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泥结碎石路面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315节 泥结碎石路面

315.01 范围

本节内容为在按图纸所示施工,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基层上铺筑单层或多层泥结碎石面层、磨耗层和保护层及其有关的作业。 315.02 材料

泥结碎石路面是以碎石作骨料、粘土作填充料和粘结料,经压实修筑的一种结构。泥结碎石路面厚度一般为8~20cm;当总厚度等于或超过15cm时,一般分两层铺筑,上层厚度为6~10cm,下层厚度为9~20cm。通常在泥结碎石路面上都加铺磨耗层和保护层,在潮湿的路段,还可掺入适量的石灰(约为土重的8~12%),以提高它的水稳性。

泥结碎石路面所用的石料,其等级不宜低于IV级,尽量选用尺寸较大、表面粗糙、有棱角,颗粒形状接尽立方体的碎石。长条、扁平壮颗粒不宜超过20%。碎石的最大颗粒尺寸,当用作面层时,不得大于面层厚度的0.6倍;当用9作基层时,不得大于基层厚度的0.8倍。在面层中,可采用尺寸为15~25mm或25~35mm的碎石,嵌缝料可用5~15mm的石屑;在基层中,可采用尺寸为35~50mm或50~75mm的碎石,嵌缝料为15~25mm的碎石。

泥结碎石路面所用粘土,应具有较高的粘性,塑性指数以12~15为宜。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它杂物。粘土用量一般不超过混合料总重的15~18%。粘土的实际用量,应根据碎石的颗粒尺寸、碾压情况而异,可在现场通过试验确定。

磨耗层应具有足够的坚实性和稳定性,通常多用坚硬、耐磨、抗冻性强的级配粒料来铺筑。磨耗层的级配组成可按表315-1选用。

磨耗层矿物的级配 表315-1

编号 1 2 3 4 5 6 7 25 100 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 20 80~100 100 100 100 10 55~75 75~90 75~90 70~85 100 100 5 40~60 50~70 50~75 55~70 75~100 80~95 90~100 2 25~50 38~56 38~56 44~55 45~75 60~80 60~80 0.5 18~30 18~35 25~40 30~45 20~45 35~50 35~50 小于0.5mm颗粒的塑性指数 10~14 10~14 10~14 大于8 厚度 (cm) 3~4 2~3 2~3 3~4 适用地区 南方潮湿区 南方潮湿区 北方半干旱地区 西被干旱地区 10~14 10~14 10~12 1~2 2~3 1~2 南方潮湿区 北方半干旱地区 北方半干旱地区 磨耗层的厚度视所用材料和交通量大小而定,采用坚硬小砾石或石屑时,宜厚2~3cm,用砂土时宜厚1~2cm,采用软质材料时,以3~4cm厚为宜。

保护层铺在磨耗层上面,用来保护磨耗层。加铺保护层是一项经常性措施。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大于1cm。

按使用材料和铺设方法的不同,保护层分稳定保护层与松散保护层两种。前者系使用含有粘土的混合料,借行车碾压,形成稳固的硬壳,粘结在磨耗层上;后者是只用粗砂或小砾石而不用粘土,在磨耗层上呈松散状态。 315.03施工要求

泥结碎石路面应采用灌浆法施工,一般按下列工序进行:①准备工作;②摊铺碎石;③预压;④浇灌泥浆;⑤摊铺嵌缝料;⑥碾压。

⑴准备工作 包括放样、布置料堆、整理路槽(或基层)与拌制泥浆等。泥浆一般按水与土为0.8:1至1:1的体积比进行拌和配制。如过稠,则灌不下去,泥浆要积在石层表面;如过稀,则易流淌于石层底部,干后体积缩小,粘结力降低,均将影响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⑵摊铺碎石 在路槽筑好以后,按虚铺厚度(约为压实厚度的1.2~1.3倍)摊铺碎石,要求大小颗粒均匀分布,纵横断面符合要求,厚度一致。主层矿料粒径底层一般采用1~2号或2~3号碎石,面层一般采用3~4号碎石。

⑶预压 碎石铺好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碾速宜慢,每分钟约25~30cm,轮迹重叠

25~30cm。一般碾压6~10遍,至石料无松动为止。过多碾压将堵塞碎石缝隙,妨碍灌浆。

⑷浇灌泥浆 在预压的碎石层上,灌注泥浆,浆要浇得均匀、浇得透,以灌满孔隙、表面与碎石齐平为度,但碎石棱角仍应露出泥浆之上。

⑸摊铺嵌缝料 灌浆1~2h(小时)后,待泥浆下注,孔隙中空气溢出,表面未干前撒铺5~15mm的嵌缝料(约1~1.5m3/100m2),嵌缝料要撒得均匀。

⑹碾压 撒过嵌缝料后,即用中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并随时注意用扫帚将石屑扫匀。如表面太干须略微洒水碾压,如表面太湿须待干后再压。最终碾压阶段,需使碎石缝隙内泥浆翻到路面上与所撒石屑粘成一个坚实的整体为止。

加铺磨耗层时,宜先平整原路面凹坑,矫正路拱,清除面上浮土和松散颗粒,然后洒水,将拌好的混合料均匀铺撒于路面上。其松铺厚度约为压实厚度的1.3~1.4倍,即用轻型压路机压3~4遍,使形成密实平整、稳定的表层。开放交通两周内调节行车路线,使磨耗层得到全面压实,并适当洒水,以保持最佳含水量。

稳定保护层的做法,是在湿润的磨耗层上浇洒粘土一层,用扫帚扫匀,或先铺粘土,洒水扫浆,接着撒铺粗砂或石屑,扫匀后控制行车碾压。稳定保护层有砂土混合料与土砂封面两种。

沙土混合料是指天然级配的或人工配合的砂土混合料,其材料成分如表315-2。 砂土混合料材料组成 表315-2 通过筛孔(mm)百分数(%) 10 100 5 90~100 2 60~80 0.5 35~55 <0.5mm的混合料塑性指数 8~12 适用条件 在不过分潮湿和不过分干燥且有坚实平整面层的路段 土砂封面系用粘土封面后,再撒一层砂,在湿润条件下借行车碾压形成密实的表层。土、砂体积比大致为1:1。

松散保护层是在磨耗层上均匀铺撒粗砂或砂砾(石屑),粒径一般为2~5mm,干旱地区可用5~10mm。在行车作用下,砂砾(石屑)常被移动、带走,因此需要经常补充、回砂、扫砂,保持均匀充足。松散保护层材料,按其粒径规格分为三种,如表315-3所示。

松散保护层材料组成 表315-3 编号 1 粒径规格(mm) 2~5 0.5mm以下颗粒允许含量(%) 不大于15 适宜厚度范围(mm) 5~8 适用条件 铺有坚实的磨耗层,并出产合适规格的材料 2 3 2~8 5~10 不大于15 不大于15 8~10 8~12 磨耗层平整度较差或不够坚实,并出产合适规格的材料 适用于西北干旱地区 松散保护层施工简便,而且可使车轮水平力所产生的能量(动能),大部分转化为松散颗粒的自由移动(位移)的位能,从而大大减少了车轮水平力对磨耗层的损坏作用。因此,只要不断回砂、扫砂,就可保护磨耗层不致过早损坏。松散保护层一般适用于南方潮湿地区。稳定保护层行车阻力小,养护用料少,但施工技术复杂,在干旱和大风地区宜于采用。

本工程采用稳定保护层。 315.04质量检验

1.基本要求

(1)材料应符合图纸和本规范要求。 (2)碾压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2.检查项目 见表315-4。

泥结石面层检查项目 表315-4 项次 1 2 3 4 5 6 检查项目 压实度(%) 平整度(mm) 纵断高程(mm) 宽度(mm) 厚度(mm) 横坡(%)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97 15 +5,-20 不小于设计 -12 ±0.5 检查方法(每幅车道) 用密度法每2000m2取样6次 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 水准仪:每20延米一个断面,每断面3-5个点 尺量:每40延米1处 每1500-2000m2 6个点 水准仪:每100延米3处 3.外观鉴定

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松散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