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60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庐冢(zhǒng) 何可胜道(shèng) B.窈然(yǎo) 有碑仆道(pū)
C.音谬(miù) 既往不咎(jiū) D.王深回父(fǔ)无物以相之(xiāng)
2.选出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
A.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后世之谬其传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选出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 )
例:火尚足以明也 .
A.素善留侯张良 B秋毫不敢有所近 ..
C.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问其深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公乃.
入 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
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 又以.
悲夫古书之不存 6.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之也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 后人以贯休诗名.
之也 7.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以故其后名.
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⑦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⑨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A①②⑦/③④⑧⑤/ ⑥/ ⑨ B. ①②⑦/③/⑤⑧/⑨
C. ①②⑦/③/⑤⑥⑧/ ⑨ D. ①②⑦⑨/③⑤/⑧
8.翻译例句正确的一项是( )
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B.所以要求这些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C.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D.所以要求治学的这些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9. 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拿着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弄错
C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D而在己为有悔 己:自己
10.下列句中加点“以”字,都属于连词,并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⑤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⑥/②/③⑤
C ①/③/②⑥/④/⑤ D ①③/②/④/⑤
11.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
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1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14.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15.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难道。 ..
17.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18.对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 ③不随以止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可以无悔矣
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B.④⑦/①②③⑤/⑥⑧
C.①⑦/③⑤⑥⑧/②④ D.④⑦/②③①⑤/⑥⑧
1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20.“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1.对第3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2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
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距其院东五里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②④
23.选出对下面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A“庐陵”“长乐”“临川”都是籍贯。 B.“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
C.“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 D.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
24.下列各句中的“而”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25.作者登山游洞,半途而返,应该说“无得”,而文中却说“有得”,对作者“所得”的正确理解是( )
A.这是作者从另一角度说的,表面看来,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所失,但从中领悟出一个哲理,这正是在“求思”方面的“有得”。
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总算有收获。 C.这是作者自我宽慰的说法,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观,还是有趣的。
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
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沛公欲王关中 ..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27.选出句中“者”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28.下列选项中不含词语活用的一项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址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2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全含多音字的一项是( )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B褒之庐冢也 有穴窈然 ...
C则或咎其传而莫能名者 而又不随以怠 ..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 ..
30.对下面句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碑仆道 仆:倒 跌倒 B其文漫灭 漫:淹
C盖音谬也 盖:大概 D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二、下列句中哪些字是特殊用法?请找出并解释。(20分)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则其至又加少 5.至于幽暗昏惑 7.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9.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三、特殊句式 (4分)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 有碑仆道
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4.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四、一词多义(16分)
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极夫游之乐
8.常在于险远
10.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文: 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
2.谬: 盖音谬也 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其: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而予亦悔其随之 既其出 其孰能讥之乎
4然: 有穴窈然 理固宜然
5.观:古人之观于天地 然视其左右
其可怪也欤
然视其左右
非常之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