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物理章节习题及答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练习1.1-1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B.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2.关于质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很小的物体可看作质点;B.体积很小的物体可看作质点; C.在某种情况下,地球可看作质点;

D.作平动的物体肯定可以看作质点,作转动的物体肯定不可以看作质点。 3.关于参考系,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C.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考系; D.参考系就是被选做假想不动的物体。

4.下列关于质点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 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

C.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要看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D.一个物体在某种情况下可以看做质点,那么在另外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做质点。

5.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可以看做质点( )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6.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 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 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7.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甲中的乘客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恰好此时看见另一汽车乙从旁边匀速向西行驶,此时公路上两边站立的人观察的结果是( )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两车均向西运动,乙车速度大于甲车。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只能说“地球绕太阳运动”,而不能说“太阳绕地球运动”; 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只能说“汽车是运动的”,而不能说“桥梁是运动的”; C.一座房子造好后,固定在地面上位置不变化,所以它是绝对静止的; D.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9.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被看作质点的物体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

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D.研究地球的公转运动。

10.观察图1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 ,把它简化为一个 点,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 的物理模型。

12.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 物体,叫做参照系。对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到的结果 。实际选取参考系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取 或者 不动的其它物体做参考系比较方便。 13.“小小排江中游”是以 为参考系,“月亮在白莲花的云朵中穿

行”是以 为参考系,平常我们说日升日薄西山落是以 为参考系。

14.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各举两个关于质点的例子

(1)能被看成质点的是: . (2)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 . 三、解答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15.如图2所示,小红从家里(图中坐标原点O点)到

学校 (图中A点),则从家里到学校的直线距离是 m。 可否就此题设计一个坐标轴,而不是如图的坐标系来表示小红的位置变化情况,你能做到吗?

16.请收集有关描述物体运动的诗句(至少三句),并谈谈你对诗中物体运动的认识。

17.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则乙汽车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至少答出两种情况)

18.在校运会4×100m接力赛跑中,你班的两位同学出现交接棒失误,结果他们得了最后一名.如果你是他们的赛跑教练,你应该用怎样的物理知识指导他们?

练习1.1-2

1.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3.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 )

A.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 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 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

E. 参加百米跑竞赛的运动员 F. 在斜下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箱子

4.关于人造地球通讯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C. 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照物,卫星的轨迹是圆周。

D.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的轨迹是圆周。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将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点

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和公转,但有时可被视为质点

6.小华、小明和小红三人到上海“金茂大厦”游玩,三人分别乘坐一个观光电梯。当他们从自己乘的观光电梯向外看时,分别发现如下现象:小华看见小红乘的电梯匀速上升;小明看到小华的电梯匀速下降;小红看到地面在匀速上升。试分析小华、小明和小红三人乘的电梯相对于地面是怎样运动的?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随堂检测

1.( B、C、D) 2.(C ) 3. ( ACEF) 4.(ABD)

5.(D)

6. (分析:题中所描述的三人分别以各自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所看到的现象。而本题要求讨论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三人所乘电梯的运动情况。所以,分析和判断参照物的选择是本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理解运动的相对性。由题意可知,小红看见地面匀速上升,那么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所乘的的电梯是处于匀速下降的。小华看见小红所乘的电梯是匀速上升的,说明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华乘的电梯比小红乘的电梯匀速下降的速度还要快。小明看见小华乘的电梯匀速下降,说明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所乘的电梯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匀速上升,也可能以比小华小的速度匀速下降。)

练习1.2-1

1.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点火发射 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C.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110米栏最好成绩

D.在一场NBA篮球赛开赛8分钟时,姚明投中第三个球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一定相同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质点运动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3.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是个矢量概念,位移的方向即是质点的运动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路程即是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4.某人先向东走2 m,接着向西走6 m,最后向南走3 m,则他在这段运动中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5 m,5 m B.11 m,11 m C.5 m,11 m D.11 m,5 m

5.某物体在水平面上向正南方向运动了30 m,然后又向正东方向运动了40 m,对于这一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大小是50 m B.物体的位移大小是70 m C.物体的路程是50 m D.物体的路程是70 m 6.

如右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0;πr B.2r,向东;πr C.r,向东;πr D.2r,向东;2r

7.某人站在楼房顶层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 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A.25 m,25 m B.65 m,25 m C.25 m,-25 m D.65 m,-25 m

8.有两位同学进行无线电测控,甲同学因为迷路走了10 000 m回到出发点A,乙同学沿曲线走了10 000 m到达目标点,如下图所示.这两位同学都走了10 000 m,而效果不同,甲位移相当于________m,乙位移相当于________m.

9.如下图所示,一辆轿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行驶了300 m到达电影院,继续行驶了150 m到达度假村,又向西行驶了950 m到达博物馆,最后回到超市.以超市所在的位置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 m,试求:

(1)在直线坐标系上表示出超市、电影院、度假村和博物馆的位置; (2)轿车从电影院经度假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与路程分别为多少?

10.一位同学沿着东西方向的马路向西走了400 m,买了信封、信纸,又向东走了100 m来到邮局,他总共走了多少路程?邮局离他出发点距离多远?他的位移大小和方向如何?

11.

一个人晨练,按右图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走到D点时,求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多少?位移的方向如何?

12.经过查询,下表为T16次列车的相关数据介绍,请续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哪项数据表示的是时间?

(2)表中数据显示,列车在中途停站的时间共有多少?

(3)表中的里程数据所表示的是位移还是路程?

练习1.2-1 答案

1.【解析】 在A选项中的数据指的是“嫦娥一号”点火的瞬间,所以是时刻,故A错;B选项中的数据是奥运会宣布开幕的一瞬间,所以它也是时刻,故B错;C选项中的12.88秒是指刘翔从起跑到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所以它是时间间隔,故C正确;D选项中的数据是指姚明投中第三个球的瞬间,所以是时刻,故D错.

【答案】 C

2.【解析】 由于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如果质点沿直线运动且没有往复时,位移与路程只是大小相等,若有往复,其大小也不相等,故A错;由于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故B正确;若质点沿曲线运动一个过程之后又回到出发点时,位移为零,在任何情况下质点的位移都不可能大于路程,故C正确,D错.

【答案】 BC

3.【解析】 位移是矢量,其大小等于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其方向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和质点的运动方向无关;只有质点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如果运动不是单方向,或者轨迹不是直线,则路程要大于位移的大小.

【答案】 B 4.【答案】 C 5.【答案】 AD

6.【解析】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径迹无关;而路程是指实际经过的径迹的长度,不仅与初末位置有关,还与运动径迹有关.

【答案】 B

7.【解析】 如上图所示,整个过程小球的路程为20 m+20 m+25 m=65 m,但其位移为-25 m,“-”表示其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D

8 【答案】 0 8 000 9.【解析】 (1)如下图

(2)轿车从电影院经度假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为x=-500 m-300 m=-800 m,负号表示其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方向向西.

其路程为l=150 m+450 m+500 m=1 100 m. 【答案】 (1)

(2)800 m,向西 1 100 m

10.【解析】 如下图所示,这位同学从A点出发,到B点买信封、信纸,再回头到C点邮局,这样他总共走了路程s=400 m+100 m=500 m,邮局距出发点距离为s=400 m-100 m=300 m,这也就是他的位移大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即向西.

【答案】 500 m 300 m 300 m 向西

11.【解析】 路程是标量,等于半径为R与半径为两圆周长之和减去半径

为R的圆周长的 .位移是矢量,

大小为AD线段长度,由直角三角形知识得,方向由A指向D,即

东南方向.故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位移的方向为东南方向.

【答案】 东南方向

12. (1)运行时间 20小时25分钟 (2)16分钟(3)路程

练习1.3-1

【典型例题】

1、 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一段位移,在前1/5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为1m/s,在接下来的1/5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为2m/s,在最后3/5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为3m/s,求该物体在整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 对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如下几种叙述: A、 物体在第1s内的速度是3m/s B、 物体在第1s未的速度是3m/s

C、 物体在通过其路径上某一点的速度为3m/s D、 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s时的速度为3m/s

以上叙述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 3、 一个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以及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大?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各是多大?

【反馈练习】

1、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哪个是瞬时速度( )。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600m/s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速度是40km/h C、 汽车通过某一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 小球第4秒未的速度是3m/s

2、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 在这一时刻之后0.1s内的位移一定是1m B、 在这一时刻之前1s内的位移一定是10m C、 从这一时刻起10s内的位移可能是80m

D、 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开始作匀速运动,那么它连续通过900m位移,需要时间90s

3、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4m/s,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5m/s C、5.3m/s D、4.5m/s

4、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5、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 秒未的速度是9m/s,10秒未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9m/s B、9.6m/s C、10m/s D、10.2m/s 【课外练习】

1、 判断下面所给的数值是指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

(1) 炮弹以850m/s的速度从炮口射出,它在空中以835m/s的速度飞行,最

后以83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2) 某列车从北京开到天津的速度是56km/h,经过某公路交叉口时的速度是

36km/h。

2、 有甲、乙两人利用回声测量河岸到峭壁的距离。乙站在岸边,甲乙连线与峭壁垂直,相距50m。现甲放一枪,乙测出所听两次枪声的时间差为4s。求河岸到峭壁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 一小船运载木材逆水行驶,经过某桥下时一根木料落水,船夫经45min的时间才得知此事,立即返回追赶,在桥的下游7.5km处追上。设水流和小船划行的速度均是匀速。试求:

(1)小船回程追赶所用的时间;(2)水流的速度。

【典例精析】有答案

例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C.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例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那么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例3:在与x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1.0×106V/m,一带电量q=1.0×10C、质量m=2.5×10kg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沿着x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5-2t,式中x以m为单位,t以s为单位。从开始运动到5s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m,位移为 m。[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例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如图2-1-1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图2-1-1

-8

-3

【典例精析】有答案 【典例精析】

例1: 1世纪教育网]

v解析:根据a可知,Δv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则

tv表示越大,故加速度也越大,B正确。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没有直接联系,加

t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加速度大小变小,速度可以是不断增大。故此题应选B。

答案:B 例2:

解析 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包括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仍相同,二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已经相反。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1s后的速度为vt=10m/s 或vt =-10m/s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得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6m/s或14m/s

点评:对于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要注意选取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例3:

解析 须注意:本题第一问要求的是路程;第二问要求的是位移。 将x=5-2t和sv0t对照,可知该物体的初位置x0=5m,初速度v0=2m/s,运动方向与位移正方向相反,即沿x轴负方向,因此从开始运动到5s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10m,而位移为5m。

答案:10;5 例4: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当直线与t轴平行时表示物体位置不变,处于静止,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离原点距离相等。

答案:AC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拓展思考:有人作出了如图2-1-2所示的x-t图象,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图2-1-1 图2-1-2

vtv01041046m/s或a14m/s。

1t1(不正确,同一时间不能对应两个位移) 【常见误区】

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

练习1.4

练习巩固(1—4) 基础级 1. 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它们的工作电压各为多大?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纸带上打出的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秒?

2. 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运动,这两个操作的先后次序应当是( ) A.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 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 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 先释放纸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 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A. 交流电压的高低 B. 交流电的频率

C. 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4. 为减小纸带因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 改用6V直流电源 B. 电源电压越低越好

C. 用平整的纸带,不用皱褶的纸带 D. 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

5.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 B.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

C.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 D.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

6. 你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笔。当你的同伴沿直线拉动一条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向前移动时,你每隔1s用笔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这就组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如果在纸带上打下10 个点,那么在打第1个点到打第10个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时间是( )

A. 1s B. 10s C. 9s D. 无法确定

7. 某次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计时点,A、B、C、D是依次每隔5个计时点选取的计数点,测得距离AB=32.0mm, AC=125.0mm, AD=278.0mm,。由此可知,打A~B点的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为多大?打B~D点的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为多大?打B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为多大?(电源频率为50Hz)

发展级 N 8. 如图1-25所示为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图。当交流电

电流流向是从左接线柱进入线圈时(图a),振片被磁化后S 的极性如何?振针在永久磁铁作用下向哪个方向运动?当(a) 交流电电流流向是从右接线柱进入线圈时(图b),情况又N 如何?当交流电变化一次时,振针振动几次?

S 9. 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实验使

(b) 用的是电磁打点计时器,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实验步

图1-25 骤。先在各步骤处填上适当内容,然后按实验操作的合理顺

序,将字母代号填在空白处。

A. 在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 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 ,把复写纸套在 上,且压在 上面;

C. 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x;

D. 切断电压,取下纸带,如果共有n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t= ;

E. 打开电源开关,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被打出一系列小点;

xx/m F. 利用公式v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t100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80 甲 是 。 乙 10. 甲、乙、丙三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运丙 动情况如图1-26所示。在20s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O 20 t/s 的物体是 ;甲物体运动的路程是 ;丙物体的平

图1-26

均速度大小是 。

练习1.4-1

一、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

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______,它们打点的方式______,电磁打点计时器靠振针和复写纸打点,电火花计时器靠______________打点.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________,因而实验误差________.

2.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的交流电,则它每隔______ s打一个点.若纸带上打出了10个点,则纸带打这10个点所用的时间是______ s.

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Δx

3.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可以用AC之间的平均速度表

Δt

示B点的________,并且A、C两点离B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_____(填“接近”或“远离”)B点的瞬时速度.

三、速度—时间图象

4.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 ___________,用横轴表示_______,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______,然后用一条平滑曲线________ 这些点,这条曲线就是vt图象,它能直观地表示质点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合理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接通电源的同时用手牵动纸带

B.可以随意操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C.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用手牵动纸带 D.先用手牵动纸带,后接通电源

2.运动的物体拉动打点计时器下面的纸带一起运动时,纸带上就打下了一系列的小点,这些小点相应地表示出了( )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3.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4.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了一系列点,他要根据这一系列点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及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首先要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B.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

C.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间的总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

D.分别测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判断是否做匀速运动

5.一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析小车的运动速度时,从几条纸带中选出了一条不很完整的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在图中,单位是cm.

(1)计算0~6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打点计时器打第4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接近多少?

1.一学生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D.振针压得过紧

2.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 B.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 C.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 D.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

3.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周期决定于( ) A.交流电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性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4.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 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装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 V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

5.(2009湖北黄冈中学高一期中,12)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__ V,当电源的工作频率是50 Hz时,它打点间隔是______ s.

一个同学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小车的运动时,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所示,测出相邻各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99 cm,BC=3.01 cm,CD=4.00 cm,DE=4.00 cm,EF=4.01 cm,FG=4.98 cm,GH=6.01 cm,HI=3.98 cm,由以上数据可知该小车的运动特点是(需说明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学生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其开始时的装配图如图所示,其中有错误与不妥之处,请把它找出来.

7.在研究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的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试根据纸带求解以下问题:

(1)纸带的哪一端与物体相连?

(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BD段对应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8.试定性分析下图所表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9.如图所示是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是研究纸带时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打点计时器打下B、C、D三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答案与解析

练习1.4-1 答案 课前预习

1.答案:相同 不同 电火花和墨粉 较小 较小 2.答案:0.02 0.18

3.答案:瞬时速度 接近

4.答案:速度(v) 时间(t) 描点 拟合 课堂巩固

1.C 2.ABD

3.B 因为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所以相邻两点间距离大的纸带平均速度大.

4.BD 要从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从而求出时间.为了减小误差,测距离时,尽量测出总长.而求平均速度时要用总长度除以总时间.判断是否做匀速运动,要看各段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5.答案:(1)0.68 m/s (2)0.83 m/s 解析:(1)0到6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Δxv=

Δt

2.80+4.40+5.96+7.57+9.10+10.71=×10-2 m/s

6×(0.02×5)

≈0.68 m/s.

(2)当打点计时器打第4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应当最接近于3~5点间的平均速度,则

Δx357.57+9.10v4==×10-2 m/s

Δt352×(0.02×5)≈0.83 m/s. 课后检测

1.D 当打点计时器振片一端的振针与复写纸片的距离过大时,在纸带上看到时有时无的点痕,也可能打不上点;当振针距复写纸片间隙过小时,在每一个打点周期内就会有较长一段时间接触并挤压在复写纸上,这就变成了一段一段的小线段.

2.B 3.B

4.答案:ABDEC

5.答案:交流220 0.02

①小车的运动是变速运动,因为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②小车在CF段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运动,因在同样的计时间隔内的位移近似相等.

6.答案: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图中接直流电源是错误的.开始时,小车离滑轮太近,运动空间太小,纸带上留下的点太少,给测量带来不便.滑轮太低,线的拉力方向与板面不平行,阻力大.

7.答案:(1)左端 (2)0.1 s (3)1.86 m/s 解析:(1)纸带的左端与物体相连.

(2)相邻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2 s,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

49.60-12.38

(3)vBD=×10-2 m/s

2×0.1

=1.86 m/s.

8.答案:见解析

解析:该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

0~10 s内,图象的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10~40 s内,物体的速度保持v=30 m/s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0~60 s内,图象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物体做减速运动.但是速度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

9.答案:2.6 m/s 3 m/s 3.4 m/s

解析:打B、C、D三点时纸带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可通过求平均速度间接得到这三点的瞬时速度.

xAC0.52vB== m/s=2.6 m/s

2T2×0.1同理可求得

vC=3 m/s vD=3.4 m/s.

练习1.5 基础级 有答案 例1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例2 下列运动可能出现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减小 B.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反而增大 C.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

D. 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

例3 篮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撞击篮板后以6m/s的速度反向弹回,篮球与篮板的接触时间为0.1s,则篮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为多大?加速度的方向如何?

例4 图1-30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在0~1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在10~40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在40~6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 发展级 有答案 例5 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这一数值(g取9.8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假如两辆摩托车以36km/h的速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2×10-3s,你判断一下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例6 图1-31中每一个图都有两条图线,分别表示一种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

v v a a A

B

图1-31

C

v a D

v a

练习巩固(1—5) 基础级 1. 关于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为0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必随之减小

C.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其速度不一定增大 D.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

2. 已知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速度一定比乙的速度大

B.甲的速度变化量一定比乙的速度变化量大 C. 甲的速度变化一定比乙的速度变化快

D. 如果甲、乙 两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相同,则甲用的时间一定比乙少

3. 一个运动物体经时间△t后又回到原处,回到原处时的速度和初速度大小相等,都是v,但方向相反,则物体在时间△t内加速度的大小为( )

v2vA. B. 0 C. D. 无法

tt确定

2

4. 物体某时刻的速度为5m/s,加速度为-3m/s,这表示( ) A.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速度在减小 B.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速度在增大 C.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速度在减小 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速度在增大

5. 一子弹以0.02s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木板时的速度是800m/s,穿出木板时的速度是300m/s,则子弹在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v/(m·s-1) ① 8.0 有多大?

② 6.0 6. 一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在0.2s的时

间内将足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足球在这段时间内4.0 2.0 的加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7. 图1-32中的直线①和②分别表示两个物体运动O 1 2 3 t/s 的速度图象。它们的初速度各是多大?哪一个的加速度图1-32 大?经过多长时间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 发展级 8. 一个物体初速度的大小为2m/s,末速度的大小为4m/s,则( ) A. 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可能是6m/s B.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可能是4m/s

C. 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D. 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9. 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3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v/(m·s-1) B. 物体在第2~3s内和第6~7s内的加速度相同 1 C. 物体在第2s末返回出发点,然后向反方向运动

O 1 2 3 4 5 6 7 t/s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变

10. 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

-1 后速度达到10m/s,然后匀速运动了20s,接着经2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那么,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图1-33 加速度有多大?在第26s末的速度有多大?

基础级 例1

提示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及物理意义进行判断。

v解析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加速度的大小是由速度的变化量和发

t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的。速度变化越大,所用的时间不确定,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但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不确定,也不能确定加速度一定越大。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选项C、D正确。

点悟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只能说明速度变化越快,不能说明速度变化越大,也不能说明物体运动越快。要正确区分运动的

v快慢(v)、速度的变化量(△v)和速度变化的快慢(即a)的不同。

t例2

提示 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减速直线运动,要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是否一致。只要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速度就增大;加速度的大小则决定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决定速度变化的趋势(即速度增大还是减小)。

解析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在不断减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得更快。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在不断增大,若加速度减小,只是速度增大得慢了。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有了加速度,物体的速度一定要发生变化。选项A、B、C正确。

点悟 有的同学可能错误地认为“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加速度对速度变化的影响。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决定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加速度的大小则决定速度增大或减小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变化了多少。

例3 提示 因为速度和加速度均为矢量,所以在求解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正方向。若速度、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则为正;反之,则为负。已知量代入公式时必须冠以符号,未知量一般先假设为正,解后再作出判断。

解析 选取篮球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0=10m/s。因为末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末速度为vt=-6m/s。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

avtv0610m/s2=-160m/s2

t0.12

可见,加速度的大小为160m/s,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

反。

点悟 加速度的定义式为矢量式,对于直线运动只要规定正方向,速度与加速度均可用带有正负号的代数量表示,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各个量正负的确定。本题也可以选取末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解出的加速度

v/(m·s-1) 将为正值,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30 20 10 O 10 20 30 40 50 60 t/s 图1-30

v,由速度图象读出与△t相应的△v,代入公式即可算得t加速度a;由a的正负号即可确定加速度的方向。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0~10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300m/s2=3m/s2 a110方向向东;在10~40s内物体的加速度a2=0;在40~60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030m/s2=-1.5m/s2 a320负号表示a3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方向向西。

点悟 要理解速度图象的物理意义,能根据速度图象和加速度的定义式计算加速度的大小,判断加速度的方向。

例4 提示 a发展级 例5 提示 只要计算出摩托车碰撞时加速度的大小,即可作出判断。 解析 碰撞后摩托车静止,则碰撞中摩托车的加速度为

0v010232

am/s=-5×10m/s 3t210可见,摩托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103m/s2,已超过死亡加速度500g,驾驶员会有生命危险。

点悟 本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在运用加速度的定义式求解加速度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挖掘出摩托车碰撞后末速度等于零这一隐含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求得加速度a=-5×103m/s2,负号仅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不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千万不能因为a是负值,而误认为a<500g。

例6提示 根据速度图象和加速度图象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 在A图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减至零再反向加速,是

v v a a A

B

图1-31

C

v a D

v a 可能的。在图B与C中,速度恒定,还有变化的加速度,这是不可能的。在图D中,加速度恒定,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这是可能的。选项A、D正确。

点悟 在速度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示速度变化得越快。图线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斜率为正,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斜率为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根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即可判断物体是在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练习1.5-1

【例一】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它的速度可能很大。 C.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

D.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在增大。 【例二】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

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运动,经l0s速度达到108Km/h。 2.以40m/s的速度运动的车,从某时刻起开始刹车,经8s停下。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m/s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大小反

弹,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s。

【例三】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

ls内(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

课堂训练:

1.甲、乙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的物体,a甲=4m/s2,

a乙=-4m/s2。

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C.甲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一致,乙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 D.甲、乙的速度量值都是越来越大。

2.一质点做直线运动,连续4s末的速度为Vl=lm/s,v2=2m/s,v3=4m/s,v4=8m/s,则这个质点的运动是( )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 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关于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而改变。 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着时间而改变。

C.速度随着时间而不断增加的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的运动,通常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的方向。

5.质点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B、质点的速度每经1s增加2 m/s;

C、质点在任ls内位移比前ls内位移大2m;

D、质点在任ls内平均速度比前1s内平均速度大2m/s。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改变量大,其加速度一定大 B.物体用加速度时,速度就增大

C.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一定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一定大

7.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增加的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减小的运动

D.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发生变化而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8.以下对加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是增加的速度 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一10m/ s2比10m/ s2小

D.加速度方向可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相反

9.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速度的改变量之比为△v1:△v2:△v3=___________;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之比为v1:v2:v3=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减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减小

2.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D. 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3.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 B.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

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

D.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

4.一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B.物体一定向反方向运动 C.物体速度可能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1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反

B.在0~t1时间内,甲、乙加速度方向相同 C.在0~t2时间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同

o 乙 t1 t2 t

v 甲 D.在0~t2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

6.物体甲、乙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已知a甲2m/s2 ,a乙2m/s2 。有人说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又有人说甲、乙两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些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7.一辆汽车正在向南行驶,汽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求汽车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基础训练 锋芒初显】

5.关于小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哪些是可能的( ) A.小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小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

C.小汽车在某一段时间,速度变化量很大而加速度较小 D.小汽车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变化很慢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7.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0 ~ 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 ~ tb 段火箭的

加速度

B.在0 ~ tb 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b ~ tc段火箭

是下落的

C.t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8.一子弹击中木板的速度是800 m/s ,历时

0.02 s 穿出木板,穿出木板时的速度为300 m/s ,则子弹穿过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加速度的方向 。 【举一反三 能力拓展】

9.物体做匀加速(加速度恒定)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2 ,那么在任意1 s 内(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C.物体这一秒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D.物体这一秒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10.(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0.2 s 时间速度由8 m/s 增加到12 m/s ,则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2)一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在0.2 s时间内将足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足球在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方向 。

练习一

第一章 综合检测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时间90分

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研究蜜蜂飞行时翅膀的振动特点时,蜜蜂可以看做质点 B.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做质点 C.研究乒乓球运动员打出的乒乓球时,不能把乒乓球看做质点

D.研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 2.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间的是

( )

A.早6时10分,列车从上海站出发 B.列车一共运行了12小时

C.列车在9时45分到达南京站 D.列车在南京站停车10分钟

3.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铁轨两旁的树木迅速后退,“行驶着的列车”和“树木迅速后退”的参考系分别为

( )

A.地面、地面 B.地面、列车 C.列车、列车 D.列车、地面

4.一架超音速战斗机以2.5马赫的速度(音速的2.5倍)沿直线从空中掠过,下边的人们都看呆了,一会儿众说纷纭,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架飞机的加速度真大 B.这架飞机飞得真快

C.这架飞机的加速度不大 D.这架飞机的速度变化真大

5.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s内的初速度是2.6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

A.0.4m/s2 B.0.37m/s2 C.2.6m/s2 D.0.43m/s2

6.如下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7.一汽车沿直线运动,先以15m/s的速度驶完全程的四分之三,余下的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

A.16m/s B.16.3m/s C.17.5m/s D.18.8m/s

8.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子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点子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子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9.运动的物体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系列的点,这些点的距离不一定相等,但这些点能说明

( )

A.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B.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C.运动物体在某些时刻的位置 D.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

10.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

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燕子要到河边衔泥筑巢,为了节约时间,它沿直线来回飞行,其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燕巢离衔泥处的最小距离为__________m,它在

河边停留了__________s.

12.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 (1)在如下基本步骤中,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 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V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2)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__________上,还要检查__________是否夹在两纸带之间.

1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G=__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

(2)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__________. 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如下图所示,某同学沿平直路面由A点出发,前进了100m到达斜坡底端B点,又沿倾角为45°的斜坡前进160m到达C点,求他的位移大小和路程.

15.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s,球又在空中飞行0.3s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s,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沿原路反弹,求

(1)罚点球的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2)守门员接球瞬时,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16.下图所示是每秒拍摄10次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图中直尺的最小刻度为cm.照片中每相邻两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为多少?设小球从A点由静止滚下,则小球在B、C、D、E位置的瞬时速度分别为多大?

1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下图所示,试问:

(1)图中AC、CD、AD段图线各表示什么运动? (2)t=2s,甲、乙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在什么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练习二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位移 B.路程 C.速度 D.加速度

2.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以54km/h的速度经过一段路程,则„( )

A.900m/s是平均速度 B.900m/s是瞬时速度 C.54km/h是平均速度 D.54km/h是瞬时速度

3.下列情形中物体可以看作质点是„„„„„„„„„„„„„„„„( )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面时正朝上还是朝下

4.短跑运动员在100m的比赛中,测得他在5s末的速度是8.7m/s,10s末到达

终点时的速度为10.3m/s,此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是„„„„( )

A.9.5m/s B.10.3m/s C.9m/s D.10m/s

5.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物体的路程越大,位移就越大

B.物体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C.物体的位移为零时,其路程也一定为零 D.两物体的位移相同时,其路程不一定相等

6.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表示运动速度的增加量 B.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速度方向相同 C.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7.如图所示,三位同学从北京到上海,甲乘火车直达,乙乘飞机直达,丙先乘汽车到天津,再换乘轮船到上海,这三位同学中( )

A.甲的路程最小 B.乙的位移最小

C.丙的位移最大 D.三者的位移相同

8.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第_______ s内的位移最大, _______ s内位移最大。

t/s末 x/m 0 0 1 5 2 -4 3 -1 4 -7 5 1 A.4s 2s B.1s 2s C.2s 4s D.4s 4s

9.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t1时刻„„( )

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D.a的速度比b的速度小

10.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16分)

11.一首电影插曲中有这样两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的“竹排游”和后一句的“青山走”分别是以 和 为参考系。

12.物体沿直线以速度v1走了S,又以同向的速度v2走了S,它在这2S位移中的平均速度是 。若以v1走了时间t,又以同向的速度v2走了时间t,在时间2t内的平均速度是 。

13.电磁打点计时器通常的工作电压为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通常的

工作电压为 。

14.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如果用它做电源,打点计时器每

隔 s打一个点,则连续打5个点所用的时间是 s。 三.计算题:(8+16=24分)

15.如图所示,一个人从A点出发自西向东走,到达C点返回,到B点停止。若AC=100m,BC=30m,则人在整个过程中: (1)通过的路程。 (2)位移大小和方向。

16.某高楼电梯上升的的v-t图象如图所示,试求: 在t1=1s、t2=4s、t3=7s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

练习二 参考答案:

1.ACD 2.BC 3.BC 4.D 5.BD 6.CD 7.D 8. C 9.A 10.AD 11.两岸、竹排 12.

2v1v2v1v2、 13.10V以下、220V 14.0.02、0.08 15.130m、

70m、向东 v1v2216. 5m/s、5m/s2; 10m/s、0; 5m/s、-2.5m/s2

练习一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D 解析:研究蜜蜂翅膀的振动特点时,蜜蜂的大小不能忽略,故不能看做质点,选项A错误;研究火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因电线杆的粗细比火车的长度小得多,故电线杆可看做质点,而火车不能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乒乓球运动员打出的乒乓球虽小,但飞旋多变,不能看做质点,C正确;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尽管车轮在转动,但我们研究的是汽车的速度,对整个车的运动来讲,车轮的转动不是研究的主要问题,可将车看做质点,D正确.

2.答案:BD

解析:6时10分、9时45分分别表示的是各自的那一瞬间,指时刻;而运行12小时、停车10分钟表示的是时间间隔,即时间.

3.答案:B

解析:参考系是我们研究问题时假定不动的那一个物体. 4.答案:BC 解析:飞机的速度大说明飞机飞得快,但是速度变化不大,甚至速度不变化,所以加速度很小,甚至为零,所以B、C正确.

5.答案:D

解析: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第7s初的速度即为t=6s的瞬时

v-v0Δv2.62

速度,所以a===m/s≈0.43m/s2.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时间与时刻的

ΔtΔt6

关系.

6.答案:A

解析:由图象可知,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而言,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显然甲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乙的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质点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能说速度相同.在相等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甲、乙两质点可能相向运动,也可能反向运动,所以它们之间距离的大小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7.答案:A

L4v1v2

解析:设路程为L,则有v==

3LL3v2+v1

+4v14v2

=16m/s.

8.答案:BC

x

解析:由于相邻点迹间的时间相等,由v=知,x小则v小,B正确,A错

t

误;点子不均匀说明x是变化的,表明速度v也是变化的,C正确,D错误.

9.答案:ABCD

解析: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系列点,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此可以判断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某时刻的位臵、运动特点.

10.答案:ACD

解析:由图象知,甲、乙同时在t=0时出发,A正确,B错误;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C正确;当直线与t轴平行时,表示物体位臵不变,处于静止状态,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在同一位臵,离原点距离相等,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答案:100 20 12.

答案:(1)ABDEC (2)纸盘轴 墨粉纸盘

FH

13.答案:(1) FH表示F、H两点间的距离,2T表示0.04s (2)1.25m/s

2T

三、论述·计算题

14.解析:位移是由初位臵指向末位臵的有向线段,初位臵为A,末位臵为C,所以位移大小即为AC线段的长度.路程是指实际轨迹的长度,所以路程等于AB+BC=260m.位移大小:

x=AC=(CD)2+(AD)2

=(BCsin45°)2+(AB+BCcos45°)2

22

=(160×)2+(100+160×)2m≈241.3m.

22

所以他通过的路程为260m,位移大小为241.3m 15.答案:(1)300m/s2 (2)400m/s2

解析:(1)设球被踢出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罚点球时的速度由v0=0变到v1

Δvv1-v030-02

=30m/s,用时t1=0.1s,由a=得:罚点球时,a1==m/s=300m/s2.

Δtt10.1

v2-v1

(2)接球时速度由v1变得v2=-10m/s,用时t2=0.1s,接球时a2==

t2

-10-302

m/s=-400m/s2,即加速度大小为400m/s2. 0.1

16.答案:0.1s 0.85m/s 1.10m/s 1.60m/s 2.20m/s

1

解析:频闪照相每秒拍摄10次,则拍摄相邻两次的时间间隔为T=s=0.1s,

10

所以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影像的时间间隔为0.1s. 由图中直尺可读取相邻两球的位移为xAB=8.0cm、xBC=9.0cm、xCD=13.0cm、xDE=19.0cm、xEF=25.0cm.

小球在B、C、D、E位臵的瞬时速度为

xAB+xBC(8.0+9.0)×10-2xBC+xCD

vB==m/s=0.85m/s,vC==

2T2×0.12T

(9.0+13.0)×10-2xCD+xDE(13.0+19.0)×10-2

m/s=1.10m/s,vD==m/s=1.60m/s,

2×0.12T2×0.1xDE+xEF(19.0+25.0)×10-2vE==m/s=2.20m/s.

2T2×0.1

17.解析:(1)AC表示加速直线运动,CD表示减速直线运动,AD表示匀速

2

直线运动 2)t=2s时,a甲=0;a乙=m/s2=1m/s2 (3)第2s末、第8s末两个时

2

刻,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大小均是2m/s,方向均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练习2.1-1 一、选择题

1.质量都是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是( )

2.一枚自制的小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置对应图中的 A.O点 B.A点 C.B点 D.C点 3.甲乙两车从平直公路上的同一处向同一方向运动,其

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

A.开始阶段甲车在乙车的前面,20秒后乙车比甲车的速度大

B.开始阶段乙车在甲车的前面,20秒后乙车比甲车的速度大

C.20秒末乙车追上甲车

D.在某一时刻乙车会追上甲车

4.有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的时间间隔t为

A.只有0C.05.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v-t图如下图所示,则由图可得

A.A和B的运动方向相反 B.A和B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小 D.A的初速度比B的初速度小

6.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1s末和3s末时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物体在2s末回到出发点

C.物体在2s末和4s末时速度为零 D.物体始终向前运

7.如右图所示,横坐标是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图像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图像中直线的斜率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

D.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中直线的斜率就是物体的运动加速度 二、填空题

8.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电的计时

-1 v/m·s仪器,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 _____时间打一次

点。

15 9.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乙

10 乙 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是 m/s,加速度是 m/s2,经 s钟的时间,它们的速度大小相

5 甲 同。 10.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下图所示,则汽车在50s0 t/s

5

10

15

末的加速

度是

_________m/s2,在20s末的加速度是_________m/s2,20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11、下图给出了汽车从A点出发到B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填空。 (1)在0 s-40s内汽车做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 (2)在40 s-120 s内汽车做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 (3)在120 s-200 s内汽车做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发生的位移是_____。 (4)由图中得到汽车从A点开始到速度大小为10 m/s 时所需的时间是__ ___。

三、计算题

12、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时,一定要每5 个点取一个记数点吗?

练习2.1-2

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 电源的 仪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 s打一次点.

2.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过高 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 3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放小车 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4.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绳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选出器材是 .

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 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____ ______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6.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到1两点间距离s1=30mm,1与2两点间的距离s2=48mm,则在打1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1=______m/s

7.某同学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表格中所示: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38.0 请作出小车的v-t图象,并分析运动特点.

8.两个做直线运动的质点A、B的v-t图象如图所示,试分析它们的运动情况.

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那么: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cm/s,

v2=______cm/s,v3=______cm/s,v4=_______cm/s,v5=________cm/s.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练习2.1-1 [参考答案]

1、B2、D3、D4、C5、ABCD6、CD7、ACD 8、交流,0.02s 9、 5 1 10 10、0 ,0.25, 17

22

11、(1)匀加速直线;0.5 m/s(2)匀速直线;0(3)匀减速直线;-0.25 m/s; 800 m(4)20 s或160 s

12、不一定。在测量时取记数点的根本目的是减少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究竟如何取记数点,要根据打出的纸带上的点子之间的间隔以及清晰点子的总数来确定,在教材所规定的实验中,对小车的加速度没有加以限定,可以任意选择,我们可以适当选择加速度值,进而调整点子的间距和清晰点的个数,使我们在每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情况下得到7~8个记数点,这样使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陋为0.1s,便于计算,有7~8个记数点也便于利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的值,但在给定的运动中(例如自由落体),加速度值是确定的不能选择,打出的点子间的距离也是确定的,如何选记数点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练习2.1-2 参考答案

1.交流 计时 不高于10V 220V 0.02S 2.CD 3.A 4. 135689 5.DBAFEGC

6 .0.39 7~9(略)

练习2.2-1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1. 如图2—2—1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v-t图象,从图可知

( )

A.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B.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C.速度、加速度方向均相同 D.速度、加速度方向均相反 图2—2—1

2.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2—2—2甲图所示,则图中与之对应的

v-t图是( )

图2—2—2

3.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

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 ) 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

4. 如图2—2—3表示的是一火箭竖直上升的v—t图象,下列几条叙述中,符合图形所示的是

A.在40秒末火箭已达到上升的最大速度( ) B.火箭达到最高点的时刻是120秒末

C.在燃料燃完之前,火箭上升的加速度为20米/秒2 D.燃料燃完后,火箭的加速度为零

5. 如图2—2—4所示,一个物体以速度v0在光滑水平面上由A点运动到B点,

所用时间为t1,它从C点以初速v0沿光滑的斜面CE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又沿ED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滑下,经过D点时速度仍是v0,从C到 D所用的时间为t2,又知CE+ED=AB,则t1和t2的关系是( )

A.t1> t2 B.t1= t2 C.t1< t2 D.无法确定 v/m/s v0 800 A 40 —800 80 120 160 t/s

v0E B D 图2—2—3 C 图2—2—4

6.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

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是2m/s2,则汽车经过2s后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经过4s后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经过10s后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m/s。

7. 汽车的加速度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主要标志,汽车从一定的初速度v0加速

到一定的末速度vt,用的时间越少,表明它的加速性能越好,下表是两辆型号汽车的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把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填入相应的空格。 初速度末速度 时间 加速度汽车型号 v0(km•h-1) vt(km•h-1) (t/s) a(m/s2) 某型号高级轿车 10 60 5 某型号四吨载重汽10 50 15 车

8. 图2—2—5中各v-t图象分别表示了某一种运动情况,其中表示物体沿光滑

斜面下滑的是_______图;表示前进中的汽车突然刹车又立即加速前进的是__________图;表示电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减速上升,直到停止的是__________图;表示一弹性小球自由下落,碰到桌面后向上弹起的是_________图;表示一个小球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上升到最高点后v v 又下落的是__________图。 v v v

t t t t t A B D E 图2—2—5 C

9. 如图2—2—5,物体沿直线运动,显然属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

速度在增大,试判断 其加速度是逐渐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

图2—2—5

10. 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6秒后,做匀速运动4秒,然后刹车改做

匀减速运动,再经3秒停止,共经过153米,求:(1)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a;(2)汽车第12秒末的速度vt;(3)在图2―2-6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1

v/m•s 24 18 12 6 0 2 4 6 8 10 12 14 t/s

图2—2—6

11. 一个质点沿一直线运动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加速度为10

m/s2,第2秒内加速度为-10 m/s2,第3、第4秒重复第1、第2秒内的情况,如此不断运动下去,(1)当t=100s时这个质点的通过位移x多少? (2)当质点的位移达到x1=88.75米时,质点运动了的时间t为多少?

练习2.2-2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随时间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运动,即相等的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都相等的直线运动,即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

2.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个2秒内速度增加1 m/s,则第五个2秒内速度增加 , 它的加速度为 。

3.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中,质点A、B、C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aA=

m/s2,aB= m/s2, aC= m/s2,其中 的加速度最大。在t0s时 的速度最大,在t4s时 的速度最大,在t= s时,A、B的速度一样大。

4.一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表达式为v=(5-4t)m/s,则此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为___________m/s2,4s末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t =_________s时物体的速度为零。

5.下列运动过程可能实现的是 ( )

A. 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很小 B. 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 C.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增大 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却减小

6.如图所示是某一物体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可知速度与加速度在下列哪段时间方向相同 ( )

A. 0~2s B. 2~4s C. 4~5s D. 5~6s

7.一辆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s末开始刹车,经4s停下来,

汽车刹车过程也在做匀变速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是 ( )

A. 1:4 B. 1:2 C. 2:1 D. 4:1 8.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m/s2。则汽车刹车后第4s末的速度大小为( )

A.2.5 m/s B.2m/s C.0 D .3 m/s

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 )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B.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10.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速度为vt,如图所示,则关于t秒内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加速度a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v 越来越大 B.v越来越小 C.a随时间逐渐增大 D.a随时间逐渐减小

11.A、B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的加速度a1=1.0 m/s2,B的加速度a2

2

=-2.0m/s,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

B.A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做的是匀减速运动 C.两个物体的初速度都不可能为零 D.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12.如图所示是某矿井中的升降机由井底到井口运动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各段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段的加速度。

13.有些国家的交管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10m/s2),以警示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判断:两辆摩托车以36km/h的速度相向而撞,碰撞时间为1.210-3s,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14.卡车原来用10m/s的速度匀速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因为道口出现红灯,司

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2)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

§2.2-2 参考答案

1.A ; 2.B; 3.B; 4.ABC; 5. C; 6.6m/s;2m/s;0;

7. 2.778;0.741; 8. B;C;A;D;E; 9. 减小; 10. (1)a=6m/s2;(2)vt=6m/s;(3)图略11.(1)S=500m;(2)t=17.5s

2.2-2 参考答案

1.均匀变化 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 2. 1m/s 0.5m/s2 3. 0.5 -0.25 0.25 A B C 4 4. -4 -11 1.25 5.ABCD 6. BD 7.B 8.C 9.BD 10.AD 11.A 12.. 6m/s2 0 -12 m/s2 13. 有危险 14. (1)-1 m/s2 2 2

m/s (2)8 m/s 6 m/s

练习2.3-1

12at中涉及五个物理量,除t是标量外,2其它四个量Vt、Vo、a、s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这四个矢量的方向都在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它三个量的方向与此相同的取正值,与此相反的取负值。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取负值 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取正值 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取正值

D.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a都正值

2.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秒内经过的位移是s,它的初速度为Vo,t秒末的速度为Vt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1.在公式Vt=Vo+at和sv0tvv0vv0vv0sA. B.t C. t D. t

ttt23.物体沿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第3s内的位移是4.5m,在第

10s内的位移是11.5m,求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初速度VO、末速度Vt、时间t、位移

x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1A.xv0tat2 B.x=V0t

21C.xat2 D.x=(V0+Vt)t/2

2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当汽车以5m/s2的加速度刹车时,刹车2s内与刹车6S内的位移之比为( )

A.1:l B.3:4 C.3:l D.4:3

3.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s=18t-6t2,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时刻为( )

A. 1.5s B.3s C.6s D.18s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之

比为 ( )

A.1:2:3 B.1:2:4 C.1:3:5 D.1:4:9 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与速度同向 B.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与速度反向

C.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D.-5m/s2一定大于+3 m/s2

6.由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笫4s内平均速度为14m/s,

则它

在第3s内的位移是_________m,第4s末的速度是_______m/s,它通过第三个2m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s。

7.某飞机的起飞速度是60m/s,在跑道上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4 m/s2,该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的最小长度为___________。 8.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一次一辆市区

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S=9m,问这车是否违章行驶?

9.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lOs,然后以lm/s2的加速度

匀加速行驶10s,汽车在这20s内的位移是多大?平均速度是多大?汽车在加速的10s内平均速度是多大? 1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通过的距离是30m,则当速度从3v增加到4v时,求物体通过的距离是多大?[

练习2.3-2

1.一个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秒内的平均速度 B.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4秒末的即时速度 C.第4秒内的位移小于头4秒内的位移 D.第3秒末的速度等于第4秒初的速度

2.一个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5t+5t(x以m为单位,t以s为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个物体的初速度是2.5m/s B.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10m/s2 C.这个物体的初速度是5m/s

D.这个物体加速度方向一定与初速度方向一致

3.一辆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做匀

2

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加速度值为5m/s,则( ) A.经3s汽车的速度为27m/s B.经3s汽车的速度为0

C.经3s汽车的位移为13. 5m D.经3s汽车的位移为14.4m

4.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初速度为6m/s,经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段运动所用时间为4s B.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0.5m/s2

C.自计时开始,2s末的速度为6.5m/s

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m处的速度为7m/s 5.航空母舰是大规模战争中的重要武器,灵活起降的飞机是它主要的攻击力之一.民航客机起飞时要在2.5min内使飞机从静止加速到44m/s,而舰载飞机借助

2

助推设备,在2s内就可把飞机从静止加速到83m/s,设起飞时飞机在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供客机起飞的跑道的长度约是航空母舰的甲板跑道长度的( )

A.800 倍 B.80倍 C.400倍 D.40倍

6.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v增加到2v时的位移为s,则当速度由3v增加到4v时,它的位移是( ) 57A.s B.s C.3s D.4s 237.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的汽车以80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m的距离内被刹住,以48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于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和刹车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 )

A.0.5s B.0.7s C.1.5s D.2.0s

2

8.汽车以12m/s行驶,刹车后匀减速行驶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则需经 s汽车才能停止,从刹车到停止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通过的位移是 m。

9.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和第6s内的位移分别是2.4m和3.6m,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___ ___m/s2,初速度为___ ____m/s,前6s内的平均速度为__ ______m/s

10.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中的初速度为vo,末速度为vt,则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 ,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 11.火车以v=54km/h速度沿平直轨道运动,因故需在某小站暂停to=1min,进站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a1=0.3m/s2,启动后的加速度大小a2=0.5m/s2,直至恢复原速,求火车由于暂停而延误的时间△t.

12.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一次一辆飞驰的卡车在危急情况下刹车,经t=1.5s停止,民警量得这一过程中车轮在路面上擦过的痕迹长x=9m,据此能否判断这辆卡车是否超速违章?(设卡车从刹车开始至停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3.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v1=108km/h的速度驶入左侧车道逆行时,猛然发现正前方x=80m处一辆卡车正以v2=72 km/h的速度迎面驶来,两司机同时刹车,

2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0 m/s,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t,试问△t 为何值时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练习2.3-3

1.一质点沿Ot坐标轴运动,t=0时,位于坐标原点,图为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1)该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x= ; (2)在时间t= s时质点距坐标原点最远(在前20S内)。

(3)从t=0至20s内质点的位移是 ;通过的路程是 。

22.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x6t4t(t以s为单位),则 ( ) A.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12m/s B.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6m/s C.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m/s2 D.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m/s2

3.两辆汽车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甲车匀速前进,乙车匀加速前进,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前2s甲车速度大,后2s乙车的速度比甲车速度大 B 前2s甲车在乙车前,后2s乙车超过甲车 C 在4s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 距离出发点40m远处两车相遇

4.初速度为v0,以恒定的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使速度增加为初速度的n倍,则经过的位移为 ( )

2v0v0v02v02n12 n1 B.n1 C.n D.A.

2a2a2a2a22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分别为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2s末,哪个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 ) ②第2s末,哪些质点回到起始位置。 ( ) ③第2s内,哪些质点做加速运动 ( ) ④第2s内,哪些质点做减速运动。 ( ) 6.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个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相同的路标时的速度仍然相同,则 ( )

A.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D.无法判断哪辆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2

7.火车长100m,从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由静止开始以1m/s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桥长150m。求整个火车通过桥的时间。

8.汽车以l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9.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

A、B间的距离为85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m/s2,甲车运动6.0s时,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0m/s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

10.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v=40m/s。假设前方汽车突然停止,后面司机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s。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求该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距离至少应为多少?(g取10m/s2)

11.一辆长为5m的汽车以v1=15m/s的速度行驶,在离铁路与公路交叉点175m

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离交叉点200m处有一列长300m的列车以v2=20m/s的速度行驶过来,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司机应采取什么措施?(不计司机的反应时间,要求具有开放性答案)

练习2.3-2 答案

1.ACD 2.BCD 3.BD 4. AB 5.D 6.B 7.B 8 .6 6

36

vvtvvt9. 0.4 1.4 2.6 10. 0 0 11. 100s

222212.超速违规 v0=43.2km/s 13.△t=0.3s

练习2.3-3 参考答案

2

1. -4t+0.2t 10 0 40m 2.BD 3.ACD 4.A 5.A D BD C 6.B 7. 10s 8.(1) -2 m/s2 16m (2).1s (3) 25m 9.125m 245m (两次相遇) 10.220m 11.

22

以大于0.6 m/s的加速度加速通过 或者 以大于0.643 m/s的加速度减速停下

练习2.4-1

1.证明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一个恒量。

2.证明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02v2vx23.证明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中点位置处的速度为2

4.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取下一段纸

带研究,如图所示。设0点为记数点的起点,相邻两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

则第一个记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s1=_______cm,物体的加速度a= m/s2,物体经第4个记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 m/s。

5.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 )

A. 1:l B. 1:2 C. 1:3 D. 1:4

L2t26.某汽车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L,在处速度为v1,在处速

度为v2,则( )

A.匀加速运动,v1>v2 B.匀减速运动,v1<v2

C.匀加速运动,v1<v2 D.匀减速运动,v1>v2

7.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是8m/s,l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4m/s,则此物体在这1s内通过的位移 ( )

A. 等于6m B. 小于6m

C. 大于6m D. 可能等于2m

8.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12m,则可知 ( )

A. 第1s内的位移为3m B. 第2s末的速度为8m/s 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

D. 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9.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s就停止运动,那么,在这连续的三个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x:x:x为 ( )

A. 1:3:5 B. 5:3:1 C. 1:2:3 D. 3:2:1

10.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 )

A. v1:v2:v33:2:1 B. v1:v2:v33:2:1

C. t1:t2:t31:(21):(31) D. t1:t2:t3(32):(21):1 11.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

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s1s22s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1 2TTs2s12s2s1 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T2T12.某同学身高1.8m,在运动会场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

1.8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g=10m/s2 ) ( )

A.2m/s B.4m/s C.6m/s D.8m/s

1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求解)

14. 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一人站在站台上从第一节车厢的前端观察。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s,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6s。试求: (1)这列火车共有几节车厢?

(2)最后2s内有几节车厢通过他? (3)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需多少时间?

练习2.4-2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如图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连续9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 )

v v v v t t t t o o o o A B C D

s v 2.如图s-t图象和v-t图象反映了甲、乙、丙、丁

甲 丙 四个物体分别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其中做匀变速直

乙 丁 线运动的是( )

0 t 0 t A.甲 B.乙 C.丙 D.丁

3.火车从出站到进站,以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它的加速度大致分别为三个阶段,分别为( )

A.起初为正,中途为零,最后为负 B.起初为负,中途为零,最后为正 C.起初为零,中途为正,最后为负 D.起初为零,中途为负,最后为正 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有(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是s;那么,当它的速度从2v增加到4v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 A. s B.2s C.4s D.8s

6.一物体沿直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进s1后立即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前进s2后速度变为零.已知s1>s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s1、s2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B.物体通过s1、s2中点位置时的速度相等 C.物体通过s1、s2两段路程所用时间相等 D.两个加速度的大小的关系是a17.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第1秒、第2秒、第3秒„„第n妙的位移分别是1米、2米、3米„„n米.可以判断( )

A.在4秒末的瞬时速度是2.5米/秒 B.在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5米/秒

C.不是匀速运动而是匀加速运动 D.不是匀变速运动 8.如图所示,图线1、2、3表示3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三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时,则三个物体在t1时刻速度相同

B.当1、3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时,则相遇前t1时刻1、3两物体相距最远 C.三个物体在t1时刻一定相遇 D.三个物体在t1时刻加速度相同

9.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A点时的速度为vA,经过时间t通过B点时速度为vB,再经过相同时间t通过C点时速度为vC,则关于物体通过B点时的速度vB和物体的加速度a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CA.vBA B.vBABBC

2t2BC-ABC.aCA D.a

2t4t210.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s.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s t/ s v t/s o 2 B a 4 6 o 2 A 4 6 a o t/s 2 4 o t/s 1 2 3 4 5 D C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s(单位为m)和时间t(单位为s)的关系式为

s=7t+122

t,则该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加速度为_________m/s. 212.小木块沿光滑斜面下滑,初速度为零.当它滑过的距离为L时,速度大小为

v.那么当它的速度为v时,滑过的距离是________.

213.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秒末到第2.5秒末这一秒内的位移是8米,则它在第5秒末的速度是______米/秒,在第8秒初到第9秒末的位移是_______米.

三、科学探究与实验(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14.(2分)如图所示,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A运动到C所用时间为t ,B是AC连线上的一点.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3v。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 15.(8分)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个点没有标出.(1分)

(2)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分)

VB数值(m/s)VCVDVEVF

(3)从打下B点到打下E点,这段时间内纸带的平均加速度为

m/s2.(2分)

(4) 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2分)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38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9分)随着我国汽车安全性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国内汽车碰撞实验水平的提高,有关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的法规也开始准备颁布实施.图甲是清华大学进行侧面碰撞实验的装置图,图乙由是传感器得到的速度图象,若将汽车从最大速度开始看作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侧面碰撞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大小?减速运动的位移为多少?

v/(m/sec) 6.00 4.00 2.00 t/s

0.400 0.800 1.200

图乙

图甲 17.(9分)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求在60s末,a在b前方还是后方,相距多远?

18.( 9分)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观察,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t1=2秒,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t=6秒,设各节车厢长度相等,不计车厢间距离.试问: (1)这列火车共有几节车厢?

(2)最后2秒内通过他的车厢有几节? (3)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需多少时间? 19.(11分)摩托车从静止开始,以a1=1.6m/s2的加速度沿直线行驶,中途有一

2

段做匀速运动,后又以a2=6.4m/s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共发生位移s=1.6km,历时t=130s.试求:

(1)运动过程中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如果总位移s、加速度a1、a2保持不变,若适当增长加速运动的时间,可使走完这段路程所需总时间最短,试求总时间的最小值.

练习2.4-1

参考答案

1~3(略) 4. 4 1 0.75 5.C 6.AD 7.D 8.AD 9.B 10.BD 11.AC 12.B 13. 1m/s2.5 m/s2 14. (1)9 (2)5 (3)(6-42)s

练习2.4-2 参考答案(三)

1. C 2. CD 3. A 4. AD 5. C 6. ABD 7. BD 8. AB 9. ABC 10. C 11. 7、1 12. L/4 13. 20、64

4v14. 15. (1)4 (2) 0.400 0.479 0.560 0.640 0.721 (3)0.8

t(4)略

16. 解: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最大速度为v=6m/s,减速时间t=1.2s(3分)

v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加速度大小 a==5m/s2(3分)

tvt减速运动的位移为 s==3.6m.(3分)

217. 解:由图象可知,a在前60s的位移为sa=

v1v21m +(60t+vt=(40+10)×20

22-20)×40 m =2100m(4分)

v1b在前60s的位移为sb=t=×80×(60-20) m =1600m (3分)

22所以a在b前方,相距为2100m-1600m=500m. (2分) 18. (1)设每节车厢长度为s,火车共有n节车厢.

则有s=1212,解得n=9(节)(3分) at1,nsat222(2) 设最后2秒内通过他的车厢有m节,则 121,(n-m)s=a(t-2)2,解得m=5(节)(3分) s=at1221212(3)设前8节车厢通过他需的时间为t8,则s=at1,8s=at8,

22解得t8=42s(2分),故最后一节通过他的时间Δt=t-t8=0.4s(1分)

19. (1)设最大速度为v,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1,

v2v2vv则+vt1+=s (2分),+t1+=t (2分)

a1a22a12a2解得t1=120s v=12.8m/s.(2分)

(2)走完全程的最短时间就是摩托车先加速,后减速,到终点速度恰好为零.

2a1t1a2t22 s= (2分),a1t1=a2t2(2分),解得t= t1+ t2=50s.(1分) +22

2.5-1

一、选择题

1.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B.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C.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D.在任何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增量约为 [ ]

A.1m B.5m C.10m D.不能确定

4.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C.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5.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6.长为5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为5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 ]

7.图1所示的各v—t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 ]

8.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m和20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1/2 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

C.下落1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 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

二、填空题

9.从高h处自由下落的物体,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t=_____,落地时的速度v=______,物体落下h/3时和落下全程时的速度之比是______,各自所经历的时间之比是______.

10.自由下落的物体在头ts内,头2ts内和头3t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是______;在第1个ts内、第2个ts内、第3个t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又是______. 11.物体从高270m处自由下落,把它运动的总时间分成相等的3段,则这3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分别为______m、______m和______m;若把下落的总高度分成相等的三段,则物体依次下落这3段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__. 12.一物体从45m高处自由下落,在最后1s通过的高度是______s,最后1s的初速度是______m/s,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三、计算题

13.一只球从高处自由下落,下落0.5s时,一颗子弹从其正上方向下射击,要使球在下落1.8m时被击中,则子弹发射的初速度是多大?

14.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分别位于高1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2所示,问:(1)此屋檐离地面多少m?(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练习巩固(2—5) 练习2.5-2 基础级 1. 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价值在哪里?

2. 你在“钱羽管”演示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3.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对落体运动的观察、研究,得出“物体下落快慢由物体重力决定”,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请举例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4. 请简要说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5. 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测量反应时间的实验(参见教材图2.4-2)。实验时,甲用一只手在直尺下部做握住直尺的准备,当看到乙同学放开手时,他立即握住直尺。如果测出直尺下降的高度为11.25cm,请你计算甲同学的反应时间。(g取10m/s2)

6. 用下列两种方法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方法一 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6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最下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依次为36cm、60cm、84cm,即各垫圈之间的距离为1︰3︰5︰7︰„„。

方法二 仍取2m长的线,5个铁垫圈。线端系第一个垫圈,以后每隔48cm系一个。

站在椅子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松手后,注意听个垫圈落到盘上的声音间隔。两种方法之间声音间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区别?

7. 到图书馆去或上网查阅有关文艺复兴时期的史料和伽利略的生平,然后写篇短文,谈谈你对“科学与社会”的认识,并与同学交流。 发展级 8. 竖直向上射出的箭,初速度是35m/s,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大?从射出到落回原地一共用多长时间?落回原地的速度是多大?(g取10m/s2)

9. 竖直上抛的物体,初速度是30m/s,经过2.0s、3.0s、4.0s,物体的位移分别是多大?通过的路程分别是多长?各秒末的速度分别是多大?(g取

2

10m/s)

10. 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过17s到达地面。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g取10m/s2)

2.5-1 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1.C 2.AC 3.C 4.BC 5.B 6.B 7.BD 8.C

二、填空题

12.25,25 三13.17.5m/s 14.3.2m,0.2s

练习2.6-1 1.伽利略认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速度与位移及时间的关系是----------------( )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速度与位移的二次方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2.伽利略用实验验证v∝t的最大困难是----------------( )

A.不能很准确地测定下落的距离 B.不能测出下落物体的瞬时速度 C.当时没有测量时间的仪器 D. 伽利略的数学知识太少

3.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 和谐的结合起来,从而有力的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其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包含:对对象的一般观察、 、运用逻辑得出推

论、 、 。

4.物体自塔顶自由下落,则它在第1s末的速度是 ,通过最初10m位移所需时间为 ,第3s内的位移大小是 。

5.物体从离地h高处自由落下,当下落h/16 时的速度是落地速度的 倍;当落到 h/2时所用时间和下落全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

6.一矿井深为125m,在井口每隔一段相同的时间落下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

为 s,此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间隔为 m。

7.一组同学研究“物体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是否变化”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物体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频闪相机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的下落运动,并研究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同学们先测量了单个小纸杯的运动情况,制作了下表并画出了对应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a。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进行运动情况的测量,并最后作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b(图线序号与小纸杯数量相同)。 s/m v/ms-1时间(s) 下落距离 (m) 2.0 2.0 0.0 0.000 0.4 0.036 1.0 1.0 0.8 0.469 1.2 0.957 1.6 1.445 0 0.4 0.8 1.2 1.6 2.0 2.4 t/s 0 0.4 0.8 1.2 1.6 2.0 2.4 t/s 2.0 图a 图b

按上述探究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价交流等。与A,C步骤相对应的探究环节是 , 。

(2)你估算表格中对应2.0s时的下落距离是 ,图象a中1.2s之后的图线趋向直线,可以看作是 运动。图象b中各图线的最初阶段为同一直线,说明各个运动在开始时做相同的 运动。

(3)由此探究你认为物体下落运动所受空气阻力的关系可能是( ) a保持不变 b越来越大 c开始时增大后来没什么变化 d没什么规律w

.w.w.k.s.5.u.c.o.m 练习 2.6-2 1.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 (2)实质: 2.纸张比石头下落得慢是由于 的影响。 3.两千多年前的_______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地越快.

4.伽利略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含对现象的一般观察、 、 ___、__ ___ 对假说进

行修正和推广等,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___ _和_ __和谐地结合起来.

5.A物体重量是B物体重量的两倍,A从H,B从2H高度同时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下落时间大于1s)( ) A.落地前同一时刻B比A的速度大 B.1s末A、B速度相等 C.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相同 D.下落1m所需的时间相同

6.球A和球B先后由同一位置自由下落,B比A迟0.5s下落,取g=10m/s2,当A、B均在下落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相对B做v=5m/s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 B.B相对A做v=5m/s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C.B相对A做v=5m/s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D.A相对B做v=5m/s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

7.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上掉下的石块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铁球相比,相等的量是( )

A.落地的时间 B.落地时的速度

C.加速度 D.落地过程中的位移

8.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后又落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向上 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速度方向向下 C.在最高点,加速度大小为零,速度大小为零 D.到最高点后,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改变

9.如图是小球自由落下的频闪照片图,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是1/30s,如果测得x5=6.60cm,x6=7.68cm,x7=8.75cm.请你用x7和x5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一个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当它经过抛出点上方0.4m处时,速度是3m/s,当它经过抛出点下方0.4m时,速度应为多少?(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1.一个从静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下落2s砸坏并穿过一水平放置在空中的玻璃板,因而小球失去3/4的速度,如果小球又用了2s到达地面,求玻璃板离

2

地面的高度.(g取10m/s)

练习2.6-1 参考答案

六、1.C 2.B 3.实验和逻辑推理 提出假设 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4.10m/s 2 s 25m 5.1/4 1/2 6. 0.5s 35m 7.(1)作出假设,收集证据 (2)1.933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3)C

练习2.6-2 参考答案

1.(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2. 空气阻力 3. 亚里士多德 4.(略) 5.BD 6.BD 7.BCD 8.BD 9. 9.68m/s 10. 5m/s 11. 30m

第二章限时检测B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 B.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 C.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

D.轻重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不同

2.(北京一零一中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的联系,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大可小也可负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却做加速运动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3.1991年5月11日的《北京晚报》曾报道了这样一则动人的事迹:5月9日下午,一位4岁小男孩从高15层的楼顶坠下,被同楼的一位青年在楼下接住,幸免于难,设每层楼的高度为3m,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冲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3s,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反应的时间是(g=10m/s2)( )

A.3.0s C.0.4s

B.1.7s

D.1.3s

4.(广东惠阳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运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1.5m/s C.4m/s

B.3m/s

D.无法确定

5.在t=0的时刻,从地面附近的空中某点释放一小球,它自由下落,落地后反弹,且每次反弹都能到达最初的出发点,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设小球与地面的碰撞时间和小球在空中所受空气阻力都忽略不计,则小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可表示为图中的哪个

( )

6.(贵州清华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前4s内( )

A.乙比甲运动得快 B.2s末乙追上甲

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

7.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路旁两棵相距50m的树共用时间5s,它经过第二棵树时的速度是15m/s,则它经过第一棵树时的速度是( )

A.2m/s

B.10m/s

D.5m/s

C.2.5m/s

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O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由O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ta∶tb∶tc∶td=1∶2∶3∶2

B.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va∶vb∶vc∶vd=1∶2∶3∶2

C.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v=vb D.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v=vd/2

9.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

间间隔到适当的情况,可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取10m/s)( )

2

A.普通光源即可

B.间歇发光,间隙时间为1.4s C.间歇发光,间隙时间为0.14s D.间歇发光,间隙时间为0.2s

10.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下图),如果拍摄时每隔2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那么这辆车的加速度约为( )

A.1m/s2 C.3m/s2

B.2m/s2 D.4m/s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

的位置.右图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通过这幅照片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

12.海滨浴场的滑梯从顶端到入水处约12m,一人由滑梯顶端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运动后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0.75m,则人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从顶端开始到入水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人入水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

13.(湖南师大附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标出,其部分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计算出打下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一隧道限速36km/h.一列火车长100m,以72km/h的速度行驶,驶至距隧道50m处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不高于限速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若隧道长200m.求:

(1)火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

(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最短时间.(如图所示)

15.(10分)如图所示,某种类型的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0m/s2,飞机速度达到85m/s时离开地面升空.如果在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制动,飞机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0m/s.如果要求你为该类型的飞机设计一条跑道,使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停止起飞而不滑出跑道,你设计的跑道长度至少要多长?

2

16.(11分)某晚,美军在伊拉克进行的军事行动中动用了空降兵(如图)美机在200m高处超低空水平飞行,美兵离开飞机后先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美兵以14m/s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安全要求,美兵落地的速度不能超过4m/s(g=10m/s2).伊方地面探照灯每隔10s扫描一次,求美兵能否利用探照灯的照射间隔安全着陆.

17.(11分)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vA向东匀速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穿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正在D处)经0.7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下图示之,AC段是汽车轮胎在路面上的擦痕.

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m=14.0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14.0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AB=17.5m.BC=14.0m,BD=2.6m.问:

(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A是多大?有无超速?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大小?

练习3.1-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课堂测验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题,题分合计10分) 1.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可能变化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2.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

D.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

3.一个重10N的石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受到10N的压力,对压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压力就是重力

B.这压力的平衡力是重力 C.这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

D.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重力的作用 B.只有在地球表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球心

D.水面上的物体虽受浮力作用,但重力将不变 5.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所受重力都不相等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将物体放到绕地球旋转的人造卫星中,物体仍受重力的作用 D. 只有在地球表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 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任何物体都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位置 C.将物体悬挂起来平衡时重心必在悬挂点的正下方 D.在任何地点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都等于9.8N 7.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C.将物体悬挂起来平衡时重心必在悬挂点的正下方 D. 任何地点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都等于9.8N 8.关于重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C.物体悬挂起来平衡时重心必在悬挂点的正下方 D.任何地点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都等于9.8N 9.用弹簧秤竖直悬挂静止的小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小球的重力

C.小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小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0.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地球吸引产生的

B.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该物体的吸引力的大小

C. 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等于质量的9.8倍 D. 同一地点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也相同 二、单项选择题(共16题,题分合计16分) 1.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

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

2.如下图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AB和BC相同的木料做成,D是AC连线的中点,E是AB的中点F和BC的中点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 A.B点 B.D点 C.E点 D.G点

3.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

D.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的 4.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只有在重心处才受重力作用 B.圆球的重心必在球心

C.均匀圆柱的重心在其轴线的中心

D.载重汽车装了货物,整体的重心只同所装货物的质量大小有关 5.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该物体的支持力实质上是同一个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该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实质上是同一个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该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筝升空后越飞越高,说明风筝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B.在天空飞行的飞机受到重力的作用

C.浮在水面上的木块由于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所受重力将变小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的

7.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高处释放,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不再受重力的作用 B.只有在地球表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将物体放到绕地球旋转的人造卫星中,物体仍受重力的作用 D.水面上的物体由于受浮力作用,重力将减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个物体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所受重力都相等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球心 D.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9.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不受重力的作用 B.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球心

D.水面上的物体由于受浮力作用,重力将减小 10.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只有重心受到重力作用;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C.球体的重心一定在球心上; D.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

11.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点

B.任何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几何中心重合

C.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12.关于重力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静止时受到的重力最大,运动时变小 B.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 .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D .重力的大小只决定于物体的质量

1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 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 C .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D. 在地面上同一点,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14.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等于质量的9.8倍 D.同一地点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也相同 15.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吸引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地球吸引产生的 C.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D.任何地点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也相同 1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地球吸引产生的 B.物体所受的重力指向地心

C.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等于质量的9.8倍 D.任何地点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也相同

三、非选择题(填空)(共2题,题分合计2分)

1.重力是由于______而产生的,它的方向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可认为作用在物

体的______上。

2.一块砖长a宽b厚c,当 时其重心最低,重心离地高度为 ,当 时其重心最高,重心离地高度为 .

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题,题分合计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CD ABC CD BC AC AC AC BD BD AD 二、单项选择题(共16题,题分合计16分)

1 D 11 D 2 C 12 B 3 B 13 D 4 C 14 D 5 D 15 B 6 B 16 A 7 C 8 D 9 B 10 D 三、非选择题(填空)(共2题,题分合计2分) 1.地球吸引,竖直向下,重心 2.砖平放;c/2;竖放;a/2

练习3.2-1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弹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 B.弹力的方向总是竖直的。

C.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D.弹力的方向总与形变的方向一致。

2.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 B.与弹簧发生的形变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 C.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 D.与弹簧本身特征、所受拉力大小、形变的大小都有关 3.如图所示,一弹簧竖立在水平面上,它的倔强系数为100N/

m,在弹

性限度内,要使其压缩4cm,需加压力是多大?

4.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 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1N,0 B.0,1N

C.2N,1N D.1N,1N 课后作业:

1.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B.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C.一根铁杆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

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看不出有形变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

D.发生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弹

力。

3.关于弹力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斜面给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受物体给的弹力方向是向上的。 D.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线而指向受力物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因为水杯发生微小

形变而产生的。

B.拿一细竹杆拨动水中漂浮的木块,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

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挂在电线下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

变而产生的。

5.如图示,一个重600N的人用300N的力通过绳子和定滑轮拉一个静止在地面上重1 000N的物体M,则人受到_______力、________力和重力的作用,其大小分别为_______N、_______N、_______N。M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_______N。

6.按下列要求画出下图中物体所受的弹力的示意图。 (1)图: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

(2)图:墙壁对球的支持力

(3)图:大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4)图:半球形碗内壁对杆下端的支持力和碗边缘对杆的支持力 (5)图;墙和地面对杆的弹力

7.两条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弹簧,连接后竖直悬挂。在其中

点和下

端同时挂上一个重G的小球,则两弹簧的伸长之和为( )

A.2G/k B.G/k C.3G/k D.G/2k

8.两长度相同的轻弹簧,其劲度系数分别为k1=1500N/m,k2=2000N/m,在它们下面挂上同样重物时,它们的伸长量之比x1:x2=________;当它们伸长同样长度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之比G1:G2=__________。

练习3.2-2

习题1 弹力

1.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① ② F ③

A.l2>l1 B.l4>l3 C.l1>l3 D.l2=l4

2.一根绳子受150N的拉力时就会被拉断,若两人沿相反方向用大小相同的力拉绳,要把绳子拉断,每人用的力至少为

A.75N B.300N C.150N D.小于150N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条形磁铁按图示方法叠放在质量为M的水平木板C上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S A A.B对A的支持力力等于mg B.C对B的支持力大于2mg N S C.A对B的压力大于mg D.C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g+2mg B N C

4.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和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面上,不计摩擦,则A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

A.Mg,(M-m)g B.mg,Mg C.(M-m)g,0 D.mg,(M-m)g B A

5.如图所示,斜面倾角θ=37º,光滑小球所受的重力为20N,在竖直挡板AB的作用下,小球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_____NA 和_____N。

B 37°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的粗糙斜面上,用水平恒力力F推木块,木块和斜面都保持静止。则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水平面对斜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

F A 7.如图所示,五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B 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个水平力F推着它们匀速运动,求2、3F 两物体间的弹1 2 3 4 5 力的大小。

8.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箱子里,用轻弹簧支撑着一个重G的物块。静止时物块对箱顶P的压力是G/2。⑴若从图示位置起将箱子顺时针转动60º,静止时物块对箱顶P的压力是多大?⑵若从图示位置起将箱子倒转,使箱顶向下,

P 静止时物块对箱顶P的压力是多大?(物块和箱顶间始终没有发生相对滑动)

9.如图所示,有两个光滑球,半径均为3cm,重均为8N。静止在半径为8cm的光滑球形碗底,则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______N,当碗的半径增大时,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变______,每只球对碗的压力大小变_______。

习题1答案

1.D 2.C 3.C 4.D 5. 15,25 6.(M+m)g,F 7. 0.6F 8. ⑴G ⑵2.5G 9. 6,小,小 练习3. 2-3

弹力

一、选择题

1.书放在桌面上,会受到桌面对它的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

C.书所受到的重力 D.桌面所受到的重力 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只要是接触的,必定会产生弹力。

B、压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C、放在桌面上的皮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之后产生的。 D.绳的拉力也是弹力,其方向沿绳的收缩方向。 3.物体静止在水平桌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 D、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4.一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木箱和地面受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木箱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木箱不受弹力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木箱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木箱也发生了弹性形变

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木箱发生了弹性形变;木箱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也发生了弹性形变

D.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木箱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也发生了弹性形变

5.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任何物体形变以后都会产生弹力 B.只有弹簧被拉长以后才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性物体形变之后才会产生弹力

D.只有弹性物体不发生形变的时候,才产生弹力

6.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别画成下图中的四种样子,其中哪个图是正确的

7.关于弹力的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弹力,其大小都跟形变量大小成正比 B.弹簧的弹力,其大小跟形变量大小成正比

C.一切弹力都跟形变量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就越大

D.弹力大小跟形变量大小没有关系 8.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 9.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500 N/m ,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有一500Kg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这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 A. 1m B. 10m C. 2m D. 5m 10.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条形磁铁A、B,它们的质量均为m,将它们竖直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线竖直向上拉磁铁A,若弹簧秤上的读数为mg,则B与A的弹力F1及桌面对B

的弹力F2分别为:

A.F10,F2mg B. F1mg,F20 C.F10,F2mg D. F10,F2mg,

二、填空题

11.一根弹簧竖直悬挂10N的物体时伸长量为5cm,则竖直悬挂15N的物体时伸长量

为_______________cm.。

12.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根弹簧的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图:

(1)写出图线代表的函数___________(x用m做单位); (2)弹簧的劲度系数是___________N/m;

(3)当弹簧受F2=80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x2=___________cm。

答案

1、B2、CD3、C4、C 5、C6、A7、BC8、ACD9、B10、D 11、7.5 12、(1)_ F=2×103x _;(2)2×103N/m_;(3)40 cm。

练习3.3-1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C.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而滑动摩擦力只能是阻力 D.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B.滑动摩擦力总是与压力垂直

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D.滑动摩擦力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3.如果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自然滑行,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 A.都向前 B.都向后

C.前轮向前,后轮向后 D.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使瓶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如图3-3-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3-7

A.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于其重力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油瓶质量不变,则受到的摩擦力一定

D.油瓶受到的摩擦力与手对它的压力成正比

5. 如图3-3-8所示,用水平力F将一个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已知木块重G=6 N,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问:

图3-3-8

(1)当F=25 N时,木块没有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当F增大为30 N时,木块仍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3)当F=10 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4)当F=6 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又为多大?

一、选择题

1.(2011年太原高一检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B.由公式μ=F/FN可以看出,μ与F成正比,与FN成反比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D.摩擦力方向不可能与运动方向不在一直线

2.一木箱停在水平地面上,一人用水平力推箱,但箱仍然静止,下述正确的是( )

A.推力小于静摩擦力

B.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 C.推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不变 D.推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改变

3.一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按图3-3-9所示不同的放法,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运动,设地面与物体各接触 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

图3-3-9

A.F甲>F乙>F丙 B.F乙>F甲>F丙 C.F丙>F乙>F甲 D.F甲=F乙=F丙

4.2009年10月17日河北选手李雪妹以33.898秒的成绩夺得第十一届全运会500米自行车计时赛冠军,该成绩超亚洲纪录,那么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时,前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

图3-3-10 A.都向后 B.都向前

C.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D.前轮向前,后轮向后

5. 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长方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条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推木条,当木条经图3-3-11所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

图3-3-11

A.μmg 2

B.μmg 31

C.μmg 3

D.上述选项均不对

6. 如图3-3-12所示,用水平力F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而保持静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

图3-3-12

A.随F的增大而增大 B.随F的减小而减小 C.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D.大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7.(2011年绍兴高一检测)人握住旗杆匀速上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B.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C.人握旗杆用力越大,人受的摩擦力也越大

D.人握旗杆用力越大,并不会使人受的摩擦力也增大

8.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重200 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依次用15 N、30 N、80 N的水平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15 N、30 N、40 N B.15 N、30 N、80 N C.0、0、40 N D.15 N、40 N、40 N

9.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3-3-13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随t的变化关系是( )

图3-3-13

图3-3-14 二、非选择题

10.(2011年深圳高一检测)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3-3-15甲所示.

图3-3-15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

11.(2011年银川高一检测)如图3-3-16所示,当水平拉力为F=40 N时,质量为m=10 kg的木板可以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若在木板上再放一个质量为M的铁块,为使它们匀速前进,需加的水平拉力为60 N,求铁块的质量M.(取g=10 N/kg)

图3-3-16

12.(2011年常熟质检)要使重为400 N的桌子从原地水平移动,至少要用200 N的水平推力,桌子从原地移动后,为了使它继续做匀速运动,只要160 N的水平推力就够了,问:

(1)最大静摩擦力Ff和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

(2)如果在静止时用100 N的水平推力推桌子,这时的摩擦力为多大?

练习3.3-1 答案

1.

解析:选D.静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发生在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里所说的“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是分别以这两个物体为参考系而言的,若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则都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运动的,故A、B均错.而摩擦力阻碍的也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若以其他

物体为参考系,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2.

解析:选BD.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而不是与重力成正比,所以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而压力总是垂直接触面,故摩擦力一定垂直压力,B选项正确.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因此C选项错误. 3.

解析:选B.自行车自然滑行时,人不再给后轮施加力的作用,由于惯性,人和车应向前滑行,此时前、后轮的转动都是由于受到地面给它们施加了摩擦力作用,即前、后轮都有相对地面向前运动的趋势,前、后轮受的摩擦力都应向后,如图所示. 4.

解析:选C.油瓶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可用二力平衡知识求解,油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应与重力等大反向,故C正确,A、B、D错误. 5.

解析:(1)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木块没动,说明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知,木块受的静摩擦力一定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1=6 N. (2)当F增大为30 N时,木块与墙壁之间仍然是静摩擦力,这个力与重力相平衡,因此F2=6 N.

(3)当F=10 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此时木块和墙面之间是滑动摩擦力,所以F3=μFN=0.25×10 N=2.5 N.

(4)当F=6 N时,木块与墙之间仍是滑动摩擦力 F4=μFN=0.25×6 N=1.5 N. 答案:见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选BD.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故A正确,C正确.μ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物体的材料有关,与F和FN无关,B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无关,故D错误. 2.答案:BD

3.解析:选D.动摩擦因数μ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因三种情况下μ相等,且对地面的压力大小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Ff=μFN=μmg,应选D.

4.解析:选C.自行车匀速前进时,由于人通过链条给后轮一个力,使后轮顺时针转动,设轮与地面接触处光滑,则轮应加速顺时针转动,说明轮有相对地面向后转动的趋势,由于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故后轮所受静摩擦力F静的方向向前;前轮转动是由于前轮受到力的作用,若前轮与地面接触处光滑,则前轮就不会转动,故前轮相对地面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其所受摩擦力向后.

5. 解析:选A.压力仍为FN=mg,∴Ff=μmg.故A对.本题易错选B.误认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6.解析:选C.物体被水平力压在竖直墙壁上而处于静止,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所以要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求解.在竖直方向上静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不随F的变化而变化,因此A、B、D错,C对.

7.解析:选BD.人匀速上爬,但手与旗杆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向下,故摩擦力方向向上,A错B对;人握旗杆用力的大小,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为人匀速运动,摩擦力与人的重力二力平衡,故C错,D对. 8.解析:选A.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Fm=μmg=40 N 故F1=15 N<Fm,物体受静摩擦力Ff1=F1=15 N F2=30 N<Fm,物体受静摩擦力Ff2=F2=30 N

F3=80 N>Fm,物体受滑动摩擦力Ff3=μmg=40 N,故A项正确.

9.解析:选B.由于物体受的水平推力为F=kt,由二力平衡得,墙与物体间的压力FN=kt.当F比较小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小于物体的重力G,物体将沿墙壁下滑,此时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公式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Ff=μkt.当摩擦力Ff大小等于重力G时,由于惯性作用,物体不能立即停止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然是滑动摩擦力.随着摩擦力的增大,摩擦力将大于重力.物体做减速运动直至静止,摩擦力将变为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跟重力始终平衡. 二、非选择题

10.解析:甲图中,要使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必须使木块在木块上匀速运动,不便于控制,乙图中,不论木板是否匀速运动,测力计的读数都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乙更为合理. 答案:乙

11.解析:拉力F=40 N时,滑动摩擦力Ff=40 N,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FN=mg=100 N,由Ff=μFN得,动摩擦因数μ=

40

=0.4.当拉力F′=60 N时,木100

板对水平面的压力F′N=(10+M)g=100+10M,摩擦力F′f=60 N,由F′f=μF′N得60=0.4×(100+10 M),解得M=5 kg 答案:5 kg 12. 解析:(1)开始推动桌面的最小的水平推力等于桌子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Fm=200 N,匀速运动时的推力与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由F=Ff=μG得μ==

F160

=0.4.

G400

(2)用100 N的推力时,桌子不动,受静摩擦力,其大小等于水平推力100 N. 答案:(1)200 N 0.4 (2)100 N

练习3.4-1

3.4力的合成

1.关于几个力与其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那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B.合力与原来那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C.合力的作用可以替代原来那几个力的作用 D.求几个力的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2011年洛阳高一检测)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θ,两个力的合力为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就越大 B.合力F总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大

C.如果夹角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就必然增大 D.合力F可能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小

. 3.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均为8 N,如果要使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也是8 N,则这两个共点力间的夹角应为( ) A.30° B.60° C.90° D.120°

4.(2011年衡阳高一检测)大小分别是30 N和25 N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对于合力F大小的估计最恰当的是( ) A.F=55 N B.25 N≤F≤30 N C.25 N≤F≤55 N

D.5 N≤F≤55 N

4.(2009年高考海南卷)两个大小分别为F1和F2(F2<F1)的力作用在同一点上,它们的合力的大小F满足( ) A.F2≤F≤F1 B.

F1-F2

2

≤F≤

F2+F2

2

C.|F1-F2|≤F≤F1+F2

2222

D.F21-F2≤F≤F21+F2

5.如图3-4-8所示,是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跟它的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图象,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 )

图3-4-8 A.1 N和4 N B.2 N和3 N C.1 N和5 N D.2 N和4 N

6.一根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分别握住绳的两端,先并拢,然后缓慢地左右对称地分开,若要求绳不断,则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 A.45° B.60° C.120° D.135°

7大小分别为5 N、7 N和9 N的三个力合成,其合力F大小的范围为( ) A.2 N≤F≤20 N B.3 N≤F≤21 N C.0≤F≤20 N D.0≤F≤21 N

8(2011年宁德高一检测)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

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θ为120°时,F=G B.不管θ为何值,F=

2C.当θ=0°时,F=

2D.θ越大时F越小

9如图3-4-10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GG

图3-4-10

A.10 N,方向向右 B.6 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左

D.零

10如图3-4-11所示,表示五个共点力的有向线段恰分别构成正六边形的两条邻边和三条对角线.已知F1=10 N,这五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为( )

图3-4-11 A.0 B. 30 N C.60 N D.90 N

11、011年青岛高一检测)如图3-4-12所示,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 kg的重物,∠CBA=30°,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g取10 N/kg)( )

A.50 N B.503 N C.100 N D.1003 N

12.如图3-4-15所示,一条小船在河中向正东方向行驶,船上挂起一风帆,帆受侧向风作用,风力大小F1为100 N,方向为东偏南30°,为了使船受到的合力能恰沿正东方向,岸上一人用一根绳子拉船,绳子取向与河岸垂直,求出风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大小及绳子拉力F2的大小.

练习3.4-1 参考答案 1、ACD. 2、AD 3、D 4、C. 5、B 6、C.. 7、.D 8、AC 9、D 10、C 11、C

12、如图所示,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使合力F沿正东方向,则F=

F1cos30°=100×503 N.

3

N= 2

1

F2=F1sin30°=100× N=50 N.

2答案:503 N 50 N

练习3.4-2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

1 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F分,选不全的得2分,F2 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合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

B.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的任何一个力 C.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力 D.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

2.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常把物体所受重力分解为下面两个分力来处理( ) A.下滑力和斜面支持力

B.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C.斜面支持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力

D.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力

3.如图所示,一物体受到向右的F=2N的力作用,由于水平面粗糙,力F没有推动物体.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合力为2N

B.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大于推力 C.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为水平向右 D.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4.用两根绳子吊起—重物,使重物保持静止,若逐渐增大两绳之间的夹角,则两绳对重物的拉力的合力变化情况是(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无法确定

5.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梁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大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C.增大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上的分力 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

6.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1=5N,方向沿x轴的正向;F2=6N,沿y轴正向;F3=4N,沿x轴负向;F4=8N,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如图所示,用等大反向的力F和F′压住两块木板,中间夹着一个重量为G的立方体金属块,它们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则( ) A.木板和金属块之间肯定有挤压 B.金属块受三个力作用

C.若同时增大F和F′,木块和金属块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

D.若同时增大F和F′,金属块所受合力会增大 8.一放在水平桌子上的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

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木块受到的合力为 ( ) A.8N,方向向右;6N

B.6N,方向向右;0 C.2N,方向向右;0 D.0;0 9.如图所示,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力F1的方向与F的夹角为α,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F2则关于力的分解正确的是( ABD )

A.若F2=Fsinα时,有唯一解 B.若F2≥F时,有唯一解

C.若F210.作用于O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这五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 )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1.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是10N,最小值是2N,这两个力的大小是 和 。

12. 用手握住绳的两端,在绳的中点悬挂一重物,改变两段绳的夹角,使重物处于平衡状态,则当= 时,绳的张力最小;当= 时,绳子张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

13.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是10N,其中一个分力与合力间的夹角是370(sin370 = 0.6),

则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为 N。

三、科学探究与实验(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14.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力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橡皮条及施加的外力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 C.实验中,不仅要记录力的大小,也要记录力的方向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力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15. (6分) 通过两个定滑轮,用两根细线去拉伸一根一端固定在墙上的橡皮筋OP.过滑轮A的线上挂上三个钩码,过滑轮B的线上挂上四个钩码,两根细线都接在橡筋的P端,在两个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橡筋从P点水平地拉伸到P′点,此时两根细线间夹角为90°.如图所示.如果改用一根细线,绕过一只滑轮,要取得同样的效果,滑轮必须安装在 ,挂上 个钩码.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38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8分)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橡皮绳OA,OB,在O点处打结吊一重50N

的物体后,结点O刚好位于圆心,今将A、B分别沿圆周向两边移至A′、B′,∠AOA′=∠BOB′=60º,欲使结点仍在圆心处,则此时结点处应挂多重的物体?

17.(10分)如图所示,三个共点力F1=5N,F2=20N,F3=15N,θ=60º,他们的合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Fx是多大? 在Y方向上的分量Fy是多大?合力是多大? Y

F1 F2 O  F3 X 18.(10分)如图,物体的质量为m,三根细绳在O点结在一起,取O点(结点)为研究对象,求O点受到AO绳的拉力F1、BO绳的拉力F2以及重物对它的拉力T三个力的作用.

19.(10分)质量m=2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大小F=200N的拉力作用,如图所示.求物体所受的合力.(sin37°=0.60,cos37°=0.80,g

F 取10N/kg)

θ

参考答案(七)

1. CD 2. B 3. CD 4.A 5. D 6. D 7. A 8. C 9.ABD 10. B 11.6N 4N 12. 0°、120° 13.6 14.AD 15.OP的延长线上 5 16.解:橡皮绳在初始位置时,两者弹力之和等于物体的重力,由题意知两个

橡皮绳弹力大小相等,即

2TG (4分)

当两橡皮绳端点A、B分别沿圆周向两边移至A′、、B′ 时,两绳夹角为120°,要使结点O位置不变,两绳弹力大小也要不变,即仍为T,而此时两绳弹力的合力

G大小也为T,所以有G′T25N (4分)

217.解:先将F2分解,它在两个轴上的分力分别是

F2xF2cos10N (2分) F2YF2sin103N (2分) 所以三个力的合力在X轴方向上的分量 FxF2xF3F120N (2分) 三个力的合力在Y轴方向上的分量

FYF2Y103 合力为FFX2FY2107N N (2分)(2分)

18.解:由题意可知,重物对结点O的拉力 Tmg (2分)

由平衡条件可知,细绳BO的拉力F2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与T平衡,即:

mg TF2sin (2分)  (2分) 所以F2sin又由细绳AO的拉力F1与BO绳的拉力F2的水平分力平衡,即 F1F2cos (2分) 所以F1mgcot (2分)

19.解:本题中物体受到重力G=mg 、拉力F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μFN.为了求出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N的大小,我们可以先将F分解,如图所示.根据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知识及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沿竖直方向所受的合力为零,即

G=F2+FN=Fsinθ+FN(2分), 所以FN=G-Fsinθ=80N(2分) 物体所受的拉力沿水平向右的分力为F1=Fcosθ=160N.(1分)

假设物体可沿水平地面滑行,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FN=8N.(2分) 由于F1>f,所以原假设成立.物体沿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F水平

=F1-f=152N.(1分)

因物体沿竖直方向所受合力为零,所以其水平方向的合力即为物体所受的合力,即合力F合= F水平=152N.(2分) 练习3.5-1

1.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时不可能的是[ ]

A.F1或F2都垂直于F. B.F1、F2与F都在一直线上.

f F2 N F θ F1 G C.F1或F2的大小等于F. D.F1或F2的大小、方向都与F相同. 2.如图1-63所示,用细线悬挂一个均质小球靠在光滑竖直墙上.如把线的长度缩短,则球对线的拉力T、对墙的压力N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T、N都不变. B.T减小,N增大. C.T增大,N减小. D.T、N都增大.

3.图1-64中均质球的质量为m,各接触处均光滑,试根据球的重力对支持物所产生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4.气缸内的可燃性气体点燃后膨胀对活塞的推力F=1100N,连杆AB与竖直方向间夹角α=30°(图1-65),这时活塞对连杆AB的推力F1=______,对气缸壁的压力F2=______.

5.如图1-66所示,为了用一个与竖直方向间夹角α=30°的斜向推力F,能使一块重G=100N的物体贴着光滑的竖直墙面匀速上行,则推力F=______,此时墙面受到的压力N=______.

B卷

1.用两根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等、长度不等的细线AO、BO,如图1-67所示悬挂一个中空铁球,当在球内不断注入铁砂时,则 [ ]

A.AO先被拉断.

B.BO先被拉断. C. AO、BO同时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用一根细线,沿水平方向把电灯拉至图1-68中实线位置A,此时CA线所受拉力T1,OA线所受拉力T2.如把电灯拉至图中虚线位置A′,则两线所受拉力T1、T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

A.T1、T2都增大. B.T1增大,T2不变. C.T1、T2都减小. D.T1减小,T2不变.

3.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如果它们之间的夹角θ固定不变,而其中一个力增大,则 [ ]

A.合力F一定增大. B.合力F的大小可能不变. C.合力F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D.当0°<θ<90°时,合力一定减小.

4.如图1-69所示,若小球半径为r,悬挂小球的细线长度也为r,重力G,则细线受到的拉力等于______,球对墙的压力等于______.

5.如图1-70所示,在倾角θ的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均匀光滑球,小球被

竖直挡板挡住,则球对斜面的压力等于______.

练习3.5-2 一、选择题

1.(2011年苏州中学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合力大小、方向,则其分力必为确定值 B.已知两分力大小、方向,则它们的合力必为确定值

C.分力数目确定后,若已知各分力大小、方向,必可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

总的合力来

D.若合力为确定值,可根据要求的两个方向、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定可求出这两个力大小

2.如图3-5-16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当它们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图3-5-16

A.甲、乙、丙所受摩擦力相同 B.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C.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3.关于力的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8 N的力 B.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4 N的力

C.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3 N和6 N的两个分力 D.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6 N和7 N的两个分力

4.已知一个力的大小为100 N,它的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为60 N,则另一个分力

F2的大小( )

A.一定是40 N B.一定是80 N C.不能大于100 N D.不能小于40 N

5.(2011年广东检测)已知力F的一个分力F1跟F成30°角,F1大小未知,如图3-5-17所示,则另一个分力F2的最小值为( )

图3-5-17

F3FA. B. 23C.F D.无法判断

6.(2011年德州高一检测)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 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 N,则在分解时( )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组解 C.有惟一解 D.无解

7.(2011年石家庄高一检测)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作用力F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5-18所示.保持作用力F大小不变,将其沿逆时针方向缓缓转过180°,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FN和地面给物体的摩擦力Ff的变化是( ) A.FN先变小后变大,Ff不变

图3-5-18

B.FN不变,Ff先变小后变大 C.FN、Ff都是先变大后变小 D.FN、Ff都是先变小后变大

8.如图3-5-19所示,小球放在光滑的墙与装有铰链的光滑薄板之间,当墙与薄板之间的夹角θ缓慢地增大到90°的过程中( )

图3-5-19

A.小球对薄板的正压力增大 B.小球对墙的正压力减小

C.小球对墙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D.小球对木板的压力不可能小于球的重力

9.(2011年哈师大附中高一检测)如图3-5-20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另一物体B,并处于静止,这时A受地面的支持力为

FN,摩擦力为Ff,若把A向右移动一些后,A仍静止,则( )

图3-5-20 A.FN将增大 B.Ff将增大 C.轻绳拉力将减小 D.物体受合力将增大

二、计算题

10.(2011年衡阳高一检测)如图3-5-21所示,一个重为100 N的小球被夹在竖直的墙壁和A点之间,已知球心O与A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且θ=60°,所有接触点和面均不计摩擦.试求小球对墙面的压力F1和对A点压力F2.

图3-5-21

11.如图3-5-22所示,楔形物体倾角为θ=30°,放在水平地面上,轻质硬杆下端带有滑轮,上端顶有重1000 N的物体,硬杆只能沿滑槽上下滑动.不计一切摩擦,求作用于楔形物体上的水平推力至少多大才能将重物顶起?

图3-5-22

12.(2011年广东模拟)如图3-5-23所示,物体C的重力为G=10 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θ=45°,BO绳水平,绳子不可伸长,求:

图3-5-23

(1)AO绳所受的拉力FAO和BO绳所受拉力FBO分别为多大?

(2)如果绳AO和BO能承受的最大拉力都是20 N,若逐渐增加C的重力,则AO和BO哪根绳子先断?为什么?

练习3.5-1答案 A卷

1.D. 2.D.

3.如图I-2所示.

提示:将F沿连杆和垂直气缸壁两方向分解.

5.115.7N,57.7N.提示:由Fcosα=G,Fsinα=N得.

B卷

1.B. 2.A. 3.B、C.

练习3.5-2 参考答案

1、BC. 2、C. 3、ABC4、D.5、A.6、B.7、D8、BD9、AB.

10、解析:球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压紧墙壁和A点,作出重力及它的两个分力F1′和F2′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球对墙面的压力F1=F1′=mg·tan60°=1003 N,方向垂直墙壁向右.

球对A点的压力F2=F2′=mg/cos60°=200 N,方向沿O→A方向. 答案:F1=1003 N 方向垂直墙壁向右

F2=200 N 方向沿O→A方向

11、解析:水平推力F有两个效果,垂直于斜面向上支持滑轮和垂直于水平面压地面,如图所示,斜面对杆的支持力大小为FN=

Fsinθ

,方向垂直斜面斜向上.要

使轻杆顶起重物,则应使FNcosθ≥G, 即·cosθ≥G, sinθ

FF≥Gtanθ=

1000

3 N. 3

10003

答案: N

3

12、解析:(1)竖直绳OC的拉力F=G=10 N,将其按作用效果分解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得:

FAO=

Fsinθ

Gsinθ

10

N=102 N.

sin45°

10

FBO=== N=10 N.

tanθtanθtan45°

(2)由图知FBO=FAOcosθ,故AO绳的拉力总大于BO绳的拉力,因此,当C的重力逐渐增加时AO绳先断. 答案:(1)102 N 10 N (2)AO绳先断 原因见解析

章末综合

练习一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Ⅱ卷的答题栏中,本题共10小题) 1. 如图(甲)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两个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静止不动,现保持F1不变,使F2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像是图(乙)中的

FG

2. 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

示,已知沿运动方向的作用力为F,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f,则由图可知 A.F>f B.F=f

C.F<f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 由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与洛杉矶返航飞往上海的飞机,若往返飞行时间相同,且飞经太平洋上空等高匀速飞行,飞行中两种情况相比较,飞机上的乘客对座椅的压力  A.相等 B.前者一定稍大于后者 C.前者一定稍小于后者 D.均可能为零

4. 在水平光滑地面上静止着两个物体m1和m2,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1:m2=1:2,现有水平恒力F1、F2 分别作用于m1和m2,这两个物体受力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分别为图形3-7中甲和乙所示,那么正确结论是 v/ms1v/ms1

4 4

3 3

2 2 1 1

0 0 1 2 3 4 t/2 4 6 8 t/

甲 乙

图3—7

①m1和m2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同 ②m1和m2所受的合力大小相同 ③m1和m2在相同的时间内动能变化量之比为1:2 ④在相同时间内F1对m1所做的功与F2对m2所做的功之比为2:1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5. 一个质点受两个互成锐角的力F1和F2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若运动中保持二力方向不变,但F1突然增大到F1+△F,则质点此后:

A.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在相等的时间里速度的变化不一定相等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可能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6. 如图所示,力F拉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运动.用力F'=F cosθ代替力F,沿水平方向拉物体,该物体的加速度为a'.比较a与a'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a'与a可能相等 B.a'可能小于a C.a'可能大于a D.a'一定小于a 7. 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现突然将作用在B上的力F改为作用在A上,并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如图所示,则关于A、B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A.一起匀速运动 B.一起加速运动 C.A加速,B减速 D.以上都不对 8.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地面间的

m2 m1 F 动摩擦因数都是μ(μ≠0),用轻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当用水平力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α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若用水平力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α/=2α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

伸长量为x.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2F B.x/=2x C.F/>2F D.x/<2x

9. 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和B,用一水平力F推物体B,使A、B一起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则:

A.A、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B.A、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C.B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D.以上都有可能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无下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挂质量均为m(M≥m)的D.B两物体,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平衡后剪断D.B间的连线,此后D将做简谐运动。当D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

A.Mg B.(M – m) g C.(M + m) g D.(M + 2m) g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道简答题1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下表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简答题 (共3小题)

11.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

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 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 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 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

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m/s2上升时, 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12.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A球加速度为____;B球加速度为________.

1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θ。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 ,方向为_____,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

三.实验题 (共1小题)

14. 在实验中得到小车做直线运动的s-t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以确定,小车在AC段和DE段的运动

s/m 分别为( )

A.AC段是匀加速运动;DE段是匀速运动。 B.AC段是加速运动;DE段是匀加速运动。 E C.AC段是加速运动;DE段是匀速运动。

D D.AC段是匀加速运动;DE段是匀加速运动。 C (2)在与AB、AC、AD对应的平均速度中,最接 B A 近小车在A点瞬时速度的是_________段中的平均 t/s 速度。

四.计算题 (共2小题)

15. 如下图所示,一根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挂一个重为G的钢球A,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球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使球缓慢偏移,在移动过程中的每一刻,都可以认为球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外力F方向始终水平,最大值为2G,试分析:

(1)轻绳张力T大小的取值范围;

(2)在图中画出轻绳张力T与cos的关系图象.

16. 如图所示,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 = 4 kg,长度L = 1.4 m;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N,小滑块质量m = 1 kg,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4 (g = 10 m/s2).

(1)现用恒力F作用在木板M上,为了使得N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F大小的范围是什么?

(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 22.8 N,且始终使用在M上,最终使得N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N在M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长?

练习二

相互作用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码头上两个人用水平力推集装箱,想让它动一下,但都推不动,其原因是( )

A.集装箱太重 B.推力总小于摩擦力

C.集装箱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 D.推力总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2.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为同一性质的力 3.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4. 一架梯子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有关梯子的受力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受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 B.受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C.受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D.受三个竖直的力,三个水平的力

5. 作用于O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这五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 )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6. 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1=5N,方向沿x轴的正向;F2=6N,沿y轴正向;F3=4N,沿x轴负向;F4=8N,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 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A.17N、3N B.17N、0 C.9N、0 D.5N、3N

8.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法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 )

A.5.0N B.2.5N C.8.65N D.4.3N

9. 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 D.F1和F2都增大

10.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若斜面倾角增大(物体仍静止),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 )

A.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增大 B.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C.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增大 D.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24分) 11.用弹簧秤称物块时,读数为7.5N,用弹簧秤拉着物块沿倾角为37°的斜面向上匀速滑动时,读数为6N,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12.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随F1、F2的夹角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F1= ,F2= 。

13.同一平面中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F1=6N、F2=7N、F3=8N,这三个力沿不同方向作用于同一物体,该物体作匀速运动。若撤消F3,这时物体所受F1、F2的合力大小等于 N,合力的方向 。

14.用两根钢丝绳AB、BC将一根电线杆OB垂直固定在地面上,且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如图所示,设AO=5m,OC=9m,OB=12m,为使电线杆不发生倾斜,两根绳上的张力之比为 。

三、实验题(9分)

15. 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某小组得出如图所示的图(F与AO共线),图中 是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 是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在实验中如果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那么实验结果是否变化?答: (填―变‖或―不变‖)。

四、计算题(共27分)

16.(8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 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7.(9分)如图所示,物重30N,用OC绳悬挂在O点,OC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3N,再用一绳系住OC绳的A点,BA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N。现用水平力拉BA,可以把OA绳拉到与竖直方向成多大角度?

18.(10分)如图所示,一轻质三角形框架B处悬挂一定滑轮(质量可忽略不计)。一体重为500N的人通过跨定滑轮的轻绳匀速提起一重为300N的物体。

(1)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

(2)斜杆BC,横杆AB所受的力是多大?

练习一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D A AB A D A A 1. 由牛顿第二定律找到加速度的变化情况,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 二.简答题答案: 11. 440N,275N

解析:解法一:(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

2F-m人m椅gm人m椅a

F440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F440N

F F a

(m人+m椅)g (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

FFN-m人gm人a

FN275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也为275N

解法二: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运动员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F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N F

a

FFN-MgMa ① FFNmgma ②

N 由①②得 F440m人g

FN27N5

12. 2g,0

Fcos13. ,水平(Mm)gFsin向左, 三.实验题答案: 14. (1)C,(2)AB 四.计算题答案:

15. (1)当水平拉力F = 0时,轻绳处在竖直位置,轻绳张力T1 = G 当水平拉力F = 2G时,由平衡条件得轻绳张力

T2 =G2(2G)25G

因此轻绳张力T的取值范围为:G≤T≤5G

(2)因为球的各位置均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 Tcos= G,T = G/cos,即T∝1/cos 则T与cos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6. (1)小滑块与木反间的滑动摩擦力f =N =mg,它在f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1 = f /m =g = 4 m/s2 木板在拉力F和f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2 = (F – f ) / M 而要使N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的条件是a2 > a1 所以得F >(M + m)g = 20 N

(2)设N在M上面滑动的时间为t,当恒力F = 22.8 N时,木板的加速度 a2 = (F – f )/M = 4.7 m/s2 小滑块在时间t内运动的位移s1 = a1t2 / 2 木板在时间t内运动位移s2 = a2t2 / 2,因s2 – s1 = L 所以4.7 t2 / 2 – 4t2 / 2 = 1.4,得t = 2 s.

练习二 参考答案

1.CD 2.CD 3.C 4.C 5.B 6.D 7.B 8.B 9.C 10.C 11. 0.25

12. 30 N; 40 N

13. 8; 与F3方向相反 14. 39︰25

15. F; F';不变

解析:由图可知:F为理论值,F'为实际值。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因为换成橡皮条后,还必须用弹簧秤拉着橡皮条,将结点拉到原来的O点位置。两个分力的大小以及方向都不会发生变化,只是两个弹簧秤要多移动一段距离,故应填―不变‖。

点拨:此实验是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通过实验证明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的。

16. 解: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则物体B对其压力

FN 2=GB=20N,

地面对A的支持力

FN 1=GA+ GB =60N,

因此A受B的滑动摩擦力

Ff 2=FN 2=20,

A受地面的摩擦力

Ff 1=FN 1 =60,

又由题意得:F= Ff 1+ Ff 2=60+20=80,F= 32N,代入即可得到=0.4。 点拨:要计算动摩擦因数,必须考虑到物体A上、下两个表面都受到了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17. 解:对A点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

FOAG,FABGtan cos设OA先断,则FOA203N ,解得30,

此时FABGtan103N<30N。因此,可以把OA绳拉到与竖直方向成30°角处

点拨:此种类型题的一般解法是:先假设某根绳子先断,即先达到其承受的最大拉力,然后判断另一根绳子是否已断。如未断,则此值即为所求;如另一根绳子已断,即此时受到的力已大于其最大承受力,则需选另一根绳子作为研究对象,再次求解。

18. 解:(1)先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N、绳子的拉力FT。由平衡方程可得:FN+FT=G,解得 FN =200N。即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00N。 (2)以B点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将绳子的拉力F分解为两个力:一个分力是对 AB 杆的拉力、一个分力是对 BC杆的压力。F=2 G=600N,由题意及受力分解图可知:

FABFtan302003N

F4003N

cos30点拨:对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解决时应注意从已知入手,从简单入手处理问题,如本题中,先从研究绳子的拉力入手,再研究人对地面的压力,最后再解决两杆受到的力的大小。

FBC

练习6.1-1

1、伽利略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关于理想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理想实验是建立在经验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理 B、理想实验完全是逻辑思维的结果,不需要经过客观事实的检验 C、理想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D、理想实验所提出的设想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价值的

2、下列对“运动状态改变”理解正确的是 ( )

A、仅指速度大小的改变 B、仅指速度方向的改变 C、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

3、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D、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4、在以下物体的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

A、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 B、炮弹在炮筒中做匀加速运动 C、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转弯 D、汽车沿斜坡匀速下滑

5、对“落体运动快慢”、“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请完成下表: 落体运动快慢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伽利略的观点 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 体下落慢 力和物体运动关系

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 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有惯性 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物体都有惯性 7、从空中下落的物体,不考虑空气阻力,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

A、悬浮在空中不动 B、速度逐渐减小 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将向上运动 8、小型汽车前排乘车人员系上安全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发生的事故( )

A、快速起动 B、紧急刹车 C、向右急转弯 D、向左急转弯 9、列车沿东西方向做直线运动,车里光滑桌面上有一小球,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东滚动,则列车的运动可能是 ( )

A、以很大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 B、向西做减速运动 C、向西做加速运动 D、向东做减速运动

答案: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AC 2、CD 3、BC 4、D 5、略 6、D 7、C 8、BCD 9、CD

练习6.1-2

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

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这是因为„„„„„„„( )

A.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力 B.物体一定受到两个平衡力作用 C.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D.物体可能受到两个平衡力作用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 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

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卫星中的物体因失重而没有惯性

B、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它不可能有惯性

C、跟地球连在一起的物体,如高山、大厦等,没有惯性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惯性大小不变

6、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运动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

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所受的推力越大,则惯性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后才会运动起来,所以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不用力踏自行车,自行车就会渐渐停下,说明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惯性就会逐渐消失

C、运动着的小车速度逐渐减小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力是使物体速度改变的原因

8、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位置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

后方

9、在下列情况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

A、雨滴在空中匀速下落 B、汽车以大小不变的速度转弯

C、铅球被推出后的运动 D、飞机降落在跑道上所做的减速运动 10、从加速上升的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在物体刚离开气球的瞬间,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立即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C、物体的速度为0,但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D、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掷出的铅球速度不大,所以其惯性很小,可以用手去接 B、用力打出的乒乓球速度很大,其惯性很大,不能用手去接

C、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来,是因为速度大的车惯性大

D、刹车后汽车能继续滑行,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12、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前进,在密封的没有空气流动的车厢内点燃一支香烟。车上乘客看到香烟所冒出来的烟的运动情况应是„„„„„„„„„..( )

A、一边上升,一边向前飘 B、一边上升,一边向后飘 C、只是上升,不向任何一边飘 D、无法确定

13、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评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

14、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以下事实

(1)电动机的底座一般很重

(2)给整栋楼房搬家已成为现实,在移动楼房时需要多台牵引车,而且一天只能移动很小一段距离。

15、某同学遇到一个难题:如图所示,要求不直接用手接触塑料板和鸡蛋,手头只有一个木棒,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将鸡蛋放入水中。请你帮助该同学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练习6.1-3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惯性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属性 B.惯性的大小是用质量来量度的 C.物体之所以运动是因为有惯性 D.物体的惯性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 )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的物体将静止 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的物体就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 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合理的推理相结合,

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以下实验中属于理想实验的是 ( )

A.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科学探究 B.伽利略设想的对接光滑斜面实验 C.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加速度

D.利用刻度尺的落体运动,测定人的反应时间的小实验 4.

( )

A.匀速飘落的羽毛 B.匀速拐弯的自行车 C.匀加速起动的火车 D.绕地球匀速飞行的飞机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逐渐停下来 C.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的速度才能改变

D.要保持速度不变,必须有力的作用 2.

( )

A.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的助跑运动 B.跳伞运动员在落地前打开降落伞 C.自行车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铁饼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快速旋转

3.将下端挂有小球的橡皮条的上端系在电梯的顶板上,当电梯突然上升时,站

在电梯上的人将会看到 ( ) A.橡皮条伸长

B.橡皮条缩短

C.橡皮条可能伸长也可能缩短 D.橡皮条的长度不会改变

4.对物体的惯性有下面一些理解,你觉得哪个是正确的? ( )

A.汽车快速行驶时惯性大,因而刹车时费力.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 B.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C.加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后的惯性;减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前的惯性 D.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物体原有运动状态如何,物体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5.火车在长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

落回到原处,这是因为 (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火车一起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前进,所以人落下必然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的距离不易观察出来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6.轮船沿直线前进,在密闭的船舱中,一个人以最大力气跳远,设顺着船速方向跳远的距离为s1,逆着船速方向跳远的距离为s2.按如下两种情况比较s1.s2

的大小.

(1)轮船匀速前进时,则 ( )

(2)轮船减速前进时,则 ( )

供选择的答案是:

A.s1>s2 B.s1=s2 C.s1<s2 7

( )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 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推力越大,则惯性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 8.如图4-1所示,在匀速开行的车上用绳子吊一小球,若剪断绳子,小球将落于A、B、C哪点上?其中A点在小球的正下方 ( ) A.A B.B C.C D.无法确定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在运动着的列车中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小球突然向后运动,则列

图图34-1 BAC车在做___运动;若列车做减速运动,小球将_____运动;若列车突然向右拐弯,小球将______运动. 2.试解释以下现象:“船大难掉头”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1.一个在韩国的旅游者,想来中国,他设想将自己悬挂在空中的热气球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只要在空中停留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中国,你认为这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练习6.1-2参考答案 1、A

2、BD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情况下所遵循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A是错误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的是物体在一定情况下的运动规律,所以C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必须有力的作用.

3、CD解析:物体不受任何力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可能是两个力,也可能是多个力.

4、D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内在因素即质量有关,与受力与否及运动状态无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静止物体的惯性是保持静止,匀速运动的物体的惯性是保持其速度不变.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只要其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不发生变化.

5、D 6、D

7、CD 解析:原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后才会运动起来,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用踏自行车,自行车就会渐渐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自行车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

8、C 解析:人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由于惯性,跳起时具有与车厢相同的速度。所以当人在静止的或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跳起后,均将落在车厢内原来的位置;而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将落在起跳点的前方。

9、BCD 10、D

11、D 解析:因为惯性大小仅有质量决定,铅球的质量较大,其惯性较大,尽管速度不大,但它的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故不能用手去接;而乒乓球的质量较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尽管它的速度很大,也可以用手去接,所以A、B选项错误;对于C项,相同的两辆车惯性相同,要让速度大的车停下来,其运动时间较长,因此较难停下,故C错误;而刹车后的汽车由于具有惯性,仍会向前滑行一段,因阻力作用而最终停下来,故D正确。

12、C 解析:冒出的烟由于惯性,具有与火车相同的速度,故车上的乘客看到的烟只向上升

13、解析: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的大气)都随着地球一起在自转,气球升空后,由于惯性,它仍保持原来的自转速度.当忽略其他与地球有相对运动(如风)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时,升空的气球与它下方的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不可能使它相对地球绕行一周的.

14、解析:(1)为了增大质量,增大惯性,尽量减小电动机的振动或避免意外的碰撞而移动。(2)整栋楼房质量很大,惯性很大,在牵引力作用下不易改变其运动状态产生的加速度较小,事实上为了保证整栋楼平稳移动,加速度不可较大。

15、该同学可以用木棒猛击塑料板,使塑料板飞出,而鸡蛋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就能使鸡蛋落入杯中,而避免手直接接触鸡蛋和塑料板。

练习6.1-3参考答案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ABD 2.D 3.B 4.BCD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C 2.AD 3.A 4.D 5.D 6.(1)B(2)A 7.D 8. A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加速、向前、向左 2.船的质量大,相应的惯性就大,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所以船大难调头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1. 不可行分析: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的大气)都随着地球一起在自转.气球升空后,由于惯性,它仍保持原来的自转速度.当忽略其他与地球有相对运动(如风)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时,升空的气球与它下方的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不可能使它到达中国的.

练习6.2-1

1.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 )

A.应使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以减小实验误差 B.可以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总质量m1、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2.根据公式a=m1g/m2,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C.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是为了减少误差

1

D.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a-图象,是为了便于根据图线直观地作出判断

m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不能装砂

B.实验中无需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砂和小桶的质量 C.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阻力

3.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时测出物体的质量、加速度和力,能容易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 B.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一定要测出加速度的数值,才能找出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C.可以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D.如果加速度与力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加速度与力成正比 4.某同学做“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a-F关系可用下图中哪个图象表示(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 )

5.

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画出了如右图所示的三条图线,这三条图线表示实验中的 不同.

6.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主要的步骤有: A.将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长木板上

B.打开夹子,让两个小车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夹上夹子,让它们同时停下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个小车在这一段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C.分析所得到的两个小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与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的大小的关系,从而得到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作用力大小的关系

D.在小车的后端也分别系上细绳,用一只夹子夹住这两根细绳

E.在小车的前端分别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内分别放着数目不等的砝码,使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分别用天平测出两个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的总质量

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7.如下图所示,是某次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的示意图,图中A为砂桶和砂,B为定滑轮,C为滑块及上面添加的砝码,D为纸带,E为电火花计时器,F为蓄电池,电压为6 V,G是电键,请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09年江苏卷)“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 码总重力F(N) 加速度a (m·s-2)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0.69 1.18 1.66 2.18 2.70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象.

(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

练习6.2-2

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主要的步骤有:

A.将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放

在光滑的水平长木板上

B.打开夹子,让两个小车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夹上

夹子,让它们同时停下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个小车在这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C.分析所得到的两个小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与小车所受的水平拉

力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到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作用力大小的关系

D.在小车的后端也分别系上细绳,用一只夹子夹住这两根细绳

E.在小车的前端分别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内

分别放着数目不等的砝码,使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分别用天平测出两个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 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3.(2010·山东理综·23(1))

图15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

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

①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__;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 )

③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__.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4.(2010·江苏·11)

图16

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_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t/s 速度v/(m·s-10 0.12 0.50 0.19 1.00 0.23 1.50 0.26 2.00 0.28 2.50 0.29 ) 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17中作出小车的v-t图象.

图17

(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

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

练习6.2-1答案

1.【解析】 实验中应满足A所述的条件,故A正确.实验中加速度不能根据公式求解,故B错误.画图象时偏离较远的点已舍弃,误差较小,故C正确.采1

用a-图象,图象为直线,更直观,故D对.

m

【答案】 ACD 2【答案】 D

3.【解析】 判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应控制一个量不变,来探究另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即采取控制变量法,A错;本实验只是探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只要找到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可,不一定要测出加速度的具体数值,B错;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g=a,不随质量而变化,C错.

【答案】 D

4.【解析】 长木板一端垫得过高,倾角过大时,下滑分力大于摩擦力,没有沙桶的重力做牵引力时,小车所受合力不为零,有加速度,从a-F图象看,即F=0,a≠0,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5.【答案】 小车的质量

6.【解析】 正确的顺序应为A、E、D、B、C 【答案】 A、E、D、B、C

7.【答案】 (1)B接滑块的细线应水平(或与导轨平行) (2)C滑块离计时器太远

(3)E电火花计时器用的是220 V的交流电,不能接直流电

8.【解析】 根据Δx=aT可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0.16 m/s,运用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可绘出图象,图象不

2

2

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 【答案】 (1)0.16 (0.15也可) (2)见右图

(3)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

练习6.3-1

1. 钢球在盛有足够深油的油罐中由静止开始下落,若油对球的阻力正比于其速率,则球的运动情况是( )

A. 先加速后匀速

B. 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 C. 先加速后减速最后匀速 D. 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2.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恒力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做加速运动,前方墙上固定有一劲度系数足够大的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将( )

A. 立即做减速运动 B. 立即做匀速运动

C. 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继续增大

D. 当弹簧压缩量为最大时,物体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3. 如图所示,一物体从曲面上的Q点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一段粗糙的传送带,传送带静止,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t1;若传送带的皮带在轮子转动的带动下,上表面向左匀速运动,再次把物体从曲面的Q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达到A点时速度与第一次相同,从A到B运动的时间为t2,则( )

A. t1t2 B. t1t2 C. t1t2 D. 无法确定

4. 质量为m1的物体放在A地,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中的①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在B地做类似实验,测得aF关系如图中的②所示,设两地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和g2由图可判定( )

A. m1m2,g1g2 B. m1m2,g1g2 C. m1m2,g1g2 D. m1m2,g1g2

5. 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在地面观察者看来,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

A. 速度逐渐减小 B.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 加速度逐渐减小

6. 从加速竖直上升的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在物体刚离开气球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立即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B. 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C. 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D. 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速度和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7. 如图所示,用细线拉着小球A向上做加速运动,小球A、B间用弹簧相连,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2m,加速度的大小为a,若拉力F突然撤去,则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

8. 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举行,为此北京交通部门规定市区内某些区域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0km/h。一辆汽车在规定的范围内行驶,突然采取车轮抱死紧急刹车,沿直线滑行了10m而停止,查得汽车与该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72,试判断该汽车是否违章超速行驶并说明理由。(g取10m/s2)

9. 如图所示,几个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底边相同,顶点在同一竖直面内,物体从哪个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时,滑到底端所用时间最短?(sin22sincos)

10. 如图所示的传送皮带,其水平部分AB长sAB2m,BC与水平面夹角37,长度sBC4m,一小物体P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0.25,皮带沿A至B方向运行,速率为v2m/s,若把物体P放在A点处,它将被传送带送到C点,且物体P不脱离皮带,求物体从A点被传送到C点所用的时间。(sin370.6,g10m/s2)

练习6.3-2

1.由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2.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F=ma中,各量的单位可以任意选取

B.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只决定于这一瞬间物体所受合外力,而与这之前或之后的受力无关

C.公式F=ma中,a实际上是作用于该物体上每一个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它所受合外力方向一致

3.如右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与此同时,物体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20 N,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g=10 m/s2)( )

A.0 B.4 m/s2,水平向右 C.2 m/s2,水平向左 D.2 m/s2,水平向右

4.搬运工人沿粗糙斜面把一个物体拉上卡车,当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1;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物体的加速度

为a2,则( )

A.a1=a2 B.a12a1

5.力F1单独作用于某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是3 m/s2,力F2单独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是4 m/s2,两力同时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可能是( )

A.1 m/s2 B.5 m/s2 C.4 m/s2 D.8 m/s2

6.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现用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使物块以1.2a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上滑动,则推力的大小是(sin 37°=0.6,cos 37°=0.8)( )

A.1.2mg B.1.32mg C.1.96mg D.2.2mg

7.某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力F1、F2的作用做直线运动,其受力F1、F2与位移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当其有最大速度时的位移是( )

A.1 m B.2 m C.3 m D.1.4 m 8.

如右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现让拉力F逐渐减小,则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应是( )

A.加速度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大 B.加速度和速度都在逐渐变小 C.加速度和速度都在逐渐变大 D.加速度逐渐变大,速度逐渐变小 9.

如右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用一小物体m把弹簧压缩到A点(m与弹簧不连接),然后释放,小物体能经B点运动到C点而静止.小物体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恒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 B.物体从A到B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C.物体从A到B加速度越来越小 D.物体从A到B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加 10.

如右图所示,一个物体由A点出发分别到达C1、C2、C3,物体在三条轨道上的摩擦不计,则( )

①物体到达C1点时的速度最大 ②物体在三条轨道上的运动时间相同 ③物体到达C1的时间最短 ④在C3上运动的加速度最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质量为8×103 kg的汽车以1.5 m/s2的加速度前进,汽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3倍,则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大?(路面水平)(g=10 m/s2)

12.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 kg,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4 s末它的速度达到4 m/s,此时将F撤去,又经6 s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F的大小.

练习6.3-1【试题答案】

1. A、D (钢球开始速率较小,阻力较小,球的加速度向下,随着速率增大,加速度减小,当a0时,v最大,最后保持匀速下沉。)

2. C (当F等于弹簧弹力时,物体速度最大,此时加速度为零,故从接触弹簧到F等于弹力这一段时间内,速度继续增大;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物体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水平向左),不能说速度为零是平衡状态。) 3. A (两次初速度vA相间,摩擦力F'FNmg也相同,则加速度a也相同,所以通过相同的位移AB的时间一定相同。)

Fg为图线的函数关系式,由m1式知,当F=0时,ag;由题图知,由式知,直线斜率k,g1g2,g1g2;

m由题图知k1k2,m1m2。“式”和“图”结合分析。)

4. B (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故a 5. A (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上升,开始阶段弹簧伸长量减小,若继续上升,可能会出现弹簧被压缩的情况。若是弹簧伸长量减小的情况,则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若出现压缩弹簧的情况,弹力向下,合力也向下,可见小球向上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6. D (物体离开时,由于惯性仍具有竖直向上的速度,A项错。而加速度是由重力产生的,B项错。离开气球的物体只受重力故加速度竖直向下,C项错、D项正确。)

7. 3g2a a [去掉力F的瞬间,B受力情况不变,故加速度大小仍为a,方向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2mg2ma。所以弹簧弹力FN2m(ga)。对A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a',所以A球的加速度a'[2m(ga)mg]/m3g2a。]

8. 解:车轮抱死刹车后,汽车受摩擦力FFNmg,其匀减速加速度

amg2g7.2m/s2,设汽车刹车时初速度为v0,由v02as,得mv02as27.210m/s12m/s43.2km/h30km/h,故汽车违章超速。

9. 倾角为45°的斜面所用时间最短(设斜面底边长为l(为定值),这个斜面的长为l/cos,沿这个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gsin,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2l4l1l1这是一个时间tsat2就可得gsint2,则tgsincosgsin22cos2随角变化的函数式,可反映沿每一个斜面下滑的结果,不难看出,当45时,

最小为2l/g,即沿倾角为45°的斜面下滑用时最短。)

10. 解:物体P随传送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等时若未到达B,即做一段匀速运动;P从B至C段进行受力分析后求加速度,再计算时间,各段运动相加为所求时间。

P在AB段先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F1ma1,F1FN1mg,va1t1,

得P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vv0.8s a1g1122a1t1gt10.8m, 22sABs1vt2ss匀速运动时间t2AB10.6s

vs1P以速率v开始沿BC下滑,此过程重力的下滑分量mgsin370.6mg;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其大小为mgcos370.2mg,可见其加速下滑。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37mgcos37ma3,a30.4g4m/s2sBCvt3 12a3t32解得t31s(另解t'32s,舍去)从A至C经过时间tt1t2t32.4s

练习6.3-2答案

1.【解析】 F=ma中F指合力,用很小的力推桌子时,合力为零,故无加速度.

【答案】 D

2.【解析】 F、m、a必须选取统一的国际单位,才可写成F=ma的形式,否则比例系数k≠1,所以选项A错误;牛顿第二定律表述的是某一时刻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它既表明F合、m、a三者数值上的对应关系,同时也表明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是一致的,即矢量对应关系,而与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知,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各自产生一个加速度,与其他力的作用无关,物体的加速度是每个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故选项C正确.

【答案】 BC

3.【答案】 B

4.【解析】 设总的阻力为F′,第一次推时F-F′=ma1,式子两边同乘以2,得2F-2F′=m·2a1第二次推时,2F-F′=ma2,比较两个式子可以看出a2>2a1,所以D正确.

【答案】 D

5.【解析】 由题意,力F1作用于物体的加速度a1=3 m/s2,F2作用于物体的加速度a2=4 m/s2,F1与F2的合力F的范围|F1-F2|≤F≤F1+F2,故两力同时作用于此物体的加速度|a1-a2|≤a≤a1+a2.

即1 m/s2≤a≤7 m/s2,故选项A、B、C正确.

【答案】 ABC

6.【解析】 在沿斜面方向上,物块匀加速下滑时, 有mgsin 37°=ma,①

匀加速上滑时,有F-mgsin 37°=1.2ma.② ①②联立解得推力F=1.32mg. 【答案】 B

7.【答案】 B

8.【解析】 物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Ff=F=μFN=μmg,当F逐渐减小时,Ff=μmg不变,所以产生与v方向相反即向左的加速度,加速度的数值a=

Ff-F

随F逐渐减小而逐渐增大.因为a与v方向相反,所以v减小. m

【答案】 D

9.【解析】 因为速度变大还是变小,取决于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当a与v同向时,v增大;当a与v反向时,v减小),而加速度由合力决定,所以要分析v、a的变化情况,必须先分析物体受到的合力的变化情况.

物体从A到B的过程中水平方向一直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f=μmg,大小不变;还一直受到向右的弹簧的弹力,从某个值逐渐减小为0.开始时,弹力大于摩擦力,合力向右,物体向右加速,随着弹力的减小,合力越来越小;到A、B间的某一位臵时,弹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0,速度达到最大;随后,摩擦力大于弹力,合力增大但方向向左,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所以,小物体由A到B的过程中,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正确选项为B、D.

【答案】 BD

10.【解析】 物体沿轨道运动的加速度由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提供.轨道与水平方向夹角记为θ,则

mgsin θa==gsin θ.

m所以a1>a2>a3.

12

运动时间满足at=l,t=

2

2l, a

因为l1a2>a3,故t1【答案】 B

11. 【解析】 选汽车为研究对象,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F-Ff=ma①

依题意有:Ff=0.3mg② 由①②式得F=ma+0.3mg

=8×103×1.5 N+0.3×8×103×10 N=3.6×104 N 【答案】 3.6×104 N

12.【解析】 前4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v-04a1== m/s2=1 m/s2①

t14

设摩擦力大小为F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l=2glsin θ=2gh.故速度相gsin θ

F-Ff=ma1②

后6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0-v-42a2== m/s2=- m/s2③

t263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a2④

由②④可求得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 2

F=m(a1-a2)=2×(1+)N=3.3 N.

3【答案】 3.3 N

练习6.4-1 一、选择题

A.物体的质量不变,a正比于F,对F、a的单位不限 B.对于相同的合外力,a反比于m,对m、a的单位不限

C.在公式F=ma中,F、m、a三个量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D.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千克、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时,F 必须用牛顿做单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基本单位; B.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导出单位; D.在国际单位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导出单位

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4.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灌溉用的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

动旋转

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向游去

5.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二力的性质一定是相同的。

6.如右图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D、Q对桌面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7.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8.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合力为零 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③因为地球质量大于物体质量,所以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大于物体对地球的反作用力

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 ( ) A 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才大小与两个物体质量有关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性质相同的力 10.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正确的说法是

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B.某物体若只受一个力的作用,说明可以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 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卵击鸡蛋,蛋破而石头没损伤,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B.物A静止在物B上,A质量小于B质量,所以A作用于B的力小于B作用于A的力

C.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对桌面压力和桌面对书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 1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述题

13、马拉车的作用力和车拉马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什么马还能拉着车前进?

4-4答案

1、D 2、AD 3、D4、C 5、D 6、C7、B 8、C 9、D 10、D 11、C12.米、千克、秒[

13.因为马的拉力大于马所受的摩擦力。

练习6.4-2 一、选择题

1、下述有关力学单位制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有关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单位,不能采用其它单位 B.力学单位制中,选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长度、物质的量和速度 C.力学单位制中,采用国际单位的基本单位有千克、米、秒 D.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达 2、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中的单位表示,只要正确应用物理公式,其结果就一定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的

D.一般说来,物理公式主要确定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并不一定同时确定单位关系

3、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的是( )

A.牛顿

B.秒

C.焦耳

D.瓦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瓦”是导出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正确的是( )

A.焦/秒 二、填空题

5、请把下列物理量与单位一一对应起来(用线连接)

(1)力 (2)压强 (3)功 (4)功率

(A)kg·m2/s3 (B)kg·m/s2 (C)kg·m2/s2

(D)kg/(s2·m)

B.牛·米/秒

C.千克·米2/秒2 D.千克·米2/秒3

6、以下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各是什么?

力 ;长度 ;质量 ;加速度 ;速度 ;体积 ;时间 。其中,基本单位是 ,导出单位是 。 7、对于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要求选择填空:

A.密度 B.米/秒 C.牛顿 D.加速度

E.质量 F.秒 G.米 H.长度 I.时间 J.千克 K.力 L.位移

(1)属于物理量的是 ,其中属于矢量的是 ,属于标量的是 ;

(2)属于物理量的单位的是 ,其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属于导出单位的是 . 三、计算题

8、质量为10g的子弹,以300m/s的速度水平射入一块竖直固定的木板,把木板打穿,子弹穿出的速度为200m/s,板厚10cm.求子弹对木板的平均作用力。

9、质量m=2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0N。现对物体施加一水平推力,使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测出物体在运动后10s末的速度为8m/s,求水平推力的大小。

练习6.4-2 参考答案 1、【答案】CD 2、【答案】ABC

3、【答案】ACD 4、【答案】D

【解析】pFvkg(m/s2)(m/s)kgm2/s3

5、【答案】(1)与(B) (2)与(D) (3)对应于(C) (4)与(A)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可知力的单位应是kg·m/s2,所以(1)与(B)对应;压强的单位,由分式P=F/S导得为N/m2,即kg/(s2·m),所以(2)与(D)对应;功的单位由公式W=Fs导得为N·m,即kg·m2/s2,所以(3)对应于(C); 功率的单位由公式P=W/t得到,即kg·m2/s3,所以(4)与(A)对应。

6、【答案】N m kg m/s2 m/s m3 s m、kg、s m/s2、N、m/s、m3 kg·m/s

7、【答案】(1)ADEHIKL DKL AEHI (2)BCFGJ FGJ BC 8、【答案】2500N

【解析】近似看成匀减速,已知量有v0=300m/s vt=200m/s s=0.1m

2Fvt2v0据s有a=-250000m/s2 a合有F=ma=2500N

m2a9、【答案】56N

【解析】根据已知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8m/s,时间为10S,则可以求得加速度a=0.8m/s2,再根据aF合有F=ma=16N,合外力等于拉力减去摩擦力,所以拉力m等于合外力加摩擦力,F=16+40=56N

练习6.5-1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对于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和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弹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弹力是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关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静状态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只有两个物体质量相同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关于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不论是动还是不动,马拉车的力大小总等于车拉马的力的大小 D.马拉车不动或匀速前进时,才与马拉车的力大小相等

4.用水平力F将木块M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若以N表示墙壁对木块的弹力,R

表示木块对墙壁的压力,下列对F、N、R判断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

A.N和F的合力为零 B.F和N是一对平衡力 C.N和R是性质不同的力 D.F和N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 )

A.一对 B.二对 C.三对 D.四对

2.在拔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拔河获胜有利的是,(绳的质量不计) ( )

A.双方对绳的拉力的大小 B.双方所受地面静摩擦力的大小 C.双方拔河人员总质量的大小 D.双方队员与地面接触处的粗糙程度

3.在测力计两端各栓一绳,两人都用100N的力各拉一绳,这时测力计的读数和

所受合力分别是 ( )

A.100N、200N B.100N、0 C.200N、200N D.200N、0

4.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灌溉用的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旋转 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向游去

5.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 ( )

A.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B.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

6.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线悬于天花板上,

如图4-5所示,下面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 )

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 B 图4-5 B.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C.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 D.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7.人在沙滩上行走时容易下陷,下陷时 ( )

A.人对沙滩的压力大于沙滩对他的支持力 B.人对沙滩的压力等于沙滩对他的支持力 C.人对沙滩的压力小于沙滩对他的支持力 D.无法确定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苹果从树上落下,落向地球,说明苹果受到了地球的作用力;而地球不动,说明地球没有受到苹果的作用力

B.汽车运动时,并没有别的物体在牵引它,因此汽车的牵引力就无施力物体 C.武术表演,运动员用力打出去的空拳,就没有受力物体

D.喷气式飞机飞行时,是依靠喷出的气体对飞机产生的巨大动力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A、B叠放在水平面上,用细绳绕过光滑定滑轮相连接,A的重力为5 N,B的重力为10 N,各接触

A F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如图4-6所示,当

B 匀速拉动物体A时,作用在A上的水平力

图4-6 F=______N.

2.如图4-7所示,底座A上装有长0.5m的直立杆,总质量为0.2kg,杆上套有

0.05kg的小环B,它与杆间的摩擦力恒定,当环从底座上以4m/s的初速度飞起,刚好能到达杆顶,求环在上升过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是多少? B

A

图4-7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如图4-8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个重G=10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地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

图4-8

若弹簧秤的示数变为T′=6N,则台秤的示数 ( ) A.保持不变 B.增加10N C.增加6N D.增加4N

练习6.5-2

一、选择题

.大人拉小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小孩被大人拉走时,大人的拉力大于小孩的拉力 B.当小孩赖着不走时,大人的拉力小,小孩的拉力大 C.因为大人力气大,所以大人的拉力大,小孩的拉力小 D.什么情况下,大人和小孩的拉力都相等 1.下面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2.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即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也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究竟称哪一个力是反作用力是任意的

4.关于马拉车时马与车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拉车而车未动,马向前拉车的力小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B.马拉车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C.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D.无论车是否运动、如何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5.如图3—4—2所示,两个木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试分别作出它们的受力示意图,并在它们所受的力中找出成对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成对的平衡力.

图3—4—2

参考答案:

1.D 2.AB 3.CD 4.D 5.略

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 ]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 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2.在拨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 ]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

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 D.质量大于对方

3.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4.重物A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如图1所示.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F1的反作用力是F4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1的施力者是弹簧 D.F3的施力者是物体A

E.F1与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 ]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6.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我们可以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B.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7.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灌溉用的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旋转

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向游去

8.如图2所示,A、B两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共同以加速度a向右移动,则在A、B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 [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二、填空题

9.甲、乙两队举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如果甲队对绳的拉力为F甲,地面对甲队的摩擦力为f甲;乙队对绳的拉力为F乙,地面对乙队的摩擦力为f乙,绳的质量不计,则有F甲____F乙,f甲___f乙(选填“>”、“=”或“<”)。

10.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定是作用在___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必定是作用在______物体上的。

11.用绳悬挂一重物,当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时,重物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重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_。

练习6.5-1 答案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B 2.D 3.C 4.AB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C 2. CD 3.B 4.ACD 5.C 6.D、C 7.B 8.D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10 2.1.7N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 D

分析:金属块浸入水中后,水对金属块产生浮力F.由弹簧秤的示数知,浮力的大小为: F=G=T′=10N-6N=4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金属块对水也施加一个反作用力F′,其大不F′=F=4N.通过水和缸的传递,对台秤产生附加压力.所以,台秤的示数增加4N

练习6.6-1

七、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下面关于失重和超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小;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 B、在电梯上出现失重状态时,电梯必定处于下降过程

C、在电梯上出现超重现象时,电梯有可能处于下降过程 D、只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必定处于失重状态 2、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减小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一点重力都不受了

D、不论超重、失重、甚至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 3、下列关于质点处于平衡状态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质点一定没有加速度 C、质点一定匀速运动 D、质点一定保持静止 4、如图斜面上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弹力的合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斜面给物体的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C、物体所受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D、物体所受重力、弹力、摩擦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如图用细绳悬挂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平衡 位置P点缓慢地沿圆弧移动到Q点,在这个过程中,绳子拉力T 和水平拉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T不断增大,F不断减小 B、T不断减小,F不断增大 C、T与F都不断增大 D、T与F都不断减小

6、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电梯上。当电梯静止时,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大小为 N;当电梯以1m/s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大小为 N;当电梯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下降时,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大小为 N(g=10m/s2)。

7、某人在以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的升降机里最多能举起80kg的物体,

他在地面上最多能举

起 kg的物体,若此人在一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40kg的物体,则此升降机上升的加速度为 m/s.

8、如图所示为电梯上升的速度图象,若电梯地板上放一质量为20kg 的物体,

2

2

则:

(1)前2s内和4—7s内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各为多少? -1 /m.s(2)整个运动过程中,电梯通过的位移为多少?6 4

练习6.6-3

第三章 第七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评价建议

1.知道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并知道它们的产生条件 基础训练(5分钟,10分) 1.(3分)若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一定是( ) A.静止的 B.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为零

D.各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1.(3分)大小不同的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力,同时作用在一小球上,以下各组力中,可能使小球平衡的一组是( )

A.2N,3N,6N B.1N,4N,6N C.35N,15N,25N D.5N,15N,25N

2

3.(4分)一个弹簧秤最多能挂上60千克的物体,在以5米/秒加速下降的电梯里,则它最多能挂上_____千克物体。如果在电梯内弹簧秤最多能挂上40千克

2

物体,此刻电梯在作______运动,加速值为_______。(g取10米/秒) 综合训练(25分钟,30分) 1.(5分)木箱中有一个10kg的物体,钢绳吊着木箱向上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0.5g,至第3s末,钢绳突然断裂,那么,4.5s末物体对木箱的压力是( )

A.100N. B.0. C.150N. D.5N. 2.(5分)在升降机中用弹簧秤称一物体的重力,由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可以判定系统的运动状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示数偏大,则升降机可能是向上作加速运动 B.示数偏小,则升降机一定是向下作加速运动

2 O 2 4 6 8 t/s

C.示数准确,则升降机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D.示数时大时小,则升降机一定是作上下往复运动 3.(5分)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质量为60kg的物体,在一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质量为80kg的物体,则电梯的加速度为________;如果电梯以这个加速度匀加速上升,这个人在电梯内最多能举起质量为________的物体(取g=10m/s2). 4.(7分)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如4-7-1所示,处于静止,则球对斜面的压力

大小是( )

图4-7-1

A.mgcosθ B.mgtanθ C.mg/cosθ D.mg/sinθ 5.(8分)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200kg的木箱,它和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在木箱上加一个和水平方向成30°角的推力F,如图4-7-2所示.求木箱匀速前进时的推力

图4-7-2

拓展探究(15分钟,20分) 8.(8分)如图4-7-3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A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一个跟水平方向成53°角的推力F作用后,物体紧靠墙壁向上匀速运动,取g=10m/s2,求:推力大小

图4-7-3

6.(12分)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之间用不可伸缩的质量不计的细绳连接起来,如图4-7-4所示。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3千克,mB=2千克,

它们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今用一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10牛的恒力F拉B,使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求: (1)A、B运动的加速度等于多少?

2

(2)A拉B的力等于多少?(取g=10米/秒,sin37°=0.6,cos37°=0.8)

图4-7-4

6.6-1答案 七、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1CD 2D 3B 4BD 5C 6、500;550;550 7、60kg;5m/s2

8(1)260N;160N (2)27 m

6.6-2答案 参考答案

2

基础训练1.D 2.C 3.120;匀减速下降或匀加速上升;5m/s

综合训练 1.B 提示:绳断后,木箱获得向下的加速度大小为g. 2.A 3.2.5m/s2,48kg

4.C 5.245N.提示:把F正交分解 拓展探究 1.40N 2.(1)0.72m/s2 (2)5.16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