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西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探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陕西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探析

作者:何俊丽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07期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如何进一步的推进陕西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陕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摆在三秦儿女面前的重大问题。 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分析

首先,转变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省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自从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经济增长率已连续8年保持在12%以上,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不断上升,位次不断前移,综合实力已呈现“飞跃”状态。但陕西作为资源大省依然存在:发展不够、基础不强、结构不优、动力不足、群众不富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严重妨碍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其次,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也是优化产业改革、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的市场化程度低,内向型经济结构制约着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目前,我省三次产业比为9.4:54.5:36.1,呈现出一产弱、二产竟争力不足、三产滞后的特点。三次产业之间联动不强、信息沟通不畅、协作配套不够,县域经济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反哺农业、带动服务业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绝对不能走过去发展的老路,只能转变发展方式,闯出一条适合我省经济发展的道路。

最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更是体现以人为本,践行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转变观念,调整我国固有的“家国观”。我省在财富分配中,应当由过去流行的“藏富于国、用富于官”,逐渐调整为“藏富于民,用富于民”。陕西省2011年的经济发展指标中,值得肯定的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4%,其增速目标高出GDP增长12%的两个百分点,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就是说,要适当扩大和提高我省城乡居民的的收入水平,使老百姓“能够消费、敢于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五中全会拉开了陕西富民的序幕。 基本思路

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效增收为目标,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在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层次上,对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调整,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第一,围绕优质专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加速优质粮食品种向优势产区集中;同时加快养殖产业。依托蒙牛乳业、秦宝牧业等龙头企业,加快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牛、肉牛等畜禽良种的推广和品种改良,发展畜牧小区、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建立优质奶源基地和肉牛羊生产育肥基地,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果业市场竞争力。以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为重点,充分发挥猕猴桃、草莓、中华寿桃等五个以获得无公害认证的果品的品牌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加快猕猴桃品种改良和出口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原产地和绿色产品认证,进一步做大做强猕猴桃为支柱的果业。

二、加快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第一,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四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和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陕西省已具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建材等产业集群,下一步要依托骨干企业,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企业分工,加快配套协作,加快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升级,把他们培育成陕西省工业发展的龙头和支柱。

第二,加大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狠抓工业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产业。严把政策关口,对能耗大、污染高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快调整工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积极推动企业的整合、重组和改组,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领域,尽快形成和发展几户主叶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同时,以股权多元化为重点,加快企业改革力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选择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资本市场進行多元化融资,促使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陕西省旅游业档次和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通过组建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来扩大融资,吸纳政府、企业和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另外要加强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提升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和现代服务方式。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提升这服务功能,促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