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对口语文
《荷花淀》同步练习(一) 一、基础检测(25分,每题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A.蛮横.横.祸大发横.财横.加指责B.奔.跑奔.走疲于奔.命投奔.光明
C.吆喝.喝.彩喝.西北风大喝.一声D.荷.花负荷.荷.枪实弹肩负重荷.
答案1、A。A项全读“hèng”;B项“投奔光明”的“奔”读“bèn”,其余读“bēn”;C项“喝西北风”的“喝”读“hē ”,其余读“ hè ”;D项“荷花”的“荷”读“ hé ”,其余读“hè ”
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吸吮按装泽被后世贻笑大方B.凫水暮蔼胜卷在握恼羞成怒 C.蹿蹦赡养闻过饰非漠不关心D.撅嘴妨碍阴谋诡计再接再厉 答案2、D。项“按装”应为“安装”;B项“暮蔼”应为“暮霭”;C项“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父子关系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之上,不是一纸声明就能解除的,藕断丝连
....,谁也无法彻底割断与生身父亲的血缘关系。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
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 ....的事实。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
....,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万里长城挡不住西方入侵者的铁骑,四万万同胞保家卫国的决心才是真正的铜.
墙铁壁 ...。
答案3、D。“藕断丝连”是指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而要与父亲决裂,没有挂牵之意,所以与语境不合。在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意思。在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铜墙铁壁”是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B.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C.只有弄清几十年来在前进道路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我们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D.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答案4、C。A项是语序不当,应该修改为“南昌八一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可以凭语感辨析。B项是不合逻辑,或者说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应该删除“伪”字。D项是搭配不当,压缩一下就是“乒乓球馆是团体”,应该将“团体”修改为“场所”之类。
5.选出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B.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C.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D.小船活像离开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答案5、C。A、B、D三项都是用的比喻修辞手法,A是暗喻,本体是“荷花箭”,喻体是哨兵;B项为暗喻,本体是“芦苇”,喻体是“海”,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词,构成一个偏正短语;D是明喻。C用的是词的比喻义,整个句子不是比喻。
二、阅读欣赏(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24分)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6.这几段的景物写得很美,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展示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为“话别”提供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为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铺垫。请你再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谈谈开头几节景物描写的作用。(8分)
7.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心理世界,是刻画人物常用的手法之一,请在以上文段中举出一个典型的例来,并作简要分析。(8分)
8.“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你试作具体分析。(8分)
参考答案:。6、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7、细节为: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惊,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8、“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埋怨的话语里包含着对丈夫的赞扬。丈夫丢下家报名参军,她埋怨他,但是水生嫂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责怪就变成了赞扬。
《荷花淀》同步练习(二) 基础练习
1.小说的开头,水生嫂编席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答案1.欢快的心情。原因是:一、苇席可以卖个好价钱,生活会更好;二、丈夫即将归来,给她带来了无穷的工作动力;三、编席可以帮她消耗掉等待丈夫归来的时间。
2.“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1)他们(即水生的同伴)“不敢回来”的原因是什么?(2)“拖尾巴”是什么意思?
(1)答案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深知自己参军后要四处游击,无法照顾家庭,会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给自己的妻子留下很重的生活负担,心中是愧疚的。于是生怕自己一回来,会被亲情、爱情俘虏,不忍心离开家人了。
(2)答案是指妻子或家人阻止自己外出参军,这样男人就不先进、革命就儿女情长了
3.你喜欢水生嫂这个形象吗?小说里头通过水生的口给她的评价,一处是:“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一处是:“一群落后分子!”
(1)你怎样理解水生的评价? (2)谈谈你对水生嫂的评价。
(1)答案“开明”是从侧面对水生嫂的肯定,但是后来水生又说她“落后分子”,这就是气话,并不妨碍对水生嫂形象的塑造,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因为在追求进步的丈夫看来,妻子再怎么努力,总还是不够的,需要“不断进步的”。
(2)答案简而言之,勤劳、体贴、开明。(她是真实的、立体的,她也有失望,但是最终理性战胜了感性,为了革命的需要,不惜牺牲了自己最美好的幸福、最美好的青春,这是她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
4.小说中写四个妇女寻找自己的丈夫而未如愿,回家的路上评价起自己的丈夫,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从中简要概括出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队伍的特点,请写出二至三条来。
答案(1)纪律严明,“说走就走”。
(2)乐观向上,“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
(3)勤于训练,“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
5.“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研读这一句,说明“哗哗,哗哗,哗哗哗”的表达作用。
答案一、说明划船很有节奏,不是杂乱无章的,这样船儿才能“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二、节奏很快,不是慢悠悠的,说明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三、在危险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有节奏的划船,这体现了妇女们的临危不乱。
6.回家的路上碰到日本鬼子,作者是怎样表现妇女们临危不乱的? 答案一、有节奏地划船,快速地逃跑。二、眼看要追上时,选择隐蔽的场所——荷花淀作为自己的逃跑路线,结果幸运的把敌人引入了我们自己的包围圈。
7.小说中写水生两次外出,水生外出的任务是什么?请分别说明。 答案.第一次是去区里开会,第二次是参加地区队,外出打游击。
8.这篇小说记叙了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都发生了小小的意外,请分别说明。
答案(1)水生归来。等待许久的水生嫂以为会陪她,结果水生没有,反而去游说战友的家人。(2)荷花淀伏击。敌人并不是按计划进入地区队的包围圈的,而是被逃跑中的妇女们无意中引入的。
综合练习
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
A.细腻(nì)硝(xiāo)烟凫(niǎo)水 B.撅(juē)着嘴打点(diǎn)脱缰(jiāng) C.菱(líng)角虾篓(lǒu)苇(wéi)眉 D.吮(sǔn)指头嘱(zhǔ)咐白洋淀(diàn)
答案1.B(A应为凫(fú),C应为苇(wěi),D应为吮(shǔn))
2.阅读下面两段话,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一)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二)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A.文字(一)采取了白描的手法,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B.“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句话中的“跳跃”表面上写的是女人编芦苇席时篾条儿的颤动,实际上却巧妙地表现出水生嫂内心的愉悦。
C.文字(二)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描写非常生动。
D.在文字(二)中,主要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雪地、云彩,
都是比喻美丽的月光。
E.“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这句话既是写水生嫂真正地看白洋淀,也是写她在盼望归人。
F.作者描写六月的白洋淀普通的一景,不写蚊虫叮咬、燥热难耐,写的是月光如水,苇席如银,还有风吹而来的渺渺清香,这体现了作者唯美的文学取向。景色的美丽,恰恰映衬了水生嫂内心的美丽和纯洁。
答案2.CD(C主要的修辞是比喻,几乎没有其他的修辞方法,说“大量”显然是不准确的。D雪地、云彩比喻的都是月光照耀下的苇席。)
3.根据下面的两段话,指出方言“去来”在文中的意思。 ①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②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你们干什么去来呀?” 去来:.就是“去”的意思。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
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1)丈夫很晚才回来,水生嫂却一直在等待,说说这个情节的表达作用。
答案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很晚才回去,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所以必须等到水生回来才能放心
(2)“端饭”这个细节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这个细节形象的表达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淳朴和一个妻子的温柔,在丈夫很晚才回来的时候,她下意识的想要“端饭”,就是忘掉已经很晚了,忘掉自己已经等了很久了,在这一瞬间,才是真正的让人心动的体贴。之所以忘记时间,完全是因为水生的回来,令水生嫂内心非常喜悦,也终于宽心。
(3)问完了儿子和父亲,水生为什么“笑了一下”?
答案这是满足的笑,因为父亲和儿子的生活井然有序,这全是妻子操持有方的结果,因此为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而笑;这是内疚的笑,因为自己刚回来就要出发,不能陪伴妻子,但知道妻子会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工作,因此为一个深明大义的妻子而笑。下文“小声”说话,就是基于这种愧疚。
(4)你如何理解水生嫂的一“震”一“吮”?
答案一“震”一“吮”,寥寥数笔,不仅维妙维肖地描摹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一个不经意的习惯性的动作,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从这个“震动”中,我们多少看出一点她的失望和以往的担心变为现实。
(5)这段文字写出了水生嫂怎样的心情?
答案水生嫂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想挽留水生,又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丈夫的革命事业。从一开始的喜悦到后来的失望,她经历了一场灵魂的考验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1)“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这里“呆呆地”用得好,请指出好在哪里?
答案将水生嫂更深一层的失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来水生就在家来一晚,结果还要出去游说其他战友的家属,整整一夜,只留下她陪伴满院如银的月光和苇席。
(2)简要说明“进步”、“识字”、“生产”的关系。 答案女人通常不识字,识字自然是进步的表现;生产及劳动,劳动光荣,不比男人差更光荣,因此也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3)怎样理解“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答案这是上文“不断进步”的再强调,水生重复自己的语句,其实他内心也在挣扎,他何尝不想跟自己的妻子说一说甜蜜的话呢?可是严峻的斗争形势不允许这样。
(4)水生嫂的应诺体现了她怎样的品格?
答案两个“嗯”,一个“答应”,体现了水生嫂的温顺和理解,既然丈夫必须要走,就不能拖后腿。
(5)对“最重要的一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这是战争年代,在严峻的斗争形势下,战士丈夫对妻子所能
说出的最温情的话语了,但仍然带着硝烟味。这也体现了水生的淳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1)四个女人都想见自己的丈夫,但是她们不直接说,她们的对话中暗示出自己丈夫的思念,请你说出她们都采取了哪些不同的借口?
(2)“哪里就碰得那么巧”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同其他女人相比,水生嫂表现出怎样与众不同的素质? 答案.(1)送衣服,下文有送衣服的记载;忘记说要紧的话,下文并没有提;奉婆婆之命。
(2)这句话表现了普通农村妇女斗争经验的匮乏,同时反衬出水生嫂的先进性。
(3)虽然同样也想念自己的丈夫,但是考虑更周密,更富于斗争经验,主要考虑的是此次行动的安全。
《荷花淀》同步练习(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惦( )记穿梭( ) 膝( )盖横( )样子 吮( )手荷花淀( ) 凫( )水围剿( )
答案1、diàn suōxīhèng shǔn diàn fújiǎo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A.缠绞虾篓打点气喘吁吁 B.惦记瞄把晌午藉断丝连 C.震荡泅水撅嘴欢天喜地
D.麦垛穿梭凫水铜墙铁壁
答案:B解析:B项“把”应为“靶”
3.根据课文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括号中选填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1)水面( )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笼、罩)
(2)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 )进了荷花淀。(蹿、划) (3)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 )出一个人。(长、冒)
(4)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 )给了他们。(甩、丢)
答案:(1)笼(2)蹿(3)冒(4)丢 4.填空。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_______,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___________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派。答案:《风云初纪》《铁木前传》《白洋淀纪事》诗化小说白洋淀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表达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出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B.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C.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切带戏谑的感情。)
D.小船蹿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也暗含对女人们擅自出门寻丈夫而遭到麻烦的善意批评。)
答案:D解析:D项无批评之意
6.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用来表示解释的一项是()
A.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过他这么慌过!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
啊!
C.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D.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答案:D解析:A项表插说,B、C两项均表语意的转折。 7.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A.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B.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C.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D.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答案:C解析:C句和例句都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夸张,B项运用了借代,D项运用了比喻。
8.判断正误。
(1)小说中“探夫”部分,写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对话,表现的性格特点各自不同,但她们同样对丈夫有着深沉的爱,这展现了她们多情的一面。( )
(2)探夫不遇之后,这群青年妇女议论起丈夫,“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表现了她们大胆泼辣、对自己丈夫敢爱敢恨的性格。( )
(3)作者从点到面刻画这群青年妇女。“点”侧重写水生嫂“夫妻话别”;“面”侧重写了青年妇女们的三次谈话。( )
(4)开头部分对小院子的描写,文中对白洋淀月夜的描写,都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景,烘托了人物形象。()
答案:(1)√(2)×(3)√(4)√解析:(2)“敢恨”不对,“狠心贼”是对丈夫的嗔怪,并不是真正的恨
9.选出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B.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C.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D.小船活像离开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答案C。A、B、D三项都是用的比喻修辞手法,A是暗喻,本体是“荷花箭”,喻体是哨兵;B项为暗喻,本体是“芦苇”,喻体是“海”,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词,构成一个偏正短语;D是明喻。C用的是词的比喻义,整个句子不是比喻。
课文阅读理解
细细品读(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伶俐乖巧)
2、“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质朴憨厚)
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稳重谨慎)
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快人快语)
5、“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忸怩羞涩)
阅读下面的对话,体会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6、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
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的氛围,烘托出水生嫂的形象,同时也为后面情节的展开起到了()的作用。
6答案、温馨宁静勤劳善良铺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