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他人的子孙兴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他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分歧,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
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所以兰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贵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写兰花的,或借兰花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或表示自己对兰花的喜爱,或借兰花蓝表示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下面是对我最喜欢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
孔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苍天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这首诗是孔子在被赶出鲁国是看到路边兰花与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写出了这首诗,他更是借这首诗写出自己像兰花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他一兰花自喻也表示了自己不肯与杂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洁。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此诗作于作者53岁,应该生长在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方向等待清风的的到来。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不断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干走通。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方大事已成,良将功臣无用了,可以将他们处置了。 本诗用兰花来比方人的高贵品格,君子应该如兰花一样坚持高尚的节操,表示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不为黑暗污垢所染的高尚品德。 此诗后半亦纯是说理,然亦不入“理障”,而有“理趣”。陶渊明讲的是应当急流勇退,脱离黑暗官场,隐居田园的道理。它使前四句形象描写的寓意更加鲜明,而且深化了。所以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称赞这首诗是“真理真诗”,“说理诗必如此,乃不愧作者”。
本首诗也是借兰花恬淡,与世无争的特点,来表示作者自己隐居生活的惬意,以兰花空谷幽兰的特点来表示自己虽然隐居于山林之中但是自己的诗歌会像兰花的馨香一样来影响他人。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这首诗是李白在路途游玩时所写的,是一首五言绝句。这
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作者借兰花这个意向表达自己虽然才干被隐没,但是自己的一些朋友知音还是看到了自己的才干的,为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干就可以了。作者看到兰花隐没于众草之中,感觉到无限的悲惨,于是联系到了自身的际遇,生出无限的感慨。从整首诗看始终都在写兰花的在众草中的形象,最后一句更是写出来了作者此时自己的心声,如果没有清风的来吹散花香,那么香气为谁发出呢。这就是间接标明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他自己的路途的知音自己的才干为谁施展呢。
下面是对兰花从古到今的做一个论述; 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
又有
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
是“理想之美
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
隐谷之中
见幽兰独茂
蔚然
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 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
以兰花为寄托
干百也有
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 。 后世诗人在咏兰时
许多的名句比方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
芳意竟何成”刘克
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使得兰花文化不竭得以拓展和延续。
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了。 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
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
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
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
把人的芳洁、美慧
“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称为“兰章”
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
喻为“兰心蕙 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我国人民心目中
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一、 兰之“芳香”
“手培兰花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这是古人写的一首咏兰诗
它对兰花作了生动
的描述其中道出了兰花之“香”是兰花的最大特点其香色清绝素心香远。兰花因其香气
自古被称为“香祖”、“国
香”、“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
咏兰香、称兰香、赞兰香的人多不堪
数有些文人雅士更是以兰香的脱俗而自勉。孔子曾对着隐谷中
的香兰喟然叹句“兰当为王者香谷中香兰独茂
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隐草丛而芜没。在孔子
却以众草为伍虽香而孤
看来兰花的香是别样的、独特的当之王者而无愧又以此香暗喻了芬芳袭人然曲高和寡、独茂壑谷的风格喻己。
在中国近现代也有很多诗句都是称赞兰香的诗云“幽兰在深谷遇。”齐白石的《兰》
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一春谷口雨如麻
如陈毅元帅有求者遍山以此来喻人又
水洗风吹叶倒斜。
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1】”
二•兰花乃君子 “生在幽谷
不以无人而不芳。”二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
国不但发现兰花而且写下流传千古的赞美诗。兰花以质朴纯真的品质健美俊秀、千差万此外风姿素雅内向、含蓄不露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独特幽香
坚强屹立、不怕狂风暴雨、残雪酷霜
被称颂为“花中君子”。
的斗争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兰花是大自然的杰作雅喻。中国兰文化渊远流长
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历代仁人志
士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修养、人文哲理之妙谛
因而
兰有国香、人
格之花、民族之花的美称。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可说
是兰文化的奠基者。《孔子家语》有云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
不谓穷困而改节”因此兰溶入儒并深植于中华民
家哲学思想而开始了一代又一代地沿袭着后人族的德行之中。【2】 此后
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关兰的辞章迭
如三国时期的稽康、晋
出还频见于历代典籍的诗、词、赋中
代的陶渊明、唐朝的李白、杨炯、杜牧等都留下了关于咏兰颂兰的很多名篇佳作华词丽句。上承屈原的《幽兰》诗
“幽兰生前庭
朴雅含蓄
下启李杜的陶渊明
他见别
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
萧艾丛。”韵味深长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到了宋朝
可见在诗人
直接以兰为题咏兰颂兰的诗词歌赋更是屡见不鲜笔下虽是同名咏兰
但表示兰的方式、含义却各有异同。
三、兰之“秀质” 金声玉韵
蕙心兰质”这是描写兰花秀质的诗句
正如蕙质兰心一词
对于兰花
的秀质也是很多人所欣赏的通过兰花品质
来比方人的性格。“莲花过雨清宜画兰箭临风韵似诗”这是清代阮元的诗由此看出诗人对兰、兰茎的喜爱至极韵比方成一首诗淡雅诗韵。“质幽偏受燕支意”把兰的秀质赋予了人的性格出来。
国兰貌不惊人天职而又内在风递远馨”
刘克庄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
还是在喧闹城市
把兰茎的风
此花解得灵修
把兰的温润素雅生动的描写了
无论在静寂的山野
“空谷佳人”总是那么文静和简朴似乎还带着几分羞涩。兰花“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杨 炯抹更没有媚态俗气
她无须浓妆艳
却具有沉静、朴实的诱人魅力正如“富
清雅孤高者、弱而不阿的文士则偏
贵者爱牡丹隐逸者爱菊花
爱兰”一样。【3】兰花除了它的香气吸引人之外它那花朵的简单配上它那疏朗秀美的叶子雅致秀丽有点孤傲不平的感觉秀逸天成
感觉上那时见到的兰花真的很它虽然简单
但却素洁清幽
或许
与中国人所推崇的廉洁、质朴的情操正好结合
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兰花的原因吧。
中国人爱兰
是爱她的纯真和质朴这是东方人性格的一种
推崇
极好的反映。中国人喜欢素淡、雅致、清幽、洁净的风格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的完美结合令人清心
而中国兰正是这种风格与情操
令人舒怀。人们欣赏兰花不但仅限于花
而且涉及香气、姿态、叶艺、盆架等方面。有人说庭院一盆兰蕙可以衬托出主人的身份和情趣。这恐怕也未必是夸大其词。诚然中国人对兰花的欣赏已远远超出兰花的自己而是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兰花文化。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
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悬兰草 遇净土而生 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分歧,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
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