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化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十七) 作者:net 文章来源: 点击数:242 更新时间:2004-12-20 智点:9 星级:★★★★★ 九、 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分析与展望 集团公司自1998年底开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以股份公司作为试点单位首先进行。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工作成果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1999年,是铜价较为低迷的一年,公司不仅顶住了残酷的市场压力,而且超额完成了预算目标,股份公司净利润增长17%,应该说预算管理功不可没。经过多次调查与座谈,我们发现铜业公司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⑴. 工作经验总结 ①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安排具有整体性和合理性。特别是股份公司成立了预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预算管理的各项事务;矿山制订了具体详细的《预算化管理实施办法》,并以文件的形式下达执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② 做好了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整个集团自上而下全面进行预算管理知识讲座、培训,并层层落实,展开充分的讨论,使员工们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识到自己在预算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完成的工作。 ③ 责任中心划分清楚,责权利关系明确。股份公司根据预算管理要求,严格划分了利润中心、投资中心、模拟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等责任中心,并与各责任中心负责人签订了严格的预算执行责任书,下达了明确的利润指标和经济责任指标,并将预算完成情况与个人收入分配挂钩,使各责任中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④ 财务预算方案编制合理而明确,预算方案层层分解。集团公司、各下属企业多次开会研究、讨论预算编制方案,并充分调查取证,以使预算方案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也是由点到面、由上而下逐步推进,最终在全集团范围内全面进行。 ⑤ 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开展得较好。如能及时调节内部转移价格体系,费用分摊逐步规范,投入200多万元增加计量仪表,完善计量体系,建立和健全投入产出体系,修改制定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等,所有这些基础工作都保证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⑥ 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分解比较彻底,使最基层的员工都切实感受到预算管理的压力。如技术指标已能根据实际要求分解到各车间、班组,经济指标也分解到最小限度,这也表明预算管理尤其在生产系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⑦ 集团开始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股份公司开发出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便于完善预算编制和控制程序,使公司预算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系统化。 ⑵. 存在问题分析 预算管理没有加强对原料处、供应处的考核,其他责任中心对这两个单位的反映较大。由于其他责任中心(尤其是成本中心和模拟利润中心)的主要材料采购控制在供应处,因此采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这些责任中心预算的完成情况。而预算管理并没有对采购价格进行控制,致使采购价格分歧较大,建议各责任中心和供应处共同决定该责任中心的采购价格,采用比价采购,对供应处的考核也应将完成采购数量和控制采购价格同时考虑。另外,原料成本占股份公司总制造成本的比重很大,对原料采购的价格、品位、数量及采购成本应严格预算和控制。目前,股份公司在责任中心划分中并没有将这两个部门包括在内,是否考虑在以后预算管理中放在“利润中心”重点考核。 股份公司内部并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内部市场体系,预算考核基本采用同一形式的承包制来签订合同书。这种方式对完全意义上的成本中心(如动力分厂、收尘车间、供排水车间)是卓有成效的,但却无法合理反映模拟利润中心的利润实现情况。给人的感觉是各责任中心是在完成预算承包任务,都在为控制成本、费用而努力。这种方式使内部市场机制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没有建立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体系,这与第二点是密切相关的。目前主生产系统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定价是由财务部完成的,各责任中心对这种价格并不很关心,甚至算出内部利润大幅波动也不在乎。其主要原因是对责任中心的考核并没有按转移价格来计算,转移价格制定也有不合理性。预算管理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才是根本目的。 责任中心的考核主要是总量考核,没有实现单位成本(费用)考核,考核基数也没有与产量挂钩。按照预算管理理论,随着产品产量的提高,允许成本费用总额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只要其增长幅度按可比性原则小于产量增长幅度,即认为预算执行有效。通过调查,我们普遍听到各责任中心对此的抱怨,希望引起领导层的注意。实际上,从1999年预算完成情况来看,各责任中心的成本(费用)总额基本上都有所增加,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完成预算情况不理想。 对费用中心的考核没有实现“横向到边”,管理费用控制不很明显。国有企业的高管理费用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预算管理要求对管理费用的控制实行“零基预算”,严格控制到各管理职能部门,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管理费用。 财务部在预算管理中承担的责任过于重大,建议设立常设性的预算管理机构。由财务部负责预算管理的弊端在于工作不能专一、不能有效协调各部门工作、容易将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混淆,预算工作与核算工作混淆等。 ⑶. 预算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股份公司1999年预算管理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公司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① 全面预算编制中应充分考虑对上市公司最新的财务要求,如计提四项准备、减少内部关联交易、配股财务要求等,这些都对预算编制至关重要。 ② 预算管理中财务费用预算编制难度较大,公司高层领导应就来年的融资规划、投资规划、流动资金需求等对预算管理工作以宏观指导,以保证投融资预算、财务费用预算的合理性。 ③ 原料、中间产品存货对预算的准确性影响很大,应加强存货预算的编制,保证编制的合理性。 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① 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集团内进行经验交流,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书面形式规范预算管理的程序,并建立良好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 ② 在预算管理MIS软件运用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并逐步将规范化的软件在全集团内推广。 对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展开研究、讨论,确保预算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使云南铜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