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控制心血管病任重道远
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
王玲玲
2005.05.30 7版 国际
在亚太地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中风)的人数正在迅速增加;全球5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均来自亚洲国家,虽然不久前这些地方的心血管疾病还不常见。5月20~22日举办的第八届辉瑞亚太区心血管病论坛,呼吁医务工作者针对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实施相关防治方案,并特别关注高血脂的危险因素,“否则,亚太国家因心脏病而死亡或致残的人数会迅速增加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全球范围内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600万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论坛披露的数字显示,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城市分别为男性37%,女性41%,农村分别为29%和32%。在全球6亿多心血管病患者中,中国占了1.6亿。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的诸骏仁教授说,在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方面,中国目前是30.2%、24.7%、6.66%,虽然较1991年的统计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远低于美国的70%、59%、34%。相比高血压,对高血脂的检查和治疗更不理想。而当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共同存在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
英国伦敦皇家学院戴维·伍德教授应邀在论坛上就高血压病人的降脂治疗作了学术报
1
告,他参与的一项大范围研究表明,采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胆固醇的干预措施,优于B阻滞剂和利尿剂的联合疗法,因为大剂量的β阻滞剂可能引起新发糖尿病的增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发出警告:到2020年,心脏病和中风将成为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死亡人数预计将达到2000万人/年,而到2030年可能会超过2400万人/年。如果不坚持努力改变目前的现状,亚洲将为即将到来的这场流行病在国民健康和经济健康等方面付出沉重代价,因为有危险因素的很多劳动力将在正当壮年时被疾病击倒。
来自欧美的10名知名专家与亚太地区300多名心血管病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
卫生工作者在控烟中作用重大
世界卫生组织
2005.05.30 7版 国际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主题:卫生工作者与控烟
口号:卫生工作者——控烟的表率
劝阻吸烟——卫生工作者的职责
世界卫生组织无烟行动倡导组织(TFI)提议,2005年世界无烟日主题定为“卫生工
2
作者与控烟”。旨在有效控制烟草时应考虑综合实施国家与国际级别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包括立法与定价措施,还要包含预防措施——通过教育、交流、宣传活动提高有关烟草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其他涉及烟草依赖与戒烟等减少需求措施的意识。同时卫生工作者在这些领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卫生工作者有机会帮助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他们提供的建议、指导是控制烟草中成本低效率高的方法之一。卫生工作者还能帮助病人戒烟——尤其是帮助那些患有与吸烟有关疾病的病人。
卫生工作者还应当在预防措施当中发挥主要作用,特别对青少年中的烟民提供预警。卫生工作者应成为健康社会的表率。已有众多的协会和商业机构开始将自己的工作场所设置为无烟场所。曾接受过烟控培训的卫生专业学生在诊治与吸烟有关的病人时更为熟练,并能协助其病人戒烟。所有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内容中都应增添烟草控制知识,这能大大减少烟草使用的流行。
在立法层面上,卫生工作者可利用其在当地和国内的影响力鼓励实施国家和国际级别的预防性控烟措施。世界卫生组织相信,将控烟行动融入现有的国家、州省以及地区级的卫生系统,并与现行的岗位责任机制相联系,将使其更具有可持续性。政府卫生部门的参与有望提高卫生工作人员的意识,有助于国家级的可持续控烟项目的发展。这样一个系统的方式还将为各国多部门对控烟行动的认可铺平道路。
资料链接
《卫生专业机构烟草控制实践规范》2004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卫生专业工作者与烟草控制的非正式会议”,在会上,与会代表通过并签署
3
了《卫生专业机构烟草控制实践规范》,倡议卫生专业机构:1.鼓励并支持其成员不使用烟草、推行无烟文化,树立控烟形象。2.通过开展调查评价其成员的烟草使用及对控烟的态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开展干预活动。3.促使各机构环境与组织活动无烟化,并鼓励其成员亦采取同样的控烟措施。4.将控烟问题纳入所有与卫生有关的集会与会议议程。5.建议其成员常规性地询问病人及其他就诊人员的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根据循证的原则,开展最佳实践——提供戒烟方法和建议,为保证戒烟目标的实现,对戒烟者进行追踪随访。6.把控烟内容纳入其卫生工作的短期长期培训课程。7.积极参与每年5月31的“世界无烟日”活动。8.拒绝接受烟草产业任何种类的资助——经济上的或其他形式的,不得投资烟草产业,并鼓励其成员采取同样措施。9.若本机构的合作伙伴与烟草产业有往来或利益关系,均明确限定本机构与该合作伙伴的任何商业性或其他类型的合作。10.禁止以本机构为背景销售或推销烟草制品,并鼓励其成员采取同样措施。11.积极支持各国政府签署、批准及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12.为烟草控制投入经济或其他资源——包括投入资源实施本《实践规范》。13.参与卫生工作网络的烟草控制活动。14.支持无烟公共场所运动。
溺水救治须争分夺秒
(华中科技大学梨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赵晓红、王昌萍)
近来,因溺水送到我院抢救的中小学生不断增加。有的溺水学生因现场抢救或转送不及时而导致后遗症或发生死亡。实践证明,有效的现场抢救往往能为挽救溺水学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学生溺死过程很短,平均在溺水后5~6分钟呼吸心跳即完全停止。致死的原因通常是水灌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也有因喉头痉挛或心脏骤停致死者。因此将溺水学生转
4
送医院之前,现场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现场抢救主要措施如下:
1.想办法让溺水学生离水上岸。
如果是在浅水中捞起,营救者在引领溺水学生离水上岸过程中,可双手托住其腹部,使其腰背向上,头、脚下垂,让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同时,不时颠颤举动其双臂,起到一定人工呼吸的作用。若是在深水中捞起,营救者应从背部托起溺水学生的头部,或使其鼻、口露出水面。还要防止自己被溺水学生拖住身体,以便将其引领上岸。
2.立即倾出溺水学生呼吸道内积水,迅速恢复其自主呼吸和心跳。 抢救者可取单跪式,将病儿腹部置于大腿上,背向上,头足下垂,不时颠颤或压背抬胸,以倾出其呼吸道积水。也可将其俯卧于营救者的肩上来回跑动。在倾水的同时,应间断进行人工呼吸。对有心跳无呼吸者应立即撬开其嘴,清除里面的泥沙等污物,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一般学生为18~20次/分,幼儿为30~40次/分。
若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最好由两人轮流进行抢救,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之比以5:1为宜。如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可按15:2之比进行。心脏按压频率一般为80~100次/分。
3.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应尽快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边抢救边以最快的速度将溺水学生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抢治。
最后,提醒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面对即将到来的暑假,学
5
生们切不可掉以轻心,独自到江河湖泊中去游泳。对于幼儿,还需防范其失足落水。在下雨时或雨后不要让小儿独自外出,以免滑入水沟、水坑。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