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
暑假来临,我读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不像在读一本名着,而是在和一个朋友聊天,想必这就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于是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动人肺腑。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生动地描画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但不缺乏经典,一开始读,好几遍都看不懂,后来经过渐渐品味,才读透这本书。《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无独有偶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富丽。却更能吸引读者,好像在给你讲故事一样。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暮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暮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尽管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说起《狗、猫、鼠》是我在这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标题就叫做《我?猫?老鼠》。尽管我平常不太喜爱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忽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愤慨,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可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心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有明确的针对性,论战性很浓。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相互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如今,中国还有很多陋习,我想我们会改变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妙。 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走漏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憧憬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尽管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抚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假使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顾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忽然间,我好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因而非常胆怯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尽管有寿先生严厉的教,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形形色色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游戏,而鲁迅正专心致志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兴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兴许是教师教过这篇文章,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欢《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无拘无束地玩耍,与大自然密切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鲁迅先生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家,他的许多作品,既是他独特的生活历程的写照,也是全民族所经历的心理历程的反射。读《朝花夕拾》让我走进了鲁迅自己的记忆的窗口,站在作者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观望作家的童年记忆和青年历程。散文集是对逝去岁月的回顾,有真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愉快的时候,我感到有动人肺腑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的确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挖苦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顾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的国家有着太多的耻辱,我不得不为我生在如此繁荣富强的社会感到庆幸,但同时又感到压力之大:从过去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已深深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作为将来祖国的栋梁,我们要肩负起富强祖国的大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