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部。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一)、术前24小时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的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可编辑wrod范本
.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属急诊手术在“ □”打“√”。
(4)手术类别由麻醉医师在相应“ □”打“√”。
(5)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由主管医生填写。
(二)手术风险评估流程
术前医师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对病人评估内容包括
1、病情评估;2、心理评估。 评估结束后拟定手术方案
告知患者评估结果及手术方案,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名 评估有疑问或困难组织会诊并上报医务部
可编辑wrod范本
.
附1:手术风险评估表
科室: 床号: 姓名: 住院号: 日期: 年 月 日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I 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 □ 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周边无炎症; 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 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0 0 III 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 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 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 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的切口 1 1 II 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 □ IV 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 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 患者病情稳定; 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手术医生签名: 2、麻醉分级(ASA 分级) P1:正常的患者;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 P3: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P4: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 P6:脑死亡的患者 □ 麻醉医生签名: 0 0 1 1 1 1 3.手术类别 1.浅层组织手术 2.深部组织手术 3.器官手术 4.腔隙手术 □ □ □ □ 4、手术持续时间 T1: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 □ T2:完成手术,超过3小时 □ 0 1 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 切口甲级愈合 □ 切口感染---浅层感染 □ 深层感染 □ 急诊手术 □ 巡回护士签名: 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分)+麻醉ASA分级( 分)+手术持续时间( 分)= 分,NNIS分级:0-□ 1-□ 2-□ 3-□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 可编辑wrod范本
在与评价项目相应的框内“□”打钩“√”后,分值相加即可完成! .
拟实施手术名称:
附2: 手术风险评估流程
可编辑wrod范本术前医师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对病人评估 病情评估 心理评估 评估结束后拟定手术方案 告知患者评估结果及手术方案,嘱患者及评估有疑问或困难组织会诊并上报医务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