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药2010年6月第3卷第l2期Chin J of Clinie ̄RationM Drug Use,June 2010,Vo1.3 No.12 ・69・ ・用药经验・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白爱岐 【关键词】抗生素;骨科;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 978.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3296(2010)12—0069—0l 各类抗生素的应用无疑给临床大量的骨科感染性疾病患 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滥用广 者带来福音,但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却是一个不可忽 视的问题。笔者随机抽查了2009年我院骨科住院患者120 例,其中应用抗生素100例占83%。现将骨科临床抗生素应 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1未能及时进行常规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本次调查中骨科感染性疾病有急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 硬化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均应在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将 血、脓液分泌物等临床标本送检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但在 结果尚未获得时,临床医师只能根据患者的病史、感染部位、临 床表现,分析出可能的致病菌种类来确定使用何种抗菌药。在 调查中发现临床上多先使用抗生素,几天后才做细菌培养及药 敏试验,这样既影响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准确性,又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 2抗生素在预防性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发现,骨科住院患者,骨折、关节脱位、挫伤等患者 较多占75%,临床常规手术前用抗生素3~7d。100例中只1 例未在术前用药,而手术后又连用抗生素5~10d,少数达15d, 均属不合理预防性用药,而真正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只占 20%。抗生素在预防创口感染方面的疗效是肯定的,但除了严 重的骨折,可在术前1天和手术后3—7d使用抗生素;对一般 性骨折,可在术前或术中一次性使用抗菌药。 3应针对致病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调查骨科应用较多的抗生素主要分为3大类:青霉素类;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西梭霉素、 链霉素);头孢菌素类(新治菌必妥、头孢曲松钠);其他还有林 可霉素,甲硝唑等。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骨科感染 性疾病,其致病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其他还有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属、沙门 菌属等,偶尔也有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及绿脓杆菌引起。根据 以上致病菌分类,选用何种抗生素至关重要。目前在骨科感染 性疾病中,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已表明主要致病菌种类已 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可能与长期滥用抗生素有关。因此,在考 虑选择抗生素时除了及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外,还应结合 药物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计算其应用价值,才能减少用药的 盲目性,增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4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的不合理性 分析发现,在预防及治疗感染时最少使用2种抗生素,一 般为4种左右,最多达5种以上。用药方式有肌内注射、静脉 滴注、口服、伤口冲洗等。有时几种方式集用于一个患者身上, 例如1例左胫腓骨骨折患者用了青霉素,链霉素,头孢曲松钠, 妥布霉素,头孢唑林;另有1例慢性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用了青 作者单位:054200河北省内丘县人民医院 谱抗生素的后果是严重的,只能是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使人 体菌群失调,不仅不能控制感染,甚至可能引起二重感染。 5合理选用抗生素的原则 在调查中除了发现应用抗生素的剂量、疗程不合理外,还 发现对学龄前儿童及70岁以上老人所用抗生素种类、剂量、疗 程均与青壮年相同,未考虑老年人、儿童与成年人不同的生理 特点。每1种抗生素都具备一定的药理特点,医师应善于将每 种抗生素最突出的特点用于I临床,才能真正达到治疗目的。 6讨论 在治疗骨和关节感染时,选用抗生素应考虑以下几点: (1)该药全身应用后,应能在骨组织或关节腔中达到有效治疗 浓度,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都具有这一特点,并且超 过其他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在较大剂量时也 可在骨和关节中达到一定浓度,而氨基糖苷类药物、红霉素、氯 霉素等则渗入关节中的浓度较低 J。(2)致病菌对所有抗菌 药应不易产生耐药性。(3)治疗骨髓炎时常需较长时间用药, 选药时应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应用较安全,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磷霉素的毒性均较 低,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氯霉素则不能长期使用。(4)在全 身应用抗生素后,已有足够药物渗入病灶内,不宜用抗生素作 腔内、局部注射,以免引起继发感染。(5)骨伤科混合感染主 要分布在开放性骨折和慢性骨髓炎。由于开放性骨折患者损 伤重、病程长、体质差、伤口污染严重,是多种条件致病菌感染 的有利因素,特别是粉碎性开放骨折,术前搬动易发生移位,创 口外露;手术时间长,术后创面积血或清创不彻底,坏死组织存 留,给细菌生存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增加了再次污染和混合 感染的机会。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易发生混合感染,其菌 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单一菌株,而且多重耐药和不对称耐药现 象较为严重,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与使用抗生素的量、频率是 有直接关系的。抗生素的选择和个体化用药非常重要,应根据 药敏报告,首先选择对2种细菌均敏感的单一抗生素进行治 疗,除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应同时选择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 外,混合感染应尽可能减少联合用药,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可使许多细菌性传染病、严 重感染及合并感染得到及时控制、挽救生命,然而抗生素的广 泛应用与滥用浪费了医疗卫生资源,引起不良反应,加速细菌 变异产生耐药性,使新型抗生素开发的速度无法跟上病菌变异 的速度。故临床医师应尽快提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研究,合理 地选择使用抗生素,使其治疗疾病的效果达到最大值。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刘裕昆,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M].2版.上海:上海科技 出版社.1998:30235. (收稿日期:201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