》) 以上这些警句,让我们看到杜苟鹤语言的优美, 但是,作为苦吟诗人,他的作品又逃不过有句无篇的 缺陷。不过单单看这优美的诗句,我们也要给予充分 的肯定。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杜苟鹤在写这些警句 时的艰苦炼字。 杜苟鹤的炼字可谓是炉火纯青,他把看似不搭调 的事物用一个意想不到的字连接起来,使之产生意想 不到的效果,就因为他使用的那一个字而使得整首诗 有说不出来的美,这种美包含了很多意思。如: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江岸秋思》) 我们以这个诗句为例,来分析一下。这句诗中有 两个动作“举鞭”、“随手”,但是它们所对应的宾语却 是“柳色”和“蝉声”,一个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一个 是通过听觉辨别出的。诗人把它们连接起来,本来就 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仿佛那“柳色”和“蝉声”是 由于手中的两个动作而产生的结果。但是,诗人又大 胆地用了“挥”和“失”这两个字,顿时使得整个画面都 活了起来,因为诗人用这两个字把这首诗涂上了一层 颜色,一种符合诗境的颜色。这两个字不仅完整了诗 的结构,更重要的是他用这两个字表达了当时无比失 落的心情。再如, 风射破窗灯易灭,月穿疏屋梦难成。(《旅中卧病》) ・114・ 寄先达》) 远山横落日,归鸟度平川。(《秋夜晚泊》) 闷向酒杯吞日月,闲将诗句问乾坤。(《投郑先辈》) 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隽阳道中》) 这些出陈推新的句子在杜苟鹤的诗中比比皆是 的,几乎每一首诗都有一个令人为之一动的亮点存 在。 由于杜荀鹤的苦吟苦炼,使得他的诗有较高的艺 术性。但是不喜欢杜苟鹤作诗的也大有人在。历代的 诗评家都对他诗歌的通俗性有过批评。尤袤就说过: “杜苟鹤‘今日偶题题似著,不知题后谁更题。’此卫子 诗也,不然安有四蹄。”尤袤讥笑其为四蹄诗。杨慎也 曾说过,杜苟鹤为晚唐之下者类似的话语。当然也有 杜荀鹤的挚友顾云称其为“诗家之雄杰”。总之,杜苟 鹤能够在晚唐体的大的格局下,没有追随前人的脚步 而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诗体,这对他的作诗来说也是 很成功的,所以,杜苟鹤不愧被严羽尊为“杜苟鹤体”。 [参考文献】 [1](元)辛文房.唐才子传[M】.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2】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中华书局,1989. [3】(清)王士祯.五代诗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4](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rC1].中华书局,1976. 【5】罗琴.论杜荀鹤的苦吟及其近体诗的创作特色【J】.阜 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4). [6]罗琴.杜荀鹤诗歌创作的语言特色[J].涪陵师范学院 学报,2003(2). [7】罗芳芳,方胜.毁誉参半的杜荀鹤和‘杜荀鹤体’[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3). [8】秦效成.论杜荀鹤诗歌的创作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 学报,2002(3). (责任编辑:刘向宏王伟 雷雯宁沈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