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共25分)
(一)默写,完成1-5题(10分)
1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回乡偶书》) 4. ,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竹石》中诗人用“ , 。”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 “何当”在诗中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诗歌一、二两句给读者描绘出了空旷荒凉、高拔险峻的边疆景色。
B. “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并冠以“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C. “何当”说明作者想要驰骋疆场,建树功勋是遥遥无期的,饱含无限期盼与无奈之情。 D. 从诗名看是咏马,实际上是直抒胸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8-10题。(5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1分) 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及日中(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10.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路、运用的思维方式是不一致的。
B.“两小儿”辩斗时充满自信,寸步不让;嘲弄孔子时又有着小孩子的调皮与天真。 C. 孔子不能决,虽受窘,却能坦然面对,也不失宗师风范。
D. 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思考。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1-13题(6分)
卖瓜减字
有一田父,植瓜数亩,遇丰年,担而售之。于板书曰:此瓜出售。一秀才过,曰:“‘此’字重复,宜去,但留‘瓜出售’即可。”田父然之。又一秀才见之,曰:“众皆见尔瓜,‘瓜’字可去。”田父亦去之。俄顷,又一秀才来,曰:“瓜置于市,非售而何?‘售’字赘也。”田父愕然。适旁有一老
父,曰:“五字均可去,是也,然直非书不可。”田父颔之,于板书曰:每斤二文。故曰:宜省则省,宜繁则繁,视事而为也。
注释:田父:种田人。直:同“值”,价格。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然直非书不可 书 :( )(2分) 12. “然直非书不可”一句中的“直”同“值”,价格。此文言现象为通假字。在《两小儿辩日》中“_________”一字,也是这个用法。(1分)
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
“长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
郭超凯
①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②作为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采样返回的航天器,嫦娥五号探测器有望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五个“首次”。
③首次 。作为此次任务的核心关键之一,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是嫦娥五号任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环节,也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设计师们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精心设计了两种“挖土”模式:钻取和表取。当着陆上升组合体顺利软着陆在月球表面,嫦娥五号将开展为期约 2 天的月面工作,采集约2千克月球土壤并进行密封封装,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过程将月球样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园。
④首次月面起飞上升。当嫦娥五号完成月面工作后,它就要踏上“回娘家”的旅程,这就是涉及到突破中国航天史上另一个首次—— 月面起飞上升。顺利完成月壤采样封装后,上升器就要准备月面点火起飞,这是一个高难度科目。月球表面环境复杂,着陆器不一定是四平八稳的状态,很有可能落在斜坡上或者凸起、下凹等不同地形。这给起飞带来很大难度。此外,探测器还要克服地月环境差异、发动机羽流导流空间受限等难题。月面起飞时必须依靠航天器“自力更生”,实现起飞时自主定位、定姿。
⑤首次 。当着陆器托举上升器实现月面起飞上升后,嫦娥五号一路飞奔而去。但是仅仅依靠上升器是不能返回地球的,它需要飞到月球轨道上,在这里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把采集到的月壤转移到返回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经熟练掌握了近地轨道交会对接技术,但是在 38 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不但在中国尚属首次,而且在人类航天史上也是第一次。
⑥首次带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当返回器带着月壤,从 38 万公里远的月球风驰电掣般向地球飞来,它的飞行速度是接近每秒 11公里的速度。一旦速度过猛,返回器将一头撞向地球,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让返回器减速飞行。科研人员创新提出了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方案,就像在太空打水漂一样,让返回器先是高速进入大气层,再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跃出大气层,然后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气层,返回地面。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确保嫦娥五号能安全顺利地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⑦首次自取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嫦娥五号探测器随身携带各种“神器”,采集约2千克月壤并进行密封封装并安全送回地球。科研人员将首次对中国自取月球样品进行存储、分析和研究。
⑧自古以来,月亮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探月梦想由来已久。中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从嫦娥一号实现中国千年奔月梦想,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嫦娥四号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再到如今嫦娥五号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五度奔月,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后续,中国探
索月球的步伐依旧稳健: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探测器还将实施第二次采样返回、月球极区资源详查以及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和技术利用。
⑨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浩瀚宇宙,人类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14.联系文本内容,第③段和第⑤段的段首处应填的内容是:(4分) (1)第③段:首次 (2)第⑤段:首次 15.第⑦段加点词“约”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6.阅读第④段,下列不属于造成嫦娥五号“月面起飞上升”难度的原因是( )(3分) A.月球表面环境复杂,着陆器不一定处在四平八稳的状态。 B.月面点火起飞危险,上升器因为地月距离遥远无法自救。 C.地月环境差异颇大,探测器发动机羽流导流空间受限制。 D.月面起飞无人操控,航天器必须要依靠自主定位、定姿。 17.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
是 (4分)
18.第⑧段中,中国在探月工程中所体现出的坚持不懈,自主创新的精神,对于你的学习生活有何启示?请简要谈谈。(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4(17分)
一把老钥匙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liáo乱。我让
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
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⑪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微信公众
号:沈姐的语文课堂。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⑫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⑬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把钥匙放在掌心,像摸着婴儿一样轻轻地摩挲着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⑭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小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⑮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⑯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⑰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19.看拼音写汉字:眼花liáo乱 liáo( ) (2分)
20. 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是__________。(2分) 21. 第⑪段画线句中“你妈心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 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4分) 时间 回到家时 (1) 概括主要事件 母亲寻找钥匙 弟弟卖掉老宅 那天下班 (3) 回城后 (2) 母亲执意回去 (4) 23. 第⑬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和__________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分)
24. 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一把老钥匙”的妙处。(3分)
三、写作(40分)
25. 阳光,可以指天气,可以指心情,可以指微笑,可以指美好姿态,可以指精神面貌,可以指高尚品行……,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阳光。 题目:《那天,阳光真好》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文章有适当的环境描写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六年级语文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共25分)
(一)默写1-5题(10分)(同句中错字漏字扣1分、扣完为止) 1青山郭外斜
2.等闲识得东风面 3.乡音无改鬓毛衰 4.谁言寸草心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4分) 6. 何日,何时(2分) 7. D(2分)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8-10题(5分) 8. 《列子》(《列子·汤问》)(1分)
9. (1)到,到了 (1分) (2)距离(1分) 10. A (2分)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1-13题(6分) 11.写(2分)
12.“知”或“为”(1分)
13. 说话或写文章当简则简,当繁则繁。(或做事要抓住重点)(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
14.(1)月面自动采样封装。(2分)(2)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2分)
15. 不能(1分),“约”,大概的意思(1分)句中表明采集月壤数大概是2千克,只是一个约数。(1分)若删去,则变为“采集月壤数就是2千克”,与实际不相符合。“约”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1分) 16. B(3分)
17.列数字(1分),具体准确(1分)地说明了嫦娥五号返回器带着月壤从月球返回地球时距离之远(1分),飞行速度之快。(1分)
18.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围绕“坚持不懈”、“自主创新”、“自强不息”来答,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即可给分(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17分) 19、缭(2分)
20、我和弟弟背着母亲卖掉了老宅(1分),担心母亲知道后会生气(或担心母亲知道后的自责或愧疚))。(1分)
21、母亲舍不下老家。(2分) 22、(1)一周后 (1分)
(2)三婶送还钥匙(三婶买下老宅) (1分) (3)农历六月六 (1分)
(4)母亲保管钥匙(我把钥匙给母亲) (1分)
23、比喻(1分)和动作(或语言)(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钥匙的珍视;(2分)或(“有家可归的人”表达出母亲对老宅的依恋和强烈的归属感。)(2分)
24、 “一把老钥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承载了“我”和弟弟对母亲的愧疚;对三婶的感激;浓厚的亲情;和睦的邻里关系;对老宅的怀念和归属感;寻根之情。(2分)(4点中,全文线索为必答;其余6个情感,1点1分,6点中任意答到2点即可得2分)
四、作文(40分)
25.参考中考作文评价标准。拟平均分28分
(如果学生在写作中环境描写较好,可在基准分28分上加2分,变为3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