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传播 YlNGSHl CHUAH—O 媒介融合背景下影视文化的跨平台传播 刘新业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影视文化的传播逐渐突破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越来越多地将新媒体作为 其传播的交互平台。开启了跨平台的传播新模式。在充分理解媒介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视文化在新媒体传 播中的现状,思考影视文化的跨平台传播,从创新传播思维、提高影视文化传播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 总结出媒介融合背景下影视文化跨平台传播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媒介融合;影视文化;跨平台 【作者】刘新业,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 2O世纪60年代,国外出现了新媒体(New Media)概 视觉冲击力,极大地增强影视画面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念。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在20世纪8O 但瞬间即逝的传播效果却是其致命短板。而新媒体的传 年代提出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他认 播平台弥补了“影院+电视台”的传播缺陷,影视作品 为,媒介融合就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 的后续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性模式,利用互联网 起。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 的高科技,可以实现影视作品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延续 新的媒介传输平台,新媒体逐渐走上传播的主角位置, 传统的影视传播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发展,呈现出多功 性传播。 其次,新媒体的大数据技术在丰富影像资源的同 能一体化的趋势,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们开始从媒介融 时,也使得上传和下载显得简单而方便,而且日益更新 合的角度来关注影视传播形态的发展。随着媒介融合的 的新媒体技术为在线直播、差异化传播和互动点播提供 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大众传播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满足了信息时代观众的文化消费 变化,影视作品的传播也开始突破传统,传播内容可以 需求。影视文化的这种传播形式不仅适应了现阶段观众 在不同媒体之间进行互动,传统影视与新兴媒体之间的 的文化消费习惯,而且差异化的传播模式也促进了新文 传播边缘淡化并相互渗透融合,开启了全新的跨平台传 化群落的形成,推动着影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播模式,呈现出联动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一最后,媒介融合的跨平台模式,也为影视文化的立 体化、多元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 媒体的融合传播优势,一方面使得影视作品具有了旺 、新媒体平台为影视文化传播开拓了一个全新 渠道 盛的生命力,从“影院+电视台”的直播,到新媒体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6年8月发布的《第38 延伸性传播,以及后续衍生的关于影视文化的新媒体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 ̄z 节目,这一系列的融合传播战略不仅弥补了单一线性 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 的传播短缺陷;另一方面接过多元化传播的接力棒, 互联网普及率达51.7%。而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则达5.14 亿,使用率提升至72.4%,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网 实现了影视文化的跨平台传播,增强了影视文化的传 播效果。 络音乐,成为娱乐类的第一大应用,更是远超过通过 影院、电视观看影视的观众人群。从这些公布的统计 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已经越来越 二、媒介融合实现影视文化的跨平台传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普及,一个 习惯通过视频网站来点播和下载电影和电视,利用手 国家或民族在传播其价值理念,进行文化输出构筑其形 机、移动终端等电子产品随时随地收看视频内容,新 象时,跨平台的影视文化传播就成为一个全新的渠道。媒体应用的普及为影视文化地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传播 通过媒介融合的跨平台传播,影视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 渠道。借助高科技的互联网平台和手机平台,以新媒 的方式吸引、感召和同化不同的观众,传递着民族文化 体作为影视文化的传播平台,其传播方式更为立体化 的价值理念。 和多元化。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媒介融合形成以视听和互 首先,影视文化传播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弥补 动为核心的传播模式。这种“影院+电视”与新媒体融 了传统“影院+电视台”的线性传播模式。虽然“影院+ 合的多终端、立体化传播,在功能上提供影视作品的自 电视台”的传统传播模式,可以完美地呈现影视作品的 由播放、下载和分享;在内容上既集成了传统“影院+ 一89— 传播与版权 云i面 iii 2017年第1期总第44期 电视”媒体的精品内容,又集纳了网络自制的影视个性 之间融合的“合纵连横”传播模式,有效提升了美国人 化节目;在地域上不仅能覆盖当地和国内,而且可以实 所标榜的“美国文化”。 现全球化传播,扩大观众对影视文化的消费选择。观众 除在跨媒体平台上享受影视作品外,还可以通过微博、 中,以此提高影视文化的外延传播。 跨平台的影视文化传播,由于网络技术在传播领 媒介融合的“合纵连横”模式,既包括以传统“影 院+电视 和新媒体发展的技术联合,也包括以观众需 横”,既能够使传统“影院+电视”和新媒体各自发挥 BBS论坛、豆瓣评论、微信公众号等参与影视作品的讨论 求为核心的内容联合。因此,这种跨平台的“合纵连 自己的优势,也能够借助平台联合提高影视文化的传播 域的介入,赋予影视文化传播崭新的特征,其中最显著 力。当某一影视作品引起观众的高度关注时,在新媒体 的特征表现在传播层级的重构上,即传播通道由单一的 的BBS论坛、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影视文化社区中就会展 线性模式向多极化多元化的非线性模式转化。这种传播 的多元化非线性打破了影视传播集权化、权威化、单向 性的传播模式,很多的影视作品在宣传和播映影视作品 时,除了利用影院、电视台等传统的传播媒体外,也会 利用网络传播的跨时空和交互性进行宣传,为影视传播 提供多元化条件,形成网络传播和影院加电视台相结合 的跨媒体联合推广的新模式。bLODFox(福克斯)网站除 体现影视动态、影视文化和影迷俱乐部这些基本影视元 素外,还研发角色扮演等参与性强的网络游戏活动。电 影《赤壁》正式上映后,其网络视频伙伴也迅速推出一 套名为“赤壁”的网络小动画,并获得了大量点击量, 与《赤壁》的传统票房战绩相互呼应。 因此,这种跨平台的媒介联合互动创新了影视文化 的传播思维。目前,各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显示 出其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重要性,影视作为一 种大众文化产业,借助跨平台的媒介联合,可以充分发 挥扩展其传播的影响力。虽然“影院+电视”作为传统的 传播平台,其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转瞬即逝 的传播力却是其传播短板。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 媒体虽然在内容和质量上稍显劣势,但在传播上却有着 庞大的观众群和独特的吸引力。因此,影视文化的跨平 台媒介联合既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使观众享 受到传统“影院+电视”播放模式的视觉盛宴,也能够方 便满足信息时代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提高影视文化的 传播力。 三、媒介融合的“合纵连横”模式提高影视文化 的传播力 约瑟夫・奈教授 ̄J3ound to Lea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Ycan Power(,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 吗》)一书中阐述到: “美国软实力就是以美国价值观 为基础并为美国价值观服务的,具体表现为美国电影、 流行音乐、电视、快餐、时装、主题公园等。而所有这 些都是以美国雄霸全球的文化产业为基础,并通过大众 传媒的有效传播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在文化产业化 的时代背景下,影视艺术的文化影响力已经成为传播价 值观念及文化理念的重要工具。而美国也正是依靠好莱 坞高科技电影和包括vox ̄Dcw等在内的五大电视网娱乐节 目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借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 一90一 开交流,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节目编排;电影的主题 深度、剧情表演等都是观众热烈讨论的话题。新媒体平 台上除了观众关于影视文化的自主关注和自发讨论外, 很多与影视文化相关的节目和广播也借助互联网、手机 等新媒体平台,向公众传递影视文化信息,满足公众的 需求。豆瓣的评分和影评、喜马拉雅的《反派影评》广 播节目、微信公众号的影视工业网等自媒体平台,不断 向公众传递关于电影的资讯和外延文化。因此,从传统 的“影院+电视”模式逐渐延伸到新媒体的跨平台传播, 在影视文化的传播力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 这种全媒体的融合方式使得影视文化传播呈现立体化 趋势。 交互性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优势,全媒体的互动 形式增强了人们对影视文化的传播力。现在很多电视节 目在制作和播出过程中都融合了新媒体的互动性,除了 现场的互动形式之外,场外的互动传播也成为电视节目 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 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系列电 视文化节目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调动场外观众参与 到传统文化的传播中, 《蒙面唱将猜猜猜》《中国新歌 声》等娱乐类节目则通过与新媒体的跨平台传播,吸引 观众的集体猜谜和讨论。这种互动形式一方面能扩大观 众的覆盖面,激励广大观众积极参与到电视节目的传 播中;另一方面则激发场外电视观众的兴趣,实现电 视文化的外延伸传播,丰富影视文化的价值和内涵。 因此,跨平台传播的互动是对影视文化传播的有益探 索,也是影视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转型。这种跨平台 的互动形式一方面借助传统的“影院+电视”传播平 台,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影视文化的无限魅力;另一方 面也借由观众的场内外参与,关于影视的外延视音频 节目,增强影视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力,增强我们的 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利用媒介融合的跨平台传 播影视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 的文化消费心理和行为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寻求更有效 的传播手段满足人们的收视需求也成为影视文化传播中 的重要环节。在高科技的支撑下,影视文化传播开始寻 求突破和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影院+电视”传播 平台,而是借助高科技的力量创新影视(下转第94页) 传播与版权 而 面 i葡而 2017年第l期总第44期 的手段而舍弃的,在审美活动中可以作为目的而出现。 但是影视剧的创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命题,作品 2016KYPY031)】 的市场占有率和收视成功不仅仅需要大数据的量化分析 评估,诸多不可控因素和可量化元素的合理使用才能保 产,因此,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思维变革的同时, 既要发挥大数据为新媒体原创影视剧的策划、创作、宣 发各个环节提供的有力科学数据支持,又要善于分析数 据,判断观众需求、理解受众行为,增加原创影视剧尤 【参考文献】 [1吕晓戈.1】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转型?Ⅱ1.军工文 证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数据分析永远无法替代内容生 化,2013(5). [21- ̄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D].浙江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3】吴予敏,戴元光,邵培仁,等.新媒体时代传播研究 的回顾【q// ̄#-未来与媒介社会2,2010. 其精品剧项目的成功率,只有多种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才 能诞生一部优秀的经得起观众考验的原创影视作品。 『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16年度校级科研培育 项目“新媒体原创影视作品创作研究”(项目编号: (上接第90页)文化的传播新模式,利用媒介融合的跨 平台展现更加立体化、多元化的传播新思维,满足观众 日益改变的文化消费心理和行为。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媒 介融合背景下的影视文化跨平台传播,让观众在欣赏影 视作品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让大众化的影视文化呈现出 更丰富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f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 划基金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影视文化传播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的关联性研究”(L16BXWC ̄8)阶段性成果l —.94—. [4】齐晶.新媒体环境对影视传播的影响及发展策略Ⅱ】.科 教导刊,2015(3). [5]赵季伟.“新媒体传播学”初步研究的要点 I1<1 ̄国 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 ̄JbtJ..术文集,2007.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CNNIC发布g38&《中国互 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I ̄/OL].http://www.cnnic.net. 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im. [2]刘新业.探究新媒体环境对影视传播的影响讥.电影文 学,2012(22):18-19. [3】胡智锋.媒介融合时代的影视文化与艺术U】.中国电 视.2O15(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