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ESL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正 第28卷 第6期 ESL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李爱华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外部,辽宁,大连旅颇,116052) 摘 要: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的形势下。注重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显得尤为重要。就培养学生这一能力需要注意的原则及教学思路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多元文化:跨文化交际:教学思路 中圈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1ll一06—0150—02 Abstract: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ulitvate students’multicultural cogniitve abihty and cross—cultural a wareness in the growing trend of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principles and teaching ideas of how to develop students’such kind of awareness. Key Words:mulitctdtural: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eaching ideas 1.引言 言水平、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根据学生语言的发展水平和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交 接受能力,采用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渐进教育方式。让学生 往合作更加频繁,国际交流也越来越广泛,文化交际越来越强 充分了解所学文化内容的本质。导入方式应根据不同层次、 调互动,而不是单纯的以某一种文化为中心,在这种意义上, 不同课型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循序渐进。比如在大学一年 文化已是多元的文化。以往的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往 级的基础学习阶段。英语教学的文化对比就应侧重于日常生 往强调关注目标语文化.陷人静态的顺应目标语文化的泥 活和人际交往的一些普及性、表层的文化知识,如问候语、称 潭。而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在国际中的不断上升。汉语 谓、祝福、忌讳、角色用语等。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到了大学 俨然成为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中所接受的语言。所以在外 二年级及更高年级。文化教学应从文化的深层人手.让学生了 语教学中应使学生意识到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际中应 解目标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维习惯、 保持自我文化身份和在交际中寻求语言和文化的和谐统一, 价值观念、民俗心理和民族感情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在语言形 明确文化交互的主体性,树立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和提高自身 式中的具体表现。文化教学要贯穿外语教学的始终,不论精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读课还是听说课,要落实到各种课型的教学中去。做到语言与 2.培养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原则 文化教学同步进行.使二者构成一个有机协调的完整的教学 培养ESL学生的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体系。 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2.2.对比与多维化原则 2.1.实用性和阶段性原则 杰出的理论家翁贝尔托・埃科曾精辟地指出:“了解别人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授应遵循实用适 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去理解并尊重他们 合性和阶段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 与我们的差异。”这就意味着在ESL教学中,我们邀遵循着对 料与英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应突出语言的 比原则。即教学中应把本土文化融人文化教学,合理配置文化 生动性,情景的真实性,材料的生活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 教学内容,找出两种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教学。比如在讲 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了解和热爱,对他民族 present一词时,中国学生简单地就把它同中文里的礼物一词 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同 对应起来。知道他的同义词是gift,同时这个词还有形容词和 时文化内容的导人还应遵循阶段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要求 动词的词性。单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只教 文化内容的导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语 一个孤零零的单词,而是尽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中圉人和 作者简介:李爱华(1981~),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外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二语 习得 ・150・ 西方国家的人在所接受礼物时的不同表现进行描绘。并且以 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表演,这样,一举多得,学生及学会了词汇, 有掌握的不同的文化,并且得到了口语表达的锻炼机会。再 比如在讲Invitation一词时。若能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外国人 接受邀请时的风俗习惯,如到达主人家的时间。给女主人带去 什么样的礼物,在餐桌上的礼仪上应注意的事项等。在介绍 holiday时不妨对比了解一下各国的传统节日,如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的异同。进而掌握中西节日文化的 英语表达,那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特色就出来了。这也有助 于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模式,保 持跨文化交往中的主体地位。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跨文化交际也必然是多元的。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目前外语教学关于跨文化教学的理念 与全球化时代的要求距离尚远,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 强调主流的英美文化,而忽视了交际双方的文化。而事实上, 在全球化语境下。日益广泛使用的英语不再具有绝对意义上 文化规约。因此外语教学中必须明确,交际的过程是动态和 不确定的,交际双方应当适应当时的语境,不断做出调整。整 个交际的过程就是一个双方文化背景、文化态度和文化心理 的协商过程,是双方跨文化意识不断协调的集中反映。因此 我们决不能单纯以英美文化为主导背景进行交际活动。这 种传统的“顺应西方”的跨文化交际教育模式显然是有缺陷 的。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地位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西方 国家人开始学习汉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的再中国工作的国 外人也都讲着流利的汉语。并且积极主动的调整自我。适应中 国文化,这也充分说明了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和动态性。因 此,外语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扩充视野,接受不同模 式的文化,而非单一的目标语文化,不能因为“顺应”而牺牲本 国文化的地位,从而导致我们在全球语境下文化身份的失 落。 3.培养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思路 3.1提高母语的文化素养。重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一个人的英语文化领悟能力和自身汉语文化水平密切 相关。没有好的母语基础英语也不会学的太好,跨文化交际 能力也不会很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英文水平不 错的中国学者在国外与西方学者交往中,显示出来缺乏对祖 国古代深厚历史文化的了解,或者说缺乏跨文化交流的言语 准备,当西方学者怀着敬意探讨儒家思想、道家学说、易经时。 我们的学者却常词不达意。所以只有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 有了充分的认知和修养,才能谈得上理解他国文化。从而才能 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跨文化心理空间.对文化的多元性有着一 种恢弘大度、兼容并蓄的品质。因此,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 界和跨文化交际。具体到当前的大学外语教学,关键是在教学 计划中确保母语文化应有的地位,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落 实。可以在英语教学中系统导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或者把 中国文化以英文义献形式作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阅读教材。 3.2课堂交流或文化专题介绍 大学英语主要是有精读和视听说两门课程构成.对于非 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少有学校单独开展英美文化课。而实际 上,在我们认为最平淡的词汇教学中,也有跨文化教育的空 间;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词汇本身的产生、消 亡和新陈代谢,就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 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如英语 “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酥受难的日子正是 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思是“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会使人想到 耶酥复活、做礼拜、过节,常常有神圣、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 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 best”。 同时在每堂精读课前,教师也可安排学生做一些课前演 讲,内容多为外国文化方面,或中西文化对比。学生可以利用 画报、杂志、图片等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来研究西方国家人 民的日常生活,如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 解其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也可以利用影视资料如 CNN、BBC、ABC的节目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英语国家的 社会风俗人情: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解答并阐释自己的 观点。学校方面可以定期邀请中外有关专家以或学者作关于 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专题报告、讲座、沙龙等。 3.3阅读大量的英语经典文学作品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 英语经典文学作品,积累有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文 化关系等方面的材料。文学作品隐含着对生活的思考、价值 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因此闽读经典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 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 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 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同时教师在教学 中,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将自己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 获得的对作品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 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鉴赏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4.结束语 全球经济使世界各国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密 切。中国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有着良好英语基础的人们。 而语言知识与交际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交际是通过言语和非 言语行为来实现的,交际行为更重要的还受使用者的文化背 景制约,因此,为迎接多元文化的挑战,英语教育要培养学生 的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提高 自身素质,学贯中西,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的多元文化理 念,指导学生既要了解本民族发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熟知英 语国家乃至第三国家的文化阵地,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培养 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成功地应对21世纪全球化形势 下文化的多元发展趋势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李力,陈治安,杨炳钧.语言・文化.夕 语教学:第2版【M】.重庆:西南 师范大学出版社2OO5. 【4]张伊娜.外语教育重点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及其内涵们.国外外语 教学.2000(3). 【5]Kramsch,C.Language and Cultur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编辑:冯惟榘 ・1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