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明判处缓刑的判决书不一定送达至单位。刑事判决书生效后,判决书将会被送达到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从法条进行分析,这里的送达对象属于选择关系,而不是单位、公安派出所、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三者全部需要送达。从实践上看,判决书一般不会送达到被告的单位,而是送达到公安派出所居多。
一、缓刑判决书生效时间
缓刑判决书,就是刑事判决书,判决书超过上诉期或者犯罪嫌疑人不上诉就生效。如果是二审判决下达以后就生效。一审刑事案件宣判后,判决书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十日内为上诉期。上诉期内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待定。上诉期内无上、抗诉情形的,上诉期满后的那一日判决生效。如果上诉期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之日。就是说,通常情况下,自判决书送达之日的第二日起数至第十日为上诉期,第十一日为判决书生效之日。如果第十日为节假日,将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作为第十日,此日后的那一日为判决书生效日期。在上诉期内,当事人上诉或者检察机关抗诉的,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就始终处于待定状态。案件经过二审后,如果二审裁定维护原判决,该二审裁定书为终审裁定,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该裁定生效之日,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即从待定状态转为生效状态,此时一审判决生效。
二、刑事判决书送达派出所后还要送达单位吗
刑事判决书生效后应该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没有单位的则送达到被告人所在地的派出所。由于法院可以选择将判决书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所以,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不要将刑事判决书送往工作单位。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判决书应当送达人民检察院、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并可以送达被告人的近亲属。判决生效后,还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