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2期 2013年3月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Vo1.26 No.2 March,2013 说汉语儿童关联词语习得个案研究 彭小红,刘思丹 (长沙理工大学 ̄1,151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摘要: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长沙两名1至4岁说汉语儿童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结 合语料分析儿童关联词语习得的类型、时间和特点,并从心理基础和语言基础两方面对儿童关联词语习得的因素 进行剖析,以促进儿童复合句的发展,为儿童早期语言能力训练提供指导。 关键词:说汉语儿童;关联词;复合句 中图分类号:H1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3)02—0055—03 一、前言 交流,语言习得环境较为理想。本研究用个案纵向跟踪 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这两名说汉语儿童长期跟踪所 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 关联词语的主要功能是把复句中各分句联结起来, 显现出分句间的结构关系,可以说关联词语是分句间结 构关系的语法标志。 吴竞存指出:“切分复句,功能的 原则显得特别重要,……关联词语是作为逻辑关系的表 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 有以下3类词语: 一是连词。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 现形式,其本身就是意义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许多没有 关联词语形式标志的直接成分,绝大多数是可以补出关 联词语的。” 对于儿童关联词语的发展,一些学者也做 了大量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的学者曾对儿童复合句 中的关联词语在数量上做过考察,结果为:(1)在所有复 句中,含有关联词语的复句仅占25.31%。这一比例说 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 旬,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 能连接分句,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这 样的连词也不是关联词。 二是副词。一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但如果在某个 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就不是关联词;起关联作用的副 明,从整体上看儿童的复句质量并不高。(2)儿童在两 岁之前几乎不使用关联词语,3岁之后使用关联词语的 复句数量才有一些增长。 关联词语的发展,不仅可以从数量上考察,而且还 词仍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在举例之前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转写文本中,用 MOT、CHI、INJ、INI、INO分别代表Mother、Child、Investi. gator J、Investigator I、Investigator 0。 可以从使用质量上分析。本文基于语料库来分析儿童 关联词语习得的类型、时间和特点,并从认知等角度对 例(1) CHI:她在我们那里呆了18天,然后回来这两天 就是每天我从头跟她玩。(MHR02;05;10) 其原因加以剖析,以此来丰富儿童关联词语习得的个案 研究,从而为儿童掌握复合句关系提供相关的策略性 支持。 此句中,“然后”作为反映联合关系的关联词语,表 达了句中隐现的逻辑关系。 三是短语。除了连词和副词外,一些短语也可以充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语料来自两名说汉语儿童MHR(女)和ZHZ (男)。两名儿童均出生于长沙,独生子女,无生理方面 的语言障碍,父母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母亲为高校 教师,父亲为公务员,在家父母均用普通话与小孩进行 收稿日期:2012—09—19 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等。 本研究从MHR(Ol;07;02—04;03;03)①和ZHZ (O1;08;15—04;04;02)各选取52个观察点进行研究。 本研究只关注语言表达层面上的习得情况,不分析儿童 使用非语言手段来表达否定概念的情况,并排除模仿、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度教改课题,课题编号为JGl152。 作者简介:彭小红(1970一),女,湖南涟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习得;刘思丹(1988一),女,湖南衡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 语言习得。 ・55・ 含糊不清以及在故事、诗歌、歌曲中出现含有关联词语 的情况。统计词频时,儿童重复的含有关联词语的语句 只计1次,得出MHR和ZHZ的关联词语“类型”、“始现 时间”和各关联词语出现的频率。(见表l一表3) 表l MHR和ZHZ关联词语始现时间 MHR ZHZ 01;07;02 叭;08;15 01;08;28 02;00;15 02;00;17 02;00;15 02;06;11 03;02;23 02;11;13 03;01;18 03;02;08 03;01;18 03;02;15 03;02;06 MHR ZHZ 8%(28/326) 10%(30/290) 1%(4/326) 1.7%(5/290) 1%(3/326)1.5%(4/290)0.8%(2/326) 0.6%(2/290) 1%(3/326) 1.7%(5/290) ②频率=各类关联词语出现次数/观察点内关联词语总数;326为MHR(01;O7;02—04;03;o3)阶段关联词语总数;290为 ZHZ(01;08;15—04;04;O2)阶段关联词语总数。 三、研究结果 由表l一表3可得出如下研究结果: 握开始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 四、研究结果讨论 (一)关联词语使用中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现象 (1)由表1可知,两名儿童从1岁半左右开始习得 关联词语,而这时候习得的是副词性的关联词语。因果 儿童是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和获得语言结构能 力的。所谓语言结构能力,一方面包括了对外在事物反 映和认知的能力,另一方面包括了对语言规则系统的认 知和按照规则表达的能力。 由此可见,儿童习得关联词语必须有一定的心理基 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从2岁半至3岁才开始出 现,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但是”、“可是”和假设关系的 关联词语“如果”则出现在3岁之后。同时可以看出,由 副词充当的关联词语比由连词充当的关联词语习得 更早。 础和语言基础,因为关联词语的习得与复句结构的发展 密切相连,可以说儿童复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 关联词语的掌握。 李宇明在研究中提到,在关联词语的使用中,儿童 (2)从表1可以看出,儿童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比 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发展快;许多成对关联词语,一开 始只用了其中的一个,如“因为/所以”、“如果/那 么”等。 常常出现形式与表现内容不一致的现象, 如用“因为” 并不一定反映的是因果关系。 例(2) CHI:它不想起床。 INI:不想起床啊。 CHI:它因为不想起床。 INI:所以就在睡觉是吧7 CHI:嗯。(MHR02;08;06) (3)从表2、表3可知,3岁之前儿童所习得的关联 词语中“也”、“再”、“又”、“还”、“就是”、“先”、“然后” 等的频率较高。由此可见,儿童在3岁之前主要使用反 映联合关系的关联词语;3岁以后,“可是”、“但是”表示 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等表示因果关系的 关联词语和“如果”等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开始出 现,并且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儿童使用关联词语的类 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丰富。 (4)根据儿童关联词语的出现顺序,似乎可以看到 儿童因果关系发展的脉络:因果关系是由事件的先后关 系发展起来的;从表1可以看出,3至4岁时已有了因果 例(3) INI:你想变成小鸟不7 %CHI:我不想。 ¥INI:为什么呢? CHI:<因为>[//]因为我没一变成小鸟了,小 鸟来咬你呢。(MHR02;10;07) 例(2)中,虽然儿童能够运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 词语“因为”,但是她并没能完全理解其逻辑。她把睡觉 关系的形成,假设关系孕育而生,5岁以后直接和间接反 映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较多涌现,说明儿童关联词语掌 ・56・ 视为不想起床的原因,实质两者并非因果关系。例(3) 表达的是同一种情况,观察者问儿童不想变成小鸟的原 因,但儿童却回答的是“我没有变成小鸟”,显然不符合 因果关系。这种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说明,儿童使用关 联词语并不意味着就掌握或较好掌握了关联词语所表 现的复旬关系。同时也说明,儿童在不了解或不完全了 解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语言来进行交际。 (二)儿童习得关联词语的, 理基础和语言基础 认知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相关研究表明,婴儿到6 个月前后,在具体刺激和动作的作用下,逐步发现事物 之间的简单联系,从而产生了简单的具体思维;1岁儿童 开始能区分动作和动作对象,建构自我和客体的观念, 认识到自身动作与客观运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自我 意识和最初的主客体之间的分化;1岁半到2岁的儿童 开始形成心理表征能力,可以对自己的动作及客观事物 进行内部表征,开始了心理的内化过程。 这些方面的 发展,扩大了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使儿童 对自我、外在事物、事物的运动、性状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有了更为一般的认识,对否定、空间、时间、因果、条件、 数量、程度等认知范畴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具有了一定 的分类、归类、判断、推理能力,这就为汉语复句的理解 和使用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也是儿童习得关联 词语的前提。 例(4) CHI:但是它的衣服是紫色的就不是北 极熊。 INJ:衣服是紫色的就不是北极熊吗? :lc CHI:嗯。 INJ:那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是北极熊呢? CHI:衣服是白色的时候然后就是北极熊。 (MHR03;02;08) 例(5) INO:好的,你来读古诗。 ¥CHI:可是这个有点不记得了。这个也不知道,这 个记得。 INO:这个,那读这个吧。(MHR04;04;02) 在例(4)中,儿童否认穿着紫色衣服的是北极熊,认 为北极熊穿着白色衣服。靠颜色来辨别北极熊的行为, 说明3岁儿童能从颜色范畴对事物进行判别。同例中, 连词“但是”清晰地呈现了语境里的转折关系,同时印证 了儿童3岁便开始构建转折逻辑。例(5)中“可是”的 运用显示儿童在4岁左右已完全领悟转折关系并能正 确运用转折连词。 语言的理解先于语言的产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先于 口头表达能力。 儿童只有在理解关联词语的逻辑关系 基础上才能正确习得,儿童语言习得初期,部分关联词 语的用法并不正确,是因为没有彻底弄清相关关联词语 的逻辑关系,但随着年龄增长及语言客体的影响,儿童 逐渐能进行自我修正,并最终正确习得关联词语。 例(6) CHI:我不画画了,我不画画了,等下就又 没有了。 :l:INL:没有什么了啊? CHI:因为没有还要买,等会还要买,等会我妈 妈XXx。 CHI:所以我就不画了。 INL:你就节约一点用哦,一天用一点点。 ¥CHI:如果用这么多颜料没有去。(MHR04;02; 27) 例(6)中,儿童意识到如果彩色笔没有颜料要另买 而不画画,“因为”的运用表示她已理解其中映射的因果 关系,说明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能自行修正语言,促进 关联词语的习得。 五、结语 通过对汉语儿童MHR和ZHZ的长期跟踪语料分 析,得出以下结论:(1)儿童从1岁半左右开始习得关联 词语,由副词充当的关联词语比由连词充当的关联词语 习得更早。(2)3岁前儿童主要使用反映联合关系的关 联词语,3岁以后,“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和“可是”、“但 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开始出现并且频率越来越 高。(3)儿童3至4岁时已有了因果关系的形成,假设 关系孕育而生,儿童关联词语掌握开始进入了较快的发 展阶段。 关联词语的使用,哪怕是错误的使用,对于儿童掌 握复句关系都是有帮助的,许多复杂、抽象的复句关系, 往往就是通过使用关联词语(包括错误地使用关联词 语)来掌握和发展的。语言形式的使用对于语言内容掌 握有促进作用,对认知发展同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3): l95—2o4. [2]吴竞存,候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82.102. [3]H.Clark.Space,Time,Semantics,and the Child[A].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 of Language[c].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3.79. [4][5]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5.241. [6][7][8]缪小春,朱曼殊.幼儿对某几种复甸的理解[J]. 心理科学通讯,1989,(6):3442. [9]吴天敏,许政援.出生到三岁儿童言语发展记录的初步 分析[J].心理学报,1979,(2):155—165. [责任编辑尧怀静]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