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南充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四川省南充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四川省南充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怡情 傅采 策划 吹毛求疵 B . 辩论 辩异 胸肺 烂加非议 C . 要决 蒸溜 藻饰 不求甚解 D . 狡黠 诘难 滞碍 开卷有益

2. (2分) (2016八下·安岳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 , 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 . 李老师的口才很好,他那行云流水的教学风格征服了我们全班同学 C . 毕业前夕,我们五个要好的同学相约漂流大峡谷,共享天伦之乐 D . 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3. (2分) (2017·浙江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如果特朗普宣布全面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和销售禁令,将可能进一步加剧南海的紧张局势。 B . 杭州开展“两整一治”专项行动,切实减少和预防道路安全事故,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 C . 庆春东路新塘路交叉口的首座生态树形天桥,突破常规,造型奇特,主设计师为沈亮达的创意灵感。 D .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子商务有着广阔空间和巨大优势,他们正努力打造共生共赢的生态化电商。 4. (2分) 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时有倒写“福”字的舞台背景。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但从何时起倒贴“福”字?( )

A . 宋 B . 明 C . 清 D . 民国

5. (2分)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位父亲对孩子说:“我能告诉你人生的真谛。________________;我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________;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________;我能告诉你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________。”

①但不能替你物色朋友 ②但不能给你永恒的生命 ③但不能替你赢得声誉 ④但不能替你做出选择 A . ③④①② B . ③①④②

第 1 页 共 9 页

C . ④①③② D . ②③①④

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

6. (4分) (2017九上·龙海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B . 全词采用写实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C . 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 的“八百里”指“牛”,意思是分牛肉给部下享用。 D . 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2)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7. (13分) (2017八下·苍南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 , 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

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1)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断两处)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之 以 福。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叔敖对曰________ ②蛇今安在________ ③及长________ ④为楚令尹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第 2 页 共 9 页

(4)

读了这则故事,说说你欣赏孙叔敖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8.

8

(2018·

)

写。

(1) 海日生残夜,________。 (2) 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3)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4)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5) 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6) 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7) 子曰:“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9.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好好活着就是爱 李 晓

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

第 3 页 共 9 页

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1)

把握文意。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

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解答:文章第⑥⑦两段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3)

品味词句。分析第⑨段中画线句所表达的感情。 (4)

概括主旨。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10. (20分) (2016九上·沙坪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感恩 凸凹

①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如果你跟随了,他会露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②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期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③其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④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的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⑤“等等。”他说罢,转身进了楼梯,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第 4 页 共 9 页

⑥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

⑦小犬让他暖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埂打垄,种了一片紫苏。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生拌,或佐以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⑧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他招呼邻居道:“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吧。”

⑨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的注视着,说:“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茂盛。”A.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⑩后来,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情,紫苏被他暂时遗忘在那里。被遗忘的紫苏,反而疯长。疯长的紫苏,会变老,会变得不能入口,邻居们懂得这个道理,心想,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采摘,以至于怀抱盈满,口中整日都是紫苏的余香。

⑪从老家归来,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很荒疏,没想到紫苏却依旧青绿、娇嫩、齐整、油亮。这之后,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让它长得好,然后退隐到紫苏之外,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

⑫翌春一日,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对他说:“在紫苏的空地上,应该再种两株杏。因为紫苏喜阴,有树遮挡,它就多了青嫩。再有,天长白杏,地长紫苏,上下都有收成,邻居们就多了喜乐。还有,白杏和紫苏,有了高楼,对比着就有好的景致,你说是不是呢?”

⑬“是,是,自然是哩。”便帮老妇栽下杏树。

⑭杏树也一如紫苏,体贴人心迅速发育,一年成株,两年开花,三年就结果了。四年以后,果实满枝,看着就让人喜。B.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意摘取。

⑮两个老人自然不会想到,他们的种植唤来了一群别样的人情格局——楼宇里的人,每每相见,都要轻声细语的相互问好;阶梯一染飞尘,无须他人提醒,总有人主动打扫;路灯初上,相约散步;亭阁之下,对弈恳谈……一如笑可以传染,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

(1)

文章围绕标题“感恩”,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⑦段划线句有何作用? (3)

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品味划线词的含义) ②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从修辞角度赏析本句)

第 5 页 共 9 页

(4)

细读第⑨、⑭两段,并分析下面两句话表现人们的心态有何不同?

A.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B.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意摘取。 (5)

作者凸凹被誉为扑身乡土的劳模作家,他对乡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虽然写的是城市生活,但乡土的痕迹仍十分明显,乡土之于城市的意义也蕴含其中。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概括本文乡土的痕迹: ②说说文中乡土之于城市的意义:

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八下·威远期中) 根据下面的寓言故事提炼出寓意。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2. (1分)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情分,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

6-1、 6-2、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7-1、

7-2、7-3、7-4、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8-1、8-2、8-3、8-4、

第 7 页 共 9 页

8-5、8-6、8-7、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9-1、9-2、9-3

9-4、10-1

10-2、10-3

10-4、10-5

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11-1、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2-1

第 8 页 共 9 页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