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及答案
1.填空。
(1)“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句中的“漾”字说明满墙的叶子像 ,使句子具有动感。 (2)“满”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使满;②全;③十分;④到了一定的限度。“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句中“满”字应选第 种解释,体现了爬山虎 特点。 2.让生字走进语境。
qiáo( )!牵牛花在花园里zhàn( )了一大片地方,jūn yún( )地铺在篱笆上,枝繁叶茂,看不到一点儿kòng xì( ),也没有kū wěi( )的。它的花朵娇nèn( )欲滴,迎着风舒展开来。
3.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完成仿写练习。
(1)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①如果你仔细看黄色的菊花,你会想起 。 ②如果你仔细看 的 ,你会想起 。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①香山的枫叶红得 ,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②花坛里的花香得 ,闻
1 / 11
着 。
(3)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的 ,起初是 ,慢慢地 ,之后就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去掉之后意思变化最小的一项是( )。 A.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B.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C.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D.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g jìng).上。
A.茎上长叶柄(bǐng pí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wō guā)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qǔ qū)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B.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
2 / 11
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用“√”给片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右边的图是根据片段描述所画的爬山虎的简笔画。根据片段可以判断这幅简笔画所画的爬山虎所处的状态是(触着墙 未触着墙),判断的理由是: 。 (3)图中a、b、c、d、e分别代表爬山虎的四个部位:脚、茎、叶、叶柄,其中a代表 ,b、c代表叶,d代表 ,e代表 。 (4)图中b、c代表叶,但是图 (填序号)
所画的叶子是错误的,原因是 。 (5)读第二自然段,我知道爬山虎是这样往上爬的:触墙— 墙— 墙。
(6)画“ ”的句子中, 句体现了作者细致观察, 句体现了作者连续观察。 6.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1)东东为观察绿豆芽拍了几张照片,请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2)仿照例子,把东东的观察记录表补充完整。
3 / 11
观察对象 绿豆芽 序号 1 2 3 4 时间 9月22日 9月23日 9月24日 9月27日 状态 绿豆硬硬的、圆圆的、绿绿的 (3)观察日记中还有一句这样的描写:“绿豆芽的小叶子慢慢长大了,而且茎越长越高。这一句最有可能是( )的日记。 A.9月21日 B.9月25日 C.9月26日 D.9月28日
参考答案
1.(1)波浪一样动 (2)② 多 2.瞧 占 均匀 空隙 枯萎 嫩
3.(1)示例:①舞会上跳舞的公主 ②挺立 松树 守卫边疆的战土 (2)示例:①那么灿烂 ②那么浓郁 让人陶醉
(3)示例:可爱 小花猫 胆怯的小毛球 越来越淘气 哪里都敢去了 4.A
5.(1)jīng bǐng wō qū
(2)触着墙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3)茎 脚 叶柄
(4)c 课文中说“叶尖一顺儿朝下”,而图c所画的叶子叶尖朝上 (5)巴住 紧贴 (6)A B 6.(1)2 1 4 3
4 / 11
(2)示例:绿豆变软,外面的一层绿衣裳快要脱下来了。白白的绿豆芽从薄薄的绿豆壳中探出了小脑袋。 绿豆芽变长了,长出了一些的嫩叶,可好看了。 (3)D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g( ) nèn jīng( )jūn yún( ) kū wěi( ) shū fu( )chóng dié( ) kòng xì( ) láo gù( )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那家店铺(pù pū)今天开业,只见门前张灯结彩,地上铺(pù p..ū)着红色的地毯,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2.爬山虎触着(zhe zhāo)墙的脚渐渐变成灰色,紧紧地在墙上巴.着(zhe zhāo)。 .
3.走在弯弯曲(qū qǔ)曲的田间小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qū qǔ)儿。
4.面对张牙舞爪(zhǎo zhuǎ)的狼群,猎狗也露出了锋利的爪(zh..ǎo zhuǎ)子。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嫩红)的新叶 (均匀)地铺开 绿得(新鲜) ( )的细丝 ( )地变色 红得( )
5 / 11
( )的波纹 ( )地往上爬 亮得( ) 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这句话中的“拂”能换成“吹”吗?为什么?
(2)“漾起波纹”一般用来形容 ,在这里用来形容 。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
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3.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休”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停止;②歇息;③不要,别。“休
想”中“休”的意思是( )(填序号)。这句话说明了 。 (2)用“休想”再写一句话。
4.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这句话是说 和 样子很像。 (2)仿写句子:
如果你仔细看花瓣上的露珠,你会想起 。 如果你仔细看 ,你会想起 。 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
6 / 11
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鈿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爬山虎的叶柄,联想到蜗牛的触角,想象力很丰富。 B.作者观察得很细致,所以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茎呈枝状,枝上伸出的细丝像蜗牛的脚。
C.作者用蜗牛的触角比喻爬山虎的脚,形象贴切。
2.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 、 、和 。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描述,用一句话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 3.照样子,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补充完整。
脚 触着墙 →细丝 →小圆片 →细丝 →嫩茎 4.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7 / 11
触着墙:
没触着墙: 5.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的,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操场 嫩茎 均匀 枯萎 舒服 重叠 空隙 牢固
二、1.pù pū 2.zháo zhe 3.qū qǔ 4.zhǎo zhuǎ 三、枝状(嫩红) 好看 逐渐 一脚一脚 发紫 刺眼 四、1.(1)不能,“拂”在这里的意思是轻轻地擦过,与“漾”字呼应,比“吹”更能准确地体现出表达效果。
(2)水面微微动荡 爬山虎的叶子像水波一样微微动荡 2.示例:毛茸茸的小鸡那么可爱,我忍不住想要摸摸它们。 3.(1)③ 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很牢固 (2)不努力学习,休想取得好成绩。 4.(1)爬山虎细小的脚 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2)示例:晶莹的珍珠 风中的柳絮 漫天飞舞的雪花 五、1.C
2.位置 形状 颜色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是嫩红的枝状细丝
3.头上变成小圆片 巴住墙 变弯曲,拉一把嫩茎 紧贴在墙上 4.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8 / 11
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
1.“逐”这个字是( )结构,一共( )画。 2.“虎”这个字是( )结构,正确的笔顺是( )。 3.“茎”这个字是( )结构,第四笔的名称是( )。 4.“叠”这个字是( )结构,下部是( )字。 二、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把柄(bǐn bǐnɡ) 均匀(yún yǘn) 蛟龙(jiāo jiǎo) 花茎(jīnɡ jìnɡ) 重叠(chónɡ zhònɡ) 触着墙(zhe zháo) 三、给划线的多音字注音。
1.小豆豆喜欢在空( )闲的时候,坐在草地上看蓝蓝的天空( )。 2.这个小实验的方法老师重( )复说了好几遍,说明非常重( )要。
四、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触:①接触。②触动;感动。③碰;撞。 1.看了《西游记》,我感触很深。( )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
9 / 11
3.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抵触的时候,我们应该服从集体利益。( ) 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我能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写树上成熟的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新鲜”的不同意思造句。
(1)(事物)出现不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用“____”画出第二句话中的动词。 2.第二句中的动词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爬山虎的脚上的细丝触着墙后先是________的,后变________了。
10 / 11
4.最后一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七、结合课文的学习和上面的课外阅读练习写一篇小练笔,描写一种你认真观察过的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半包围 10 2.半包围 略 3.上下 横撇 4.上中下 且 二、bǐnɡ yún jiāo jīnɡ chónɡ zháo 三、1.kònɡ kōnɡ 2.chónɡ zhònɡ 四、1.② 2.① 3.③
五、1.比喻 树上的柿子成熟了,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红灯笼。 2.(1)奶奶虽然年纪大了,却非常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2)这里的蔬菜和水果都很新鲜。
六、1.拉 贴 2.因果关系。3.直 弯曲 4.拟人 七、略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