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1期 2010年1月 东 疆 学 刊 Dongjiang Journal Vo1.27 No.1 Jan.2010 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探析 安志伟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与传统的语言仿篇现象相比,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在容量上得以扩展,形式上更加灵 活,一旦被认可,新的仿文便迅速大量增加。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具有夸张、讽喻、幽默等特点,但部 分内容显得牵强,适用性也较差,影响了网络语言中仿篇的大量出现,不过部分表达贴切的仿文会借 助网络传递出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网络语言;仿拟;仿篇;语义遗传 中图分类号:H12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10)O1—0089—04 近年来,在各种网络论坛上,陆续出现了一 些仿拟经典小说、诗歌或小品、歌词等作品。这些 模仿之作大都以原作为蓝本,通过种种巧妙的改 编,套用原作的框架和部分语句,传神地表达出 则灵。……”[3 J( ’在教育领域几乎人尽皆知。事 实上,《陋室铭》一文的其他仿文也非常多,《咬文 嚼字》编辑部还曾经专门组织人仿拟《陋室铭》全 篇[5]( 。如今,网络上流传的大量仿篇新作品 作者的意图,我们称之为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 就是在传统仿篇辞格基础上的新创造,但是又具 有自己的特点。 象,同时把被仿的文本称为原文,仿拟以后形成 的新文本称为仿文。这种现象是网络语言的新发 1.1仿文篇幅增大 网络论坛中的这些仿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 篇幅的增加。网络仿文固然也有一些对短小的原 文进行的仿拟,比如对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 展,在传统的修辞格的使用上也有一些突破,值 得注意。 1.网络语言仿篇现象的特点 仿篇是仿拟辞格的一个小类。在陈望道先生 《修辞学发凡》中已有论述:“仿拟有两种,第一是 拟句,全拟既成的句法;第二是仿调,只拟既成 的腔调。 ̄f1](342)陈先生所谓“仿调”即仿 篇[2 。”。仿篇就是对篇章的仿拟,具体来说 《致橡树》等篇幅相对短小的诗歌进行仿拟。但是 一些篇章比较长的文章也进入了仿拟的范围,这 是传统的仿篇所没有的。比较典型的比如对叶圣 陶先生的名作《多收了三五斗》的仿文有4000多 字,对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的仿文有9000多 字,这样的长文章都有人进行仿拟,这在传统的 仿篇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在电脑及互联网普 及之前,让人逐字逐句地对一篇很长的文章进行 仿拟并抄写下来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随着科技的 进步,许多电子文本出现在网络上,人们很容易 查找,仿拟的时候只需要复制原文并进行要更改 部分的修改即可,非常便捷。正是网络带来的这 “是对整篇文章的仿拟,或仿语言,或仿结构,或 仿内容,抓其一点,不及其余”[3]( 。仿篇现象古 已有之,且经久不衰,许多仿作流传广泛,比如李 白仿崔灏《登黄鹤楼》而作的《登金陵凤凰台》就 是非常有名的仿篇之作E43。”,对刘禹锡《陋室 铭》的仿拟“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 收稿日期:2009—09—25 作者简介:安志伟,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编辑部 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学、语言应用。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2009年科研发展项目“网络语言模式与网络语言研究”(编号:JO9WC53)的阶段性成果。 89 种便利,使得仿篇现象中出现了较长的文章。同 时,网络迅速传播的强大功能又使这些仿文在最 长的文章逐段进行仿拟,有的原文中的语句能为 仿文所用,即予以保留;不能完全照搬的,就通过 改换部分词语的形式进行再创造,使之符合仿文 的新语境。 短的时问内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从而加深了人们 对长篇大论在网络时代可以随意去仿拟的印象。 1.2仿拟方式灵活 网络论坛中的这些仿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对 原文的仿拟非常灵活。网络仿文基本上属于对原 一1.3新仿文增加既快又多 旦一种仿篇被网友们所真正认可,它会迅 速被网民跟风效仿,短期内就会出现一篇原文多 文结构的仿造,通过改换一些词语来适应仿文要 种仿文的现象,造成同一原文的不同仿文各具其 表达的内容,这和普通的仿篇是相同的。既然是 仿篇,当然就得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动某些字句, 这是网络语言中仿篇现象遵守仿拟规则的一面。 但同时,比起仿词、仿句和传统的仿篇,它又表现 出更大的灵活性。因为,在长篇幅的原文基础上 修改,原文提供的修改空间很大,所以即使非常 灵活地修改,也还是会把仿文和原文联系起来。 具体来说,仿文既然是在原文基础上的仿造,免 不了会套用原文的格式,使用原文的一些现成的 句子,使仿文符合原文的风格,同时又体现出仿 文的特点来。比如: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 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 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 拍着闰儿,模模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上 大衫,带上门出去。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傍晚在院子里坐着乘 凉,忽然想起前些天买进的股票,在这崩盘的世 界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CPI渐渐地升高了, 证券交易大厅内股民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妻在屋里看着行情,迷迷糊糊地选着黑马。我悄 悄地打开电脑,分析着行情。 (《荷塘月色》股票版) 以上两段文字中,有相同的句子:“这几天心 里颇不宁静”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其他的, 则是句式不变,亦步亦趋地模仿原文的行文,对 一些不符合新情境的词语予以替换,比如将“日 日走过的池塘”改为“前些天刚买进的股票”,“ 满月的光”改为“崩盘的世界”等等,以使之符合 新情境的需要。网络语言中的仿篇大致就是对较 9O 妙的景象。最典型的要数对叶圣陶先生的名作 《多收了三五斗》的仿拟了。这篇文章原本描写了 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收年反 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这一种现象被网民 巧妙地比附在了当今就业难、医疗难、住房难、出 行难、择偶难等社会问题上。虽然有着本质的差 别,但并不影响网民借此来表达他们对现实问题 的无奈和嘲讽,于是,《多收了三五斗》的仿拟作 品就出现了“大学生就业版”、“硕士生就业版”、 “博士生就业版”、“闪存版”、“程序员版”、“春运 买票版”、“买房版”、“医疗版”、“择偶版”、“炒股 版”等种种不同的新版本。各种版本的作者充分 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对外界的认知,更换部分 词语,使仿文很好地为各自的主题服务。下面是 几个例子: 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 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今年天照应, 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 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哪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卜,却得到比往年更 坏的课兆!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原文) 刚才出力挤车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 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今年实验顺 利,文章够数,导师也不来作梗,正常毕业了,谁 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哪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卜,却得到比往年更 坏的课兆。 (《多收了三五斗》博士就业版) 以上例证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就是仿文的作 者有意识改写的部分,为了取得和表达内容的一 致进行了词语的替换,但是总的句子结构又和原 文是相似的。这样经过一段一段的仿拟,最终形 成了新的仿文的出现。因为最初出现的仿文反映 的是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且生动传神,能与 是地板价了,没想到地板下面还有地窖,地窖下 面还有地狱,更没想到的是地狱还有十八层! 宋丹丹:自那以后,你大叔就再也不敢笑话 读者引起强烈的共鸣,所以,有的人就从中受到 启发,从读者转换为作者,也在仿拟同样的原文 我了。他现在最怕听到孙悦那首《祝你平安》,提 “平安”俩字儿就头痛,苹果也不吃了,安全门也 不走了。哈哈哈哈,都快笑死我了! 赵本山:笑啥玩意儿?你闻到汽油味儿不也 创作新的仿文来表现自己所关心的其他社会现 象和社会问题,于是不同的仿文就陆续出现了。 这和多年以前对《陋室铭》的仿拟非常相似。 2.网络语言仿篇的风格 在对一些经典作品或流行歌曲、曲艺作品的 改编中,仿文表现的内容一般都是当前社会的热 点问题,这样的内容决定了网络上的仿篇现象的 突出特点就是夸张、讽喻和幽默。 用经典文学作品或者大众熟悉的小品、歌曲 等文艺形式改编成反映现实生活中某种社会现 象的仿文,需要借助原文的特定情境。这种特定 的情境其实未必就真的存在,是一种假定的情 境,具有喻指性。比如赵本山、宋丹丹等人表演的 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被演绎成股票版,通过农 村老夫妇的口吻表达对股市的失望、愤慨等情 绪,还把鲁迅先生的《祝福》也改为股票版,祥林 嫂成了一位炒股失败的股民,准备祭祀祖先的鲁 镇居民改为祭祀股神。这些都是原文没有的场 景,但是通过人们的仿拟,为这些活动临时设置 了一个情境,以便更好地为作者的表达服务。 同时,仿文一般都是对社会关注度比较高、 解决起来比较困难、争议比较大、与普通群众或 者特定人群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的反映,比如就 业、医疗、住房、交通、股市等等,还有一些临时性 的社会事件。这些问题一般是社会问题中的难点 和热点,聚集了多方面的矛盾。而目前在互联网 上发言,随意性比较大。在社会生活中发言要有 多方面的顾忌,在网络上发言往往更能够直抒胸 臆地去宣泄自己的感情,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因此,对一些矛盾冲突比较集中的社会现 象,往往 采用比较夸张的语言来描述、评论,用 反讽的口吻进行嘲弄、辩驳,以期产生一种强烈 的共鸣。所以在仿文中,我们总是能从字里行间 读出那种夸张和讽喻来。比如模仿赵本山、宋丹 丹,另一个小品《小崔说事》的仿文这样写道: 赵本山:我寻思中国平安从149跌到100就 吐吗?石头凳子也不坐了,炒菜也不放油了。 小崔:看来炒股赚钱还真挺难的。大叔大妈, 你们在村里好歹也算名人了,也没参加点社会活 动什么的? 宋丹丹:参加了。在一股评报告会上,你大叔 见一人儿长得挺像中平安,上去握住人家的手就 不放了,口口声声说:“大哥,你千万别增发,人家 增发要钱,你增发要命呀!” (《小崔说事》之炒股版) 以上文字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典型的赵 氏小品语言,从夸张的语言中透露出讽喻的意思 来,让人在忍俊不禁的笑声中体会到了散户股民 的辛酸和无奈。 仿文所依据的原文,已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 熟悉。尤其是对于广大网民来说,他们大部分受 过相当的教育,对这些原文耳熟能详。因此,仿文 的出现,不仅仅是人们对仿文的一种阅读的过 程,还包含着人们对原文的认识和理解。在阅读 仿文过程中对原文的联想和回忆,即“语义遗 传”_6]( ,从而达到一种幽默的效果。“语义遗 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文是小品或者相声等 曲艺形式,原来就极具幽默感,在对仿文进行认 知时联想到原文的幽默,从而使这种幽默得以加 强。比如上面所举赵本山等人的小品所改编的仿 文就具有这种效果。另一种情况是,原文是庄重 的经典作品,经过仿拟,仿文与原文的对比强烈, 在这种强烈的对比当中,凸显了仿文的幽默。对 《多收了三五斗》、《祝福》等经典作品的仿拟就属 于这种情况。 当然,作为读者,他们对原文的具体语句未 必耳熟能详,但是对其基调和主题是了解的。被 替换的词语正是改变原文立意的关键词语,如果 说读者能够看到仿文而会心一笑,很明显被替换 的词语是这种幽默的触发点。 91 3.网络语言仿篇现象的不足 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是对传统仿篇的一 种新的发展和突破,使原来的仿篇不管是在容量 上还是在表现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 网络语言仿篇现象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强的适用性,就是比起传统的仿篇来适用性也要 差很多。 所以我们认为,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虽然 乘着互联网络兴起的东风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 现象,应该会在网络的便利条件下继续不断出现 新的作品,但是也会因这种方式存在的种种不足 而有一定的局限。当然也不否认,一些经典的仿 文,虽然篇数不多,但是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 不足之一是牵强性。因为仿篇的原文篇幅 长,在增大了容量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怎样把要 表现的新内容和原文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的 能够显现出超强的影响力,这也正是我们对它予 问题。虽然在电子文献上修改可以逐字逐词地推 以关注的主要原因。 敲,但是毕竟二者要表现的内容之间是有一定差 异的,所以在仿拟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必然会显 参考文献: 得比较牵强,有的还为了迁就原文而有意地歪曲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了日常生活。 社,1980. 不足之二是适用性差。网络语言中的这种长 [2]程国煌.“仿句”略谈[J].修辞学习,2007(5). 篇大论式的仿篇,难度是非常大的。首先,选取能 [3]刘亚平.仿词・仿句・仿篇[J].现代语文,2006 够恰当表现新内容的原文比较困难。其次,与传 (2). 统的那种对短小精悍的文章进行模仿再创造的 [43张则桥.篇章仿拟与创新[J].阅读与写作,2003 (9). 仿篇相比,网络语言中的仿篇不仅需要对原文很 [5]《仿<陋室铭>》征文揭晓[J].咬文嚼字,2004 熟悉,还需要根据新内容的需要做更多精巧的改 (11). 编,要做到这一点难度要更大。事实上,尽管网络 [6]周春林.词语语义语法偏离搭配研究[M].昆 流传的仿文很多,但是非常成功的并不多见。所 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以,这种高难度的仿篇行为会有人为之,有一定 的能产性,但是远远不会像仿词、仿句那样有很 [责任编辑于春海] Analysis of Discourse Parody in Cyber--language An Zhiwei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Shandong Province 250002,China)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other discourse parodies,a discourse parody in cyber—language is expanded in capacity and flexible in forms.Once it is approved,a new parody in cyber world will be propagated promptly.The discourse parodies adopt hyperboles,allegorical depiction and humorous expressions.Although some discourse parodies which are far——fetched in content and lack of applicability hinder the spread of parodies in cyber world;yet most of discourse parodies which are relevant in expression show great vitality. Key words:cyber—language,parody,discourse parody,semantic inheritance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