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诗经》战争诗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学木探讨 论《诗经》战争诗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聂永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诗经》中战争诗表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以低沉有力的旋律,诉说出兵士们在征战行役途中的所见、所思 和所感,唱出内・心世界的苍凉与无奈,抒发了征人和役夫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关键词:《诗经》;战争诗;家国情怀;忧患意识 “有人斯有群矣,有群斯有忧患矣。”家国情怀和忧患意 行”和“与子偕老”的矛盾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极致。从征 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民族固 将士出征时的“死生之思,室家之念,绊结愁叹”,最终转 有的精神情感。这在《诗经》中就表现得非常突出,其中有 化为对幸福生活的绝望。令读之者为之动容。 对国家命运、百姓疾苦的忧患,有对奸邪当道、社会不公的 诗人以“我独南行”的“独”字表达远离家乡的孤独 忧患,有对繁重徭役、兵役的忧患,《诗经》因此而奠定了 感和不安全感。这种感觉的在诗人心中不断膨胀,他看到了 我国文学忧患意识的优良传统。而《诗经》战争诗从一个侧 战争中残酷血腥的场景一弃车走林,或许就此与家人分隔两 面展现了周代血雨腥风的战争及其对周人身心的影响,在诗 世。先前与家人相约的誓言还在耳边萦绕:无论是相隔多远, 人情感的体验与抒发中书写了周人在战争年代的家国情怀和 即使是生死之际都不会离弃,但现在却要远离家人,独自面 忧患意识。 对残酷的战争,生死难料。由此,诗人以“于磋阔兮,不我 活兮。于磋询兮,不我信兮”两句无奈的感慨将对亲人思念 《汉书・匈奴传》说: “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 与不忍离去的痛苦之心情抒发到了极致,强烈地抒发了诗人 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日: ‘靡 渴望回家的愿望。 室靡家,猃狁之故’。”四夷并侵,猃狁最强”。《后汉书・ 三、征夫归来。悲怆无奈 西羌传》记载: “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等 《幽风・东山》呈现给我们的是残酷的战争虽然结束了, 一、昆夷之患,猃狁之难 等。可见,周朝时期戎狄、猃狁对中原地区的侵掠战争,几乎 从未停歇过。为了对付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内侵迁徙所造成的 但长期的战争生活给诗人的心灵带来沉重的负担。诗人在期 望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抒发了对这种生活的怀疑。诗人通过 “边患”周室频频发动抵御战争亦就势在必行。除此外,当 对比将一种期待而又不确定的心情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 时的周王室也常常发动与淮夷、徐夷、荆蛮等南方地区的扩 诗人首先抒发返乡途中的悲凉和告别战争的喜悦。 “我 张战争。正由于这样频繁不断的内外战争,使那些成年累月 服兵役的士卒忧伤而厌战的情绪不断的浓重。 如《小雅・渐渐之石》采用全景式描绘手法,详尽道出出 东日归,我心西悲”,持久而残酷的东征已经抹杀了诗人对 美好生活的期待。正如诗歌下文所描述的那样,战争不仅可 能造成家园的荒芜,更重要的是会造成亲情的疏离。荒芜的 家园与正常的家园的对比,将诗人悲喜交加的心情具体化。 第二章描述了无人看管,庭院荒芜的场景,而第三章则描述 了妇人在家,庭院整洁,苦瓜丰收的场景。 诗人在寻找他失去的家园记忆。荒芜的场景是诗人不由 自主的想法,但马上将这种念头打消。用美好的场景代替战 争给家庭和他所造成的创伤。诗人试图寻找往日家庭的美好 生活,也是在找回他所失去的幸福时光。但这一切都只是猜 征途中自然景物的不断变化:“渐渐之石,维其高矣”,“渐 渐之石,维其卒矣”。以地形变化渲染山高水长、风雨交加 的征途,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战士们行军的艰险劳苦,作战的 危险紧张,以及他们义无反顾的悲壮心情。《小雅・渐渐之 石》三章诗反复诉说“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武人东征,不 皇出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极写东征将士辛苦不止的 苦恼。全诗情调雄奇沉郁、慷慨悲壮。 《邺风・式微》一诗是厌倦征戍的士兵们控诉国君惨无 想,截然相反的场景正是诗人惘然心情最为贴切地反映。接 人道的怨歌,同时也借控诉国君反映了征战生活的艰难痛苦: 下来诗人用最热情的笔调描述了过往的幸福时刻,但诗人随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即用怀疑否定了他将要面临的美好生活。诗人对结婚场景的 寥寥 叙述,并不是为了引出对往事的回忆,而是以时间的流逝和 二、久戍征伐。追忆室家 《邺风・击鼓》描写的是卫国将士南行征战出师时的内 自身的转变来控诉战争给家庭和人性所带来的创伤。 战争的结束给生还的诗人以希望,但面对回乡的路,诗 心情感冲突。《诗经原始》中的解释:“然细玩诗意,乃戍卒 人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生活在等着他。这种悲喜交加的心情 磋怨之辞,非军行劳苦之诗。……久而不归,故至暖怨,发 被诗人刻画的淋漓尽致。 为诗歌。始序南行之故,继写久留懈散之形,因而追忆室家 叙别之盟。言此行虽远而苦,然不久当归,尚堪与子共期偕 注释: 老,以乐承平。不以诸军悉回,我独久戍不归,今竞不能生 ①李金坤.《诗经》忧患意识原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 还也。”诗人以一个“独字”表现了其内心对“土国城嘈” 科学版),2006年l1月g8卷第6期. 者的羡慕。正是这个“独”字使诗歌“怨”的主题显得更加 ②黄冬珍.《诗经》的忧患意识[J].晋阳学刊,2003年第l 突出,为诗歌后三章诗人感情的进发做好了铺垫。 “我独南 期. 2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