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课时 日期 课题 语文园地六 第1课时 1、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认识“博、馆”等八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教学目标 3、引导学生学习联系语境猜测词语意思的方法。 4、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并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要引导学生学习8个表示场所名称的词语。正确书写易错字,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大自然。并仿照例文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仔细观察大自然,想一想大自然中有哪些疑问。 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六》,这一课我们将要学习《语文园地六》的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以及写话三个部分的内容。 2、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及要求。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课本81页识字加油站的8个词语。 博物馆 展览馆 科技馆 体育馆 研究所 派出所 哨所 诊所 2.请学生认一认。 3.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单位处所具体的职能。 4.出示生字:博、馆、览、育、研、究、哨、诊。 5.同桌互认生字。 6.读句子,巩固认字。(课件出示) 星期天,我和妈妈出去玩,我们先来到博物馆,哇,里面的藏品真多呀!我们一件一件仔细观察,连连旁注 发出惊叹。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展览馆,展览馆里人山人海,大家有序参观,秩序井然。我们又来到科技馆,那些机器人啦、天文望远镜啦真吸引人。哎,光参观可不行,我们还得锻炼身体呢,于是,我们就来到体育馆去锻炼身体。下午,我们又去了研究所,由于吃坏了肚子,只好去诊所打了一针。 三、字词句运用。 (一)下面这些字你能写对吗? 1.出示第一组字“含、迎、留”,指名说出它们的笔顺,全班一起书空,梳理笔顺。 2.出示第二组字“荡、满、敬”,指名说说它们的汉字结构。 3、指导书写要领: “含、留、荡、整”都是上下结构,“含”上“今”下“口”,写的时候要注意;“留”写的时候不能少写笔画;“荡”上“艹”下“汤”,写的时候要看清笔画;“整”上半部分由“束”和“夊”组成,写的时候要注意各部分的写法。 “迎”半包围结构,“之”要把里面的部分包住。 “满”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3、学生书空练习,梳理笔顺。 4、完成课本上生字的书写,每组字抄写两遍。教师巡视,注意书写姿势。 (二)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1.出示书中的句子,学生自由读,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他并没有明说,只是用眼神暗示我。 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不能泄露半点儿消息。 渔船靠岸了,原本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 2.和同桌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先说句子的意思,再说词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点拨。 以“泄露”为例,引导学生联系句子的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句子的前半部分是说“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从“不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件事情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泄露”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以“喧闹”这例,引导学生用同义词代替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如“喧闹”可用“热闹”代替,所以“喧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热闹”。 引导学生明白理解所有词语都可以直接查词典。 暗示: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泄露: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喧闹:喧哗吵闹。 5、练习造句,进一步巩固对词语的理解。 预设: 我喜欢安静,不喜欢这喧闹声。 接到了暗示,他赶紧走向前。 他不小心泄露了秘密。 教师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学会写话。 1、导入:平时观察到的一些自然现象都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刮风、为什么会打雷、天上的云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形状等。这次写话就是要求大家写一写自己观察的“为什么”,还要写出问题的答案。 2、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 (1)结合本单元课文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 (2)结合自己了解到的课外知识和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说一说。 3、质疑大自然 (1)将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交流。 (2)指名说。 (3)齐读书本上的一段话。 (4)请学生尝试回答书上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由老师解答。 (5)除了这些,你对大自然还有什么疑问呢?(指名说) (6)你能将自己的问题写下来吗? ①鸟儿为什么会飞?②青蛙为什么冬眠? ③乌龟的寿命为什么那么长?④树叶到了秋天为什么会变黄? ⑤鱼睡觉时眼睛为什么睁着?⑥哪些植物会发光? 4、独立写话 (1)出示写话要求: A、每句话写完后用问号。B、一行只写一个问题。C、注意书写规范。 (2)学生独立写。 (3)展示一两篇优秀写话作品。 (4)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自己的问题,并请小伙伴解答问题,要是无法解答,回家后请爸爸妈妈解答。 5、小结:同学们,大自然可真神奇,可是只要我们敢于探究,细心观察,大自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会被我们解决。所以,我们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或现象,保持一颗好奇心,多问“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和写字,还学习了怎样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怎样写话,下一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六》的其它部分的内容,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预习。 教 后 记

课时 日期 课题 语文园地六 第2课时 1、能展开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的讨论活动,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教学目标 2、能理解、背诵古诗《悯农(其一)》,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 3、自主阅读短文《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阅读古诗《悯农(其一)》理解古诗,感受劳动人民生活的辛苦,阅读短文《最大的“书”》,体会川川的勤学好问。 阅读古诗《悯农(其一)》,感受劳动人民生活的辛苦。阅读短文《最大的“书”》,体会川川的勤学好问。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读一读古诗《悯农(其一)》和短文《最大的“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悯农(其一)》和短文《最大的“书”》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语文园地六》的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以及写话部分的内容。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生读一读8个表示场所名称的词语。 3、指生读一读自己回家修改好的写话。 4、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园地 六》的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三部分的内容。 二、图书借阅公约 1.全班齐读图书借阅公约。 2.对认真负责的图书管理员提出表扬。 3.对图书借阅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反馈,提醒学生注意。 4.全班再齐读图书借阅公约,加强遵守意识。 三、学习《悯农(其一)》(课件出示)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有关农民的诗,这首诗选自《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出示古诗: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老师教读,学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 1.投影列出学习步骤:(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检查读。(同桌交流)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悯:同情。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四海:泛指全国各地。犹:还。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质疑。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四)品析体会。 过渡: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夺去而饿死。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粮食的生长规律) (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3)从前三句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农民辛勤地种着田,期待丰收) (4)可农夫等到的结果又是什么? (5)议一议:这真是触目惊心的结局!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 (五)读读背背。 1.齐读古诗。 2.学生自由背诵。 四、我爱阅读,阅读短文《最大的“书”》 导入:同学们见过最大的书是什么书?有多大?今天,我们的小伙伴川川去爬山,就见到了一本最大的“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究竟有多大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1.学生自由读,注意注音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一共有13个自然段) 3.按段落划分,指名轮流朗读短文。 4.教师:岩石上有哪些字和图画?(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 5.教师:从这本岩石书上,我们能读到哪些内容?请你默读短文,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集中在第10、12自然段)指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6.出示“刨根问底”。 教师: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根据语境猜一猜?(指名说) “刨根问底”就是指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精神。 8.教师:原来这本最大的“书”是岩石书啊!读了这本书,也就能为国家找到更多的宝藏了。你们想去找宝藏吗?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篇短文吧! (学生自由读短文) 7、小结: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掘,只要我们能像川川一样有“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时常问“为什么”,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宝藏。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朗读了《最大的“书”》,懂得了大自然可真神奇,只要我们敢于探究,细心观察,大自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会被我们解决。学习了古诗《悯农(其一)》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悲惨,感受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而明白了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 后 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