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以图片、语言引导幼儿理解体验故事情节,探索获取新知识;
2、培养幼儿积极思维并会讲述;
3、教育幼儿遇事会动脑筋想办法;
4、结构文字的认识:对岸、爬、够、驮、摘、互相帮助。
【活动重点】
1、理解故事内容,教育幼儿遇事会动脑筋想办法;
2、结构文字的认识:对岸、爬、够、驮、摘、互相帮助。
【活动难点】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知道猴子和水牛的习性;游戏:摘桃子;谜语2则。
物质准备:猴子和水牛的卡片各一张,和故事相关的图4张,字卡(对岸、爬、够、驮、摘、互相帮助)3套,桃树画一张,桃子卡片若干,“帮我早读书”第五册一本及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新朋友,但是他俩现在不愿意出来跟我们的小朋友见面,他们说要你们猜猜他俩是谁,猜对了就出来。
1、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里有。你们猜猜他是谁啊?(猴子)出示卡片。
2、两弯新月头上长,常常喜欢水中躺,身体庞大毛灰黑,劳动是个好榜样,你们猜猜他有事谁啊?(水牛)出示卡片。
师:我们的小朋友都很聪明,那你们看看今天谁来了?(猴子和水牛)。
二、运用图画、文字、理解故事内容。
师:猴子和水牛是遇到了问题,他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好)那他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1、出示第一幅图画。
提问:这幅图画上有什么?(幼儿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出示字宝宝对岸。
教师总结:河对岸有很多桃树,桃树上结满了桃子。
2、那猴子和水牛遇到什么问题了呢?出示第二幅图画。
师:猴子和水牛遇到的问题就是猴子想吃桃子,水牛也想吃桃子,但是有什么办法他们才能都吃到桃子呢?小朋友们来帮忙想一想?(幼儿讨论)。
教师引导出示字宝宝:爬、够。
教师总结:猴子想吃桃子,它会爬树,但不会游泳,过不去。水牛也想吃桃子,它会游泳,但不会爬树,够不着。 3、那他俩该怎么办呢?小朋友来想一想?出示第三幅图画。
教师引导出示字宝宝:互相帮助、驮、摘。
教师总结:于是它们互相帮助,水牛驮猴子过了河,猴子爬上树摘到了桃子。
4、出示第四幅图画。
他俩都吃到了又红又大又甜的桃子。
三、给字宝宝照相。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字宝宝都出来了让我们给他们照张相吧。记住他们的样子。
四、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故事听两遍,边听故事边联系图画、字宝宝跟读。
五、复述故事。
根据图片、字宝宝让幼儿复述。
(注:可集体复述也可请个别幼儿复述。)
六、巩固字卡:游戏摘桃子。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像小猴子一样到桃树上去摘桃子啊,(想)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小朋友把桃子摘下来以后,(屈老师)念对桃子后面的字宝宝桃子才能属于你,否则就要把桃子再粘到树上,由下一个小朋友来摘。
(方法:设计一颗简单的大树,用双面胶把桃子贴在树上(桃子后面有字宝宝)然后让小朋友摘桃子,要说对桃子后面的字宝宝桃子才能属于你,否则就要把桃子再粘到树上,由下一个小朋友来摘。)
七、结束部分。
(一)知识迁移: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帮助猴子和水牛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不是也要互相帮助啊!
(二)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
附原文:猴子和水牛
河对岸有很多桃树,桃树上结满了桃子。
猴子想吃桃子,它会爬树,但不会游泳,过不去。水牛也想吃桃子,它会游泳,但不会爬树,够不着。
于是它们互相帮助,水牛驮猴子过了河,猴子爬上树摘到了桃子。
它俩都吃到了又红又大又甜的桃子。
附赠材料:
幼儿园备课内容
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看风景的心情。同样,对于教学来说,重要的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幼儿在经历学习过程中习得的能力和态度
本节所讲的备课的内容,不是指具体的某个活动内容,而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筹备中究竟应该指向什么。它涉及很多方面,我们选择以下几个重点话题进行讨论。 贯彻宏观的教育目标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贯彻宏观教育目标的过程,因此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师把宏观教育目标渗透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去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正确的教育方向
提供了保障。这些文件不仅能告诉我们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也能告诉我们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的方式和方法,还能为我们提供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纲领性的教育目标就是我们备课的基础,教师只有吃透这些原则和要求,才能让教学活动对儿童有效和有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教育是为一生发展奠基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就告诉我们,幼儿教育不是小学的提早教育,知识的传授
不是幼儿园教学的根本任务而素质教育才是幼儿园最需要重视的。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就是能促进幼儿在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多方面协调整合发展的教育,尤其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性格、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的那些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就要思考:“我的这个教学活动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吗?这个活动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做点什么呢 (二)教育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来自他的生活,来自周围的环境以及与他人的互动。一个孩子在幼儿阶段获得的是宝贵的“经验”,是一种体验和感受,是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而不像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来获得间接、抽
象的知识。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就要思考:“我的教学活动是真的和孩子的生活有链接呢,还是远离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教学内容是需要教师抽象地描述呢,还是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操作体验来理解?
(三)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重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教育的基础是尊重,对于幼儿来说,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而且还要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比如,游戏就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组织教学则要以游戏为基本方法。同时,幼儿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可能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不仅需要尊重幼儿的常态发展,而且还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要凸显幼儿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应不断地推敲到底怎样设计才能遵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天性
综上所述,想要备出一节好的教学活动“课”,首先要看教师是否具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