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词语含义题型专题
词句理解题型展示:
1 .加点词、画线的句子(段)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 .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3 .如何理解加点词、画线的句子(段)?
4 .请你对加点、画线的句子(段)进行赏析。
答题指导:
1 .关键词含义的答题技巧:
(1)结合特色语言环境,落实到文章所指; (2)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3)注意修辞手法,区分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4)注意词的言外之意,区分一词多义。
表述格式: 关键词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扣主题
2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实战演练・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山那边的山啊,铁直着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二)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 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 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
“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 “嫩嫩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
的、绿绿的”本该放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2
(为什么用“闹”,而不用“叫” ?)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实战演练 1 .词语的含义
一个美丽的错误
上一个论坛,读到网友发的一个帖子,感动莫名。
那帖子的大概内容是:一次数学考试,毛毛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在旁边扣了 1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
竖列的是“一车土” “一块砖” “一张纸”, 右边竖列的是“1吨” “2公斤” “3克”。毛毛在“一块砖”和“3
克”之间连了道线。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段话是不计分的。毛毛的那段话里
有这样的句子:“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每块砖只有 3克就好了。我爸爸太累了。我
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加了 1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 1分。你得了满分一-
爱心满分。祝贺你!”
爱心满分!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毛毛呢?天真,孝顺,联想丰富……一个多么可 爱的孩子啊!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怜惜与挚爱。那么,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位老师呢?耐心,
智慧,善解人意……一个多么可敬的老师,是她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天堂,是她为孩子的爱心增添了光明的亮 度。学生故意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老师也跟着存心“错误” 了下去,一道连线对接起来的,也许是两颗同样纤 细质朴的善良的心……
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让我鼻子发酸的故事:一个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 文。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人死为“走”)的时候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 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 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听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 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作文刚好一页,字歪歪斜斜的。那一页,老师没有给分,只是打了个大大的红叉。
接着,我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怪”孩子的老师。当我看到这篇作文,会不会感动呢?说实在的,此时此刻, 我真的也想像毛毛的老师那样犯一个美丽的错误,在这篇作文上画一个红红的勾,倾心聆听一次孤儿寡母的爱与 哀愁,轻轻地抚摸一下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创痕,拓宽一个孤寂孩童爱的出口。
《圣经》里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
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
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
而我想说的是,我爱那个在艰难的生活夹缝中仍懂得感恩的孩子, 我爱那个在无邪的心灵前深深凝视的老师,
我喜欢那个美丽的错误……
【问题】
1、阅读文章第3自然段划线句,毛毛为什么犯这样的“错误”?错误有何含义?
解析: 明确考点: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1)、联系词语本义
(2)、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3)、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X X”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在第三题中,我们可以根据答题套路总结出答案, 如果以后我们再遇到“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
含义”的题型,也可以套用此方法来答题。
答案示例:“错误” 一词原指不正确的事物或行为,在文中具体指毛毛希望爸爸能够不那么辛苦而故意“让
砖头只有3g”,这个“美丽的错误”充满了对爸爸的爱。
答此类题要注意: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 特殊含义。
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 语境。
2.词能否互换位置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扬州市)
(1) 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2) 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 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
他不禁舔了舔嘴唇, 说:“妈妈,我要那个! ”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3) “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 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4) “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5) “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6) “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7) “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8) “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
(9) 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 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
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10) “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11) “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 ”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 ,在孩子子的屁
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12) 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 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
拢着,不肯离去。
(13) 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 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 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
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14) “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 ”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
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着她的孩子走开了。
(15) 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16) 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 “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
“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17) “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 ?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18) 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
(19) 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作者:马德 文章选自《中国青年》)
问题:文章第(2)段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 ?第(11)段加点处作者为什么用 “拍”不用“打” ? 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解析:| 步骤:1.表态 是能换还是不能换啊?(一般情况下是不能) 2 .根据语境具体说出理由,为什么不能换 3 .说出“如果换了会有怎样的影响”或“不换的好处” 【答案】:
+ |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是什么,说明他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 ―+ |这样说更符合他 求的情况。.
拍”和打”表意程度不[样,| + |打\"比拍'程度更重J +所以用 拍”才能恰当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 比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