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法学相关 2019年同力《法学综合》真题及答案(待完善)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精致服务卓越品质2019同等学力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参考)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法律原则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指导法律推理

B.将自由裁量限制在合理范围内C.指导法律解释D.补充法律漏洞参考答案:ABCD

2.不拘泥于法条的字面合义,而是对各种价值、利益、政策进行综合平衡和选择的推理方式是()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类比推理D.辩证推理参考答案:D

3.关于法律分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法律的创制与适用主体不同,法律可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一般法C.普通法系国家普遍采用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方法D.不成文法不一定没有表现形式参考答案:D

4.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行为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是()A.钱某偷了一个价值3000元的手机,8年后被查出

B.轮船船长何某误判风暴将至,为保证航行安全而把价值100万元的货物扔入海中

精致服务卓越品质C.郭某工作中操作失误,致工友触电死亡,与死者家属达成赔偿协议,死者家属自愿放弃追究刑事责任

D.赵某因琐事与同事发生争执并发生肢体冲突,致对方手指骨折,后将其送到医院救治参考答案:BCD

5.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范围作出了解释,该解释()

A.属于立法解释

B.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效力相同C.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D.效力具有普遍性参考答案:ABD

6.记述商代法律的古代文献名称包括()A.“吕刑”B.“九刑”C.“汤刑”D.“五刑”参考答案:C

7.秦律刑事法律将故意与过失表述为()A.非告与告B.端与不端c.故与非故D.正与非正参考答案:B

8.“八议”出现在()

精致服务卓越品质A.《九章律》B.《魏律》C.《唐律》D.《晋律》参考答案:BCD

9.不属于《大清现行刑律》附文的是)A.《贩卖吗啡治罪专条》B.《违警律》C.《暂行章程》D.《禁烟条例》参考答案:ABC

10.清末《大清民律草案》各篇包括()A.物权B.亲属C.债权D.婚姻参考答案:ABC

11.我国宪法序言里规定的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职责的主体包括()

A.全国各族人民

B.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C.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D.各企事业组织参考答案:ABCD

精致服务卓越品质12.依照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能对检察院行使职权进行干涉的主体有()

A.权力机关B.行政机关C.社会团体D.个人参考答案:BCD

1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在一些机关不得担任职任,这些机关有()A.国家行政机关B.监察机关C.审判机关D.检察机关参考答案:ABCD

1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包括()A.委员长B.副委员长C.常委会委员D.秘书长参考答案:ABD

15.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土地有()A.城市的土地B.自留山C.自留地D.宅基地参考答案:BCD

精致服务卓越品质16.根据解释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文理解释参考答案:ABC

17.罪刑法定原则的特征是()A.法定性B.明确性C.实定性D.程序性参考答案:ABC

18.渎职罪包括()A.行贿罪B.玩忽职守罪C.滥用职权罪D.受贿罪参考答案:BC

19.抢劫罪的行为方式包括()A.暴力B.胁迫C.威胁D.其他方法参考答案:ABD

精致服务卓越品质20.刑事责任的特征包括()A.强制性B.严厉性C.程序性D.预防性参考答案:AB

21.甲替乙在小区狗,狗挣脱束缚把小孩咬伤,应当由()承担责任。A.甲B.乙C.小区物业

D.属于意外事件,甲和乙都不用负责任参考答案:AB

22.我国专利法保护的范围包括()A.计算机程序B.集成电路布图设计C.药品

D.产品外观设计参考答案:CD

23.遗产指被继承人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A.债权

B.国有土地使用权C.林木D.储蓄的货币参考答案:ABCD

精致服务卓越品质24.下列哪些情形可以适用合同解除()A.双方同意B.一方反悔

C.一方违约使合同不能实现,主动提出解除D.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参考答案:AD

25.下列哪些情形下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断()A.诉讼B.仲裁

C.通过第三人向债务人表达请求履行D.债务向第三人承认债务参考答案:ABC

二、名词解释()1、三不去

参考答案:古代法律规定中婚姻解除的限制条件,包括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2、任意性规则

参考答案:依法律调整是否允许当事人进行自主调整,即按照自己的意愿自行设定权利和义务。任意性规则既规定了主体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又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行协商确定权利义务。

3、善意取得

参考答案:无权处分人将其占有的动产或错误登记在其名下的不动产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给善意第三人或者设定他物权,并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即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

精致服务卓越品质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第三人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重要方式,具有保护交易安全的功能。

4、绑架罪

参考答案: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绑架他人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

5、直接选举

参考答案: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亲自投票选举代议机关代表或议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选举方法。我国选举法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三、简答题

1、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参考答案:西周时期的礼与刑都是当时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规则。首先,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社会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是积极、主动的规范,强调禁恶于未然的预防;“刑”是消极的处罚,强调惩恶于已然的制裁。其次,“礼”总是从正面主动地提出要求,对人们的言行作出正面的“指引”,明确要求人们应该、可以做什么,不应该、不可以做什么;“礼”的功能,重在教化。“刑”的功能,重在制裁,相对处于被动状态,对于一切违悖“礼”的行为进行刑罚处罚。凡是“礼”所禁止的行为,必然为“刑”所不容,即所谓“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最后,从特权法角度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充分反映西周时期因身份等差而导致权力差异的社会价值取向。

2、人身自由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人身自由,又称身体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是基本权利体系的基础。

精致服务卓越品质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穷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包括四项内容: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人身自由权的核心。

3、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参考答案: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均由法律规定,非依法律不得被限制和剥夺。

联系: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只有具备了民事权利能力才能谈得上民事行为能力。

区别:

(1)二者的制度功能不同。民事权利能力制度旨在回答谁可以享有民事主体资格这一问题,而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旨在规范民事主体通过自己来实施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时的要件。

(2)民事权利能力不以意思能力的存在为前提,因而不受年龄、精神状态和身体条件的限制:而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以意思能力为核心,自然要受到年龄和智力状况的限制,因此自然人均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就有民事行为能力。

(3)两者的起始与终止的阶段均不相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即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之资格的阶段,从自然人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则不然。

四、论述题

1、试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参考答案:依法治国担负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彻底实现人民民主。

(1)建设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必须以良好的法律制度作为前提。良好的法律制度,就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实现依法执政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

精致服务卓越品质立法治国家,首先就是要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

(3)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要依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而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质上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治化。

(4)建立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要的构成部分。对于法治国家来说,法治政府是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国家机器是庞大的,也是众多的,但是唯有政府是最有力量的社会管理者。因此,建立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这一艰巨任务的重中之重。

(5)建设保障杜会公正的司法体制

健全司法体制,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直接目标;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我们必须将这两个目标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加速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

(6)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法治的关键在于约束权力。对权力的约束必须依赖较为完备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7)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首先要求有关主体必须自觉学习法律,提高法律知识与认识的水平;其次也要求加强普法工作,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律知识、增强法治理念。再次还要求有关的党政机关、执法机关和司法部门严格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案,以法律实施的实效来提升社会的法律意识。最后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自觉服从法律、遵守法律,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也会因我们在行动上不断重复的守法而得到提升和体现。

2、试述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处罚原则

参考答案: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特征:(1)时空性。即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也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形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2)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自认为当时本可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3)彻底性。即行为人在主观上彻底取消了原来的犯罪意图,客观上彻底放弃了自认为本可继续实施的犯罪行为,而且从主客观的统一上行为人也不打算以

精致服务卓越品质后再继续实施该项犯罪。(4)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具备“有效性”,即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了其已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结果的发生,使犯罪未达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

处罚原则:对于中止犯采取必减主义,并区分两种情况予以不同处理: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