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仗工程
本章适用于文物建筑的清官式中晚期地仗做法(俗称传统地仗做法),遇做其他年代的地仗做法应按设计做法施工。
1.1麻布地仗
适用于文物建筑的上架梁、枋、板、檩、山花结带、博缝板、垫栱板、支条天花等,下架柱子、槛、框、踏板、坐凳,隔扇、槛窗的边抹、裙板及帘架,各类大门及鱼塞板,走马板、板墙、牌匾额、罗汉墙等,木楼梯、栏杆的扶手、望柱、腰枋、下枋,什锦窗的贴脸、边框等木装修表面麻布地仗工程。
1.1.1材料要求 (1)地仗材料
1)生桐油:用检测达到二级以上,无混入其它油类的纯生桐油。目测外观清澈透明,浅棕黄色,鼻闻清香,无杂质及其它异味,符合要求后再使用。冬季施工,生桐油的存放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不得用“睡了”(凝固)的生桐油,应待生桐油“苏醒”(自然溶化)后再用。
2)灰油:目测为褐色,搅动检查粘稠度和皮头适宜,无杂质及其它异味。地仗施工使用熬制的灰油应按季节确定,其配合比为:春、秋两季用生桐油∶土籽面∶樟丹粉=100∶7∶4配合比的灰油;夏季用生桐油∶土籽面∶樟丹粉=100∶6∶5配合比的灰油;冬季用生桐油∶土籽面∶樟丹粉=100∶8∶3配合比的灰油。使用灰油时先搅拌,待沉淀的土籽面、樟丹均匀浮起,用8~12孔/英寸铁筛去掉油皮子。不得用过嫩的(无皮头)及过老的灰油。特许熬制灰油时见1.1.3地仗预加工材料。
3)白面:普通食用白面检查无杂质、无硬疙瘩及受潮霉变。料房的白面应堆放在架空的木板之上,防止受潮,码放整齐。
4)生石灰:有块状和粉状两种。用块状生石灰,经水溶解试验易粉化、温度高为合格。不得使用熟石灰,生石灰应存放在干燥的铁桶内。
5)油满:用灰油、石灰水、白面调制而成,其调制过程称打“油满”。油满配合比见表1.1.4,设计另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的要求,根据工程进度随用随打,油满的表面要有盖水覆盖严实,不得存放过久。使用的油满内不得有结皮、长毛、发酵、发霉和含有硬块。
6)血料:用纯鲜猪血和石灰水加工发制而成的熟血料。目测为暗红色,手捻有粘性,微有弹性,嫩豆腐状,搅拌检查呈稠粥状。不得使用和掺用血料渣、硬血料块、血料汤。备用血料宜存放在阴凉处,变质的不得使用。发血料见1.1.3预加工材料。
417
7)砖灰:砖灰分粗、中、细三类七种规格,有楞籽灰、大籽灰、中籽灰、小籽灰、鱼籽灰、中灰、细灰。以烧制的土制青砖、瓦干燥的不含酸、碱性为原料,经粉碎分别过罗后达到不同规格的颗粒及粉末,呈灰色。砖灰潮湿时,晾晒干燥再用。同种规格的砖灰如有杂质或粒径不一致时,要按目数过筛再用。料房存放的砖灰要按规格标识,分别码放在架空的木板上,以便防潮和应用。砖灰规格和级配见第1.1.3预加工材料。
8)线麻:有人工梳理线麻和机制盘麻。用本色白微有黄头和微有光泽的及纤维拉力强的上等柔软线麻,手拉线麻丝不易拉断。不得用过细(似麻绒)的机制线麻或拉力差、发霉的线麻。使用的线麻中不得有大麻披、麻秸、麻疙瘩、杂草、杂物、尘土。人工梳理线麻见1.1.3地仗预加工材料。
9)夏布:一般使用以苎麻纤维织成的布,布丝柔软、清洁、布纹孔眼微大为佳,每厘米长度内以10~18根丝为宜,根据使用部位选择厚薄、布丝粗细。不得使用拉力差、发霉及跳丝破洞的夏布。
10)熟桐油(光油):为一般光油,呈浅棕黄色,清澈透明,无杂质,搅动检查有粘稠度。调细灰时过40~60目罗除去油皮子,不能用其它油料或含有其它油漆的光油。
11)土籽面:土籽有豆粒状和块状,豆粒状为黑褐色,块状为褐色,是一种含有二氧化锰的矿石。用前将干燥的土籽粒,碾碎过60目罗成土籽面。一般常用粒状的土籽。采购的土籽面用时要干燥、颜色一致,无杂质、杂物。
12)樟丹粉:又名红丹、铅丹,目测呈橙红色,是一氧化铅和过氧化铅混合而成,催干能力比土籽缓慢。熬油时与土籽面配合使用。用时要干燥,无杂质、杂物。
(2)地仗辅助材料
1)防锈漆:传统使用材料樟丹油,目前应使用硝基铁红底漆、醇酸铁红底漆、锌黄防锈漆(用于镀锌钢),用于预埋铁件或钢铁构件表面防锈,使用前要搅匀,涂膜薄厚要均匀、亮度适宜,涂刷后十天内做地仗有较好的防锈性能。
2)稀释剂:主要用无添加剂溶剂汽油,起稀释作用。用于水锈部位和木质表面糟朽处理,操底油的稀释。
(3)地仗预加工材料 1)熬灰油
① 熬炼方法:先将土籽面和樟丹粉同时放入锅内文武火搅拌炒之去潮,呈开锅冒泡状,颜色变深潮气全部消失后,再倒入生桐油加火继续熬,应随时搅拌并扬油放烟,油开锅前后颜色由黄中偏红色变驼色至黑褐色时,油温不得超过180度,即可试油,成熟后撤火出锅,继续扬油放烟凉后待用。熬灰油材料季节
418
配合比见表1.1.1-1。
② 熬灰油材料季节配合比(重量比) 表1.1.1-1 季 节 春、秋季 夏 季 冬 季 生桐油 100 100 100 材 料 土籽面 7 6 8 樟丹 4 5 3 ③试油方法:将油滴入冷水碗中,成油珠不散,下沉水底后慢慢返回水面,即可撤火出锅,如油珠不再返回水面应立即撤火出锅。
④ 熬制灰油应注意的问题:
A、地仗施工如需熬制灰油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应远离建筑物和火源并备有个人安全用具(手套、围裙、护袜)和防火设备(如铁锹、铁板、砂子、潮湿麻袋、灭火器材等),方可熬制。
B、熬制灰油时,放入锅内的土籽面和樟丹粉应炒至潮气全部消失,以防炸响、油出沫溢锅着火;灶锅附近除应备有凉生桐油(冷油),除预防熬油溢锅着火外,还必须放置防火用具及灭火器材等;油开锅后应随时搅拌扬油放烟和观察油的颜色,及时试油以防整锅油暴聚造成经济损失。
C、夏季熬制灰油每次灰油出锅后,清理洗刷锅内的灰油皮子要随时清除、妥善处理,以防高温天气受热自燃。
2)发制血料
① 发制血料先用碎藤瓤子或干稻草揉搓鲜生猪血,将血块、血丝搓成稀粥状血浆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搅动均匀基本同原血浆稠度,另过罗于干净铁桶内去掉杂质。在稀稠适度的血浆内,进行点4~7%的温度和稠度适宜的石灰水,并随点随用木扒提提动再顺一个方向轻轻搅动均匀,待两个小时左右凝聚成微有弹性的及黏性的熟血料,即可使用。
② 应注意的问题:
A、初次发血料先试验,根据血浆稀稠度掌握调整石灰水的温度和稠度及石灰水的加入量,试验成熟再批量发血料。
B、不得用加过水(由深红色变浅红色)的和加盐的新鲜生猪血。搓好的血浆加入的清水控制在15~20%,血浆起泡沫时可滴入适量的豆油消除。
3)梳理线麻
① 初截麻:梳麻前先打开麻捆,用斧子剁掉麻根部分,一人攥住麻的两头拧紧,另一人用斧子剁段成肘麻长度,约为700mm左右长。
419
② 梳麻:经初截麻后,在架子的适当高度栓个绳套,将肘麻搭在绳套上,一手攥住绳套部分的麻,一手拿麻梳子先从根部麻梳起,将麻梳成细软的麻丝存放。
③ 截麻:梳好的线麻,需根据部位的具体情况(如柱、枋、隔扇)决定截麻尺寸,部位面积较大时按原梳麻尺寸使用,部位面积较小时,可截短些。截麻时一人攥住梳好的线麻两头拧紧,另一人用斧子根据使用尺寸剁成段,
④ 择麻:截麻后进行择麻,就是将梳麻中漏梳的大麻披和麻中的麻秸、麻疙瘩以及杂草等择掉,使麻达到干净无杂物。
⑤ 弹麻:麻择干净后,使用两根弹麻杆进行弹麻,用未挑麻的麻杆弹打挑麻的麻杆和麻,将麻弹顺、蓬松、干净,再将麻摊顺成铺码放在席上,满一席后卷捆待用。
⑥ 应注意的问题:梳理线麻时应通风良好,并戴双层口罩,注意麻梳子扎手。
4)砖灰规格和级配
①砖灰的使用,既要根据基层表面的缺陷大小来选用砖灰粒径,又要依据部位的做法和工序进行砖灰级配。选用砖灰的规格和级配见表1.1.1-2、表1.1.1-3。
②砖灰规格
粗 灰 鱼 籽 24 1.06 小 籽 20 1.27 中 籽 16 1.59 大 籽 12~10 2.1~2.54 愣籽 8~6 3.1~4.23 表1.1.1-2 类别 规格 孔∕英寸 粒径/mm 细灰 中灰 100 40 0.25 0.64 注:粒径约控制在表内范围(参考数)。 3砖灰级配 ○表1.1.1-3 灰 遍 捉缝灰、通灰、衬灰 第一道压麻灰 第二道压麻灰 压布灰、槛框填心 轧中灰线 中灰 砖 灰 级 配 大籽70% 中籽65% 小籽60% 鱼籽55% 鱼籽45% 鱼籽25% 中灰30% 中灰35% 中灰40% 中灰45% 中灰55% 中灰75% 注:① 第二道压麻灰为一麻五灰做法的压麻灰级配。
420
② 表中第1项衬灰的缺陷较大时可适量加入楞籽灰。 ③ 表中的中灰内含细灰量不少于50%。
5)打油满 ① 地仗油水比:
地仗油水比分别有两油一水、一个半油一水、一油一水等。地仗油水比应用一个半油一水,为地仗工程施工油满配合比的固定模式。油满的油水重量材料配合比为灰油、石灰水、白面=150∶100∶67~75,油满的油水容量材料配合比为灰油、石灰水、白面=1.5∶1∶1。地仗油水比文物设计另有要求时,应符合设
表1.1.1-4 打油满材料配合比 灰 油 重量比 150 容量比 1.5 石灰水 重量比 100 容量比 1 白 面 重量比 67~75 容量比 1 计要求的地仗油水比。打油满的重量比和容量比见表1.1.1-4。
注:人工或机械打油满时,每150kg灰油其白面用量应控制在67~75kg之间。
② 配制油满:
A、调制石灰水:按每用100kg灰油不少于25kg石灰块,打油满前先将生石灰块放入半截铁桶内,泼入清水,粉化后再加入清水搅匀,过40/目铁纱罗即可。石灰水的稠度均以全覆盖铁锹(黑色金属)呈白颜色为准,石灰水的温度45±5℃或以手指试蘸石灰水略高于手指温度为准。
B、打油满:先将底水倒入溶器内,放入定量的白面粉,陆续加入稠度、温度适宜的石灰水,搅拌成糊状,无面疙瘩,颜色成淡黄色(即为白坯满)时,再加入定量的灰油搅拌均匀即成“油满”,随之将油满表面倒入盖水待用。底水和盖水约各占配比的10%,打白坯满的石灰水约占配比的90%。
③ 打油满应注意问题:
A、打油满由专人负责,应严格按油水配比统一计量配制,不得随意撤油增水或增油撤水,不得用反用错,不得胡掺乱兑。
B、打油满的底水和盖水应使用配合比之内的石灰水,不得用配合比之外的石灰水。
C、使用的灰油,在打油满前要搅匀过10~12孔/英寸铁筛,并将桶底有沉淀的灰油(土籽、樟丹)收刮干净过筛应用。不得用过嫩的及过老的灰油。
D、打油满要根据工程进度随用随打,夏季要防止油满结皮、长毛、发酵、发霉。
E、灰油皮子在阳光爆晒及夏季闷热高温天气受热易自燃,不得随便乱扔,
421
必须随时清除并妥善处理,防止因发热自燃。
6)地仗灰料(油灰)配制
① 材料房应专人负责,具备调配各种材料的能技,熟悉材料性能、配合比和各部位的地仗做法,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入材料房。严格按各部位的地仗做法的灰遍进行配比调制,并符合表1.1.2、表1.1.3、表1.1.4、表1.1.5的要求。地仗灰料配制时要根据工程进度随用随调配,用多少调配多少。常用灰料调配时先将定量的血料倒入溶器内,搅拌均匀加入定量的油满再搅拌均匀,最后按砖灰级配分别加入,随加随搅拌均匀无疙瘩灰,要满足操作和工艺质量要求,油灰表面要用湿麻袋片遮盖掩实,做好标识并按标识认真收发。
② 应注意的问题:
A、地仗灰料配制严禁使用长毛、发酵、发霉的油满,不得使用和掺用血料渣、硬血料块、血料汤及其他不合格的材料。调配细灰时应使用细灰料。
B、材料房要保持整齐清洁,容器具要干净并备有灭火器材等。
C、调配的材料运放在作业现场时,由使用者负责放在适当位置,须盖油灰的麻袋片要保持湿度,不得曝晒、雨淋。用灰者应随用随平整并随时遮盖掩实,保持灰桶内无杂物、洁净。操作者不得胡掺乱兑。
D、班组操作者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材料房进行材料调配,作业现场剩余的材料应及时送回材料房。
③木基层面麻布油灰地仗材料配合比见表1.1.1-5
表1.1.1-5 募集层面麻布油灰地仗材料配合比 材料 类别 容量 重 量 重 量 容 重量 量 量 量 量 量 七 灰 支油浆 木质槽1 朽水锈操油 1.捉缝灰 1 0.88 1 5 0.9 0.4 大籽中灰 ﹢ ﹢ ﹢ ﹢ ﹢ ﹢ ﹢ 3-4 2-3 ﹢ ﹢ ﹢ ﹢ ﹢ ﹢ ﹢ 1 0.88 1 12 灰 ﹢ ﹢ ﹢ ﹢ 重 量 重 容 重 布 灰 六 条 ﹢ ﹢ ﹢ 重 一 六 布 灰 灰 灰 布 油满 血 料 砖灰级配 光 油 清 水 生 桐油 汽油 两 两 麻 麻 一 五 五四 糊麻 麻 布布 灰麻布地仗做法与工序流程 使用材料配比对照 一 一 一一 道四 422
1.衬灰 1 0.88 1 5 1.通灰^ 使麻浆 压麻1 灰 使麻浆 2.压麻灰 糊布浆 压布灰 闸中灰1 线 填槽灰 1 0.88 1.5 3 3.中灰 闸细灰(1) 线 细灰 潲生 (1) 1 0.88 0.88 10 39 0.88 10 40 1 0.88 1.8 2 0.88 1.5 5 2.1 1 1 0.88 0.88 0.88 1.5 3 1.2 1.5 3 2. 2.1 1 0.88 0.88 1.2 1.2 0.88 1.2 3 1 1 0.88 0.88 1 5 1.2 2.大籽0.9 大籽0.9 中籽1.3 小籽1.2 鱼籽1.2 鱼籽1 鱼籽1.2 鱼籽0.7 细灰中灰 0.4 中灰 0.4 中灰 0.7 中灰 0.8 中灰 0.9 中灰 1.3 中灰 0.9 中灰 2.2 2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8 细灰 36.9 1.2 ﹢ ﹢ ﹢ 2 6 ﹢ ﹢ ﹢ ﹢ ﹢ ﹢ ﹢ 注:①此表以传统二麻一布七灰地仗做法材料配合比安排。第15、16项的油满
比例不得小于10%,不加入油满时应适量增加光油的比例。麻布地仗做法等级低于此表时,其砖灰级配要根据地仗做法与木件具体情况选择籽灰目数。
②一布四灰和四道灰糊布条做法,轧中灰线和槛框填心时执行第12、13项的配比,压布条灰执行第14项的配比。 1.1.2主要机具
(1)工具包括:铁板、皮子、板子、麻轧子、轧子、长短尺棍、斧子、挠子、铲刀、粗细金刚石、盒尺、剪刀、铁剪子、钳子、鸭嘴钳子、拔搂子、抿尺、
423
灰扒、大小水桶、大小缸盆、大小油刷、油勺、大小笤帚、把桶、半截大铁桶、铁锹、布、生丝、抽油器、麻袋片、布掸子、大碗、粗细罗、筛子、磨刀油石、0.5~1mm厚度镀锌白铁、1m细竹杆、竹板、铜丝刷、钢丝刷、席子等,砂布、砂纸有1号、11/2号。
(2)机具包括:调灰机、砂轮机等。 1.1.3作业条件
(1)砍活完成后要认真进行核查工作,发现相关工种遗留问题及时反映处理。
(2)砍活前后的各种线形和尺寸不一致,或与设计不一致时,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并制作成轧子妥善保存,以便按规矩恢复。
(3)天花板砍活前,需拆卸时要认真核查编号,砍活后需整修加固时,与相关工种遗留问题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地仗施工全过程不得损毁号码。
(4)复建、重建工程,施工操作前应认真进行交接检查工作,发现相关工种遗留问题及时反映处理。
(5)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且通风良好,相邻的土建工程湿作业已完并具备一定的强度,室内环境比较干燥。
(6)施工部位必须干燥。传统油灰地仗,木基层含水率不宜大于12 %。 (7)施工前应提前搭设好脚手架及防护拦,并以不妨碍操作为准,操作前应经有关安全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8)室内外地仗同时施工前应将固定的门窗扇安装完毕。搭设脚手架前,先将大型活隔扇、槛窗、板门等拆卸后另行搭设脚手架并固定,不妨碍操作为准,要通风良好、防雨淋,以便安全操作保证质量。拆卸时要认真编号,地仗施工全过程不得损毁号码。
(9)板门、博缝板基层处理前,应提前拆卸木质(含金属钉)门钉、梅花钉并保存好,以待地仗钻生后安装。(山花博缝与博脊交接处应事先钉好铁皮条或油毡条,防止漏雨水后,再进行地仗施工。)
(10)地仗施工前,要检查松动的和高于木材面的铁箍、铆钉等加固铁件是否恢复原位,并低于木材面5~10mm。
(11)施工砍活前,应提前将铜铁饰件(面页)拆卸完毕,应完整无损,按部位记录清楚,妥善保管以便按原位恢复。
(12)施工前应提前设置材料房,材料调配应由专人负责,要按材料配比统一计量配制,并有消防措施。
1.1.4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424
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麻布地仗工艺流程见表1.1.4-1。 木基层面麻布地仗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表1.1.4-1 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麻布地仗工艺流程 麻布地仗做法及工艺流程 一 工 艺 流 程 (内容名称) 一布七两 一 麻麻六麻 一五 布一布五糊一 布布 条四 四灰 灰 灰 六灰 砍修八字基础线 捉裹掐闸八字基础线 使麻 磨麻 压麻灰 磨麻 压麻灰 12 13 14 15 16 17 18 使麻 通灰 捉缝灰 斩砍 基 撕 缝 层 处理 支 油浆 下 竹钉 2 3 1 旧地仗清除、砍修线口, 新木基层剁斧迹、砍线口 撕缝 下竹钉、楦缝,木件检查及修整、铁件除锈、刷防锈漆 相邻土建的成品保护工作,水锈、木件表面糟朽操油 清扫、支油浆 捉缝灰、掖、垫、找、裹、贴、补缺、捉闸灰线口 磨粗灰清扫湿布掸净、衬灰 磨粗灰、清扫、湿布掸净 通灰、(过板子)、拣灰 磨粗灰、清扫、湿布掸净 开头浆、粘麻、砸干轧、潲生、水翻轧、整理活 磨麻、清扫掸净 压麻灰、(过板子)、拣灰 磨压麻灰、清扫、湿布掸净 开头浆、粘麻、砸干轧、潲生、水翻轧、整理活 磨麻、清扫掸净 压麻灰、(过板子)、拣灰 磨压麻灰、清扫、湿布掸净 灰 灰 道灰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6 7 8 9 10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5
闸鱼籽线胎 轧修细灰定型线 糊布 压布灰 19 20 21 22 开头浆、糊布、整理活 磨布、清扫掸净 压布灰、(过板子)、拣灰 磨压布灰、清扫、湿布掸净 抹鱼籽中灰、闸线、拣灰 磨线路、湿布擦净、刮填槽灰(用压布灰或压麻灰) 磨填槽灰、湿布掸净、 刮中灰 磨中灰、清扫、潮布掸净 找细灰、闸细灰线 、溜细灰、填刮细灰 磨细灰、磨线路 钻生桐油、擦浮油 修线角、找补钻生桐油 闷水起纸、清理 + + + + + + + + + + + + + + + + + + 中灰 23 24 + + + + + + + + + + 25 26 27 28 29 30 31 + + + + + 细灰 磨细灰 钻生桐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①表中“+”号表示应进行的工序。
② 本表均以下架大木槛框麻布地仗起线所进行的工艺流程设计,上架大木或不闸线的部位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工艺流程。
③ 一布四布做法和四道灰溜布条做法进行闸线时,可参照一布五灰做法的 工序。
④ 支条、天花、隔扇、槛窗、栏杆、垫栱板等木装修不进行第3项的下竹 钉。
(2)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面麻布地仗操作工艺 1)斩砍:
斩砍是进行地仗工艺前,须对木件表面进行处理,由于新旧木件的表面具体情况不同,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各异。通过斩砍达到新旧木基层处理目的时,斩砍分砍挠旧地仗清除、砍修线口和新木基层剁斧迹、砍线口。
① 旧地仗清除、砍修线口:
A、斩砍(俗称砍活),旧地仗清除首先用锋利的小斧子,横着木件的木纹斩砍旧油灰皮,砍时用力要均匀,不得忽大忽小,斧刃与构件夹角成40~45°角,斧刃以见(触)木为度,每斧间距约15mm左右,斧刃不得顺木纹砍,砍活要由下至上从左至右砍,横排木架逐步按木件将旧油灰皮全部砍掉。砍活后木件表面
426
仍然遗留旧灰垢和灰迹,须用锋利的挠子进行挠活处理,挠活以横排木架由上至下从左至右竖(顺)着木件木纹挠,将旧灰垢和灰迹全部挠干净,见新木,留斧迹,无木毛、木茬为止,挠活不得横着构件木纹挠。灰垢和灰迹不易挠掉时,刷水闷透灰垢和灰迹再挠干净。有木疖疤20mm(直径)以上者,应砍深3~5mm。砍活后应将脚手板和地面的旧灰皮及时清除干净。砍挠旧地仗清除的操作术语是“横砍竖挠”其质量要求为“砍净挠白”,“不得损伤木骨”。
B、有水锈的部位(如博缝山花、挂檐板、柱根等部位)应将水锈和糟朽的木质挠净见新木,木筋与木筋之间缝隙内的水锈应用挠子尖挠净,木件表面有糟朽处应将风化松散木毛渣挠掉。水锈的部位有木质糟朽严重处需剔凿挖补时,应通知有关工程人员处理。
C、遇楠木构件,应随凹就凸掏着挠净灰垢见新木即可,不得挠伤木骨。 D、砍修线口:遇槛框混线的规格尺寸及锓口不符合文物和设计及传统要求时,其八字基础线口宽度及锓口应按地仗工艺要求进行修砍线口,砍修八字基础线口宽度及锓口同“砍线口”工艺要求。
② 新木基层剁斧迹、砍线口:
A、新木件表面进行斩砍剁出斧迹,用锋利的小斧子横着或稍斜木件木纹由下至上,从左至右进行剁出均匀的、深度基本一致的斧迹。剁斧迹时斧刃与构件夹角约成45°左右,用力要均匀,斧迹间距•15mm左右(木筋粗硬的构件斧迹间距25mm左右),斧迹深度2mm~3mm,不得漏剁斧迹。斧刃不得顺木纹剁,用力不得忽大忽小。有木疖疤20mm直径以上者,应砍深3~5mm,木疖疤的树脂用铲刀或挠子清除干净。并将木件表面的标皮、沥青、灰浆点、泥点灰迹、雨淋水锈及防火涂料等污垢、杂物清除干净,不得留有影响地仗灰附着力差的痕迹。
B、砍线口:槛框起混线时,进行砍线口,依据古建槛框混线线路规格的要求和设计的规格尺寸,确定八字基础线口宽度应是混线规格的1.3倍,正视面(看面)为混线规格的1.2倍,侧视面(进深)为混线规格的二分之一。砍修八字基础线时,分别在槛框的看面和进深上弹出墨线,用锋利的小斧子和铲刀,沿槛框的正侧两面的墨线进行砍修,由下至上从左至右砍,用力要均匀,砍的深度要基本一致,不得过深,避免出线损伤木骨。砍一段修平找直一段,槛框交接处的线角应方正、交圈。砍线口尺寸见槛框混线与八字基础线口尺寸参考表1.1.7。
2)撕缝
用锋利的铲刀或挠子,要将木件表面2mm以上宽度的自然裂缝,其两侧的硬楞撕挠掉,俗称撕成两撇刀倒八字形缝口,即为“Ⅴ”字形,撕成的缝口为原缝隙宽度的1.5~2倍宽,撕缝深度不少于3~5mm,并将缝隙内的旧油灰和活动木条及缝口灰迹清除干净,通常进行大缝大撕,小缝小撕,应撕全撕到,不遗漏。
427
3)下竹钉
① 竹钉制作:先用锯将干燥的毛竹,其厚度不少于10mm,锯成25~40mm长短不等的竹筒,再用锋利的小斧子将竹筒劈成3~12mm宽度不等的小竹棍,然后将小竹棍一头砍削成宝剑头形,形状见下图。
单钉 靠背钉 公母钉 正确 母活 ② 下竹钉:凡上下架大木(柱、梁、枋、檩、槛、框等)的新木件3mm以上宽度的裂缝应下竹钉。旧木件竹钉松动或丢失,应重下或补下竹钉。在下竹钉前,首先要根据缝隙宽窄度和深度选择竹钉长短和宽度适当,将选择的竹钉按150mm间距插入缝隙中,允许偏差±20mm,然后用小斧子由缝隙两头的竹钉向中间的竹钉同时下击。不要击下一个竹钉后,再击下另一个竹钉,以防缝中间的竹钉松动。一尺左右长的缝隙竹钉不少于三个,并列缝隙竹钉应错位,基本成梅花型。缝隙宽于单钉宽度时应下靠背钉,缝隙宽于靠背钉则下公母钉,所下竹钉的劈茬面要与缝隙的木质面接触并要严实牢固,其竹钉帽要与木材面平整或低。下竹钉不得硬撑硬下,不得下母活竹钉(指竹钉的光面与缝隙的木质面接触),不得漏下竹钉,不得有松动的下竹钉。
遇梅花柱子、槛框、踏板等构件宽、厚度小于200mm×100mm以下的矩形构件下竹钉时,要先下扒锔子后下竹钉,下扒锔子要按竹钉的间距下,然后在两个扒锔子中间再下竹钉,不得硬撑硬下,竹钉长度选用25mm左右的,所下扒锔子要剔槽卧平不得高于木件表面。制作扒锔子要用10~12#铅丝,扒锔子的长度为20~25mm之间,其宽窄度基本为缝隙宽度的3倍,制作扒锔子方法如缝隙宽度为10mm,用钳子掐断铅丝的总长度约70~75mm,再用钳子窝成“∏”型即可。
428
③ 楦缝:除楦裂缝外还要楦构件的连接缝,用锋利的小斧子和锋利的铲刀及备齐的干竹扁或干木条,将竹钉之间10mm以上的缝隙楦竹扁或楦木条,有翘茬者应钉牢固。楦缝要楦实、牢固、平整,不得高于木件表面。如板类和隔扇、槛窗、垫栱板、支条、天花、坐凳、栏杆等木装修部位有裂缝,不宜下竹钉,以防撑裂,新木面应下(楦)干竹扁,旧木面楦干木条。
④ 木件检查及修整:
A、砍活完成后,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应执行作业条件1.1.3.1条和1.1.3.2条的要求。地仗灰操作前,木构件和木装修如有残缺、松动、拔榫、大翘茬、大裂缝等遗留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遗留问题,按原状修整配齐、粘钉牢固。
B、遇固定的扇活或活扇改死扇的扇活修整楦缝时,其槛框与门扇、槛窗之间的缝隙和扇活与扇活之间的缝隙楦缝,木条应低于装饰线、棱角5~10mm,要形成凹槽,突出扇活和槛框装饰线的轮廓为准。
⑤ 铁件除锈、刷防锈漆:
A、如有高于木件表面的预埋铁件(如铁箍、铆钉及扒锔子等)应通知有关技术人员,对预埋铁件加固落实恢复原位,并达到箍紧钉牢,以低于木基面5~10mm为宜。
B、预埋铁件加固落实恢复原位后,首先要将加固铁件表面的旧灰垢、锈蚀物,用铲刀和钢丝刷及砂布1/2号或2号彻底打磨干净,涂刷一道醇酸铁红底漆。如新安装的加固铁件已刷醇酸铁红底漆,但出现锈斑须用铲刀铲除底层醇酸铁红底漆后,用钢丝刷及11/2号砂布彻底打磨干净,补刷一道醇酸铁红底漆。如镀锌金属铁件要涂刷锌黄防锈漆。要求漆膜均匀饱满,不得遗漏。涂刷醇酸铁红底漆后十天内要进行油灰地仗,如十天后做油灰地仗应补刷一道醇酸铁红底漆。
4)支油浆
① 相邻土建的成品保护工作:基层处理后,先将砍挠下的旧灰皮及污垢杂物清理干净,在支油浆工序前,要将地仗施工面相邻处的墙腿子、坎墙、柱门子、夹杆石、抱鼓石、柱顶石等土建成品的部位进行糊纸保护。糊纸的浆糊要用普通面粉加清水搅匀加热打成,待凉略加一点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浓度为5%,浆糊稀稠要适度,不得用化学成分的浆糊和胶粘剂,粘糊报纸宽度不少于150mm,易污染的砖石墙心应满糊报纸。台明、踏步、砖石地面等相邻部位,刷有粘性的黄土泥浆或用塑料布进行保护。在地仗施工中及第一道油漆和粉刷之前,如有脱落的纸或泥应及时粘补报纸、补盖塑料布及补刷黄土泥浆进行保护,防止污染土建成品。
② 水锈、木件表面糟朽操油:如有水锈部位和木件糟朽(风化)部位挠至
1
429
不掉木残渣后,将其表面的灰尘、杂物等清扫干净。涂刷操油一道,操油配比为生桐油∶汽油=1∶1.5~3,装入油桶内混合搅拌均匀,用刷子涂刷水锈和木质糟朽部位表面时,涂刷要均匀,不遗漏。操油的浓度(应根据木质水锈及糟朽(风化)程度调整)以干燥后,其表面既不结膜起亮,又要起到增加木质强度为准。
③ 清扫、支油浆:先用小笤帚由上至下、从左至右将木材表面的泥土、灰尘等杂物清扫干净。汁浆配比为油满∶血料∶清水=1∶1∶8~12,装入桶内混合搅拌均匀,支油浆时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用糊刷或大刷子顺着木件木纹满刷一遍,缝隙内要刷到,表面涂刷要均匀,不遗漏,不结膜起皮;不得使用机器喷涂支浆。
5)捉缝灰
① 油浆干燥后,用小笤帚由上至下、从左至右将木件表面浮尘清扫干净。捉缝灰是单人或多人独立操作的工序,以使用铁板为主,根据木件大小选用适当尺寸,但四口要直无锈蚀,用母、食、中指拿铁板操作,并随时携带铲刀处理影响捉缝灰质量的问题。捉缝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1.5(大籽70%∶中灰30%)。捉灰先上架后下架,从左至右横排进行,捉完一部分再捉另一部分,捉完一步架再捉另一步架直至捉完。捉缝灰以整铁板灰捉刮成滚籽灰或捉刮成靠骨灰,应根据木件表面的缺陷实际情况而定,不宜捉刮成鸡毛灰,不得连捉带扫荡。大木件捉灰需携带干木条,便于捉缺陷灰处楦入干木条促干。捉缝灰工序要掌握“横掖竖划”的技术要点。
A、捉缝隙时要竖拿铁板横着(垂直)木缝将油灰掖入缝隙,再用铁板角顺缝来回划掖油灰,要掖实捉饱满再竖着铁板顺缝刮平油灰,并将野灰收净,不得捉蒙头灰。遇竖缝从下至上捉,缝隙大(10mm以上)者先掖满油灰后楦入准备好的干木条,然后再用铁板顺缝填灰刮平成整铁板灰,收净野灰、飞翅。
B、捉缝灰时除捉缝隙外,同时将木件的檩背子、梁枋滚棱、柱头、柱根等处用铁板裹灰垫平、借圆、找直、找规矩,柱窝抱肩处的两侧捉裹灰要规矩;木件的边(含与土建成品相邻处)棱角、秧角用铁板补缺、贴齐、掐直、找规矩;山花结带、道僧帽(挑尖梁)、霸王拳、博缝头等部位残损处用铁板补缺、贴齐、找规矩,基本随形不走样;木件表面缺陷处用铁板借垫基本平、直、圆;木件的铁箍处用铁板捉灰的灰层一次不得过厚;捉好一处随时收净野灰、飞翅,再捉另一处,直至捉完。
C、捉上架大木缝隙时,梁、枋合棱处有缝隙先捉缝,同时进行闸合棱找直、找规矩,轧合棱应按梁、枋木件“滚棱”大小找直、找规矩。合棱缺陷大者可先捉裹缺陷再闸合棱,或先进行闸合棱,在衬灰时用铁板或闸子再将合棱的缺陷处衬垫成型要规矩。闸合棱的闸坯厚度不宜小于1mm,梁、枋有明显弯曲、变形缺
430
陷者,其合棱平直度应顺平顺直。
D、捉裹灰线口时要专人捉,用铁板将八字基础线、平口线、梅花线等线口按线形尺寸捉裹成形,并垫找基本直顺。均可在捉缝隙灰干后或同时,制作闸子先闸基础线找好规矩,闸线的油灰要稍棒(硬)些,八字基础线口尺寸、锓口应找准,见混线规格尺寸对照表1.1.7,闸线要直,宽窄一致,线角处要交圈方正不走线型,线脚处拣出线口,不能拣高,随时拣净野灰、飞翅。不得增加使麻或糊布以上灰层厚度,槛框口内不得长灰。
E、捉隔扇、槛窗缝灰时,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1.5(中籽或小籽70%∶中灰30%)。用铁板按云盘线、绦环线、皮条线、泥鳅背等线形和心地补缺、贴齐、找规矩;遇两柱香其隔扇的边抹窄者,用铁板按木胎线补缺、找规矩,遇隔扇的边抹较宽者,用铁板将两柱香木胎线填平捉或闸成泥鳅背要规矩、整齐;井口线先捉裹或闸成八字线口。
② 衬灰:
A、捉缝灰干燥后,要派专人用70cm~100cm长的靠尺板,检查木件的直顺度和平整度及圆度,有偏差处、或对捉缝灰一次不能成形(如山花结带、霸王拳等)的缺陷处进行衬灰。衬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1.5(大籽70%∶中灰30%)。衬灰前先将缺陷处打磨清扫掸净,大面用皮子抹衬灰进行过板衬垫,小面用铁板衬垫,灰层一次不宜超过3mm,用愣籽调灰不宜超过5mm,要分层分次衬垫基本平、直、圆和基本成形,随时收净周边野灰、飞翅;梁、枋合棱处有缺陷者,用铁板或闸子将合棱的缺陷处衬垫成型要规矩。
B、衬灰后凡轧过八字基础线、平口线、井口线、梅花线的灰干燥后,其心槽处有亏灰缺陷者,要进行分层填槽衬垫基本平;木件个别处有缺陷大者先填灰,再楦入形状大小适宜的干木条,并钉牢再填灰捉好刮平。
C、凡木件的局部缺陷在楦活、捉缝灰、衬灰时,要达到随木件原形的要求,但不能影响木件整体外观形状,更不能影响相邻木件外观的形状。
6)通灰(扫荡灰)
① 磨粗灰(划拉灰):捉缝灰、衬垫灰干燥(用铲刀尖或大钉子进行普遍扎检灰层确实干透)后,磨灰者要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或缸瓦片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通磨一遍,将飞翅、浮籽等打磨掉,有余灰、野灰等影响通灰质量的缺陷用铲刀铲修整齐,下不去金刚石处用铲刀铲掉野灰、浮籽,打磨后用由上而下将表面浮灰清扫干净,再用湿布掸子掸净灰尘,不得遗漏。通灰时,不得随划拉灰随通灰。
② 为防止通灰后铁箍处拉麻不能准确辨认位置,在衬灰干燥后,提前将铁箍处使麻,麻丝长度为铁箍宽度约两倍,将粘麻浆(配比为油满∶血料=1∶1)
431
按麻丝长度刷于铁箍处,将麻丝顺木纹围绕铁箍与垂直粘麻,再顺麻丝挤浆轧实,干后磨麻出绒再通灰。
③ 通灰是三人配合操作的工序,有搽灰者、过板者、拣灰者各一人,木件较大时搽灰者需两人。通灰前,木件表面的浮尘要事先清扫干净。通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1.5(大籽70%∶中灰30%)。通灰顺序是先上架后下架,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横排步架进行,通完一步架再通另一步架,通灰工序要掌握“竖扫荡”的技术要点。
A、搽灰:搽灰者用搽灰皮子抹灰,以灰板长度(与过板者配合酌情而定)抹一板或两板为宜,搽灰要分两次先造灰后覆灰,抹竖时要先横后竖,抹横时要先竖后横,搽灰时一手紧握把桶要随皮子移动,不能皮子随把桶移动,一手拿皮子灰扣腕反拽灰,翻腕正抹灰要来回通造严实,覆灰要均匀,不得厚薄不一致。风大时和阳光爆晒部位搽灰面积不宜过大。
B、过板:过板者使用板子的板口要直顺,凡平面木件要顺着木纹过板,平面木件宽度窄于大铁板长度时用铁板通灰。上架大木通灰先通上行条完成后,再通垫板、枋子代柁头和柱头及角梁。过板时手持灰板过上行条要上下将灰让均匀,板子在秧内左右稍错板口由下向上一板刮成、秧直面平。抱框上下将灰让均匀,由下向上一板刮平。柱子、枋子及槛过板由左向右将灰让均匀,由右向左一板刮平。过板中木件缺陷处要松板衬平、找直、借圆,木件平、直、圆的表面灰层厚度,要以滚籽灰成活。圆柱竖板口接头要放在阴面,不能有喇叭口、漏板缺陷。过板要领是手持灰板要稳、劲始终、倒脚步(架子上倒脚步要准),换手不停板。
C、拣灰: 拣灰者要横使铁板,将板口与板口之间的接头、野灰飘浮刮平,有划痕、个别漏板要填灰刮平,板子不易刮到处以铁板刮平,拣净野灰、飞翅。拣粗灰不得拣高,要掌握“粗拣低“的技术要点。
D、凡上下架大木通灰不能同步完成时,上架大木柱头处的通灰,应先通到下额枋或下枋子下皮一铁板长度。
④ 隔扇通灰分四步骤操作:隔扇通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1.5 (中籽70%∶中灰30%),根据隔扇边、抹缺陷情况可选中籽或小籽,闸线的油灰要稍棒(硬)些。
第一步用铁板先通樘子心(裙板)云盘线地和海棠盒(绦环板)绦环线地,将心地中填灰刮平,拣净野灰、飞翅,秧角干净利落。
第二步用马口铁制成泥鳅背闸子或两柱香闸子或皮条线闸子闸大边、抹头基础线,闸线前用小皮子抹灰要来回通造严实,覆灰要均匀。闸线横平、竖直、饱满,拣灰不得拣高,湿拣或干拣线角处要交圈方正,不走线型,线路两侧的野灰、飞翅要拣净。闸线时不宜用闸子抹灰造灰,以防轧子磨损快、易变形。
432
第三步宜用毛竹挖修成云盘线和绦环线闸子闸基础线,闸线前用小皮子抹灰要来回通造严实,覆灰要均匀,闸线时轧直线要直,闸弧线要流畅,线路宽窄一致,肩角和风路要均称,线肚高为线底宽的40%,拣净野灰、飞翅。
第四步用铁板将边抹的五分、口、碰头、门肘刮平,裹圆,秧角、棱角整齐,拣净野灰、飞翅。
7)使麻
① 磨粗灰(划拉灰):通灰干燥(用铲刀尖或大钉子进行普遍扎检灰层确实干透后)后,在使麻、糊布工序之前,通灰表面有龟裂时,用铁板刮通灰将龟裂刮平,干燥后,磨灰者要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或缸瓦片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通磨一遍,将飞翅、浮籽打磨掉,有余灰、野灰用铲刀铲修整齐,下不去金刚石处用铲刀铲掉野灰、浮籽,打磨后用小笤帚将表面浮灰清扫干净,随后再用湿布掸子掸净灰尘,不得遗漏。
② 使麻是多人配合操作的工序,使麻分六个步骤进行,即开头浆、粘麻、砸干轧、潲生、水翻轧、整理活。使麻的人员多少一般根据木构件、木装修部位的不同和施工面大小确定:一般为3人、5人、7人、9人、11人、13人,如施工面大其人力分配按十三人一当即开头浆1人、粘麻1人、砸干轧4人、潲生1人、水翻轧4人、整理活2人。使麻前要事先准备好符合使麻要求的成铺的线麻,放在使麻的地点。头浆(使麻浆)配比为油满∶血料=1∶1.2。开头浆前,要将木件通灰表面的浮尘事先清扫干净。使麻顺序是先上架大木后下架大木,从上而下,由左至右横排步架进行,使麻完成一步架再进行另一步架直至使麻完成。使麻工序操作不宜戴手套,操作前可将双手打肥皂晾干。使麻的麻轧子后尾要打眼拴绳,操作时套在手腕上。
A、开头浆:开浆者一手紧握把桶随糊刷或大刷子移动,一手拿糊刷或大刷子头浆,正兜反甩通长轻顺要均匀,开浆者掌握要点是少开先拉当,选秧多节点,浆匀浸麻面,便水轧整理。开浆者要与粘麻者配合,并依据粘麻速度开浆,不要多开,以防多余的浆干结,气候干燥和刮风时更不能多开,以防浆面封皮不粘麻。
B、粘麻:粘麻者在开好头浆的位置粘麻,要按木件的木纹横粘麻丝,麻丝要与木件节点缝交插垂直,麻丝不得顺木纹和顺缝粘,柁头、檩头等断面均宜粘乱麻,粘麻要拉秧、拉节点、拉拼接、拉连接木件,木件粘麻的麻须要搭粘在与不粘麻的连接仔屉边、雀替边、楣子边、正心栱五分等的缝灰上其宽度不少于20mm。木件粘麻的麻丝要搭粘在与不粘麻的连接木件相应性质的粗灰上,其宽度不少于50mm。粘麻数量以定额为标准,粘麻时横木件一手拿麻由上向下甩麻尾,两手松开折按随之薄厚抻匀,亏补打找。竖木件一手拿麻向左甩麻尾,一手随之
433
将麻尾按住前,一手放松纵折,进行薄厚抻匀,亏补打找。
a)、上架大木粘麻按部位分六步骤,步骤一、上行条、垫板、柱头与(含挑尖梁头)柁帮、柁底节点处粘麻。步骤二、先粘裹柁头麻再裹粘柁底至柁帮麻,挑尖梁头粘裹麻的麻须要上裹棱。步骤三、柱头与下枋子抱肩处或与霸王拳粘麻拉接。步骤四、上行条与垫板粘麻或与压斗枋粘麻拉接其麻丝要裹底口。步骤五、下枋子或小额枋裹粘麻,遇有上槛应同时粘麻拉接;坐斗枋粘麻的麻须要裹上灰棱,麻丝要搭粘在额枋合棱上,大额枋与垫板同时粘麻拉接。步骤六、仔角梁和老角梁粘裹麻。上下架大木使麻不能同步完成时,上架大木柱头处使麻,应使到下额枋或下枋子下皮不少于50mm处。
b)、下架大木粘麻要先粘上槛后粘腰槛的麻到柱仰,粘上槛和腰槛的麻其麻丝应搭粘在间柱上,再粘柱子抱框和间柱的麻;最后粘风槛和下槛的麻到柱仰,粘风槛的麻其麻丝应搭粘在踏板上,再粘柱子抱框的麻;每步架先使柱子抱框的麻时,要先粘好抱框与上槛、腰槛、下槛和风槛节点缝的麻,粘接点缝的麻丝要顺抱框木纹拉接,再粘柱子抱框的麻其麻丝要裹框口和粘踏板麻要裹边口。凡粘框、槛、间柱的麻时,其麻须要搭粘在横披窗仔边框缝灰上和死隔扇死槛窗仔边抹缝灰上。
c)、隔扇粘麻分四步骤,步骤一、先粘大边麻裹口拉抹头,步骤二、后粘抹头麻,步骤三、再粘云盘线的麻和粘绦环线的麻,步骤四、最后粘心地麻。隔扇边抹粘麻的麻须,要搭粘在仔屉边抹缝灰上及死扇过秧处。隔扇粘麻的麻丝长度,要分别按边抹、云盘线、绦环线、心地的尺寸截麻,边抹的麻丝长度要让出裹五分拉仰尺寸。
C、砸干轧:粘麻者粘好一段麻,砸干轧者在粘好的麻上用麻轧子砸横木件时,横着麻丝由右向左先顺仰砸,后顺边砸,再砸大面,砸竖木件时横着麻丝由下向上顺秧砸,边和秧砸好,最后砸大面横着麻丝砸,逐次砸实以挤出底浆为度。不得先砸大面后砸秧角处否则易出现抽筋、崩秧缺陷。遇边口、墙身、柱根等用手拢着麻须往里砸,随砸随拢不要窝边砸,砸干轧时遇有麻披、麻秸、麻梗、麻疙瘩等杂物要择出。刮风时应紧跟粘麻者,快速砸秧砸边棱砸中间,防止将麻刮走。
D、潲生:砸干轧后有干麻处需潲生,潲生配比为油满∶清水=1∶1.2。潲生者用糊刷或大刷子蘸生顺麻刷在砸干轧未浸透麻层的干麻上,以不露干麻为宜,使之洇湿闷软浸透干麻与底浆结合,便于水翻轧整理活。潲生且不可过大,否则不利于轧实轧平,如底浆薄潲生大麻层干缩后易脱层。不宜用头浆潲生,不利于浸透干麻与底浆结合,易产生干麻包,不得用头浆加水代替生使用,使其降低头浆黏结度和黏着力。
434
E、水翻轧:水翻轧时要掌握“横翻顺轧”的技术要点。水翻轧者用麻轧子尖或麻针横着麻丝拨动将麻翻虚,有干麻、干麻包随时补浆浸透,并将麻丝拨均匀,有麻薄漏籽处要补浆补麻再轧实,随后用麻轧子将翻虚的麻,从秧角着手轧实后,顺着麻丝来回擀轧至大面,挤净余浆轧密实、轧平整。有轧不倒的麻披、麻梗用麻针挑起抻出。局部囊麻层和仰角窝浆处可补干麻或用干麻蘸出余浆再进行擀轧挤净,防止麻层干缩后不平易灰厚、易顺麻丝裂纹和秧角崩秧及空鼓。
F、整理活:水翻轧后整理活者要用麻轧子复轧(擀轧)一遍,复轧过程中进一步检查、整理麻层中的缺陷,秧角线棱有浮翘麻要整理轧实,有囊麻层处、秧角有窝浆处要整理挤净轧实轧平,有露籽、脱截处要抻补找平轧实,有麻疙瘩、麻梗、麻缕要整理轧平,有抽筋麻要抻起落实再轧实,柱根处线麻要拨离开柱顶石20~30mm,防止下雨线麻吸水,使麻后麻层要密实平整,麻层厚度控制在1~2mm 之间,不得少于1mm。麻层整理好后多余的浆要擦净,严禁将麻层表面涂刷头浆,干后不利于磨麻,易造成压麻灰层附着力差。
8)磨麻
使麻后一般需放置两天即可磨麻,麻层不干不得磨麻,麻层干后不得放置时间过长,俗称麻层九成干时磨麻易出麻绒。磨麻先上后下,由左至右横排步架进行,磨麻要掌握“短磨麻”的技术要点。用金刚石或缸瓦片平直的小面横着麻丝磨寸麻,要把浆皮磨破断斑、起浮绒,不得遗漏。长磨麻不易断斑不出浮绒。有长麻坯或抽筋麻用铲刀割断,不可用手拽。遇有空鼓、崩秧处,用铲刀割断挑开处理清净补浆补麻。磨麻不得磨断麻丝。磨麻后先上后下,由左至右将表面的浮绒、浮尘进行清扫干净。磨麻后需风吹晾干一两天再进行下道工序。
9)糊布
①糊布是多人配合操作的工序,即开头浆、糊布、整理活。糊布的人员一般为3人、5人,如施工面大其人力分配按5人一当即开头浆1人、糊布2人、整理活2人。糊布要用夏布,头浆(糊布浆)配比为油满∶血料=1∶1.2。开头浆前,要将木件通灰或压麻灰表面的浮尘事先清扫干净。糊布顺序是先上架大木后下架大木,从上而下,由左至右横排步架进行,完成一步架再进行另一步架。糊布不宜戴手套,操作前可将双手打肥皂晾干。
A、开头浆:开浆者由左上方向右开浆,一手紧握把桶要随糊刷或大刷子移动,一手拿糊刷头浆,正兜反甩通长轻顺要均匀。开浆者要按糊布要求开浆,与糊布者配合开多少糊多少,要依据糊布速度开浆不要多开,以防多余的浆干结不平,气候干燥和刮风时更不能多开,以防浆面封皮不粘布整理不平。
B、糊布:糊布者先用剪子将布幅的硬边剪掉,再根据布幅宽度按木件长短宽窄裁剪,糊布时将布粘糊在头浆上,并要放正位置,应拉秧角缝、拉节点缝、
435
拉拼接缝、拉连接木件缝,棱角、线口应裹布糊,圆柱应缠绕糊布。木件糊布顺木纹不得有对接缝和搭槎,秧角、棱角、线口处不得有对接缝和搭槎,木件糊布要搭粘在与不糊布的连接木件相应性质的粗灰上,其宽度不少于30mm。
C、整理活:整理活者要紧随糊布者用硬皮子将底浆挤净刮平,布面压实平整不皱折,粘糊严实牢固不翘边、不露籽灰(宽度不大于3mm)、不露白(布面无浆迹)、不空鼓,对接缝严紧不搭槎,秧角严实不窝浆、不崩秧等。布面整理好后多余的浆要擦净,严禁将布面涂刷头浆,干后不利于磨布,易造成布上灰层附着力差。
② 磨布:糊布后一般需放置两天即可磨布,布层不干不得磨布,干后不得放置时间过长,俗称布层九成干时磨布易磨破浆皮易起绒。磨布先上后下,由左至右横排步架进行,用金刚石或缸瓦片把浆皮磨破断斑、微有浮绒,不得磨破布层或遗漏,有空鼓、崩秧处,用铲刀挑割开处理清净补浆补布。糊布干后不易放置时间过长,否则磨不破浆皮及不断斑,易造成布上灰层附着力差。磨布后要先上后下,由左至右横排步架将表面的浮绒、浮尘进行清扫干净。磨布后需风吹晾一两天再进行下道工序。
10)压麻灰或压布灰
① 压麻灰或压布灰配比:两麻一布七灰第一道压麻灰配比和两麻六灰第一道压麻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2∶2.3(中籽65%∶中灰35%),两麻一布七灰第二道压麻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2∶2.3(中籽60%∶中灰40%)。两麻六灰第二道压麻灰和一麻五灰的压麻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3(小籽60%∶中灰40%)。两麻一布七灰和一布五灰的压布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3(鱼籽55%∶中灰45%)。一布四灰的压布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3(鱼籽25%∶中灰75%),不进行中灰工序,须闸中灰线胎、填槽灰时,按中灰工序闸线胎、填槽灰操作工艺和砖灰级配要求。凡调制闸线灰要稍棒些。
② 压麻灰或压布灰是三人配合操作的工序,有搽灰者、过板者、拣灰者,各一人。木件较大时搽灰者需两人。压麻灰前,木件表面的浮绒、浮尘要事先清扫干净。压麻灰顺序是先上架后下架,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横排步架进行,压完一步架再压另一步架,压麻灰工序要掌握“横压麻”的技术要点。
A、搽灰: 搽灰者用搽灰皮子抹灰,以灰板长度(与过板者配合酌情而定)抹一板或两板为宜,抹灰要分两次先造灰后覆灰,抹竖时要先横后竖,抹横时要先竖后横,搽灰时一手紧握把桶要随皮子移动,不能皮子随把桶移动,一手拿皮子灰扣腕反拽灰,翻腕正抹灰要来回通造严实,使灰与麻绒揉在一起,覆灰要均匀,不得厚薄不一致。风大时和阳光爆晒部位搽灰面积不宜过多。
436
B、过板: 过板者使用板子的前板口厚度,宜控制在3mm并要直顺,过板时避免檩、柱的横板口与通灰的板口位置错开,不得重叠板口,要顺着麻丝刮滚籽灰厚度。过檩、垫、枋要上下将灰让均匀,平稳的由枋子(小额枋)仰面向上一板刮平,合棱裹直,再由垫板刮到檩(大额枋)秧停板,左右微错板口切直檩秧,向上一板刮平。过柱子、抱框板子垂直由左向右将灰让均匀,再由右裹切框口(或线口)向左刮到右柱秧稍停板,上下微错板口切直柱秧,再裹刮柱子到左柱秧稍停板,上下微错板口切直柱秧,刮到左框口(或线口)裹切成活。圆柱竖板口接头要放在阴面。过板要平、直、圆,不得有喇叭口、漏板缺陷。过板要领是手要稳、劲始终、倒脚步(架子上倒脚步要准),换手不停板。
C、拣灰: 过板者要横使铁板,将板口与板口之间的接头、野灰飘浮刮平,有划痕、个别漏板要填灰刮平,板子不易刮到处以铁板刮平,拣净野灰、飞翅。拣灰要掌握粗拣低的技术要点。
③ 隔扇压麻灰或压布灰分两步骤岔开进行操作
第一步:先用铁板顺着麻丝压樘子心(裙板)云盘线地和海棠盒(绦环板)绦环线地,将心地中填灰刮平,拣净野灰、飞翅。再用大铁板顺着麻丝将大边、抹头滚籽裹刮平,线角处交圈方正,秧角、棱角整齐干净利落,线型不走样。
第二步:事先用毛竹挖修成云盘线和绦环线轧子,轧基础线,直线要直顺,曲线要流畅,线路饱满宽窄一致,肩角和风路要均称,拣净野灰、飞翅。
11)中灰
① 磨粗灰(划拉灰):灰层干燥后,压麻灰或压布灰表面如有龟裂缺陷处,先进行处理以同性质的油灰用铁板来回刮平。干燥后,磨灰者要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或缸瓦片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通磨一遍,将飞翅、浮籽打磨掉,有余灰、野灰用铲刀铲修整齐,下不去金刚石处用铲刀铲掉野灰、浮籽。在打磨过程中遇有哗啦虚的声音,用铲刀将干麻包挖开,处理干净补灰。打磨后由上而下将表面浮灰清扫干净,随后再用湿布掸子掸净灰尘,不得遗漏。各种线口由闸线者细致穿磨,防止下道工序有影响轧线的缺陷。
② 中灰既有独立作业又有三人配合操作的工序,在中灰前,木件表面的浮尘要事先清扫干净,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8∶3.2(鱼籽25%∶中灰75%)。顺序是先上架后下架,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横排步架进行,中完一步架再中另一步架,柱子中灰工序要掌握“连根倒”的技术要点。
A、上架大木中灰分两步骤岔开同时进行操作:中圆木件用硬皮子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先攒刮上行条中灰,要去抹回收,接头处的灰层不宜重复,后攒刮柱头中灰,不得有皮柳,不得长灰,灰层厚度以鱼籽灰粒径为准,收净野灰、飞翅;平面木件横着使用铁板直刮,要一去一回克骨刮平,拣净野灰、飞翅。秧
437
角、棱角整齐干净利落,合棱处可根据缺陷过中灰闸子或用硬皮子攒刮中灰。
B、下架大木起线(装饰线)分三个步骤岔开进行操作:
第一步:闸鱼籽中灰线的部位要提前制做闸子,中灰线(粗灰)闸子的线形、尺寸小于细灰线闸子1~2mm,混线、平口线正、反闸子对口要一致。闸线 (混线、平口线、井口线、梅花线) 干后填槽。闸线时以搽灰、闸线、拣灰三人操作完成。闸中灰线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5(鱼籽45%∶中灰55%)。搽灰用皮子抹灰,应抹严造实,覆灰要薄厚均匀,用闸子将灰让均匀,靠长于闸线长度的尺棍,试闸找准锓口位置,固定尺棍稳住手腕一气闸成,闸鱼籽中灰框线胎要基本三停三平,线肚许低不能高,锓口要准确(即正视面宽度为线口宽度的90%),平口线、井口线符合木作规制,梅花线肚大小要均称一致,表面饱满、直顺,无明显接头。拣灰用铁板随时拣净野灰、飞翅,湿拣或干拣线角方正、随线形,线脚处规矩,要粗拣低不能拣高。如踏板、下槛起混线应按普查记录或设计要求。
第二步:槛框、支条、梅花柱子经闸线胎干后,不得有横裂纹,中间不平者需填槽,填心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3(鱼籽55%∶中灰45%),填槽灰厚度1mm以上时应调整砖灰级配的粒径。用皮子抹灰抹严造实,覆灰要薄厚均匀,再用灰板刮灰填平,支条用铁板抹严刮实再填灰刮平,不能籽小灰厚防止出龟裂纹。填槽灰干燥后,用金刚石块穿磨平整,扫净浮灰,湿布掸净。
第三步:中灰前要将表面浮尘扫净,用湿布掸净。平面木件横着使用铁板,由下往上直刮一去一回克骨刮平,拣净野灰、飞翅,秧角、棱角整齐干净利落。圆柱用硬皮子由下往上连根倒攒刮中灰,接头要错开细灰的预留接头,收净野灰、飞翅,不得长灰,灰层厚度以鱼籽灰粒径为准。
C、隔扇中灰分四步骤岔开进行操作:闸皮条线或轧闸有线胎的两柱香和裙板的云盘线时,中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8∶3.2(鱼籽25%∶中灰75%)。泥鳅背上起闸两柱香线胎时,闸中灰线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5(鱼籽45%∶中灰55%)。
第一步:隔扇槛窗边、抹需闸皮条线、两柱香时,应提前制做闸子,粗灰闸子线形、尺寸小于细灰线闸子1mm。闸线时以搽灰、闸线、拣灰三人完成,搽灰用皮子抹灰,应抹严造实,覆灰要薄厚均匀;闸两柱香时要靠长于轧线长度的尺棍,用闸子让灰均匀后试闸找准位置,固定尺棍稳住手腕一气轧成,要横平、竖直、饱满;拣灰用铁板随时拣净野灰、飞翅,湿拣或干拣线角处要交圈方正、随线形,要粗拣低不能拣高。线胎与压麻灰(压布灰)粘接牢固,不能有明显接头及错位、断条、线角倾斜等缺陷。
隔扇、槛窗边、抹两侧有卧角线中间为平面时,先闸卧角中灰线,干后磨光
438
清扫干净,再进行中间平面的中灰,横着使用铁板直刮中灰,要一去一回克骨刮平,拣净野灰、飞翅,棱角整齐,干净利落。
第二步:用铁板中樘子心(裙板)云盘线地和海棠盒(绦环板)绦环线地将心地和五分克骨刮平,拣净野灰、飞翅,棱角、仰角整齐、干净利落。
第三步:事先用毛竹挖修成云盘线和绦环线闸子,闸中灰线胎,直线要直顺,曲线要流畅,线路饱满宽窄一致,肩角和风路要均称,拣净野灰、飞翅。
第四步:隔扇槛窗边、抹闸皮条线、两柱香干燥后,用金刚石通磨清扫干净,用大铁板克骨裹刮两柱香两侧泥鳅背及大边口,拣净野灰、飞翅,棱角、秧角整齐、干净利落。
12)细灰
① 磨中灰(划拉灰):灰层干燥后,中灰表面如有龟裂纹缺陷处,用铁板刮中灰来回刮平。干燥后,磨灰者要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或缸瓦片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透磨一遍,接头处穿磨平整,各种线路、线口、线角等处由闸线者细致穿磨平整,并修整规矩整齐,不得有缺陷影响闸细灰线。打磨后由上而下、从左至右将表面浮灰、浮尘清扫干净,随后用糊刷或大刷子支水浆一遍(或用湿布掸子掸净灰尘,不得遗漏)。
② 细灰既有独立操作又有配合操作的工序,在细灰前,木件表面有浮尘要由上而下,从左至右清扫干净,再按顺序用湿布掸子掸净灰尘,不得遗漏。细灰配比为油满(适量)∶血料(用细灰料)∶光油∶细灰∶清水=1∶10∶2∶39∶6,闸细灰线的细灰要稍棒些增加细灰面1个配比。细灰顺序是先上架后下架,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横排步架进行,细完一步架再细另一步架。细灰择选“头天清日细、来日阴磨钻”,细灰时以避免暴晒为宜,细灰的部位面积不宜细的过多,所细的细灰干燥后,能在半日或一日内磨细钻生完成,再细为宜。细灰工序要掌握“细灰两头跑”和“细拣高”的技术要点。
A、上架大木细灰分四步骤岔开进行操作
第一步:找细灰。用铁板进行找细灰,由上而下,从左至右裹贴檩背子和裹细檩头边棱及贴檩仰,裹细柱头边棱和柱窝及裹细枋子、梁、额枋抱肩,贴细角梁边棱、压斗枋、坐斗枋边棱等,矩形小木件要隔一面细一面,找细灰薄厚要均匀控制在1~2mm,不能有龟裂纹。上下架大木不能同步完成时,小额枋或下枋子下皮要裹贴一铁板。
第二步:闸合棱(滚棱)、棱角:以搽灰、闸线、拣灰。三人操作完成,搽灰用皮子抹合棱灰、抹严抹实、覆灰饱满均匀,用闸子将灰让均匀,再稳住手腕闸合棱一气轧成,拣灰用铁板拣净两侧余灰。所轧合棱要随木件滚棱大小直顺规矩,细灰薄厚要均匀控制在1~2mm。对于柁头、坐斗枋、挑尖梁头、角梁、将
439
出头等棱角可不找细灰,允许用闸子轧棱角,干后细大面。
第三步:溜细灰。用细灰皮子溜上桁条细灰时,根据开间大小通常分两皮子活、三皮子活等。如开间的上桁条溜细灰留一个接头时,为两皮子活。溜细灰先溜左边的细灰,后溜右边的细灰,其接头应放在偏中。如开间4m以上的上桁条溜细灰留两个接头时,为三皮子活,采取“细灰两头跑”的操作方法,其一先溜中间的细灰,再溜两头的细灰,其二先溜两头的细灰,后溜中间的细灰。上桁条和柱头溜细灰时从左插手,通长一去一回将细灰抹严抹实,不许拽灰、代响,覆灰均匀让滋润再收灰成活,细灰薄厚均匀控制在1~2mm,不能有蜂窝麻面、砂眼、扫道(划痕)、龟裂纹。不得有空鼓、脱层、裂纹等缺陷。
第四步:填刮细灰。凡平面木件大于大铁板时用灰板细灰,以抹灰、过板、拣灰三人配合操作完成。抹灰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用皮子通长一去一回抹灰,抹严抹实,覆灰均匀,不许拽灰、代响。过额枋或下枋子时,左右坡着板口将灰让滋润均匀后,由右向左垂直戳起板口,用力均匀一板刮平,过板中不能松劲停顿。拣灰用铁板飘浮轻抿板口接头,有扫道、砂眼补灰轻抿,要细拣高不能拣低,并将合棱、柱秧等处野灰、飞翅拣净。凡平面木件小于大铁板时用铁板细灰,由左插手,由右向左来回将细灰抹严刮实后,在填灰覆匀让滋润后,由左向右刮细平整,将野灰、飞翅拣净,细灰应与中灰结合牢固,细灰薄厚均匀(1~2mm),不能有蜂窝麻面、砂眼、扫道(划痕)、大面不能有龟裂纹,不得有空鼓、脱层、裂纹等缺陷。
B、下架大木细灰分四步骤岔开进行操作: 即找、闸、溜、填,找细灰和闸细灰线同步进行,找细灰和闸线灰干后,再前后分别进行溜细灰,填细灰。
第一步:闸细灰线要提前制做闸子、再闸线(混线、平口线、井口线、梅花线)、后填槽。闸线时以搽灰、闸线、拣灰三人完成。闸混线操作方法是:
a)、抹灰根据轧线使用的闸子种类,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采用铁片闸子时,应从左框上至下用小皮子开始抹灰,再由左上至右转圈抹下来。采用竹闸子时,应由左框下至上抹灰,再从左上至右转圈抹下来。用小皮子抹灰,要抹严抹实,覆灰饱满均匀。要与闸线者配合抹灰,细灰抹多少要闸多少,不可多抹。
b)、轧线要代灰碗、清水桶,以右手持铁片轧子,由左框上起手,将闸子的内线膀膀臂卡住框口,坡着闸子让灰,让灰均匀后靠尺棍,闸子在尺棍的上端和下端找准锓口后,固定尺棍。由上戳起闸子稳住手腕向下拉闸子一气闸成,再由上槛或腰槛向右转圈至右框闸下来;使用传统竹闸子闸线时,应由左框下起手,将闸子大牙卡住框口,坡着闸子让灰,从左框下戳起闸子稳住手腕向上提闸子一气轧成,再由上槛或腰槛向右转圈至右框闸下来。槛框闸线的线路锓口应一致,交圈方正。
440
c)、拣灰用铁板将闸过线路两侧的野灰和飞翅刮净,不能碰伤线膀肩角;然后拣线角,分“湿拣”和“干拣”。湿拣线角用小铁板,在未干的槛框两条线路交接处,填灰飘浮刮平线角的外线帮,再用小铁板顺着线路由外线膀以45°角向里线膀斜顿拣角,然后顺着线路由里线膀以45°角向外线膀斜顿拣角,线角处要随线路的线形。干拣线角是在所有线路轧完干燥后,进行拣线角,方法同湿拣,要细拣高不能拣低,确保修线角成形。
d)、所轧细灰混线见混线规格尺寸参照表1.1.7,表面要饱满、直顺,线角交圈方正,曲线自然流畅,肩角匀称。隔扇的云盘线、两柱香的线肚高为线底宽的40%,允许偏差±5%;混线要求“三停三平”、正视面宽度为线口宽度的90%,允许偏差±3%;梅花线为柱径的十分之一,线肚匀称;平口线为槛框宽度、厚度的十分之一;皮条线总宽度为四份,两侧窝角线尺寸之合与凹槽尺寸相等,两个凸平面尺寸为皮条线总宽度的四分之二,凹槽尺寸为皮条线宽度的四分之一、但允许微小于四分之一。不能有错位接头、断条、龟裂等缺陷。
第二步:找细灰。由上而下,从左至右用铁板进行贴柱秧、角柱边、八字墙柱边、裹柱根、细踏板棱等,找细灰薄厚要均匀控制在1~2mm,不能有龟裂纹。
第三步:溜细灰。两人配合分段操作,一人抹灰,一人收灰。溜圆柱子细灰采取 “细灰两头跑”的操作方法,先溜膝盖以上至手抬高处细灰,待此段细灰沏干时,分别溜柱子的上段(上步架子)细灰和柱根处(膝盖以下)的细灰。
a)、溜细灰时用搽灰皮子由圆柱里面插手(看前皮口收灰时),由左至右抹灰,要上过顶、下过膝、上下打围脖,通长一去一回将细灰抹严抹实,覆灰均匀,不许拽灰、代响。
b)、收灰者紧随抹灰者后面,由左至右用细灰皮子,将灰让滋润均匀。竖收灰腕子稳、蹲膝、坐腰看前皮口要直。溜细灰的接头与中灰接头位置要错开,竖接头或半皮子活不能放在檐柱明显处,金柱要放在柱秧处,溜细灰薄厚要均匀控制在1~2mm,细灰应与中灰结合牢固,不宜有明显蜂窝麻面、砂眼、扫道,大面及明显处不能有龟裂纹,不得有空鼓、脱层、裂纹等缺陷。
第四步:填槽细灰。凡平面木件大于大铁板时用灰板细灰,以抹灰、过板、拣灰三人配合操作。
a)、抹灰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用皮子通长一去一回将细灰抹严抹实,覆灰均匀,不许拽灰、代响。
b)、过抱框时,上下坡着板口将灰让滋润均匀后,由下向上平着戳起板口,用力均匀一板刮成,过板中不能松劲停顿。
c)、拣灰用铁板飘浮轻抿板口接头,有扫道、砂眼补灰轻抿,并将线路、柱秧等处野灰、飞翅拣净。
441
d)、踏板、上槛、腰槛、风槛宽度窄于大铁板长度时用铁板细灰,由左插手,由右向左来回将细灰抹严刮实,再填灰让滋润均匀后,由左向右细刮平整,将野灰、飞翅拣净。用铁板细平面木件时,允许用皮子抹灰铁板细刮平整。细灰应与中灰结合牢固,表面平整,细灰薄厚均匀(1~2mm),不宜有明显蜂窝麻面、砂眼、扫道,大面及明显处不能有龟裂纹,不得有空鼓、脱层、裂纹等缺陷。
C、隔扇细灰分三步骤岔开进行操作:细灰要稍棒(硬)些。云盘线、绦环线闸中灰线时较规矩,在无阳光暴晒时许用布条勒闸,要防止龟裂纹。
第一步:隔扇槛窗边、抹需闸皮条线、两柱香、泥鳅背时,应提前制做闸子。闸线时以抹灰、闸线、拣灰三人完成。
a)、抹灰用皮子抹灰,应抹严造实,覆灰薄厚均匀;
b)、闸两柱香时要靠长于闸线长度的尺棍,用闸子让灰滋润均匀后试轧找准位置,固定尺棍稳住手腕一气轧成;
c)、拣灰用铁板随时拣净野灰、飞翅,湿拣或干拣线角处要交圈方正、随线形,要细拣高不能拣低。细灰线要与鱼籽中灰线胎粘接牢固并符合线形要求。不得有明显接头及错位、断条,线角倾斜等缺陷。
隔扇、槛窗边、抹两侧有卧角线中间为平面时,先闸卧角细灰线,干后用铁板将表面飞翅轻碰刮掉,再进行中间平面的细灰,横着使用铁板来回将细灰抹严刮实,再填灰让滋润均匀再刮细平整,直切棱角要整齐,细灰薄厚要均匀不少于1mm,拣净野灰、飞翅。
第二步:用毛竹挖修成云盘线和绦环线闸子闸细灰线,直线要直顺,曲线要流畅,线路饱满宽窄一致,肩角和风路要均称,拣净野灰、飞翅。
第三步:用铁板细樘子心(裙板)云盘线地和海棠盒(绦环板)绦环线地将心地和五分及边口细好刮平,拣净野灰、飞翅,棱、秧角整齐。隔扇、槛窗细灰不宜有明显蜂窝麻面、砂眼、扫道,大面及明显处不能有龟裂纹,不得有空鼓、脱层、裂纹等缺陷。
13)磨细灰
磨细灰用新砖块(平面无砂粒)或用细金刚石块大面平整不少两个侧面棱角直顺、整齐,依据木件面积选用大小。磨细灰要由下至上从左至右横排步架磨,并要掌握长磨细灰的技术要点。磨细灰时由下至上磨,先轻磨再穿磨硬浆皮直至断斑后,透磨(不能露籽)要横穿竖磨或竖穿横磨。大平面可斜穿、圈磨一遍,再顺木件穿直、平。圆木件表面穿磨断斑后,要随磨随用手摸,以手感找圆、平、直磨。接头穿平,秧角穿磨找直顺,棱角穿磨整齐、方正,五分穿磨宽窄一致。线口处由专人磨,先磨好线口两侧,再用麻头磨线口。各类线型的线口尺寸,肩角、线肚及山花结带纹饰不得磨走样变形,磨细灰要防止风裂,表面要平、直、
442
圆、光滑,不得碰伤棱角、线口,大面及明显处不能有龟裂纹、接头、漏磨、露籽、划痕等缺陷,不得有空鼓、脱层、裂纹等缺陷。
14)钻生桐油
① 钻生桐油,以丝头或刷子蘸生桐油搓涂或刷涂,细灰磨好一段,钻生者必须及时钻好一段,磨好的细灰不能晾放,以防风裂。钻生时除柱根处的细灰粉面围柱划沟外其他部位上面落磨细灰的粉面应清扫干净,搓刷生桐油由下至上,从左至右,搓刷要均匀,连续钻透细灰层,搓刷不得间歇,钻生桐油的表面应颜色一致。遇细灰未干处和未磨的细灰交接处及线口,要闪开10~20mm。室内钻生后应通风良好,不能有遗漏、龟裂纹、裂纹等缺陷。生桐油内不能掺兑稀释剂,不得掺兑其它材料,不得喷涂法操作。
② 生桐油钻完的部位,在当日内要用麻头通擦一遍,并将浮油和流痕擦净,不能有漏擦、挂甲等缺陷。
③ 修整线角与线形,地仗全部钻生七八成干时,由专人用斜刻刀对所轧线形的肩角、拐角、线角等处进行修整。对槛框交接处的线角修整,需用斜刻刀和规格2寸半左右的铁板(要求直顺、方正)。将铁板的90°度角对准槛框交接处横竖线路的外线膀肩角,用斜刻刀轻划90°度白线印。再用斜刻刀在方形的白线印内按线型修整。先修外线膀找准坡度和45°角,再修内线膀坡度和45°角,最后修园线肚接通45°角。线角的线路交圈方正、平直,线形和纹饰处要修整规矩,全部修整后要对修整处进行找补生桐油。
④ 将柱顶石清理干净,凡将墙腿子、槛墙、柱门子等糊纸处,进行闷水起纸、清理干净。踏板下棱不整齐者,用铲刀和金刚石铲修整齐穿磨直顺。
(3)确定槛框起混线线路规格尺寸的依据和要求
1)地仗工程的下架槛框起混线时,线路规格尺寸应以明间立抱框的面宽或大门门框的面宽为依据(同时参考柱高和建筑面阔)。立抱框的宽度,以距地1200mm 处为准。
2)地仗工程施工,下架槛框需起框线时,槛框线路的规格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 文物古建筑槛框线路规格应符合文物原貌。文物无特殊规定时,应符合传统规则。
② 仿古建筑的槛框线路规格应符合传统规则。设计另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 抱框面宽尺寸较窄时,槛框线路的规格尺寸做适当调整。遇此种情况时,其槛框线路规格尺寸均以80mm框面∕20mm框线为基本摸数,抱框面宽尺寸按每增10mm,其框线宽度应增宽1mm。
④ 古建群体的槛框线路规格,应结合建筑的主次协调框线宽度。如主座的
443
槛框线路规格,均可与大门的规格一致或略窄于大门的线路规格;配房的槛框线路规格应一致,但应略窄于主座的线路规格;厢房的槛框线路规格略窄于配房;其它附属用房以此类推。
⑤ 古建筑各间的上槛、小抱框、小间柱及中槛的上线路的规格尺寸,应于立抱框的规格尺寸一致,文物另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文物要求。迎风板(走马板)和象眼等四周另起套线的规格尺寸,应略窄于立抱框的线路规格。
⑥ 槛框混线均以大木彩画主线路饰金为起混线和贴金的依据。如墨线大点金彩画或相应等级者,均可根据古建筑物的等级起混线贴金或起混线不贴金或不起混线。彩画等级较低者或者说彩画无金活者可起混线不宜贴金或不起混线,特殊要求除外。
3)古建槛框混线与八字基础线口尺寸对照表 单位(mm)见表1.1.4-2 表1.1.4-2 八字基础线口宽度与锓口的线口名称 线口尺寸 框线规框面尺寸 格 128 古建205 筑224 明253 间272 抱301 框宽度 320 349 368 40 43 45 37 40 42 16 17 18 52 56 59 48 52 54 20 22 23 38 35 15 49 45 19 35 32 14 46 42 18 33 30 13 43 40 17 30 27 12 39 36 15 28 25 11 36 33 14 157 176 20 23 25 18 21 23 7 9 10 26 30 33 24 27 30 10 12 13 正视面 侧视面 基础线 正视面 侧视面 混线宽度与锓口的要求 要求 注: ①表中抱框宽度尺寸,以清营造尺(折320mm)为推算单位。线型正视面尺寸为看面尺寸,侧视面尺寸为进深的小面尺寸。
②凡设计和营建施工混凝土或木框架结构的混线规格尺寸时,参考和运用表 中尺寸,既能避免大量的剔凿或斩砍,又能确保结构和油饰质量。
444
(4)旧麻布地仗局部清除,修补一麻五灰地仗操作工艺 1)修补一麻五灰地仗工艺流程见表1.1.6。
2)旧麻布地仗局部清除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斩砍开裂、脱层、翘皮、龟裂、破损等处的边缘应砍出新茬呈坡口(灰口,麻口或布口);旧麻布地仗表面有裂缝或木件节点有裂缝,应将裂缝处或木件节点裂缝处的边缘砍出坡口,砍裂缝底宽度不少于60mm。砍挠要到位不能遗漏,见新木无灰迹,不得损伤木骨。
3)撕缝、下竹钉、支油浆、捉缝灰、通灰、使麻、磨麻、压麻灰、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桐油的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
(5)旧麻布地仗局部清除,保留麻层和压麻灰层,修补一麻五灰地仗操作工艺
1)修补一麻五灰地仗工艺流程见表1.1.6。
2)旧地仗局部斩砍保留麻层或压麻灰层时,用小斧子颠砍局部旧地仗的龟裂,依据龟裂的深度进行颠砍,龟裂深度于压麻灰层应颠砍到麻面,颠砍用力要均匀,以斧刃触压麻灰为度,再用挠子逐步将旧压麻灰基本挠净,砍挠不得损伤麻面,基本平整,边缘砍出坡口;龟裂深度于中灰层或细灰层应颠砍到压麻灰层,颠砍用力要均匀,以斧刃触中灰为度,再用挠子逐步将旧中灰或细灰挠净,砍挠不宜损伤压麻灰,基本平整,边缘砍出坡口;斩砍旧地仗表面的裂缝、节点裂缝、脱层、翘皮,颠砍用力要均匀,以斧刃见(触)木为度,裂缝底宽度不少于60mm,并将边缘砍出坡口(灰口),砍挠到位不留松软灰皮,砍净挠白无灰迹,不得损伤木骨;砍挠后将表面清扫干净。
3)砍挠裂缝、脱层、翘皮处,未撕缝隙、竹钉松动丢失,应进行撕缝、补下竹钉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要求。
4)支油浆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要求。
5)灰口处支油浆干后,进行找补捉缝灰、通灰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要求。
6)局部保留麻层有砍断麻层处和裂缝灰口内找补通灰干燥打磨扫净后,找补使麻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的相应操作工艺要求。
7)磨麻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要求。局部保留麻层和裂缝灰口内进行压麻灰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要求。局部保留的压麻灰层(压麻灰强度有差异时应操油一遍)支油浆干后,进行捉缝灰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要求,捉缝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3(小籽或鱼籽60%∶中灰40%)。
8)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桐油的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
445
工艺的要求。
(6)支条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节点使麻或糊布条四道灰操作工艺 1)支条节点使麻或糊布条四道灰工艺流程见表1.1.6。
2)旧地仗砍挠清除和新木基层剁斧迹及撕缝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凡支条砍活后依据保留完整的井口线型,制作成轧子备用。
3)支条(含天花板)修整: 砍活完成后,地仗灰操作前,如有残缺、松动、拔榫、大翘茬、大裂缝等遗留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遗留问题,按原状修整配齐。
4)支油浆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要求。
5)捉缝灰:支条捉缝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1.5(小籽60%∶中灰40%),支条捉缝灰时,用铁板从一头边楞开始,由左至右捉灰,先捉支条边楞缝、节点缝要横掖竖划,缝内油灰饱满,并刮成十字整铁板灰,线口、边棱补缺贴齐,秧角整齐,凹面刮平。捉缝灰干燥后用金刚石通磨粗灰,不得遗漏,清扫干净湿布掸净。
6)轧井口线,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1.6 (小籽20%∶鱼籽40%∶中灰40%)。闸线前用小皮子抹灰要来回通造严实,覆灰要均匀。闸线直顺饱满,每一圈井口线的锓口角度一致。拣灰不得拣高,湿拣或干拣线角处要交圈方正,不走线型,线路两侧的野灰、飞翅要拣净。不得有横裂纹,闸线时不宜用闸子抹灰造灰,以防闸子磨损快、易变形。闸线干燥后,用金刚石通磨线口两侧,不得遗漏,清扫干净湿布掸净。
7)支条节点(含小面四仰)处使麻或糊布条操作工艺除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外,其支条节点处一条缝粘麻的麻丝和布条长度不少于100mm,两条缝粘麻的麻丝和布条长度不少于200mm(支条宽度不一,依两条缝的外侧不少于50mm为宜),粘麻的麻丝不得顺缝,要拉缝拉秧,支条节点头浆配比为油满∶血料=1∶1。上架大木粘麻时其麻须应搭粘在支条边棱上。
8)支条通灰(含压节点麻或布灰):事先将表面清扫干净湿布掸净,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2∶1.8(小籽60%∶中灰40%),根据中间不平情况可选中籽。横着使用铁板从一头边楞开始,由左至右通大小面灰,刮严刮平,拣净线口野灰、飞翅,秧角、棱角整齐干净利落。通灰干燥后,用金刚石块通磨平整,扫净浮灰,湿布掸净。
9)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桐油的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
(7)隔扇、槛窗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节点糊布条四道灰操作工艺 1)隔扇、槛窗边、抹节点糊布条四道灰工艺流程见表2-1-6。
446
2)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撕缝、下竹钉(指楦缝)、支油浆、捉缝灰、通灰的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
3)边、抹等节点处糊布条的操作工艺除符合1.4.2条⑼的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外,应将槛框与不开启的隔扇、槛窗之间连接的死缝处和不开启的隔扇与隔扇之间及槛窗与槛窗之间连接的死缝处糊好布条,活扇改死扇之间连接的死缝处应糊好布条,糊布条应拉秧缝、拉节点缝、拉拼接缝、拉连接木件缝的两侧搭接宽度各不小于30mm(不含缝的宽度)。
4)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桐油的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
(8)清代中早期净满麻布地仗施工的做法、工艺:各道灰、麻布遍的油水比和灰料配比等要符合文物设计要求。清代油满的油水比依据工程做法和各道灰、麻布遍的油水比采用不固定打油满模式,故净满地仗灰层干燥慢,成本高,工期长。
(9)麻布地仗施工的做法、工艺中其它血料做法:麻布地仗施工的做法、工艺中,当猪血改用其他牲蓄血时,各道灰、麻遍的油水比和灰料配比等要符合设计要求。
(10)冬、雨期施工
1)在初春、初冬施工要注意温度变化,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冬期阶段:未采取保温措施或温度不符合要求不能地仗施工。
2)冬期施工时:外檐搭设暖棚和室内地仗工程,应在采暖保温条件下进行,棚温和室温保持均衡,施工温度不宜低于1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开关门窗(如保暖门窗帘)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3)雨季施工:在雨季施工期间应有防雨措施或设施,下雨时外檐雨淋部位严禁地仗施工。室内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保持环境通风、干燥。外檐环境相对湿度连续48h大于60%以上时,但仍有阴雨应停止地仗施工。
1.1.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麻布地仗的做法、工艺及所选用材料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及满足操作工艺的要求。
2) 麻布地仗的原材料、熬制材料、自制加工材料的油水比、计量,灰料调配工艺及储存时间和塑性的控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满足操作工艺的要求。
3)麻布地仗使麻的麻丝长度必须与木件长度或木件节点缝交叉垂直,麻层必须密实,圆柱必须缠绕糊布,无变质麻、漏籽、干麻、干麻包、崩仰、窝浆等缺陷。磨麻必须断斑出绒,无漏磨。
447
4)麻布地仗的各遍灰层之间和麻或布之间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磨细灰必须断斑,钻生桐油必须一次性连续钻透,不得间歇。无脱层、空鼓、翘皮、漏刷、挂甲、裂缝等缺陷。
5)修补新旧麻布地仗灰接槎处与各遍灰层之间和麻布之间与基层必须粘接牢固,磨细灰必须断斑,钻生桐油必须一次性连续钻透,不得间歇。无脱层、空鼓、翘皮、漏刷、挂甲、裂缝等缺陷。
(2)一般项目
1)表面平整,光滑,颜色一致,接头平整,棱角、秧角整齐,合棱大小与木件协调一致。圆面手感无凹凸缺陷,无龟裂纹,表面洁净,做彩画部位无麻面、砂眼、划痕。
2)线口表面规矩光滑,颜色一致,线肚饱满匀称,线仰清晰,秧角、棱角整齐,线角交圈方正、规矩,曲线圆润自然流畅,风路均匀对称,肩角匀称、规矩;云盘线肚高为线底宽的43%,允许偏差±2%;框线三停三平,正视面宽度不小于线口宽度的90%,不大于94%;梅花线、两柱香线的线肚凸凹一致;皮条线的凸凹线面等分匀称、中间凹面允许微窄于两侧凸面、凸凹线面的两侧卧角线宽窄一致;无接头、断裂、龟裂纹、断条,表面洁净、美观。
3)山花结带表面平整光滑,颜色一致,秧角、棱角整齐,纹饰层次清晰、阴阳分明、自然流畅,无龟裂纹、窝灰等缺陷,表面美观、洁净,纹饰忠于原样、无走形。
(3)允许偏差项目 参见表1.1.5-1
表1.1.5-1 四道灰、麻布地仗表面允许偏差 项次 1 项目 大面平整度 (每延长米) 允许偏差(mm) 下架大木和木装修 上架大木 下架大 2 棱角秧角颌棱 平直 木和木装修 2 m以内 2m以上 ±1 ±2 ±2 ±3 ±3 检验方法 用1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拉通线和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上架大木 3 4 五分宽窄度 线路平直 ±2 2m以内 2m以上 4m以上 ±1 ±2 ±3 拉通线和尺量检查 448
5 线口宽窄度 ±1 尺量检查 注:① 框线线口宽度允许正偏差不允许负偏差。
② 原木件有明显弯曲、变形缺陷者,地仗表面平整度应平顺,棱角、秧角、合棱平直度应顺平顺直。 1.1.6成品保护
1)、基层处理后,先将砍挠下的旧灰皮及污垢杂物清理干净,在支油浆工序前,要将地仗施工面相邻处的墙腿子、坎墙、柱门子、夹杆石、抱鼓石、柱顶石等土建成品的部位进行糊纸保护。糊纸的浆糊要用普通面粉加清水搅匀加热打成,待凉略加一点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浓度为5%,浆糊稀稠要适度,不得用化学成分的浆糊和胶粘剂,粘糊报纸宽度不少于150mm,易污染的砖石墙心应满糊报纸。台明、踏步、砖石地面等相邻部位,刷有粘性的黄土泥浆或用塑料布进行保护。在地仗施工中及第一道油漆和粉刷之前,如有脱落的纸或泥应及时粘补报纸、补盖塑料布及补刷黄土泥浆进行保护,防止污染土建成品。
2)、麻布地仗施工前,应对各部位的木构件进行普查,有构件残缺部分通知木作或楦活者将残缺部分按原状修配整齐,地仗施工后达到恢复原状和统一外观质量的要求。如个别木构件变形较大,修配或楦活达不到恢复原状,在麻布地仗施工时以最佳效果恢复原状,但不得影响相邻木件的原状。
3)、麻布地仗施工时,各遍灰层及麻层、布层应防止尘土、泥浆、颜料粘污,每遍灰操作前或使麻、糊布前应将基层面清除干净,以防灰层空鼓、翘裂、脱层,影响地仗质量。
4)、麻布地仗在施工时各遍灰层及麻层、布层应防止霉雨天或经雨水冲刷,也要避免爆晒使灰层速干。霉雨天施工时不进行下道工序,确保各遍灰层和麻层、布层干燥后的强度。下雨时要对檐下垂直架木的脚手板移动以防雨冲。压麻灰、压布灰、中灰、细灰要按灰配比调灰,不使用发老的血料,禁止料大砖灰少,细灰要使细灰血料调灰禁止龙大灰软,以防爆晒灰层速干出现龟裂纹和横裂纹影响质量。
5)、各遍操作程序后,应将活动的门扇窗扇固定好,防止地仗被碰撞及门窗扇损坏。天花板麻布地仗施工应轻拿轻放,防止碰撞,地仗施工和存放注意通风良好。
6)、麻布地仗施工时,应将掉在瓦面、砖地面、石活上及污染砖墙、瓦口、玻璃和其它配套工程的地仗灰及油点,应及时清除干净。
7)、地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气候变化,当遇有大风、雨和多日阴雨相对湿度65%以上时不能施工。铁箍(金属面)基层表面有湿气时不能做地仗。细灰、磨细灰工序时要避开刮风或阳光爆晒,以防造成质量缺陷。
449
8)、地仗工程施工时,必须待前遍地仗灰干燥后,方可进行下遍工序。前遍灰层出现龟裂纹时,应用同等(配比)性质的油灰以铁板刮平,干燥后,方可进行下遍工序。
9)、麻布地仗施工中遇特殊原因需停工时,不得搁置在麻遍或布遍工序上,应在通灰工序或压麻灰及压布灰工序后停工。使麻糊布工序后,不宜搁置3天以上,环境温度20℃以上相对湿度60%时,应在3天内(均以麻布层九成干时磨麻易出绒)磨麻完毕,磨麻后应风吹1~2天晾干再进行压麻灰工序,以防灰层附着力差造成空鼓、脱层质量缺陷。
10)、细灰后和磨好细灰后,不宜晾放时间过长,以防细灰出现龟裂纹。地仗钻生桐油干燥后,不宜搁置时间过久,以不出现顶生缺陷,尽快将易爆晒的部位搓刷1~2遍颜料光油,防止爆晒时间过久出现龟裂纹和横裂纹影响质量,钻生后要防止表面污染、磕碰、撞击。
11)、油料房设在砖、石地面时,应先进行遮挡保护后再进行码放材料和调配,以防造成污染砖、石地面。
12)、内外檐地仗施工前,木装修验收合格后或内檐砍活、撕缝、下竹钉后,方可进行外檐地仗施工,防止锤击、撞击、振动影响地仗质量。地仗施工中,不得碰伤棱角、线口。
1.1.7应注意的问题
1)、施工前应提前搭设好脚手架及防护拦,并以不妨碍操作为准,操作前应经有关安全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人操作。上步架施工中不得乱动脚手板并应随时注意探头板。
2)、施工前应将门扇窗扇安装完毕,搭设脚手架前,应将活动开启的隔扇、槛窗、板门等另行搭设脚手架及固定并防雨淋,以不妨碍操作为准。避免来回移动脚手板和探身、探头不安全操作。
3)、进入施工现场不得穿拖鞋操作,施工现场和在架子上,要遵守安全施工规范,不得打闹斗殴。
4)、上下架垂直作业时,在下步架操作的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在上步架高空操作的人员,要尽量与下步架错开操作,并随身拿好工具,所用工具不得乱放在架子上,以防掉下伤人。
5)、上架大木、斗栱、花活等彩画部位的砍挠旧地仗清除时,要戴口罩作操,不宜采取干挠法,需采取湿挠法,以清水闷透灰垢为宜,以防中毒(巴黎绿和含铅颜料),要及时洗手(洗澡),发现头晕、恶心、口甜时要到医院检查。
6)、施工场地及油料房要严禁火源,通风要良好。做好防火工作,备好防火器材,严禁烟火并有消防措施。
450
7)、施工场地使用机械要有专人保管,由电工接好电源,并做好防尘和自我保护工作。
8)、地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气候变化,当遇有大风、雨、雾情况时,不能进行施工,以防安全事故发生。
9)、地仗施工时灰油皮子和擦过生油的麻头等易燃物,不得随便乱扔 ,必须随时清除 并妥善处理 ,防止因发热自燃而造成火灾。
10)、凡闸线的灰遍在制作轧子时,其闸坯选用的马口铁或镀锌白铁厚度,应依据线形规格尺寸大小其厚度控制在0.5~1mm。在闸线过程中要随时检查轧子变形磨损情况,便于修整或重新制作轧子。
11)、地仗施工中,凡相邻部位地仗等级做法不同时,应先进行材料配比强度高的工序,待材料配比强度高的工序其材料配比与等级做法低的头道工序材料配比强度相同时,再进行等级做法低的头道工序。材料配比不得用反用错。范例:柱枋做一麻五灰地仗时,其相邻雀替做三道灰地仗,柱枋捉缝灰时应将连接雀替的缝和大边捉好,在使柱枋的麻时其麻须应搭在雀替的大边上,然后再进行雀替的捉缝灰工序。
1.2单披灰地仗
本节适用于文物建筑的上下架大木、槛框、踏板、坐凳,隔扇、槛窗、栏杆、连檐瓦口、椽头、椽望、斗栱、花活、楣子、仔屉、菱花、棂条、什锦窗等木装修表面地仗工程。
1.2.1材料要求 (1)地仗材料
1)生桐油:用检测达到二级以上,无混入其它油类的纯生桐油。目测外观清澈透明,浅棕黄色,鼻闻清香,无杂质及其它异味,符合要求后再使用。冬季施工,生桐油的存放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不得用“睡了”(凝固)的生桐油,应待生桐油“苏醒”(自然溶化)后再用。
2)灰油:目测为褐色,搅动检查粘稠度和皮头适宜,无杂质及其它异味。地仗施工使用熬制的灰油应按季节确定,其配合比为:春、秋两季用生桐油∶土籽面∶樟丹粉=100∶7∶4配合比的灰油;夏季用生桐油∶土籽面∶樟丹粉=100∶6∶5配合比的灰油;冬季用生桐油∶土籽面∶樟丹粉=100∶8∶3配合比的灰油。使用灰油时先搅拌,待沉淀的土籽面、樟丹均匀浮起,用8~12孔/英寸铁筛去掉油皮子。不得用过嫩的(无皮头)及过老的灰油。特许熬制灰油时见单披灰地仗预加工材料。
3)白面:普通食用白面检查无杂质、无硬疙瘩及受潮霉变。料房的白面应
451
堆放在架空的木板之上,防止受潮,码放整齐。
4)生石灰:有块状和粉状两种。用块状生石灰,经水溶解试验易粉化、温度高为合格。不得使用熟石灰,生石灰应存放在干燥的铁桶内。
5)油满:用灰油、石灰水、白面调制而成,其调制过程称打“油满”。油满配合比见表2.1.4,设计另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的要求,根据工程进度随用随打,油满的表面要有盖水覆盖严实,不得存放过久。使用的油满内不得有结皮、长毛、发酵、发霉和含有硬块。
6)血料:用纯鲜猪血和石灰水加工发制而成的熟血料。目测为暗红色,手捻有粘性,微有弹性,嫩豆腐状,搅拌检查呈稠粥状。不得使用和掺用血料渣、硬血料块、血料汤。备用血料宜存放在阴凉处,变质的不得使用。
7)砖灰:砖灰分粗、中、细三类七种规格,有楞籽灰、大籽灰、中籽灰、小籽灰、鱼籽灰、中灰、细灰。以烧制的土制青砖、瓦干燥的不含酸、碱性为原料,经粉碎分别过罗后达到不同规格的颗粒及粉末,呈灰色。砖灰潮湿时,晾晒干燥再用。同种规格的砖灰如有杂质或粒径不一致时,要按目数过筛再用。料房存放的砖灰要按规格标识,分别码放在架空的木板上,以便防潮和应用。砖灰规格和级配见单披灰地仗预加工材料。
8)熟桐油(光油):为一般光油,呈浅棕黄色,清澈透明,无杂质,搅动检查有粘稠度。调细灰时过40~60目罗除去油皮子,不能用其它油料或含有其它油漆的光油。
9)土籽面:土籽有豆粒状和块状,豆粒状为黑褐色,块状为褐色,是一种含有二氧化锰的矿石。用前将干燥的土籽粒,碾碎过60目罗成土籽面。一般常用粒状的土籽。采购的土籽面用时要干燥、颜色一致,无杂质、杂物。
10)樟丹粉:又名红丹、铅丹,目测呈橙红色,是一氧化铅和过氧化铅混合而成,催干能力比土籽缓慢。熬油时与土籽面配合使用。用时要干燥,无杂质。
(2)地仗辅助材料
1)防锈漆:传统使用材料樟丹油,目前应使用硝基铁红底漆、醇酸铁红底漆、锌黄防锈漆(用于镀锌钢),用于预埋铁件或钢铁构件表面防锈,使用前要搅匀,涂膜薄厚要均匀、亮度适宜,涂刷后十天内做地仗有较好的防锈性能。
2)稀释剂:主要用无添加剂溶剂汽油,起稀释作用。用于水锈部位和木质表面糟朽处理,操底油的稀释。
3)虫胶清漆:起封闭作用,用于木疖疤有树脂时,将树脂(松油子)清除干净后,用虫胶清漆点刷封闭。虫胶清漆配制为500g工业酒精不少于150g虫胶漆(漆片)。
(3)地仗预加工材料
452
1)熬灰油:
① 熬炼方法:先将土籽面和樟丹粉同时放入锅内文武火搅拌炒之去潮,呈开锅冒泡状,颜色变深潮气全部消失后,再倒入生桐油加火继续熬,应随时搅拌并扬油放烟,油开锅前后颜色由黄中偏红色变驼色至黑褐色时,油温不得超过180度,即可试油,试成熟后撤火出锅,继续扬油放烟凉后待用。
② 熬灰油材料季节配合比见表1.2.1-1。
表1.2.1-1 熬灰油材料季节配合比(重量比) 季 节 春、秋季 夏 季 冬 季 材 料 生桐油 100 100 100 土籽面 7 6 8 樟丹 4 5 3 ③ 试油方法:将油滴入冷水碗中,成油珠不散,下沉水底后慢慢返回水面,即可撤火出锅,如油珠不再返回水面应立即撤火出锅。
④ 熬制灰油应注意的问题:
A地仗施工如需熬制灰油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应远离建筑物和火源并备有个人安全用具(手套、围裙、护袜)和防火设备(如铁锹、铁板、砂子、潮湿麻袋、灭火器材等),方可熬制。
B熬制灰油时,放入锅内的土籽面和樟丹粉应炒至潮气全部消失,以防炸响、油出沫溢锅着火;灶锅附近除应备有凉生桐油(冷油),预防熬油溢锅着火外,还必须放置防火用具及灭火器材等;油开锅后应随时搅拌扬油放烟和观察油的颜色,及时试油以防整锅油暴聚造成经济损失。
C夏季熬制灰油每次灰油出锅后,清理洗刷锅内的灰油皮子要随时清除、妥善处理,以防高温天气受热自燃。
2)、发制血料
① 发制血料先用碎藤瓤子或干稻草揉搓鲜生猪血,将血块、血丝搓成稀粥状血浆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搅动均匀基本同原血浆稠度,另过罗于干净铁桶内去掉杂质。在稀稠适度的血浆内,进行点4~7%的温度和稠度适宜的石灰水,并随点随用木扒提提动再顺一个方向轻轻搅动均匀,待两个小时左右凝聚成微有弹性的及黏性的熟血料,即可使用。
② 应注意的问题:
A初次发血料先试验,根据血浆稀稠度掌握调整石灰水的温度和稠度及石灰水的加入量,试验成熟再批量发血料。
B不得用加过水(由深红色变浅红色)的和加过盐的新鲜生猪血发血料。搓
453
好的血浆加入的清水应控制在15~20%,血浆起泡沫时可以滴入适量的豆油消除泡沫。
3)砖灰规格和级配
砖灰的使用,既要根据基层表面的缺陷大小来选用砖灰粒径,又要依据部位的做法和工序进行砖灰级配。选用砖灰的规格和级配见表1.2.1-2、1.2.1-3。
粗 灰 鱼 籽 24 1.06 小籽 20 1.27 中籽 16 1.59 大 籽 12~10 2.~2.54 愣籽 8~6 3.1~4.23 表1.2.1-2 砖灰规格和级配表 类别规格 孔∕英寸 粒径 mm 细灰 100 0.25 中灰 40 0.64 注:粒径约控制在表内范围(参考数)。
表1.2.1-3 砖灰级配 灰 遍 捉缝灰、通灰、衬灰 第一道压麻灰 第二道压麻灰 压布灰、槛框填心 轧中灰线 中灰 砖 灰 级 配 大籽70% 中籽65% 小籽60% 鱼籽55% 鱼籽45% 鱼籽25% 中灰30% 中灰35% 中灰40% 中灰45% 中灰55% 中灰75% 注:① 第二道压麻灰为一麻五灰做法的压麻灰级配。
②表中第1项缺陷较大时可适量加入楞籽灰。 ③表中的中灰内含细灰量不少于50%。 4)打油满 ① 地仗油水比:
地仗油水比分别有两油一水、一个半油一水、一油一水等。地仗油水比应用一个半油一水,为地仗工程施工油满配合比的固定模式。油满的油水重量材料配合比为灰油、石灰水、白面=150∶100∶67~75,油满的油水容量材料配合比为灰油、石灰水、白面=1.5∶1∶1。地仗油水比文物设计另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要求的地仗油水比。
打油满的重量比和容量比见表1.2.1-4。
表1.2.1-4 打油满的重量比和容量材料配合比 灰 油 重量比 150 容量比 1.5 石灰水 重量比 100 容量比 1 白 面 重量比 67~75 容量比 1 454
注:人工或机械打油满时,每150kg灰油其白面用量应控制在67~75kg之间。 ② 配制油满:
A调制石灰水:按每用100kg灰油不少于25kg石灰块,打油满前先将生石灰块放入半截铁桶内,泼入清水,粉化后再加入清水搅匀,过40/目铁纱罗即可。石灰水的稠度均以全覆盖铁锹(黑色金属)呈白颜色为准,石灰水的温度45±5℃或以手指试蘸石灰水略高于手指温度为准。
B打油满:先将底水倒入溶器内,放入定量的白面粉,陆续加入稠度、温度适宜的石灰水,搅拌成糊状,无面疙瘩,颜色成淡黄色(即为白坯满)时,再加入定量的灰油搅拌均匀即成“油满”,随之将油满表面倒入盖水待用。底水和盖水约各占配比的10%,打白坯满的石灰水约占配比的90%。
③ 打油满应注意问题:
A、打油满由专人负责,应严格按油水配比统一计量配制,不得随意撤油增水或增油撤水,不得用反用错,不得胡掺乱兑。
B、打油满的底水和盖水应使用配合比之内的石灰水,不得用配合比之外的石灰水。
C、使用的灰油,在打油满前要搅匀过10~12孔/英寸铁筛,并将桶底有沉淀的灰油(土籽、樟丹)收刮干净过筛应用。不得用过嫩的及过老的灰油。
D、打油满要根据工程进度随用随打,夏季要防止油满结皮、长毛、发酵、发霉。
E、灰油皮子在阳光爆晒及夏季闷热高温天气受热易自燃,不得随便乱扔 ,必须随时清除并妥善处理,防止因发热自燃。
5)地仗灰料(油灰)配制
① 材料房应专人负责,具备调配各种材料的能技,熟悉材料性能、配合比和各部位的地仗做法,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入材料房。严格按各部位的地仗做法的灰遍进行配比调制,并符合表2.1.2、表2.1.3、表2.1.4、表2.1.5的要求。地仗灰料配制时要根据工程进度随用随调配,用多少调配多少。常用灰料调配时先将定量的血料倒入溶器内,搅拌均匀加入定量的油满再搅拌均匀,最后按砖灰级配分别加入,随加随搅拌均匀无疙瘩灰,要满足操作和工艺质量要求,油灰表面要用湿麻袋片遮盖掩实,做好标识并按标识认真收发。
② 应注意的问题:
A、灰料配制严禁使用长毛、发酵、发霉的油满,不得使用和掺用血料渣、硬血料块、血料汤及其他不合格的材料。调配细灰时应使用细灰料。
B、材料房要保持整齐清洁,容器具要干净并备有灭火器材等。
C、调配的材料运放在作业现场,由使用者负责放在适当位置,须盖油灰的
455
麻袋片要保持湿度,不得曝晒、雨淋。用灰者应随用随平整并随时遮盖掩实,保持灰桶内无杂物、洁净。操作者不得胡掺乱兑。
D、班组操作者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材料房进行材料调配,作业现场剩余的材料应及时送回材料房。
③ 木基层面、混凝土面单披灰油灰地仗材料配合比见表1.2.1-5。
表1.2.1-5 木基层面单披灰油灰地仗材料配合比 材料 类别 容 量 重 量 油 满 血 料 重 量 容量 重 量 砖灰级配 光油 重量 清水 重量 生油 重量 容 量 重 量 四 道 灰 1 汁油浆 1 0.88 2 木质槽朽水锈操油 3 混凝土面操油 4 捉缝灰 1 0.88 1 1.5 籽灰0.9 5 衬灰 1 0.88 1 1.5 籽灰0.9 6 通 灰 1 0.88 1 1.5 籽灰0.9 7 闸中灰线 1 0.88 1.5 2.5 鱼籽 1 8 填槽草灰 1 0.88 1.5 2.3 鱼籽1.2 9 中 灰 1 0.88 1.8 3.2 鱼籽0.7 10 汽 油 单披灰地仗做法与工序流程使用材料配比对照 三 道 灰 二 道 灰 1 20 + + + 1 3~4 2~3 + + + 1 4~5 3~5 + + + 中灰0.4 中灰0.4 中灰0.4 中灰1.3 中灰0.9 中灰2.2 + + + + + + + + + 闸细灰线 1 0.88 10 40 细灰37.8 2 6 + 11 细灰 1 0.88 10 39 细灰36.9 2 6 + 456
注:①此表以传统四道灰地仗做法材料配合比安排。第10、11项的油满比例在 上下架大木和连檐瓦口、椽头及风吹日晒雨淋的部位不得小于10%,不加入油 满时应适量增加光油的比例。地仗做法等级低时,其砖灰级配要根据地仗做法与 木件具体情况选择籽灰目数。
②凡椽望、斗栱、楣子、花活、窗屉等部位的细灰中均可不加入油满,清水 的比例均可适量增加0.5。肘细灰时所用的细灰,不得用使用中剩余的细灰做肘灰用。
③四道灰做法支浆应符合表1.1.5的规定。
④木构件表面有木质槽朽(风化)现象挠净松散木质后操油,应根据木质槽朽程度调整生桐油的稀稠度。
1.2.2主要机具 (1)工具
包括:铁板、皮子、板子、轧子、长短尺棍、斧子、挠子、铲刀、粗细金刚石、盒尺、剪刀、铁剪子、钳子、鸭嘴钳子、扒搂子、抿尺、灰扒、大小水桶、大小缸盆、大小油刷、油勺、大小笤帚、把桶、半截大铁桶、铁锹、布、生丝、抽油器、麻袋片、布掸子、粗碗、粗细罗、筛子、磨刀油石、0.5~1mm厚度镀锌白铁、竹板,细木锉、钢丝刷铜丝刷、砂布、砂纸有1号、11/2号、2号等。2号砂布、砂纸磨铁锈用。
(2)机具
包括:调灰机、砂轮机等。 1.2.3作业条件
1)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前应认真进行普查工作,并有照片做好记录等。 2)砍活完成后要认真进行核查工作,与相关工种遗留问题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3)砍活前后的各种线形和尺寸不一致,或与设计不一致时,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并制作成轧子妥善保存,以便按规矩恢复。
4)天花板砍活前,需拆卸时要认真核查编号,砍活后需整修加固时,与相关工种遗留问题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地仗施工全过程不得损毁号码。
5)复建、重建工程,施工操作前应认真进行交接检查工作,并对相关工种遗留问题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6)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且通风良好,土建工程湿作业已完并具备一定的强度,室内环境比较干燥。
7)施工部位基层必须干燥。传统油灰地仗,木基层含水率不宜大于12 %。混凝土基层含水率一般不宜大于8 %,混凝土面有影响地仗平、直、圆、方正
457
等质量缺陷处应提前抹灰补齐。
8)施工前应提前搭设好脚手架及防护拦,并以不妨碍操作为准,操作前应经有关安全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9)单披灰地仗施工,如有松动的和高于木材面的铁箍、铆钉等加固铁件恢复原位及铜铁饰件(面页)拆卸应符合麻布地仗作业条件的要求。
10)施工前应提前设置材料房,材料调配应由专人负责,要按材料配比统一计量配制,并有消防措施。
1.2.4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单披灰油灰地仗工艺流程见表1.2.4-1。
表1.2.4-1 木材面单披灰油灰地仗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工 艺 流 程 (名称) 砍修八字基础线 捉裹掐闸八字基础线 闸 中灰 9 10 11 磨粗灰、清扫、湿布掸净 抹鱼籽中灰、轧线 、拣灰 磨线路、湿布擦净、填刮鱼籽灰 + + + 通灰 8 抹通灰、(过板子)、拣灰 + 捉缝灰 支油浆 4 斩砍 撕缝 下竹钉 1 2 3 砍挠旧地仗清除、砍修线口、除铲等 新木基层剁斧迹、砍线口、除铲等 撕缝 下竹钉、揎缝、木件检查修整、 树脂节疤点漆片、铁件除锈、刷防锈漆 清扫、相邻土建成品保护(糊纸、刷泥),水锈、木件槽朽操油、支油浆 捉缝灰、掖、垫、找、裹、贴、补缺、 捉闸灰线口 磨粗灰、清扫、湿布掸净、衬灰 磨粗灰、清扫、湿布掸净 工 程 做 法 四道三道二道灰 灰 灰 + + + + + + + + + + + + + + + 5 6 7 + + + + + 458
鱼籽线胎 闸修细灰定型线 钻生油 细灰 磨细灰 12 13 14 15 16 17 刮中灰 磨中灰、清扫掸净 找细灰、闸细灰线、 填刮细灰、溜细灰 磨细灰 磨线路 钻生桐油、擦浮油 修线角、找补钻生桐油 + + + + + + + + + + + + + + + + + + 18 闷水、起纸、清理 + + + 注:①表中“+”号表示应进行的工序。
②本表均以上下架大木槛框、隔扇、槛窗三道灰、四道灰地仗轧线所进行的工艺流程设计。
③表中二道灰、三道灰做法中,其椽望、斗栱、花活等部位,不进行剁斧迹、下竹钉程序。
(2)上下架大木和隔扇、槛窗等木装修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四道灰地仗操作工艺
1)上下架大木和隔扇、槛窗等木装修四道灰地仗工艺流程见表2.1.6。 2)上下架大木和隔扇、槛窗等木装修四道灰地仗除不进行使麻、糊布、压麻灰、压布灰操作工艺外,其他工艺流程和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工艺流程和操作工艺。
(3)混凝土构件旧地仗清除和新基层面做四道灰、三道灰地仗操作工艺 1)混凝土构件做四道灰、三道灰地仗工艺流程见表2.1.6,不进行撕缝、下竹钉流程。
2)混凝土构件旧地仗清除和新混凝土构件表面基层处理
① 混凝土构件砍挠旧地仗清除的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
② 新混凝土构件表面的缺陷部位应用水泥砂浆补平,并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第4.2.11条规定。凸出部位应剔凿找平、找规矩,如硬楞改颌楞应剔凿成八字形,但不得露钢筋。表面的浮灰砂浆、脱模剂等应清除干净,不得遗漏。
③ 混凝土基层含水率偏高时,应通过防潮湿处理后进行施工,方法可采用15%~20%浓度的硫酸锌或氯化锌溶液涂刷数遍,待干燥后除去盐碱等析出物方可
459
进行地仗施工。也可用15%的醋酸或5%浓度的盐酸溶液进行中和处理,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待干燥后,方可进行油灰地仗施工。
3)混凝土构件做传统油灰地仗前应操油一道,操油配比为光油∶汽油=1∶3~5,凡混凝土面微有起砂的部位操油配比为生桐油∶汽油=1∶1.5~3,装入油桶内混合搅拌均匀,先将表面的灰尘、杂物等清扫干净。用刷子涂刷,涂刷要均匀,不遗漏。操油的浓度以干燥后,其表面既不要结膜起亮,又要起到增加强度为准。
4)混凝土构件基层做四道灰的捉缝灰、垫找灰、通灰的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其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桐油的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
5)混凝土构件基层做三道灰地仗的捉缝灰其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3(小籽60%∶中灰40%),捉缝灰的操作工艺应符合1.4.2条⑸的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其中灰、细灰、磨细灰、钻生桐油的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
(4)檐头部位旧地仗清除和新旧木基层除铲,连檐瓦口、椽头四道灰地仗与椽望三道灰地仗操作工艺
1)檐头部位旧地仗清除和新旧木基层除铲,连檐瓦口、椽头四道灰地仗与椽望三道灰地仗工艺流程
① 檐头部位方圆椽工艺流程:旧地仗清除、新旧活铲除 → 揎翼角 → 支油浆 → 椽望捉缝灰 → 连檐瓦口、椽头捉缝灰 → 连檐瓦口、椽头通灰 → 连檐瓦口、椽头中灰 → 椽望中灰 → 连檐瓦口、椽头细灰 → 椽望细灰 → 磨细灰、钻生桐油
② 檐头部位方椽工艺流程:旧地仗清除、新旧活铲除 → 揎翼角 → 支油浆 → 连檐瓦口、椽头捉缝灰 → 连檐瓦口、椽头通灰 → 椽望捉缝灰 → 连檐瓦口、椽头中灰 → 椽望中灰 → 连檐瓦口、椽头细灰 → 椽望细灰 → 磨细灰、钻生桐油
2)檐头部位旧地仗清除和新旧活除铲
① 旧地仗清除,用铲刀或挠子由左至右分别将连檐瓦口、椽头和椽望的旧地仗灰及灰垢挠干净见新木面,灰垢和灰迹不易挠掉时,刷水闷透灰垢和灰迹再挠干净。并将椽仰、缝隙内的灰垢剔挠干净。连檐瓦口、椽头有水锈处挠之见新木。椽望有外露钉尖盘弯击入木内,不得将钉尖直着砸回。再将表面清扫干净,不得有遗留的旧地仗灰、灰垢、灰尘现象。
② 新旧活铲除打扫:⑴新活除铲打扫,用铲刀或挠子将表面树脂、沥青、灰浆点、泥点、雨淋水锈铲挠干净,或用钢丝刷子及挠子刷挠干净,见新木面。
460
有翘木茬应钉牢,并将椽望的外露钉尖盘弯击入木内,不得将钉尖直着砸回,再将表面清扫干净,不得遗漏。⑵旧活铲除(满过刀)打扫,用铲刀或挠子将油皮表面的油斑、蛤蟆斑、油痱子铲挠干净,无油斑、蛤蟆斑处可用砂纸打磨一遍成粗糙面,并将翘裂的椽仰、裂缝、柳叶缝内的灰垢剔挠干净,翘皮、空鼓、脱落、松散的旧地仗铲挠干净,边缘铲出坡口。连檐瓦口、椽头有水锈处挠之见新木。椽望有外露钉尖盘弯击入木内,不得将钉尖直着砸回。再将表面清扫干净,不得有遗漏松散的旧地仗。
③ 基层处理后如有松动的燕窝、闸檔板及糟朽的椽头、望板等现象应通知工程负责人由木工修补好。
3)揎攒角(翼角)
攒角部位揎活,先计算揎攒角的尺寸,攒角部位梯形错台尺寸计算方法为:以挨着老角梁的第一根老檐斜椽的总长度÷斜椽的档数=每斜椽档的错台尺寸。揎斜椽档时,根据计算好的梯形错台尺寸,用锯和小斧子将干木条锯劈成长短、宽窄适宜的尺寸,钉揎在老檐斜椽的椽檔上。一般先揎老角梁与第一根斜椽的窄檔,应揎到距离老檐椽头10~20mm处,再由最长的斜椽檔揎起,揎至挨着正身椽最短的斜椽檔为止,所揎干木条要钉揎牢固。每个攒角梯形错台尺寸分配应基本一致,斜椽档的错台长短允许偏差20 mm左右,揎斜椽档的错台凹面位置应在椽高(径)的1/2处,凹面位置应高于绿椽肚上线3~5mm,椽檔凹面不得高低不一致,四角八面应基本一致,老檐方圆椽揎斜椽檔凹面严禁与椽肚平行。
4)支油浆
① 水锈操油:连檐瓦口、椽头、椽子水锈处清除后、木质糟朽(风化)挠之不掉木残渣后应进行操油,先将表面的灰尘、杂物等清扫干净,涂刷操油一道,操油配比为生桐油∶汽油=1∶1.5~3,装入油桶内混合搅拌均匀,用刷子涂刷水锈和木质糟朽(风化)部位表面时,涂刷要均匀,不遗漏。操油的浓度以干燥后,其表面既不要结膜起亮,又要起到增加木质强度为准。
② 支油浆:表面有泥土、灰尘等杂物先用小笤帚从左至右清扫干净。连檐瓦口、椽头汁浆配比为油满∶血料∶清水=1∶1∶8~12;椽望汁浆配比为油满∶血料∶清水=1∶1∶20,装入桶内混合搅拌均匀,支油浆时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用糊刷或大刷子顺着木件木纹满刷一遍,燕窝、椽秧、缝隙内要刷到,表面涂刷要均匀,不遗漏,不能脏底瓦,不结膜起皮,不得使用机器喷涂支浆。
5)椽望捉缝灰
椽望捉缝灰由多人独立操作,要带铲刀,捉攒角椽望要带大小抿尺,捉缝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3(小籽60%∶中灰40%),捉椽秧根据椽径可调整籽灰粒径。捉椽望先贴椽秧,后捉望板柳叶缝,再捉椽子带燕窝、闸檔
461
板(里口木)、盘椽根。老檐圆椽贴椽秧时,用铁板由燕窝处将油灰掖入椽秧,逐步捉严掖实至小连檐,再稍斜铁板顺椽帮贴刮饱满直顺,贴刮到小连檐处微有收头。椽子直径较大者,捉椽秧时先掖入油灰再揎入似三角形干木条,然后将椽秧贴严刮直顺。捉望板柳叶缝和椽子缝隙时,竖铁板横着捉缝掖油灰,随后顺缝划掖饱满再顺缝刮平,不得有蒙头灰,旧望板有柳叶缝卷翘处以横铁板掐借顺平。捉老檐圆椽用铁板或抿尺先将燕窝处黑缝捉好,檐椽凹陷处衬平、借圆,盘椽根时用小窄铁板将油灰掖严掖实再抿抹成马蹄形,方檐椽抿抹成坡形。捉飞檐椽用铁板将缺棱掉角处补缺贴齐,凹陷处刮平,并将闸檔板黑缝捉好。攒角(翼角)处专人捉灰,老檐椽揎椽檔凹面位置捉裹成凹圆面,下不去铁板的旮旯处和斜椽檔用大小抿尺捉规矩,捉整齐。捉好一处随之将野灰、飞翅拣收干净。椽望捉缝灰时不得污染椽头处和上行条、角梁、柁头等相邻木件。
6)连檐瓦口、椽头捉缝灰
连檐瓦口椽头捉缝灰由单人独立操作,捉缝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1.5(中籽70%∶中灰30%)籽灰粒径要根据连檐瓦口椽头具体情况调整。用大小适宜的铁板由左至右捉灰,先捉瓦口和水缝,捉水缝由左至右掖灰捉实,稍斜铁板刮直坡度约35°左右,水溜坡度基本一致,不能脏底瓦。同时由左至右捉连檐和雀台及飞檐椽头至老檐椽头,连檐凹陷处要衬平,雀台缝要捉实似有坡度,连檐椽头缺棱掉角要裹补贴齐,同时找正找方、借圆。捉好一处、随之将野灰、飞翅拣收干净。
7)连檐瓦口、椽头通灰
① 磨连檐瓦口、椽头缝灰(划拉灰):捉缝灰干燥后,磨灰者要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或缸瓦片由左至右进行通磨一遍,将飞翅、浮籽等打磨掉,有余灰、野灰等影响通灰质量的缺陷用铲刀铲修整齐,下不去金刚石处用铲刀铲掉野灰、浮籽,打磨后用小笤帚由左至右将表面浮灰、灰尘清扫干净,不得遗漏。
② 连檐瓦口椽头通灰由单人独立操作,通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1.5(中籽70%∶中灰30%),由左至右横用铁板,大小要适宜,先将瓦口刮平,刮直水缝坡度一致,拣净野灰、飞翅,再刮连檐通灰要通长一去一回滚籽刮平,少留接头并刮平,下棱切齐,收净水缝处野灰、飞翅,不能脏底瓦。再上下刮飞檐椽头灰,由正面向四棱备灰,左右刮平,直铁板贴帮切四棱。后通老檐椽头由左至右进行,以铁板由右向左下再向右转刮灰,由正面向圆棱备灰,左右刮平,直铁板贴帮切圆棱。
8)连檐瓦口、椽头中灰
① 磨连檐瓦口椽头通灰(划拉灰):通灰干燥后,磨灰者要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或缸瓦片由左至右进行通磨一遍,接头处穿磨平整,将飞翅、浮籽等打磨
462
掉,有余灰、野灰等影响通灰质量的缺陷用铲刀铲修整齐,下不去金刚石处用铲刀铲掉野灰、浮籽,打磨后用小笤帚由左至右将表面浮灰、灰尘清扫干净,随后再用湿布掸子掸净灰尘,不得遗漏。
② 连檐瓦口、椽头中灰以单人独立操作,由左至右分两次返头进行,中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8∶3.2(鱼籽25%∶中灰75%)。
第一次由左至右先进行裹老檐椽头帮,横用铁板转圈抹灰刮圆椽头,正面野灰切齐刮净。同时进行刮瓦口水缝,刮水缝应斜着铁板直刮,水溜坡度一致,切齐连檐上棱收净瓦口飞翅。随着用铁板刮飞檐椽头四帮,正面横刮找方野灰切齐,不得污染瓦,到头返回。
第二次由左至右先进行刮老檐椽头,横用铁板由右向左下再向右转刮灰,由正面向圆棱备灰,左右刮平,直铁板贴帮切圆棱。同时进行刮连檐中灰,横用铁板一去一回刮克骨灰,收净水缝处野灰、飞翅,下棱切齐。随着刮飞檐椽头灰,横用铁板左右刮灰,由正面向四棱备灰,上下刮平,直铁板贴帮切四棱。
9)椽望中灰
① 磨椽望缝灰(划拉灰):捉缝灰干燥后,望板、椽子有缺陷处,应进行衬垫规矩,干燥后再磨。磨灰者要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或缸瓦片由左至右进行通磨一遍,将飞翅、浮籽等打磨掉,有余灰、野灰等影响中灰质量的缺陷用铲刀铲修整齐,下不去金刚石处用铲刀铲掉野灰、浮籽,打磨后用小笤帚由左至右将表面浮灰、灰尘清扫干净,打磨、清扫不得遗漏。
② 椽望中灰由多人独立或单人独立操作,中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8∶3.2(鱼籽25%∶中灰75%)。
A、老檐椽望用微硬的皮子中灰,分两次进行,先中椽子后中望板,在每根椽子上中灰要由椽根至椽头一气贯通,俩人对脸操作不易出竖接头,椽子干后再返回中望板,不能放竖接头或横接头,不得长灰,灰层厚度以中灰粒径为准。并将椽秧、燕窝野灰、飞翅收净,
B、飞檐椽望用铁板中灰,分两次进行,先中椽帮后中望板代椽肚,椽帮中灰横着铁板抹灰靠骨刮平,切齐底棱,拣净望板野灰、飞翅。刮完椽帮后返回,再刮望板及椽肚,望板中灰以直铁板上抹灰下刮灰,并将接头和两秧野灰、飞翅收净,中椽肚横铁板上抹灰下刮灰,靠骨刮平切直两棱,最后刮闸檔板及小连檐,拣净野灰、飞翅。
10)连檐瓦口、椽头细灰
① 磨檐头中灰:磨灰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或缸瓦片,由左至右进行通磨连檐瓦口椽头和椽望中灰一遍,接头处穿磨平整,将飞翅、浮籽等打磨掉,凡下不去金刚石处用铲刀铲修整齐,打磨后由左至右将表面浮灰、灰尘清扫干净,随
463
后再用湿布掸子掸净连檐、椽头灰尘,打磨、清扫不得遗漏。
② 连檐瓦口、椽头细灰以单人独立操作,由左至右分三次返头进行,细灰配比为油满(适量)∶血料(用细灰料)∶光油∶细灰∶清水=1∶10∶2∶39∶6,细灰厚度约为1mm要均匀,不能脏底瓦。连檐瓦口、椽头细灰不宜细的过多,所细的细灰干燥后,能在半日内或一日内磨细钻生完成,再细为宜。连檐瓦口、椽头细灰择选“头天清日细来日阴磨钻”。
第一次由左至右用铁板细水缝时,先将细灰刮严抹实抹匀,再斜插水缝稳住手腕一气刮直,坡度一致,切齐连檐上棱拣净瓦口野灰。随着用铁板细雀台和飞檐椽头底帮,到头返回。
第二次由左至右横用铁板进行老檐椽头打围脖,裹圆切棱,随着横用铁板细飞檐椽头的两帮灰,刮平切齐棱角,到头返回。
第三次由左至右进行老檐椽头,横用铁板由右向左下抹灰,向右转圆棱备灰,左右刮平,直铁板贴帮切圆棱。同时直铁板进行细瓦口灰,再横用铁板由左至右抹连檐细灰,让均匀一气刮平,直切上下棱,拣净雀台野灰。再细飞檐椽头灰,横用铁板上下抹灰,向四棱备灰,左右刮平,直铁板切四棱。
11)椽望细灰
椽望细灰由多人独立或单人独立操作,细灰配比为油满(适量)∶血料(用细灰料)∶光油∶细灰∶清水=1∶10∶2∶39∶6,细灰中均可不加入油满,清水的比例均可适量增加0.5,细灰厚度约为1mm要均匀。帚细灰时所用的细灰,不得用使用中剩余的细灰做帚灰用。帚细灰以血料(用细灰料)∶光油∶细灰∶清水=10∶2∶39∶适量,调配均匀后涂刷以覆盖力强,以手指用力擦不宜掉粉为准,涂刷中随时搅拌。
① 细老檐椽望用细灰皮子细灰,分两次进行,先细椽子后细望板,每根椽子上细灰由椽根至椽头一气贯通,俩人对脸操作不易出竖接头,椽子干后再返回细望板,不能放竖接头或横接头,不得放厚灰,并将椽秧野灰收净。燕窝处用刷子帚细灰要帚均匀,帚到帚严。
② 细飞檐椽望用铁板细灰,分两次进行,先细椽帮后细望板代椽肚,椽帮细灰横着铁板上抹下刮,一气刮平,不得放接头、厚灰,直切底棱,拣净望板野灰。细完椽帮返回,再细望板及椽肚,细望板以直铁板上抹灰下刮灰并将两秧刮严,椽肚横着铁板上抹灰下刮灰,一气刮平,不得放接头,直切两棱,最后将闸檔板及小连檐细严实,拣净野灰。
12)磨细灰、钻生桐油
① 檐头磨细灰,一般选用棱角直顺、整齐、平整适宜的细金刚石块,进行磨细灰,并要代铲刀。要掌握长磨细灰的技术要点。
464
A、连檐瓦口、椽头磨细灰由左至右先从瓦口开始磨断斑、光滑后,穿磨水缝断斑再穿坡度一致、磨直顺,再拉长穿磨连檐断斑再穿磨平整,并将上下棱角穿磨直顺、整齐。不能有明显麻面、露籽、划痕、砂眼。接着磨椽头细灰,由外向内转圈磨面断斑磨平,再磨四帮和圆帮,方椽头磨帮找方穿平穿直四棱,圆椽头磨帮找圆磨棱,然后轻穿四棱和圆棱(俗称倒棱,磨去硬尖棱)。方椽头方正,圆椽头成圆形规矩,大小一致,棱角直顺整齐,不得碰伤棱角,不得有漏磨、龟裂、露籽、砂眼、麻面、划痕、不断斑缺陷,
B、椽望磨细灰由左至右磨老檐椽望,用铲刀和11/2号砂布或砂纸将燕窝和攒角处打磨光滑。再用金刚石拉长穿磨望板和圆椽子,基本断斑后,用砂布或砂纸放平长磨望板取平、椽子取圆,磨光滑,盘椽根磨修规矩整齐;由左至右磨飞檐椽望,用铲刀和11/2号砂布或砂纸将闸檔板和小连檐及攒角处打磨光滑,然后用金刚石拉长穿磨望板和方椽子,穿磨基本断斑后,用乏砂布或砂纸放平拉长趟磨取平。椽秧顺直整齐、方椽棱角直顺整齐,不得有漏磨、龟裂、不断斑等缺陷,基本无露籽、砂眼、麻面、划痕、缺陷。
② 檐头钻生桐油,先钻好连檐瓦口、椽头后再钻椽望,或钻飞檐椽望时先甩开椽头40~60mm,由磨连檐瓦口椽头者钻生。以丝头或刷子蘸生桐油搓涂或刷涂,细灰磨好一段钻生者必须及时钻好一段,磨好的细灰晾放控制在1小时以内,搓刷生桐油要均匀,应连续钻透细灰层,搓刷不得间歇,连檐瓦口椽头钻生桐油的表面要颜色一致,椽望钻生桐油的表面要颜色均匀。钻生桐油遇细灰未干处和未磨的细灰交接处,要闪开10~20mm,待细灰干后和细灰交接处磨好后再钻透。不得有遗漏、龟裂纹、裂纹等缺陷,不得喷涂法操作。
③ 生桐油钻好钻完的部位,在当日内要用麻头通擦一遍,并将浮油和流痕擦净,不能有漏擦、挂甲等缺陷。
(5)檐头部位局部旧地仗清除,连檐瓦口、椽头找补四道灰地仗与椽望找补三道灰地仗操作工艺
1)檐头部位局部旧地仗清除,连檐瓦口、椽头找补四道灰地仗与椽望找补三道灰地仗工艺流程
檐头部位局部旧地仗清除 → 找补揎翼角 → 找补支油浆 → 椽望找补捉缝灰 → 连檐瓦口、椽头找补捉缝灰 → 连檐瓦口、椽头找补通灰 → 连檐瓦口、椽头找补中灰 → 椽望找补中灰 → 连檐瓦口、椽头找补细灰 → 椽望找补细灰 → 连檐瓦口、椽头、椽望找补磨细灰、钻生桐油
2)檐头部位旧地仗清除和新旧活除铲
① 檐头部位个别处或局部翘皮、空鼓、裂缝、脱落、松散等旧地仗的清除,用铲刀或挠子分别将连檐瓦口、椽头和椽望局部的旧地仗灰及灰垢挠干净见新木
465
面,局部灰垢和灰迹不易挠掉时,刷水闷透灰垢和灰迹再挠干净,并将翘裂的椽秧、裂缝、柳叶缝内的灰垢剔挠干净,边缘铲出坡口。并将椽望的外露钉尖盘弯击入木内,不得将钉尖直着砸回。连檐瓦口、椽头有水锈处挠之见新木。再用铲刀或挠子将油皮表面的油斑、油痱子铲除干净或用新砂纸满磨一遍,然后将表面清扫干净,不得有遗留的松散旧地仗灰、灰垢、灰尘现象。
② 基层处理后如有松动的燕窝、闸檔板及椽头外形损坏严重的应通知工程负责人由木工修补好。
③檐头部位找补揎翼角,找补支油浆,椽望找补捉缝灰,连檐瓦口、椽头找补捉缝灰,连檐瓦口、椽头找补通灰, 连檐瓦口、椽头找补中灰,椽望找补中灰,连檐瓦口、椽头找补细灰,椽望找补细灰,连檐瓦口、椽头、椽望找补磨细灰、钻生桐油的操作工艺应符合2.4.4条⑶至⑿的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
(6)斗栱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除铲三道灰地仗操作工艺 1)斗栱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除铲三道灰地仗工艺流程:
旧地仗清除、新活铲除 → 垫栱板斩砍至钻生桐油 → 支油浆 → 斗栱捉缝灰 →斗栱中灰 → 斗栱细灰 → 斗栱磨细灰、钻生桐油
2)斗栱旧地仗清除和新活铲除打扫
① 斗栱旧地仗清除,因彩画颜料多数有毒干挠法易中毒,常采取湿挠法为主。用刷子蘸清水刷于表面,以逐步闷透颜料和灰皮及灰垢为宜,刷水不得过量,不得喷水。从里到外,由上至下闷透一部分,用挠子挠净一部分,挠时由趋斗板至盖斗板向下,一小件一小件的顺着木纹将闷软的旧地仗灰挠干净。斗栱有雕刻部位先刷水闷软灰皮及颜料,用锋利的小挠子顺着雕刻纹饰的木纹掏着挠干净,犄角旮旯下不去小挠子处,用小刻刀将颜料灰垢剔刮干净,见新木面,不得损伤木骨和雕刻纹饰。斗栱湿挠法清除旧地仗易起木毛,待斗栱干燥后再过锋利的挠子将木毛挠净。斗栱部位颜料不明显,灰皮基本脱落者采取干挠法时要戴口罩,防尘防中毒。每攒斗栱旧地仗清除后,将表面清扫干净。
② 新活斗栱铲除打扫,用铲刀或挠子将表面树脂、泥点、泥浆等铲挠干净。将表面清扫干净,不能有遗漏。
③ 斗栱旧地仗清除后和新活斗栱铲除打扫后,有丢失、缺损、变形、松动的木件等缺陷应通知有关工程人员进行修补、拨正、加固。
3)斗栱部位的垫栱板多做使麻地仗,其斩砍至钻生桐油操作工艺应符合1.1.4条中相应操作工艺的要求。但垫栱板支油浆至钻生桐油操作工艺中应带正心栱五分(帮)处同时完成,使麻时其麻须应搭粘在正心栱五分上。
4)斗栱支油浆:表面有泥土、灰尘等杂物清扫干净。汁浆配比为油满∶血料∶清水=1∶1∶20,装入桶内混合搅拌均匀,支油浆用糊刷或刷子由左角科开
466
始,支完平身科支柱头科,支斗栱油浆时,从里到外,由上至下顺着木件木纹进行满刷一遍,表面涂刷要均匀,刷严刷到不遗漏,不结膜起皮,不得使用机器喷涂支浆。
5)斗栱捉缝灰
斗栱捉缝灰由多人独立操作,要带铲刀,捉缝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3(小籽60%∶中灰40%)。斗栱捉缝灰应在垫栱板压麻灰后进行,正心栱棱角和五分(帮)处,由垫栱板压麻灰者操作。斗栱捉缝灰用铁板从里到外,由上至下进行捉裂缝、节点缝、木件连接缝,以竖铁板横着捉掖油灰,随后顺缝划掖饱满再刮平,捉整齐,不得有蒙头灰。捉缝隙掖油灰时遇微有松动的木件应嵌入木条,牢固后再刮平。升、栱、翘、昂、斗、蚂蚱头、雕刻纹饰等部位残缺处用铁板补齐棱角,凹面刮平,残缺处补缺、贴齐、找规矩、随形不走样,捉好一处随时收净野灰、飞翅,再捉另一处,不得遗漏。
6)斗栱中灰
① 磨斗栱缝灰(划拉灰):捉缝灰干燥后,磨灰者要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或缸瓦片由左至右进行通磨一遍,将飞翅、浮籽等打磨掉,有余灰、野灰等影响中灰质量的缺陷用铲刀铲修整齐,下不去金刚石处用铲刀铲掉野灰、浮籽,打磨后将表面浮灰、灰尘清扫干净,不得遗漏。
② 斗栱中灰由多人独立操作,从里到外,由上至下进行,中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8∶3.2 (鱼籽25%∶中灰75%)。斗栱中灰时先用铁板将盖斗板和趋(斜)斗板及以下平面靠骨刮平,收净野灰、飞翅。升、栱、翘、昂、斗、蚂蚱头、雕刻纹饰等部位中灰用铁板先将侧面靠骨一去一回刮平,直铁板切齐棱角,收净野灰、飞翅。侧面中灰干后,一去一回刮平升、栱、翘、斗的正面,再一去一回刮平昂、蚂蚱头的底面,直铁板切齐棱角,收净野灰、飞翅。再用皮子将昂的上面抹严收圆,最后用铁板和皮子抹刮栱眼中灰(单材栱清式烂眼边刮斜棱,足材栱明式荷包凹面刮平,秧角野灰收净;单材栱明式烂眼边抹成圆棱,足材栱清式荷包抹成凸圆面,秧角野灰收净。)棱、秧角整齐利落。斗栱有雕刻纹饰部位用皮子和铁板随形抹刮中灰,棱角、秧角整齐,纹饰规矩,随形不走样。
7)斗栱细灰
① 磨斗栱中灰:中灰干燥后,磨灰者要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或缸瓦片由左至右进行通磨一遍,将飞翅、浮籽等打磨掉,有余灰、野灰等影响中灰质量的缺陷用铲刀铲修整齐,下不去金刚石处用铲刀铲掉野灰、浮籽,打磨后将表面浮灰、灰尘清扫干净,随后再用湿布掸子掸净灰尘,不得遗漏。
② 斗栱细灰由多人独立操作,从里到外,由上至下进行。细灰配比为油满(适量)∶血料(用细灰料)∶光油∶细灰∶清水=1∶10∶2∶39∶6,细灰中
467
均可不加入油满,清水的比例均可适量增加0.5,细灰厚度均匀约为1mm。细灰时盖斗板和趋(斜)斗板及以下平面,可用皮子将灰抹严抹匀再用铁板刮平。升、栱、翘、昂、斗、蚂蚱头、雕刻纹饰等部位用铁板细灰隔一面细一面,先将侧面细灰刮平,直铁板切齐棱角。侧面细灰沏干后,再抹严刮平升、栱、翘、斗的正面细灰,然后将昂、蚂蚱头的底面细灰刮平,直铁板切齐棱角。用皮子将昂的上面、圆棱烂眼边、凸圆面荷包抹严收圆,收净野灰。用铁板将斜棱烂眼边刮整齐、凹面荷包刮平,收净野灰。斗栱有雕刻纹饰部位用皮子和铁板随形贴五分,干后抹灰细面,纹饰规矩,随形不走样。斗栱部位的棱角允许先用轧子轧细灰棱角,再用皮子细好圆面,用铁板将平面抹严细平。
8)斗栱磨细灰、钻生桐油
① 斗栱磨细灰,一般选用棱角直顺、整齐、平整适宜的细金刚石块,进行磨细灰,并代铲刀,掌握长磨细灰的技术要点。由多人独立操作,从里到外,由上至下先从盖斗板和趋斗板及以下平面,磨基本断斑后用11/2号砂布或砂纸打磨平整、光滑。凡升、栱、翘、昂、斗、蚂蚱头磨细灰时,将金刚石放平由外向内磨面,按件长短穿磨断斑磨平整,棱角秧角直顺、整齐,下不去金刚石处用11/2号砂布或砂纸打磨平整、光滑。雕刻纹饰不瞎不乱随形不走样,不得碰伤棱角,不得有漏磨、露籽、砂眼、麻面、划痕、不断斑缺陷,盖斗板和趋斗板及荷包基本无露籽缺陷。
② 斗栱钻生桐油,以丝头或刷子蘸生桐油搓涂或刷涂,细灰磨好五攒左右钻生者必须及时钻好,磨好的细灰晾放控制在1小时以内,搓刷生桐油要均匀,要连续钻透细灰层,搓刷不得间歇,钻生桐油的表面应颜色一致,钻生桐油遇细灰未干处和未磨的细灰交接处,要闪开10~20mm。待细灰干后和细灰交接处磨好后再钻透。不得有遗漏、龟裂纹、裂纹等缺陷,不得喷涂法操作。
③ 生桐油钻好钻完的部位,在当日内要用麻头通擦一遍,并将浮油和流痕擦净,不能有漏擦、挂甲等缺陷。
(7)花活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除铲三道灰地仗操作工艺
适用于雀替、花牙子、垂头、荷叶墩、净瓶、云龙透雕花板、绦环板、三幅云、神龛的透雕蟠龙柱、浮雕龙凤樘等雕刻花活部位。
1)花活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除铲三道灰地仗工艺流程:
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除铲 → 支油浆 → 捉缝灰 → 中灰 → 细灰 → 磨细灰、钻生桐油
2)花活旧地仗清除和新木基层除铲
① 雕刻花活部位的旧灰皮一般采取湿挠清除,边框采取挠的方法,雕刻纹饰采取挠、剔、刻、刮的方法。边框用锋利的挠子进行旧灰皮清除时,用刷子刷
468
清水闷透旧灰皮顺木纹挠干净,对于边框木纹短者应轻挠干净,见新木面。雕刻花活部位和落地处的旧灰皮、污垢先刷水闷软灰皮,再用特制的锋利小挠子顺着雕刻纹饰的木纹细致的掏着轻挠干净,小挠子下不去犄角旮旯处或不易挠掉的灰垢和旧油皮,用小刻刀将颜料、灰垢、旧油皮剔刻和剔刮干净,见新木面。刷清水不得过量,以闷透闷软灰皮为宜,不得损伤木骨和雕刻纹饰,雕刻纹饰旧地仗清除过程中如有掉损应及时用胶粘好,并将表面清扫干净。
② 新雕刻花活木基层除铲打扫,用铲刀或挠子将表面树脂、泥点、泥浆等铲挠干净。将表面清扫干净,不能有遗漏。
③ 雕刻花活旧地仗清除后和新雕刻花活铲除打扫后,有雕刻纹饰缺损、松动等缺陷应通知有关工程人员进行修整补齐、加固。
3)花活支油浆
①操油:雕刻花活表面有水锈处或木质有糟朽(风化)应进行操油,先将表面的水锈、糟朽残渣、灰尘、杂物等小心清除干净,涂刷操油一道,操油配比为生桐油∶汽油=1∶1.5~3,装入油桶内混合搅拌均匀,用刷子涂刷水锈和木质风化部位表面时,涂刷要均匀,不遗漏。操油的浓度以干燥后,其表面既不结膜起亮,又起到增加木质强度为准。
②雕刻花活表面有泥土、灰尘等杂物应先清扫干净,汁浆配比为油满∶血料∶清水=1∶1∶20;装入桶内混合搅拌均匀,支油浆时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边框用大刷子支油浆,雕刻纹饰选用合适的刷子顺着纹饰满刷一遍,纹饰和缝隙内应掏严刷到,表面涂刷均匀,不遗漏,不结膜起皮,除透雕外不宜使用机器喷涂支浆。
4)花活捉缝灰
雕刻花活捉缝灰由单人独立操作,要带铲刀,捉缝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3(小籽60%∶中灰40%)。雕刻花活的边框与麻布地仗连接木件,在压麻灰前应事先将缝隙、边框做好。雕刻花活和边框捉缝灰时,用铁板由上至下将边框和落地找刮平整,边框棱角和落地五分找贴直顺,纹饰残缺处顺纹饰走向捉找成形,棱角补齐,纹饰侧面找刮流畅,并按纹饰层次、阴阳找规矩,随形不走样,棱角、秧角整齐,收净野灰、飞翅,不得遗漏。
5)花活中灰
① 磨雕刻花活缝灰(划拉灰):捉缝灰干燥后,磨灰者要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进行通磨一遍,将飞翅、浮籽等打磨掉。下不去金刚石处的余灰、野灰等影响中灰质量的缺陷用铲刀铲修整齐。打磨后将表面浮灰、灰尘清扫干净,不得碰损雕刻纹饰。
② 雕刻花活中灰由单人独立操作,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中灰配比为
469
油满∶血料∶砖灰=1∶1.8∶3.2 (鱼籽25%∶中灰75%)。雕刻纹饰部位中灰时,选用中小铁板将边框和落地平面靠骨刮平,边框落地五分及纹饰侧面用小铁板随形靠骨贴刮整齐,纹饰的表面为平面时用小铁板顺纹饰靠骨刮平,纹饰的表面为凸圆面时用小皮子顺纹饰刮圆。纹饰走向规矩,层次、阴阳清楚,随形不走样,棱角、秧角整齐,收净野灰、飞翅,不得遗漏。
6)花活细灰
① 磨雕刻花活中灰:捉缝灰干燥后,磨灰者要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进行通磨一遍,将飞翅、浮籽等打磨掉。下不去金刚石处的余灰、野灰和影响细灰质量的缺陷用铲刀铲修整齐。打磨后将表面浮灰、灰尘清扫干净,再用湿布掸子掸净灰尘,不得碰损雕刻纹饰。
② 雕刻花活细灰由单人独立操作,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细灰配比为油满(适量)∶血料(用细灰料)∶光油∶细灰∶清水=1∶10∶2∶39∶6,细灰中均可不加入油满,清水的比例均可适量增加0.5,边框有轧线细灰应棒些,细灰厚度均匀约为1mm。帚细灰时所用的细灰,不得用使用中剩余的细灰做帚灰用。帚细灰以血料(用细灰料)∶光油∶细灰∶清水=10∶2∶39∶适量,调配均匀后涂刷以全覆盖不透底、手指用力擦不宜掉粉为准,涂刷中随时搅拌。雕刻花活部位细灰时,雀替边框和多平面处用铁板细灰隔一面细一面,边框有线者先轧细灰线再用铁板细面,落地平面用小铁板抹刮平整,边框五分及纹饰侧面用小铁板随形贴刮整齐,纹饰的表面为平面时用小铁板顺纹饰刮平,纹饰的表面为凸圆面时用小皮子顺纹饰细平,收净野灰。下不去小铁板和小皮子处及透雕花活,用小刷子帚细灰,帚严帚到、帚均匀。不得手擦掉粉、透底、遗漏。
7)花活磨细灰、钻生桐油
① 雕刻花活磨细灰,选用棱角直顺、整齐、平整适宜的细金刚石块和用1号、11/2号砂布或砂纸,进行磨细灰,并代铲刀和竹刀,边框掌握长磨细灰的技术要点。由多人独立操作,由上至下用1号、11/2号砂布或砂纸先打磨雕刻纹饰部位,按纹饰走向打磨平整、光滑,棱角、秧角整齐。边框平面用细金刚石块穿磨基本断斑后,再通长穿磨平整、光滑、棱角线直顺、秧角整齐。雕刻纹饰走向规矩,层次、阴阳清晰,随形不走样,不得碰伤棱角,不得有漏磨、露籽、麻面、砂眼、划痕、不断斑缺陷,
② 花活钻生桐油,以丝头或刷子蘸生桐油搓涂或刷涂,细灰磨好一部分钻生者必须及时钻好一部分,磨好的细灰晾放控制在1小时以内,搓刷生桐油要均匀,要连续钻透细灰层,搓刷不得间歇,钻生桐油的表面应颜色一致,不得有遗漏、龟裂纹、裂纹等缺陷,除透雕花活外不得喷涂法操作。
③ 生桐油钻好钻完的部位,在当日内要用麻头通擦一遍,并将浮油和流痕
470
擦净,不能有漏擦、挂甲等缺陷。
(8)仔屉、楣子旧地仗及油皮清除和新木基层除铲,仔边、楣子边框三道灰地仗与菱花、棂条二道灰地仗操作工艺
适用于隔扇、槛窗、支摘窗、横披窗、帘架、风门、坐凳楣子、倒挂楣子等装修的仔屉、楣子、菱花、棂条(遇表面线形模糊者,恢复原状应按地仗工艺难度确定做法)部位。
1)仔屉、楣子旧地仗及油皮清除和新木基层除铲,仔边、楣子边框三道灰地仗与菱花、棂条二道灰地仗工艺流程:
旧地仗及油皮清除和新木基层除铲 → 支油浆 → 捉缝灰 → 中灰 → 细灰 → 磨细灰、钻生桐油
2)仔屉、楣子旧地仗及油皮清除和新木基层除铲
① 旧地仗及油皮清除:分两种清除方法。A、地仗灰松散、油皮基本脱落的清除,用铲刀或挠子将仔屉、楣子表面的旧地仗灰垢和灰迹及旧油皮挠干净见新木面,灰垢和灰迹不易挠掉时,刷水闷透灰垢和灰迹再挠干净,见新木面,菱花侧面和小孔用11/2号砂布或砂纸打磨和细木锉掏锉干净。B、仔窗屉的菱花、棂条表面的旧油皮使用化学脱漆剂洗挠清除,应先拆卸、钉牌编号,在场地宽敞的土地面上洗挠,并将窗屉码放在木块或砖块上离开土地面平稳后进行洗挠。使用碱液(浓火碱水)脱漆剂或水制酸性、碱性脱漆剂清除旧油漆膜时,戴好橡披手套和防护眼镜及护鞋,用粗线麻拴成刷子蘸碱液或用刷子蘸水制脱漆剂,反复涂刷于旧油漆面上,待旧油漆面松软后,用铲刀或挠子将油垢铲挠干净(包括秧角、线),见新木面。并用清水将木材面的酸、碱液反复冲刷干净,以木材面干后表面不泛白霜为脱碱干净,洗挠不得损伤木骨。洗挠清除易起木毛,待木材面干燥后,用锋利的挠子或用11/2号砂布或砂纸打磨将木毛清除干净。仔窗屉的菱花、棂条使用有机溶剂脱漆剂(如T—1、T—2、T—3)清除旧油漆膜时,应远离易燃物和建筑物,旧油漆膜清除干净后用稀释剂擦洗一遍晾干。最后将表面清扫干净,不得有遗留的旧地仗灰、灰垢、油垢、灰尘现象。
② 新活铲除打扫,用铲刀或挠子将表面树脂、沥青、灰浆点、泥点、雨淋流痕铲挠干净,见新木面,再将表面清扫干净,不得遗漏。
③ 仔屉、楣子旧地仗清除后和新活铲除打扫后,菱花和菱花扣、棂条有缺损、松动等缺陷应通知有关工程人员进行修整补齐、加固。
3)仔屉、楣子支油浆:仔屉、楣子及菱花、棂条表面有泥土、灰尘等杂物应先清扫干净,汁浆配比为油满∶血料∶清水=1∶1∶20;装入桶内混合搅拌均匀,支油浆时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边框用大刷子,菱花、棂条选用合适的刷子满刷油浆一遍,表面应掏严刷到,涂刷均匀,不遗漏,不结膜起皮,除菱花
471
外不宜使用机器喷涂支浆。
4)仔屉、楣子捉缝灰
仔屉、楣子捉缝灰由单人独立操作,要带铲刀,捉缝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5∶2.3(小籽60%∶中灰40%)。边框捉缝灰时,用铁板由上至下将边框及缝隙捉严、找刮平整,边框棱角线残缺处补缺、贴齐、找直顺,收净野灰、飞翅,不得遗漏。
5)仔屉、楣子中灰
① 磨捉缝灰(划拉灰):捉缝灰干燥后,磨灰者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由左至右进行通磨一遍,将飞翅、浮籽等打磨掉,有余灰、野灰等影响中灰质量的缺陷用铲刀铲修整齐,下不去金刚石处用铲刀铲掉野灰、浮籽,打磨后将表面浮灰、灰尘清扫干净,不得遗漏。
② 仔屉、楣子中灰由多人独立操作,由上至下进行,中灰配比为油满∶血料∶砖灰=1∶1.8∶3.2 (鱼籽25%∶中灰75%),菱花、棂条根据缺陷实际情况掺加鱼籽灰。边框中灰时用铁板靠骨刮平,切齐棱角线,新旧菱花、棂条用铁板将节点缝捉严捉整齐,缺棱角和戗茬处补缺刮平,收净飞翅。洗挠的旧菱花、棂条细灰达不到质量要求时,以中灰用铁板将正侧平面满克骨刮平,棂条正面为凸圆面时用微硬的小皮子刮圆,棱角线和秧角应整齐利落。
6)仔屉、楣子细灰
① 磨中灰:中灰干燥后,磨灰者随手带铲刀,用金刚石由左至右进行通磨一遍,将飞翅、浮籽等打磨掉,菱花用11/2号砂布将飞翅、浮籽等打磨掉,下不去金刚石处用铲刀铲掉野灰、浮籽,并将影响细灰质量的缺陷铲修整齐。打磨后将表面浮灰、灰尘清扫干净,边框部位用湿布掸子掸净灰尘,不得遗漏。
② 由多人独立操作,由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细灰配比为油满(适量)∶血料(用细灰料)∶光油∶细灰∶清水=1∶10∶2∶39∶6,细灰中均可不加入油满,清水的比例均可适量增加0.5,边框轧线细灰应棒些,细灰厚度均匀约为1mm。帚细灰时所用的细灰,不得用使用中剩余的细灰做帚灰用。帚细灰以血料(用细灰料)∶光油∶细灰∶清水=10∶2∶39∶适量,调配均匀后涂刷以全覆盖不透底、手指用力擦不宜掉粉为准,涂刷中随时搅拌。仔屉、楣子部位细灰时,边框卧角线先轧细灰线干后,边框平面处用铁板刮细平整,拣净飞翅。新菱花、棂条用小刷子帚细灰,帚严帚到、帚均匀。不得手擦掉粉、透底、遗漏。旧菱花、棂条的平圆面用铁板和皮子刮细平圆,拣净飞翅。
7)仔屉、楣子磨细灰、钻生桐油
① 仔屉、楣子磨细灰,选用棱角直顺、整齐、平整适宜的细金刚石块和用1号、11/2号砂布或砂纸,进行磨细灰,并代铲刀,边框掌握长磨细灰的技术要
472
点。由多人独立操作,从下至上用1号、11/2号砂布或砂纸先打磨菱花、棂条部位,按走向打磨断斑平顺光滑,棱角线、秧角应直顺、整齐。边框平面用细金刚石块穿磨基本断斑后,再通长穿磨平整、光滑,棱角线、秧角、整齐,不得有漏磨、碰伤棱角、不断斑缺陷,不能有麻面、露籽、砂眼、划痕。
② 仔屉、楣子钻生桐油,以丝头或刷子蘸生桐油搓涂或刷涂,细灰磨好一部分钻生者必须及时钻好一部分,磨好的细灰晾放控制在1小时以内,搓刷生桐油要均匀,要连续钻透细灰层,搓刷不得间歇,钻生桐油的表面应颜色均匀,不得有遗漏、龟裂纹、裂纹等缺陷,除菱花外不得喷涂法操作。
③ 生桐油钻好钻完的部位,在当日内要用麻头通擦一遍,并将浮油和流痕擦净,不能有漏擦、挂甲等缺陷。
(9)净满
净满单披灰地仗施工的做法、工艺和各道灰的油水比和灰料配比等要符合文物设计要求。清代油满的油水比依据工程做法和各道灰的油水比采用不固定打油满模式,故净满地仗灰层干燥慢,成本高,工期长。
(10)单披灰地仗替代血料
单披灰地仗施工的做法、工艺中,其猪血改用其他牲蓄血时,各道灰的油水比和灰料配比等要符合设计要求。
(11)冬、雨期施工
1)在初春、初冬施工要注意温度变化,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冬期阶段:未采取保温措施或温度不符合要求不能地仗施工。
2)冬期施工时:外檐搭设暖棚和室内地仗工程,应在采暖保温条件下进行,棚温和室温保持均衡,施工温度不宜低于1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开关门窗(如保暖门窗帘)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3)雨季施工:在雨季施工期间应有防雨措施或设施,下雨时外檐雨淋部位严禁地仗施工。室内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保持环境通风、干燥。外檐环境相对湿度连续48小时大于60%以上时,但仍有阴雨应停止地仗施工。
1.2.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单披灰地仗的做法、工艺及所选用材料品种、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及满足操作工艺的要求。
2)单披灰地仗的原材料、熬制材料、自制加工材料的油水比、计量,灰料调配工艺及储存时间和塑性的控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满足操作工艺的要求。
3)单披灰地仗的各遍灰层之间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磨细灰必须断斑,钻生桐油必须一次性连续钻透,不得间歇。无脱层、空鼓、翘皮、漏刷、挂甲、裂
473
缝等缺陷。
4)修补新旧单披灰地仗灰接槎处与各遍灰层之间和基层必须粘接牢固,磨细灰必须断斑,钻生桐油必须一次性连续钻透,不得间歇。无脱层、空鼓、翘皮、漏刷、挂甲、裂缝等缺陷。
(2)一般项目
1)上下架大木和隔扇、槛窗等木装修四道灰地仗的表面质量同第2.5.2条一般项目的要求,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1-8。
2)连檐瓦口地仗的表面平整、光滑,接头平整,颜色一致,水缝坡度一致,棱角直顺、整齐,无龟裂,无明显麻面、露籽、划痕、砂眼等缺陷,表面洁净。
3)椽头地仗表面平整、光滑,颜色一致,方椽头四棱四角平直、方正、整齐,圆椽头成圆规矩、棱角整齐,大小一致,无龟裂、露籽、砂眼、麻面、划痕,表面洁净。
4)望板椽子地仗表面平整、光滑,颜色均匀,望板柳叶缝平整、柳叶缝卷翘处顺平,椽秧严实顺直,盘椽根严实规矩整齐,闸档板、小连檐、燕窝处严实光滑,方椽棱角直顺、整齐,翼角椽档的错台长短允许偏差10 mm,凹面规矩深度不低于椽径1/2位置、四个翼角一致,无龟裂,无明显麻面、露籽、砂眼、划痕,表面洁净。
5)斗栱地仗表面平整,光滑,颜色一致,棱角直顺整齐、秧角整齐,无龟裂、露籽、砂眼、麻面、划痕等缺陷,表面洁净。
6)花活地仗表面颜色一致,边框平整,光滑,棱角线直顺、整齐,纹饰层次、阴阳清晰,棱角、秧角整齐,纹饰随形不走样,无龟裂、露籽、麻面、砂眼、划痕,表面洁净。
7)仔屉、楣子地仗表面颜色均匀,边框平整,光滑,棱角线直顺、整齐,菱花、棂条光滑、棱角线、秧角直顺、整齐。无龟裂,无明显麻面、露籽、砂眼、划痕,表面洁净。
1.2.6成品保护
1)基层处理后,先将旧灰皮及污垢杂物清理干净,在支油浆、捉缝灰工序前,要将地仗施工面相邻处的墙腿子、坎墙、柱门子、夹杆石、抱鼓石、柱顶石等土建成品的部位进行糊纸保护。糊纸的浆糊要用普通面粉加清水搅匀加热打成,待凉略加一点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浓度为5%,浆糊稀稠要适度,不得用化学成分的浆糊和胶粘剂,粘糊报纸宽度不少于150mm,易污染的砖石墙心应满糊报纸。台明、踏步、砖石地面等相邻部位,刷有粘性的黄土泥浆或用塑料布进行保护。在地仗施工中如有脱落的纸或泥应及时粘补报纸、补盖塑料布及补刷黄土泥浆进行保护,防止污染土建成品。
474
2)单披灰地仗施工前,应对各部位的木构件进行普查,有构件缺损、松动、残缺部分通知木作或楦活者将残缺部分按原状修配整齐,地仗施工后达到恢复原状和统一外观质量的要求。如个别木构件变形较大,修配或楦活达不到恢复原状,在单披灰地仗施工时以最佳效果恢复原状,但不得影响相邻木件的原状。
3)单披灰地仗施工时,各遍灰层应防止尘土、泥浆、颜料粘污,每遍灰操作前应将基层面清除干净,以防灰层空鼓、翘裂、脱层,影响地仗质量。
4)单披灰地仗施工时各遍灰层应防止霉雨天或雨冲,要避免爆晒灰层速干。霉雨天不进行下道工序,确保各遍灰层干燥强度。下雨时要对檐下垂直架木的脚手板移动以防雨冲。中灰、细灰要按灰配比调灰,不使用发老的血料,禁止料大砖灰少,细灰要使细灰血料调灰禁止龙大灰软,以防爆晒灰层速干出现龟裂纹和横裂纹影响质量。
5)各遍操作程序后,应将活动的门扇窗扇固定好,防止地仗被碰撞及门窗扇损坏。仔窗屉的菱花、棂条洗挠后,存放注意通风良好,并防止碰撞。
6)单披灰地仗施工时,应将掉在瓦面、砖地面、石活上及污染砖墙、瓦口、玻璃和其它配套工程的地仗灰及油点,应及时清除干净。
7)地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气候变化,当遇有大风、雨和多日阴雨相对湿度65%以上时不能施工。铁箍(金属面)基层表面有湿气时不能做地仗。细灰、磨细灰工序时要避开刮风或阳光爆晒,以防造成质量缺陷。
8)地仗工程施工时,必须待前遍地仗灰干燥后,方可进行下遍工序。前遍灰层出现龟裂纹时,应用同等(配比)性质的油灰以铁板刮平,干燥后,方可进行下遍工序。
9)地仗施工中遇特殊原因需停工时,单披灰地仗不宜施工。如四道灰地仗中途需停工应搁置在捉缝灰或通灰工序上,如三道灰地仗中途需停工应搁置在捉缝灰工序上,以防灰层附着力差造成空鼓、脱层质量缺陷。如已安装新制作的仔窗屉的菱花、棂条,在冬期前不进行地仗施工,待来年再进行地仗施工时,应进行防变形保护,将仔窗屉的菱花、棂条涂刷操油一道,操油配比为生桐油∶汽油=1∶3~4,其表面不得结膜起亮。
10)细灰工序后和磨好细灰后,不宜晾放时间过长,以防细灰出现龟裂纹。地仗钻生桐油干燥后,不宜搁置时间过久,以不出现顶生缺陷,尽快将易爆晒的部位搓刷1~2遍颜料光油,防止爆晒时间过久出现龟裂纹和横裂纹影响质量,钻生后要防止表面污染、磕碰、撞击。
11)油料房应设在土地面上。如设在砖、石地面时,应先进行遮挡保护后再进行码放材料和调配,以防造成污染砖、石地面。
12)内外檐地仗施工前,木装修验收合格后或内檐砍活、撕缝、下竹钉后,
475
方可进行外檐地仗施工,防止锤击、撞击、振动影响地仗质量。地仗施工中,不得碰伤棱角、线口。
13)使用化学脱漆剂以碱液(火碱水)脱漆剂或水制酸性、碱性脱漆剂清除旧油漆膜时,必须戴好橡披手套和防护眼镜及护鞋。仔屉的菱花使用有机溶剂脱漆剂(如T—1、T—2、T—3)清除旧油漆膜时,应远离易燃物和建筑物。仔窗屉的菱花、棂条洗挠时应在场地宽敞的土地面上操作,不得在砖、石地面上洗挠,防止损坏及污染砖、石地面。
14)凡当年的土建工程,屋顶(面)的木基层(望板)未做防水,而直接做苫背(护板灰、泥背和灰背)时,其檐头的望板、连檐瓦口、椽头部位不宜急于地仗、油漆工程施工,应待来年再进行地仗、油漆工程施工;如当年进行地仗、油漆工程施工,易造成望板及椽子腐烂,地仗、油漆造成地仗灰附着力差、裂缝、鼓包、翘皮、脱落等缺陷,新木构件含水率高同样出现此类缺陷。
15)檐头部位旧地仗清除和揎攒角时,应以铲挠进行旧地仗清除,不得用斧子斩坎,椽头椽子的旧地仗不易铲挠掉时,可用锋利的斧子轻轻颠碎灰皮再挠净旧地仗,揎攒角不得用钉子向望板锤击。以防将灰泥背和瓦面震动顶松而漏雨。
16)连檐瓦口、椽头、椽望做地仗,而上架大木彩画部位保留,应先保护后进行连檐瓦口、椽头、椽望的地仗施工。
17)单披灰地仗施工前,木基层处理后其表面凡木疖疤有树脂(松油子)时,用铲刀或挠子清除干净,应用虫胶清漆点刷封闭,以防地仗表面鼓包。
1.2.7应注意的问题
1)施工前应提前搭设好脚手架及防护拦,并以不妨碍操作为准,操作前应经有关安全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人操作。上步架施工中不得乱动脚手板并应随时注意探头板。
2)进入施工现场不得穿托鞋操作,施工现场和在架子上,不得打闹斗殴。 3)上下架垂直作业时,在下步架操作的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在上步架高空操作的人员,要尽量与下步架错开操作,并随身拿好工具,所用工具不得乱放在架子上,以防掉下伤人。
4)上架大木、斗栱、花活等彩画部位的砍挠旧地仗清除时,要戴口罩作操,不宜采取干挠法,需采取湿挠法,以清水闷透灰垢为宜,以防中毒(巴黎绿和含铅颜料),要及时洗手(洗澡),发现头晕、恶心、口甜时要到医院检查。
5)施工场地及油料房要严禁火源,通风要良好。做好防火工作,备好防火器材,严禁烟火并有消防措施。
6)施工场地使用机械要有专人保管,由电工接好电源,并做好防尘和自护工作。
476
7)地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气候变化,当遇有大风、雨、雾情况时,不能进行施工,以防安全事故发生。
8)使用化学脱漆剂以碱液(火碱水)脱漆剂或水制酸性、碱性脱漆剂清除旧油漆膜时,必须戴好橡披手套和防护眼镜及护鞋。仔屉的菱花使用有机溶剂脱漆剂(如T—1、T—2、T—3)清除旧油漆膜时,应远离易燃物和建筑物。
9)地仗施工时灰油皮子和擦过生油的麻头等易燃物,不得随便乱扔 ,必须随时清除 并妥善处理,防止因发热自燃而造成火灾。
10)在地仗施工中,凡相邻部位地仗等级做法不同时,应先进行材料配比强度高的工序,待材料配比强度高的工序其材料配比与等级做法低的头道工序材料配比强度相同时,再进行等级做法低的头道工序,材料配比不得用反用错。范例:连檐瓦口、椽头做四道灰地仗与做椽望三道灰地仗时,应先进行连檐瓦口、椽头的捉缝灰、通灰工序。如先进行椽望捉缝灰时,其椽头(留出裹椽头位置)部位不得进行捉缝灰、中灰。
2 油饰(油皮) 2.1 熬制光油
适用范围:传统古建筑的光油是各种熟桐油的总称,以用途来区分,基本上可分为:入灰光油、颜料光油、罩面光油、金胶油几种。虽然各种光油的主要成分是桐油,但是各种原料的比例与配制方法因油而异。
2.1.1 材料要求:
1)生桐油:桐树的果实榨取的液体,应纯正无杂质。不能用掺入其他油的混合物作为代用品。
2)土籽粒:粒径均匀、无杂质,过40目罗筛除过小颗粒及粉尘杂质后使用。 3)陀僧:又称蜜陀僧。现使用黄丹粉。
4)松香:松树所含油脂,凝固后成棕色块状半透明体。 5)苏子油:植物苏子果实榨取的液体,清亮透明无杂质。 6)光油材料配合比参见表2.1.1-1。
表 2.1.1-1 光油材料配合比(重量比) 春秋 夏 冬 生桐油 100 100 100 土籽粒 4 3 5 黄丹粉(陀僧) 2.5 2.5 2.5 松香 0.5 0.5 0.5 2.1.2 主要机具
灶、锅、大勺、半截桶、水桶、开刀、温度计、铁盘。 2.1.3 作业条件
477
1)灶身于室外搭砌完好,装好烟筒。
2)安全防护,灭火器材及消防措施合理有效,并设专人负责防火工作。 3)工具清理干净,干燥无潮气。 2.1.4 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点火烧锅 炒土籽 熬桐油、炸土籽 试油 出锅 (2)操作工艺
1)点火烧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将锅刷洗干净,就可点火烧锅。 2)炒土籽:锅热后将土籽倒入锅中,不停翻炒,直至炒干炒得变色后取出备用。
3)熬桐油、炸土籽:生桐油入锅,旺火熬炼,油开锅后用大勺扬油放烟,并把炒过的土籽分数次放在大勺内再浸入油中炸10分钟左右,然后把土籽倒入锅内,即刻改用微火熬炼。随着油温的升高,油沫减少颜色由浅变深时,用大勺抄底取净土籽。
4)试油:试油有以下几种方法;① 用开刀蘸油,将油滴入水桶中,成珠下沉,并迅速返于水面而不散,立即撤火出锅。如油滴入水中返于水面缓慢或不返于水面,说明火大了,应立即采取措施。②用开刀蘸油置冷水中片刻,轻轻甩掉水珠,用手指蘸油可拉出3~5cm油丝不断,俗称 “有皮头了”,视为熬油火候已到,立即撤火出锅。③用温度表测试,油温升至180~190℃时就可出锅。油出锅后继续扬油放烟,待油温降至60~70℃左右时,按比例入陀僧调匀。油凉后盖好纸掩待用。为了使油清亮、结膜硬绷,在下陀僧之前可放入少许松香末。
以上是纯桐油熬炼的光油,称纯光油。另有用20%的苏子油,80%的生桐油熬出的光油称“二八”油。熬炼的方法:点火烧锅炒土籽,炒干后取出。先将苏子油下锅加土籽粒用旺火熬炼,经试油有“皮头”后倒入生桐油继续熬炼,熬油方法、试油方法与熬纯光油相同。但不宜火太大。二八油比纯光油略稀,宜配置颜料光油用。但用此油作罩面油略逊色于纯光油。
2.1.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材料品种质量符合设计和选定样品的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2)严格控制熬油火候。出锅后迅速使油温下降,避免造成熬油失败。 (2)一般项目
油色微黄、清亮,稠度适宜无杂质。结膜时间约1~3小时,干燥时间10~24小时。
478
2.1.6 成品保护
1)光油应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勿受日晒雨淋。
2)取油工具要干净,取后随即将纸掩贴油层盖好,防止灰尘污染。纸掩破损要及时换新。
3)条件不好的施工现场,应加盖密封,妥善保管。 2.1.7 应注意的问题
1)灶台远离易燃物,并设专人负责安全防火工作。
2)油入锅前先撤火,油锅降温后再入油下锅,以免锅的温度太高遇油起火。 3)存放一年以上的生桐油,桶底油勿倒入锅内。因桶底有水的沉积物,熬油时易起沫溢锅,容易引发火灾。
4)雨天、雪天不宜熬油。长途运输应密封严实。 2.2颜料光油配制
适用范围:绿色光油、黑色光油、蓝色光油、朱红光油、铁红光油、樟丹油、柿红油等各种颜色的颜料光油的加工配制。
2.2.1材料要求
(1)光油:又称熟桐油。用熬制的“二八”、“三七”油均可。
(2)洋绿:又称巴黎绿,过去曾用加拿大绿、德国鸡牌绿。目前国产绿因耐候性不够易失色,文物建筑均要求采用德国产巴黎绿。
(3)红丹粉:又称铅丹,俗称章丹(樟丹),颜料细腻无颗粒感。 (4)佛青:商品名称群青,颜色纯正无颗粒感。
(5)广红土:属天然红土,有广红、广红精之分,广红精最佳,目前代用品为氧化铁红。
(6)银硃粉:又称硃红粉,目前常用上海银朱,细腻无杂质为好。 (7)定粉:又称中国铅粉、白铅粉。
(8)黑烟子:松烟为好,体轻细腻无颗粒感。 (9)白酒:普通白酒或工业酒精均可。 (10)黑色光油材料配合比:
烟子:白酒=1:0.5 (重量比),开水适量。 烟子:光油=1:1.5 左右(重量比) 2.2.2 主要机具
石磨、盆、勺、铜罗、毛刷、木棒、铁锅、水桶、白布或毛巾、牛皮纸、铁铲。
2.2.3 作业条件
(1)室内避风处,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地面应做好铺垫保护。
479
(2)做好个人保护,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3)工具应洁净。 2.2.4 操作工艺 1) 绿油配制
将巴黎绿放入盆内,用开水浸泡搅拌成浆,自然沉淀2~4小时,轻轻倒出清水,用勺搅匀,一勺一勺地置石磨上研磨,研磨后的色浆流入石磨下置盆中。研磨完毕,继续沉淀4~6小时,倒出清水,然后陆续略加少许光油搅拌。颜料遇光油逐渐成豆渣状,油将水份顶出,用较干的湿布或毛巾将水份吸出,再陆续加光油搅拌,反复用布吸水,直至水净、再入油至稀稠适宜即可。如在配制过程中落入杂质,可过罗后使用。
2) 黑烟子油配制
配制方法有二:①用油勺将烟子轻放罗内,用毛刷轻帚于盆内,用棉纸做纸掩,盖在盆内烟子上。倒入适量白酒把烟子渗透,去掉纸掩倒入开水,搅至粥状,沉淀6~8小时澄净清水,注入少量光油搅拌成坨,光油将水份顶出,用湿布沾出水份,陆续将光油搅拌,反复用布沾出水份,直至配制成活。盖纸掩待用。②烟子过罗后用煤油稀释,然后加光油搅拌均匀即可。
3)红土油配制
点火烧锅,锅内无水气后倒入广红土,用铁铲勤翻动。用微火将广红土炒干后灭火出锅,待凉后过罗于桶内,一点点加光油搅拌均匀,像调芝麻酱一样。边搅拌边做虚实度试验,虚不遮地,太实则光泽度较差。成活后盖纸掩并密封后,在阳光下暴晒一周即可使用。沉淀后盆上部的油做二、三道油或罩油使用,盆下部的油做垫光油使用。必须要有充足的沉淀时间,方能保证二、三道油的细腻和质量。
4)朱红油(银硃油)配制
银硃粉置瓷盆中,用煤油洇透后用拐磨研磨,然后再边搅拌边加入光油,经虚实度试验合格即配制成活。沉淀1~2天盆上部的油做二、三道油或罩油使用,盆下部的油做垫光油使用。传统文物建筑因等级原因,在下架大面积使用朱红油仅限于宫廷建筑。
5)蓝色油配制
将佛青放入盆中,用开水浸泡搅拌成浆,沉淀约2~4小时,将清水倒出,反复冲泡二~三次,去掉佛青颜料中硝的成分,以使颜色纯正、耐久。最后倒出清水后用石磨研磨一遍。继续沉淀4~6小时,倒出清水,略加少许光油搅拌,油将水份顶出,用拧干的湿布或湿毛巾将水吸出,再陆续加光油搅拌,再吸水,直至水净浆成,经虚实试验后加光油调配至稀稠适度,即配制成活。
480
6)樟丹油配制
将红丹粉放入盆中,用开水浸泡搅拌成浆,沉淀约2~4小时,将清水倒出,反复冲泡二~三次,去掉红丹粉颜料中的硝、碱成分,以使颜色纯正、耐久。最后倒出清水后用石磨研磨一遍。继续沉淀4~6小时,倒出清水,略加少许光油搅拌,油将水份顶出,用拧干的湿布或湿毛巾将水吸出,再陆续加光油搅拌,再吸水,直至水净浆成,经虚实试验后加光油调配至稀稠适度,即配制成活。
7)柿红油配制
用樟丹光油加红土光油兑成熟柿子的颜色;一般在隔扇和窗屉刷朱红油或二朱油时,打底衬色用。
8)二朱油配制
用朱红光油加红土光油兑成颜色老成一些的朱红色,既庄重不发飘,又耐候不退色。传统文物建筑因等级原因,在下架大面积使用二朱油仅限于宫廷建筑。
2.2.5 质量要求 (1)主控项目
1)所用材料品种质量符合设计和选定样品的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2)采用传统做法出水要彻底。颜料光油应耐久,色度纯正,遮盖力、附着力强。
(2)一般项目
颜料光油细腻,无颗粒感,结膜快。不应因颜料光油的质量而造成油皮产生“油痱子”。
2.2.6 成品保护
1) 配制各种颜料光油避风操作,防止落入杂质与灰尘污染。 2) 油桶及工具按颜色专用,干净无潮气。 2.2.7应注意的问题
1)为使颜料光油更加纯正、精细,可增加开水浸泡和研磨次数。 2)颜料毒性较大,操作时勿接触皮肤,做好防护,饭前便前要洗手。 3)炒广红土时切勿用旺火,炒干就行,不能炒糊,以免颜色不纯正。红土子油沉淀后不能搅拌,轻轻倒出桶上部较稀的油做为末道油使用,中间部位的油做二道油使用,桶内最下部的油做垫光油和油饰椽望使用。各道用油要分别做好标识。
4)各种颜料光油提前配制,以免沉淀不好影响末道油皮质量。 2.3油皮
适用范围:油漆部位的表面涂饰操作。
481
2.3.1 材料要求:
1)铁红颜料光油:细腻无杂质,无颗粒感,沉淀分层后严格按各道用油分桶存放,并标注明确。必要时过罗。
2)绿色颜料光油:颜色纯正、细腻无杂质,无颗粒感,必要时过罗。 3)章丹颜料光油:颜色纯正,遮盖力强。
4)朱红颜料光油:鲜艳纯正,细腻无杂质。沉淀分层后严格按各道用油分桶存放,并标注明确。
5)二朱油:在朱红油中加入铁红油配制而成,比例按设计要求及色板统一调配,不得因分次调配造成同一栋号不同色差。
6)柿红油:在铁红油中加入樟丹油兑成熟柿子颜色,做木装修、隔扇的二朱红油皮时,垫光头道油用。优点为既有遮盖力,又不像樟丹油那样较为粗糙。
7)血料:老嫩适中,无变质发泻。
8)细灰:过罗加细,用作浆灰调配,必要时用澄(淋)浆灰。 9)浆灰:细灰加血料调制,用于找补细灰钻生后的细小缺陷。 10)土粉子:应无颗粒、无杂质。
11)血料腻子调配: 血料:土粉子:水=1:1:0.3
12)滑石粉:作呛粉用及作复找腻子的骨料用,应细腻无颗粒感。 13)砂纸:细砂纸、乏(旧)砂纸、水砂纸。 2.3.2 主要机具:
皮子、铁板、刮板、油桶、油勺、丝头、油栓、油刷、大碗、小线、粉袋。 2.3.3 作业条件:
1)架木支搭完好,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
2)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操作要点、质量要求向施工人员做好交底。 3)颜料光油提前做好试验,掌握油的性能,工作量较大时,施工前做好样板,经有关人员认可后实施。
4)清扫环境,地面洒水降尘,对临界作业面做好有效防护。
5)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气温在8℃以上,避开风、雨、雾天及春季的柳絮和夏秋季的飞虫,早晚空气湿度较大也不宜操作(湿度不能大于60%)。
6)地仗干透后方能进行油饰,否则易出现顶生现象。
7)操作人员饭前便前要洗手,谨防中毒,手部有外伤、皮肤病者不宜操作。 8)做最后一道油前,门窗玻璃安装齐全。 2.3.4 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磨生油→刮浆灰→磨浆灰、擦生油→磨砂纸;攒、刮、帚血料腻子→ 磨腻 482
子、潮布掸净→垫光油→呛粉、磨垫光→搓二、三道油→呛粉、磨油皮→扣油→罩光油 (2)操作工艺
1)磨生油:通磨一遍,不能遗漏。潮布掸净。
2)刮浆灰:生油地仗有缺陷可用刮浆灰弥补,小缺陷不必浆灰,可通过血料腻子解决。但过画作部位及椽头部位不能攒血料腻子。
3)磨浆灰、擦生油:刮过浆灰的地方磨去印记,用少量生油干擦一下。 4)磨砂纸、攒血料腻子:擦过生油的地方干后再过一下砂纸,针对不同的构件表面形状,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平面-刮腻子;弧面-攒腻子;雕刻面-帚腻子。
5)磨腻子、潮布掸净:腻子干透后,用砂纸遍磨,潮布掸净。 6)垫光油:
①垫光连檐瓦口:二人操作,由左至右,第一人手持油桶丝头,丝头浸油后置于掌心,用拇指、食指、中指捏起少许丝头沿瓦口弧形边缘抹油,再抹瓦口大面,抹几个瓦口后回手再搓大连檐,并稳步前进。第二个人端碗拿油栓,先瓦口后大连檐,用油拴先蹬后顺,将油调理均匀。没油之处找补,油肥了蹬下来,将油置碗内。油皮不流不坠不窝油即可。
②垫光掏空椽望:三人操作,以步架为界,由左至右,由上至下进行。前边二人搓油,后面一人顺油。搓油的持丝头对脸操作,第一人提油桶倒着走,各负责椽望的一半。丝头浸油后握于掌心,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一部分丝头顺椽鞅由上往下抹油,再将丝头移至掌心由上向下搓望板,最后搓椽肚。后面顺油的端碗拿油栓,先由上至下反复调理椽鞅,再顺望板,最后顺椽子,没有流坠现象即可。
③垫光老檐椽望:三人操作,由左至右进行。前边二人搓油后面一人顺油,搓油的各负责椽望及燕窝的一半。搓油的丝头浸油后,将丝头握于掌心,用拇指、食指、中指捏少部分丝头先点抹燕窝,顺势抹椽鞅,搓望板,搓椽肚。顺油的先调理燕窝,顺势抹椽鞅、望板,最后整理椽肚。油不流坠即可。
④垫光飞檐椽望:三人操作,前面两人搓油,后面一人顺油,搓油的各负责椽望及闸挡板的一半,小连檐由顺油的负责。丝头浸油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捏少许丝头先点抹闸挡板,顺势抹椽鞅,搓望板,最后搓椽帮及椽肚。顺油的用油拴先调理闸挡板,再顺椽鞅望板,最后整理飞椽,并用油拴涂刷小连檐,涂抹均匀即可。
⑤垫光上下架大木:三人操作,一人搓油,二人顺油,前一人为糙顺,后面一人为细顺。搓油的用丝头先抹鞅角,再搓大面,搓到搓匀为止。第二人紧跟其
483
后,用油拴进行粗顺。竖木件先横后竖,横木件先竖后横。油肥了将油蹬下来,油少添油找补,做到油均匀肥瘦一致。最后一人用油拴细顺,先整理鞅角,再横于木纹满蹬几遍,最后沿木纹方向反复顺一遍,防止流坠。
⑥垫光装修:视装修情况,用丝头和油刷都可以。二人操作,一人刷油一人打点。先做芯屉内侧,再做芯屉外侧。刷油的刷到刷匀即可。打点者用刷子 或油拴将油顺理均匀。最后搓大边、套环板、门心板。
7)呛粉、磨垫光:垫光油干好后先呛粉,用滑石粉粉袋在油皮上连拍带擦一遍。然后用废旧砂纸对垫光油满磨一遍,先横于木纹磨,再顺着木纹磨,磨距要长,用力要轻。对油皮的接头、流坠处等重点部位局部磨平,表面光滑无疙瘩为止。磨光后打扫干净并过水布一遍。
8)搓二、三道油:
①连檐瓦口二、三道油:二人操作,由左至右,一人搓油一人顺油。搓油的丝头浸油后,丝头置于掌心,用拇指、食指、中指捏起少许丝头沿瓦口边缘抹油,再抹瓦口大面,抹几个瓦口后再搓连檐。顺油的用油拴先顺瓦口再顺连檐,先蹬后顺,将油调理均匀,也可用油栓直接涂抹。
②掏空椽望二、三道油:三人操作以步架为界,由左至右,由上至下进行。前面二人搓油对脸操作,各负责椽望的一半,由椽鞅上部向下抹油,再搓望板,最后搓椽肚。顺油的先由上至下调理椽鞅,再顺望板,最后顺椽子。因地仗已不喝油,二、三道油越薄越好。
③老檐椽望二、三道油:三人操作,前边两人搓油,后面一人顺油。搓油的各负责椽望、燕窝的一半,丝头握于掌心,用拇指、食指捏少部位丝头先点抹燕窝,顺势抹椽鞅、望板、最后搓椽肚。顺油的先调理燕窝,再反复顺椽鞅、望板,最后顺椽肚。二、三道油不宜肥,均匀即可。
④飞檐椽望二、三道油:三人操作,二人搓油,一人顺油。搓油的各负责椽望及闸挡板的一半。小连檐由顺油的负责。搓油的用丝头先点抹闸挡板,顺势抹椽鞅、搓望板、最后搓椽帮肚。顺油的先顺理闸挡板再顺椽鞅、望板,最后整理飞椽,并用油栓涂刷小连檐。。搓绿椽肚时,捏少部分丝头沿线抹油,让线操作。搓绿椽帮时,食指、中指夹住少许丝头,由上向下抹油,最后搓椽肚。
⑤上下架大木二、三道油:三人操作,一人搓油,二人顺油,前一人为糙顺,后面一人为细顺。搓油的用丝头先抹鞅角,再搓大面,搓到搓均为止。第二人紧跟其后,用油拴进行粗顺。竖木件先横后竖,横木件先竖后横。油肥了将油蹬下来,油少添油找补,做到油均匀肥瘦一致。最后一人用油拴细顺,先整理鞅角,再横于木纹满蹬几遍,最后沿木纹方向反复顺一遍,防止流坠。
⑥装修二、三道油:视装修情况,用丝头和油刷都可以。二人操作,一人刷
484
油另一人打点。先做芯屉内侧,再做芯屉外侧。刷油的刷到刷匀即可。打点者用刷子 或油拴将油顺理均匀。最后搓大边,套环板、门心板。
9)呛粉、磨油皮:油干好后先呛粉,用滑石粉粉袋在油皮上连拍带擦一遍。然后用废旧砂纸对光油满磨一遍,磨距要长,用力要轻。对油皮的接头、流坠处等重点部位局部磨平,表面光滑无疙瘩为止。磨光后打扫干净并过水布一遍。
10)扣油:一般在贴金后为了齐金再刷末道油,沿着贴金部位的边沿用末道实油压齐。这道工序如面积较大须分别操作,即先由一人拿油捻子蘸油齐金,再进行大面的搓油顺油。
11)罩光油:
①先呛粉,后用废旧砂纸打磨油皮并清扫干净。先上架后下架,先鞅角后大面,装修先罩内侧后罩外侧,先罩芯屉后罩大边。
②一人操作,油栓沾油后直接涂于油皮上,然后先蹬后顺,把油顺理均匀。 ③二、三人操作,一人搓油,一、二人顺油,比二、三道油更加仔细认真。 2.3.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油饰的颜色、材料、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规定。 2)油皮严禁出现顶生、裂缝、透地、漏刷、抄亮、起皱、变色和翘皮脱落现象。
(2)一般项目
1)油皮饱满、光亮,基本无痱子、无栓路、分色直顺。 2)观感洁净、五金玻璃及相邻部位无污染。 2.3.6 成品保护:
1)通道、门口、墙面、地、柱门等处做好防护,禁止人员往来触摸和剐蹭。 2)油画工交叉作业切勿相互污染,如有污染及时清擦干净并重新找补。 3)搓刷每道油时首先清理周围环境,防止灰尘影响油皮质量。
4)门窗扇要用挺钩和木楔固定,避免扇框粘坏油皮。油饰完成后派专人看管,禁止任何人触摸油皮。
5)拆卸架子时,避免磕碰建筑物和弄脏油皮。 2.3.7 应注意的问题:
1)丝头如使用真丝须蘸水甩干,使用尼龙丝不用蘸水。浸油要少浸勤浸,搓油不能用力,特别是搓椽望,防止油顺臂而下,弄脏衣服和污染地面。
2)垫光油越使越脏,剩下的油不能倒入原桶内,防止出现一勺坏全锅的局面,更不能做二、三道油使用。
3)搓洋绿和其它有毒颜料光油时,饭前便前要洗手,手部有外伤、皮肤病
485
者不宜操作。
4)所用工具要干净无湿气,防止出现抄亮现象。
5)扣油或末道油饰前,建筑物的饰品,如面页、拉手、门钹、门钉等应安装完毕。
3 饰金 3.1贴金
适用范围:油漆、彩画各部位的金箔、铜箔及银箔的贴饰操作。 3.1.1 材料要求:
1)库金:含金量应达到98%。
2)赤金:含金量应达到74%,不宜长时间保存以防止变质变色。 3)铜箔:纯黄铜加少量合金材料制作。宜随用随购,且应注意防潮,以防止变质变色。
4)银箔:由银与少量合金材料制作,因银易氧化变黑,所以宜随用随购,且应干燥保存,以防止变色。
5)糊粉:定粉(中国铅粉)炒制后称为糊粉(也有用食用淀粉炒制的)。在金胶油中加入糊粉可增加油的稠度,加快结膜干燥时间。
6)豆油坯子:将食用豆油入铁锅用文火熬至粘稠、有“皮头”后即为“坯子”。在金胶油中加入豆油坯子可延迟结膜干燥时间。
7)金胶油:把熬制的光油再放入小铁锅内,用文火熬至粘稠即成为金胶油的主要构成。另外,因为施工现场的不同部位、气温、湿度、风力等自然环境影响,会造成金胶油结膜时间不同;使用时通过加入豆油坯子或糊粉这两种辅料中的一种,把金胶油的结膜时间调整成四小时以上或隔夜金胶,可给贴金提供最佳操作状态。
8)土粉子:过80目~100目铜罗后使用,无颗粒感。 9)滑石粉:细腻无颗粒感。 10)光油:纯光油,无杂质。 11)黄调和漆:中黄和深黄两种。 12)砂纸:100#细砂纸。
13)棉花:弹好加工后的新棉,无杂质。 3.1.2 主要机具:
金夹子、金帐子、金帚子、羊毛刷、油刷、罗、碗、毛笔、油画笔、油勺、小线、油捻子。
3.1.3 作业条件:
1)做法经有关部门同意,贴库金、赤金或两色金的部位提前确定好。
486
2)各部位的谱子起扎完毕,尺寸准确无误。沥粉经打磨无飞刺疙瘩。 3)金胶油提前在施工部位旁用竹板做好试验,掌握金胶油的性能和干燥时间。
4)沥粉打磨修整利落,无飞刺疙瘩。
5)雨天、雾天湿度较大及三级风以上不宜操作。 6)做好防护,挂好金帐子及围挡。 3.1.4 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磨生过水布 呛粉 贴金 (拍谱子) 帚金 (沥粉) 罩金 (包黄胶) 打金胶 (2)操作工艺
1)磨生过水布:在生油地仗沥粉上贴金,用砂纸将地仗磨一遍,去其杂质,使地仗光洁平整,并过水布一遍。
2)呛粉:在油皮上贴金,为防止油皮吸金,必须用粉袋装上滑石粉或青粉,在要贴金的周围油皮上轻轻拍擦一遍。在生油地和画活地上贴金不需呛粉。
3)拍谱子、沥粉、包黄胶:操作工艺参见彩画作的相关内容。
4)打金胶:金胶油勾兑少许色油,便于操作,以防漏打。在油皮上打一遍金胶,在画活地上要打两遍金胶。用毛笔或油画笔蘸金胶涂抹在黄胶上或油皮上,涂抹均匀即可。先上架后下架,先里后外,先打复杂的线条后打简单的线条。
5)贴金:
①试金胶:用手指外侧轻轻接触金胶油,金胶不离手说明金胶还嫩,还不干,暂不能贴金。油不沾手就证明基本干了,就可以贴金。
②叠金:无论贴库金、赤金还是铜箔,均须将“一把”(十张)金连同隔金纸对折,码放整齐,对折时应错开5mm便于操作。除了手使的“一把”以外,其他待用金箔应置于盒内或篮内用重物压住,防止风吹散和弄乱。
③撕金:一手拿折叠好的金,一手拿金夹子,根据贴金部位线条的宽窄,用金夹子折出印迹后将金撕成条,随贴随撕。
④贴金:金撕成条后,用金夹子把折叠的条再打开,拇指食指捏住中下部,用金夹子将金连护纸一起向上捻,使金与下护纸分开后,夹起一条金连同上护纸贴于金胶上,拿金手的中指向线条方向轻捋,金就粘在金胶上了,隔金纸就自然脱落了。
6)帚金:用棉花团沿线条用揉的动作轻轻顺一下,使飞金、散金粘于未贴到之处,使金贴得更牢固。再用羊毛刷或金帚子清理金的周边,使金色线条更加
487
突出、明亮。
7)罩金:毛笔或油画笔沾光油或金箔封护剂(金箔厂配套产品),在金线条上或贴金部位刷一遍,不宜过厚,涂抹均匀即可。库金在易受雨淋的部位及人易触摸的地方应罩金,檐下尤其是上架大木不用罩。赤金、铜箔、银箔必须罩金。罩金后整个贴金过程全部完毕。
3.1.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材料纯正、质量合格,经有关部门鉴定认可后使用。
2)严禁漏打、漏贴与明显绽口,杜绝因金胶油超亮或暴打暴贴引起的金面层“发木”。
(2)一般项目
线路纹饰整齐,色泽纯正一致,基本无漏地、无绽口、无崩鞅现象,两色金准确,罩金无漏罩现象。
3.1.6 成品保护:
1)贴金处严禁触摸或剐蹭,特别是下架,应做好有效防护,设专人看管。 2)特殊部位需要扣油时,不得沾污金活。 3)拆卸架木时,注意不要磕碰,稳妥操作。
4)每天下班后,将剩余的金箔送交库房保管,再使用须再次办理领料手续。 3.1.7 应注意的问题
1)撕金先看隔金纸的横竖纹,应竖纹撕,不能横纹撕。撕得要合适,以免浪费金和影响质量。
2)贴金先打金胶的部位先贴,后打后贴。先贴宽后贴窄,先贴直后贴弯。斗栱贴金应裹棱贴,不能分两次贴。
3)贴两色金、三色金时,应贴完一种金后再打另一种的金胶,不能一起打金胶分别去贴。
4)不宜暴打暴贴,更不能金胶没干好就罩金。 5)阴雨天湿度太大不宜贴金,金胶太嫩不宜贴金。
6)金胶油不能勾兑稀料,以免与金起化学反应,影响金色的质量。 7)不得使用清漆等室内用漆作金胶油代用品,会影响饰金面层的耐侯性。 3.2泥金
适用范围:法器、佛像、屏风、壁画等部位采用泥金装饰的材料配制与涂刷。 3.2.1 材料要求 1)库金:含金量98%。
2)白芨:中药店有售,少量泥金时直接用鲜白芨榨汁;大量用时应用干白芨
488
研成粉状,白芨粉应细腻无颗粒感,纯正。
3)蛋清:鲜鸡蛋去掉蛋黄。 3.2.2 主要机具
缸盆,又称鲁班盆,陶瓷盆也可。鲁班锤(瓷、石、木均可),用蒜锤子代替亦可。毛笔、盆、碗。
3.2.3 作业条件
1)根据泥金的部位如法器、佛像、屏风、壁画等,高凳、架木搭设完好。 2)泥金地仗已做好并打磨清理干净。 3)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为最佳时机。 4)要有防雨、防灰尘的设施。
5)根据泥金的面积计算用金量,提前加工好金浆。 3.2.4 操作工艺
1)金浆配制:先在盆内放入白芨粉用鲁班锤捣碎研磨均匀,再将库金去掉夹金纸用箩金筒制成碎金末后放入盆内,陆续放入少许蛋清研磨,研磨精细后再渐入蛋清搅拌均匀,使金、白芨、蛋清融为一体即可。稀稠度以虚实度而定,即研磨完后用毛笔沾金浆,涂于指甲上试验,不透地为好。装碗并在碗口绷纸盖严待用。
2)涂刷:混金做法(大面积泥金)可用毛笔、羊毛刷蘸浆从上至下涂刷,不宜过厚。不漏地,涂刷均匀即可,一次成活。做线条图案的先拍好谱子,用笔蘸浆沿谱子线描绘。金浆干好后即金色明亮。
3)描金:由画工用绘画手法直接用描笔蘸金浆勾勒图案、衣纹等线条。 3.2.5 质量要求 (1)主控项目
1)库金符合有关质量标准,经鉴定合格后使用。 2)提前做好样品,报审批准后再实施。 3)严禁透地、掉面、发花。 (2) 一般项目
无流坠、涂刷均匀,金色光亮持久,金黄夺目。 3.2.6 成品保护:
1)金浆随使随配置,不宜长期存放。
2)要有防雨、防灰尘的措施,施工的四周及下方做好保护,防止相互污染。 3)泥金后禁止触摸,拆架子时防止磕碰。 3.2.7 应注意的问题
1)泥金地仗生油要干透,磨砂纸过水布而不攒腻子,地仗有砂眼可上定粉。
489
打扫干净后再做泥金。
2)露天泥金时应注意天气变化,阴雨或大于三级风的天气不应操作,或采取有效措施方可操作。
3.3扫金
本节内容详见第五章匾额中扫金做法。 4 油作的烫蜡、匾额、粉刷工程 4.1 烫蜡
适用范围:楠木殿、硬木装修、地板、花罩、牌匾等各部位的烫蜡工艺。 4.1.1 材料要求
1) 白蜡:又称硬蜡、固体蜡,应纯正无杂质,以四川生产的川白蜡质量最好。千万不可用罐装软腊。
2) 木炭:果木炭为好,燃烧时不应有崩火现象。现可用自制电热源替代。 3) 棉丝或擦布:干净无油污。
4) 各种水色用色:化工商店有售。为了木纹清晰通透,应采用碱性色系。 4.1.2 主要机具
蜡烘子、铁桶、油桶、竹铲、扫帚、铲刀、喷灯、电吹风机、木工刨、油刷、煤火炉。
4.1.3 作业条件
1) 烫蜡部位周边做好防护,不得污染。
2) 做好安全防火工作。消防措施、消防器材安全有效,并设专人负责防火工作。动用明火须经防火部门批准。
3) 烫蜡处木质应干燥,含水率不大于12%。除了匾额以外,均应安装完毕验收合格,才能进行烫蜡工作。
4) 提前做出样板,经有关人员同意后方可实施。
5) 烫蜡部位高于2m以上时应搭设架子或使用高凳,均须稳固、安全。 4.1.4 操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起蜡 基层处理 套色 熬蜡 刷蜡 烤蜡 擦蜡 清理 (2) 操作工艺 1)基层处理:
①用扫帚、擦布将木件上灰尘清扫干净。
490
②根据木件材质的不同,选用较为适当的砂纸顺木纹进行反复打磨,去掉毛刺、墨线、胶迹,磨平磨光,不应有砂纸划痕。有油污处用碱水擦洗,清水刷净晾干,并将场地打扫干净。
③对木件上的钉子眼、砂眼、缺棱、拼缝处,用带色的石膏腻子刮抹平整,腻子的颜色与木件颜色相同或略浅一点(楠木上可直接用血料腻子)。腻子干好后用砂纸顺木纹打磨,磨好后用湿布将粉末擦净。
④有旧蜡层的旧活,应用竹木铲顺木纹方向将原蜡层及附着物刮除干净,把缝隙、坑洼处剔除清理。
2)套色:
①烫蜡的基层须套色时,应套水色不宜套油色。
②基层颜色不一样时应调制水色找补或满刷,干好后基层颜色基本一致,达到理想的效果后,用油刷将表面清理干净。
③同一木质要仿做三种颜色的做法,实际上是用仿不同硬木颜色的方法区分出木装修的轮廓。如隔扇的芯屉、边框、槛框或落地罩的芯屉、边框、槛框分别做出黄檀色、花梨色、紫檀色。施工时根据需要的颜色,分别调制水色,刷于木件上。先刷内后刷外,也就是先刷浅色,后刷深色。干好后用毛刷清理干净。
3)熬蜡:将硬蜡块砸成小块放入铁桶内,移至煤炉上熬炼。蜡块受热后很快变成液体,开锅后捞去杂质,倒入小油桶内。
4)刷蜡:将熬好的液体蜡用油刷涂于木件上,刷蜡应均匀有序,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里后外进行涂刷。蜡凉略有凝固要及时加温或换热蜡。
5)烤蜡:用喷灯、电风机或蜡烘子进行烤蜡,让蜡受热后渗入木质,蜡少不匀可边烤边刷。木地板烤蜡,剔脚板先刷蜡,地板可刷蜡烤也可直接烤硬蜡,就是将蜡制成刨花状或捣碎成小颗粒,均匀地洒在地板上,点燃木炭放在蜡烘子上,两人各持蜡烘子的一侧,距地板10cm左右,前后走动。用木炭的热度使蜡溶化后渗入木质。
6)起蜡:烤蜡后即刻用竹铲、木铲顺木纹将浮在木件表面的余蜡铲除干净,露出木质,边铲边清扫蜡屑。及时回收蜡屑二次熬炼。
7)擦蜡:用棉丝、擦布先秧角后大面顺其木纹反复用力擦拭,棉丝或擦布脏了及时更换。擦的木件出光出亮整洁为止。
8)清理:专人负责检查木件秧角,返手有无余蜡或布毛,未擦净的地方,用干净擦布再次擦拭。并将木件大面的灰尘及触摸的痕迹清理干净。把环境、地面打扫干净,烫蜡工作就此结束。
4.1.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491
1)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经报审批准后方可实施。
2)木件烫蜡前须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木件合格后,按设计出具的色标做出样板,经确认后再进行此项工作。
3)烫蜡后观感应木质颜色一致,平整光滑无色差,无漏烫,严禁烫糊木质。 (2) 一般项目
1)蜡质纯正,薄厚均匀,表面无污迹。 2)各种颜色的结合部直顺无相互污染。
3)牌匾字贴金或扫青、扫绿,匾地烫蜡做法,字秧应无蜡迹,不影响贴金、扫青、扫绿质量。
4.1.6 成品保护
1)烫蜡处与相邻部位提前做好防护,烤蜡时要用铁皮遮挡,以防污染。 2)木地板烫蜡,操作人员不准穿硬底鞋并应穿戴布鞋套。 3)起蜡不应使用较锋利的工具,避免损伤木质。 4.1.7 应注意的问题
1)熬蜡远离易燃物,蜡液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刷蜡时将刷毛烧掉。 2)烤蜡时距木件不宜太近,免得将木件烤糊变色。 3)用喷灯烤蜡,喷灯加油、点火必须在室外安全处进行。 4)下班后要认真巡视,在无火灾隐情的情况下才能离开现场。 4.2 匾额地仗及饰面
适用范围:木质匾额的地仗及表层饰面工艺。包括刻字、油皮、贴金、扫金和扫青、扫绿等工艺。
4.2.1材料要求
1) 灰油:稠度适宜,易干燥。
2) 砖灰:各种砖灰符合标准,要干净、干燥,无杂质。 3) 血料:纯正无杂质。自己发制、购买均可。 4) 线麻:麻丝顺畅柔软,长度适宜,无硬枇。
5) 生桐油:应使用桐树、木油树的果实榨取的液体,纯正无杂质。不应使用桐油、梓油、蓖麻油混合油的代用品。
6) 油满:白面、灰油调制而成,稠度适宜,无面团、无疙瘩。
7) 黑磁漆:也可用黑硝基漆或黑平光漆,须在保质期内。如使用大漆饰面参见大漆章节。
8) 金胶油:自己熬制,稠度适宜,结膜或干燥时间长,俗称隔夜金胶为好。 9) 铁红漆:在保质期内。
10) 金箔:按设计要求使用库金、赤金或铜箔,纯正不变质、不变色。
492
11) 硃红油漆:自己配制或购买,颜色纯正艳丽。 4.2.2主要机具
半截桶、把桶、油桶、水桶、碗、油勺、过板、皮子、铁板、油刷、油画笔、毛笔、毛刷、刻刀、罗、盒尺、铅笔、炭笔。
4.2.3作业条件
1) 匾额木胎预制加工完毕,铁活安装妥当。 2) 字样根据匾额尺寸复制好。各种材料到位。
3) 作业场所通风、干燥、避雨。数量多可搭设操作平台,否则利用矮木凳、铁凳也可,但要用软物将接触面缠裹,防止硌伤匾额地仗。
4.2.4操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扫荡灰 使麻 细灰 腻子 磨麻 磨细钻生 垫光油 压麻灰 中灰 斩砍 撕缝 楦缝 汁浆 捉缝灰 渗灰 拓字、堆字、做木胎字 刷多道油 磨褪 钻生 打金胶 贴金或扫金、扫青、扫绿 (2) 操作工艺
1)地仗做法同一麻五灰、二麻六灰或一麻一布六灰做法。材料配合比同一麻五灰。所不同的是在匾额正面在中灰后增加了一道渗灰。渗灰的做法就是满攒一道细灰,厚度视刻字的深度而定,一般3~4mm。攒好刮平后立即用糊刷或扫帚在灰的表面走一遍,划出大小不等的沟来,沟的深度1~2mm。渗灰基本干好后用铁板刮去其浮籽及余灰,打扫干净再满攒细灰、过板子。
2)匾正反两面的操作顺序:先做匾额的背面,后做正面,穿插施工。背面钻生后再做正面的渗灰。正面刻字前,背面用铁红油漆油饰完(背面油活做法为:不刮腻子只磨垫光,二遍油即可)。
3)拓字:不等生油干就刻字。刻字前先把字样拓到匾额上。拓字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在匾额刻字处擦上立德粉,挂好横竖中线,字样摆放整齐,垫好复写纸,用铅笔、圆珠笔沿字的笔画边缘描写,拿掉字样,字的原形就明鲜的留在匾额上了。
②先试摆字样,位置确定后在匾额地仗上过水布,字样背面擦涂立德粉,摆
493
放于匾额上,用铅笔沿字的笔画边缘描写,当去掉字样后字的白色轮廓线就展现在地仗上了。
③先试摆字样,位置确定后,生油地上过水布。在字样的背面用毛笔沾大白浆沿字的边缘描写,平铺在匾额上,用手轻擦字样,去掉字样后白粉就沾在地仗上了,显露出字的原状。
4)刻字:有阴刻、阳刻、锓阳刻三种方法:
①阴刻:用刻刀沿字的轮廓线由左至右,由上至下,深度以笔画大小而定。用平铲刀或半圆型刻刀去掉字体,底部呈凹型或U字型。用砂布条打磨平整,再次用油画笔给字体钻生一遍。
②阳刻:也称落地刻。字的笔画不动,只刻掉字的周边地仗,使字高于地仗。用砂纸打磨平整后,用油画笔沿字的外轮廓线钻生一遍。
③锓阳刻:刻刀沿字的笔画外缘垂直下刀,刀柄微向笔画外侧倾斜,把字形刻出。用铲刀去掉笔画两侧地仗,使笔画上部呈椭圆型。并用砂纸打磨干净,去掉刀痕,字体钻生油一遍,生油干好后攒腻子刷油。
5)堆字:地仗做好后拓字。用刻刀把字体剔除掉,将麻露出,沿字笔画外缘内约6~8mm钉寸钉,高出地仗1cm左右,钉子上缠沾过浆的麻,再做粗灰、中灰、细灰、钻生。再拓字样,保留字体,去掉多余的灰,刻磨成型,再次钻生。生油干好后方能攒腻子刷油。
6)木胎字:精选干燥木板,两面刨光,厚约2~3cm,字拓于木板上,用锼弓锯(钢丝锯)沿字外沿锼刻,用铲刀、砂纸铲磨字体顶部,使笔画呈椭圆形。再用同一字样将字拓于匾额的地仗上,用阴刻的方法将字剔出,深度2~3mm。将字安放刻好的凹槽内粘钉牢固,字与地仗的缝隙找补中灰、细灰。为防止木字开裂,可糊布一道并找补细灰,最后打磨,钻生成活。
7)油饰贴金:地仗清理干净刷油,一般用黑磁漆或黑硝基漆。二人操作,一人刷油,一人用油栓或油画笔把字秧里的油理出来,防止窝油。晾干1~2天后磨垫光,再刷数道油使油膜够厚度,油干好后用200#水砂纸沾水做磨退。匾额大面及四周侧面反复沾水打磨,基本平整后用砂蜡揉褪光,直至油皮乌黑均匀“一块晕”后才算成活。把砂蜡擦净晾干后打金胶贴金。库金不用罩金,赤金、铜箔必须罩金。为增加匾额质感,贴金后在磨退的油皮上擦遍核桃油。擦核桃油的方法:将两个核桃的仁用双层纱布包裹严紧,用锤子捣碎,油就浸入纱布内,即可擦拭。擦完后立即用干纱布沿一个方向再擦一遍,去掉擦痕。
8)扫青或扫绿:
①字扫青扫绿:地仗油饰后,字打金胶,略肥一点,立即将青或绿颜料用罗筛于金胶上,金胶不浸透颜料就行。二十四小时后,去掉多余的颜料,用羊毛刷、
494
毛笔清理干净,擦净地仗。
②字贴金,地扫青扫绿:字体包黄胶干好后停下来,地仗用油刷满刷一道金胶油,即刻将青或绿颜料用罗筛于金胶上。二十四小时后去掉多余的颜料,用羊毛刷顺木纹轻刷一遍,以使颜色一致。扫青扫绿完成后,用毛笔将字体清理干净,打金胶、贴金。
9)扫金:在要扫金的字或地子上垫光黄油两道;把金箔用箩金筒制成金末待用,打金胶,用金帚子或羊毛刷蘸金末往金胶上覆盖(注意防风),彻底干后扫去浮金(注意收集)。
10)匾额字的安排处理:匾额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传统习惯匾上的字应由右至左排列。满汉合壁满文为上,列在右侧。满、汉、蒙、藏合壁由右至左排列。额的字竖向排列,右为上。匾的题字如为皇帝、皇后的墨宝,其印章无论几方均置匾的中上方。一般人的题字,迎首章位于右上与匾字平齐,硃红油饰。落款于左,名章在上,号章在下,名章阳刻,号章阴刻。落款一般姓名贴金,其它字为硃红。名章字为硃红,地为金。号章字为金,地为红。
4.2.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所用材料质量均应合格,符合有关质量标准要求。
2)五金、花边雕饰安装牢固合理。字与匾的比例适当,字排列整齐。 3)各灰层之间粘接牢固,无空鼓、开裂现象。
4)匾额做地仗后须方正,不得变形。磨退后的油皮平整、光滑洁净,无色差。
5)贴金处金色光亮无绽口,无漏贴。 (2)一般项目
1)表面平整,一般油饰无痱子、无龟裂。
2)雕刻刀工准确,字不走样。雕刻深度适当,打磨光滑不留刀痕。 3)扫金扫青扫绿无漏地,色泽一致。油漆、颜料与金活不应相互污染。 4)字秧整齐,罩金无漏罩现象。 4.2.6成品保护
1) 操作场地有防风、防雨措施。
2) 匾额做好后应及时进行封匾额保护,防止触摸刮蹭。
3) 未挂匾额前应存放室内,软物垫妥,有序码放。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禁止挤压、磕碰。
4.2.7应注意的问题
1) 木质匾额材质要干,最好使用陈年木材或旧料。
495
2) 匾用五金做地仗前安装妥当,挺勾不应外露。额用五金应安装牢固。室外挂额要有防风措施。
3) 每道工序地仗干好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4)工程基本竣工时安装匾额,安装后再去掉包装,并对匾额清理一遍。 4.3 粉刷
适用范围:采用传统工艺,在古建筑室内外墙面及院墙墙面进行的粉刷施工。 4.3.1材料要求
1)大白:应细腻纯正无杂质。 2)骨胶:溶化后胶性较好。
3)土粉子:过罗后使用,应无颗粒感。 4)滑石粉:应粉末状,不应受潮结块。 5)各色颜料:应按设计指定矿物质耐侯颜料。 6)外墙传统色浆的配制:
①山墙红土浆; 广红土:血料:胶=20:3:0.2 ②宫墙红土浆; 广红土:光油:石灰水=20:1:1 ③冰盘沿、下碱、墙裙灰浆; 青灰:石灰:胶:盐=1:6:0.02:0.12 7)涂料:市场采购分清室内还是室外用,应在保质期内,颜色纯正无色差。 8)大白腻子的配合比(重量比)为 乳液:大白粉:纤维素=1:10:0.5,加水适量。
9)腻子粉、成品腻子:应胶性适中,攒腻子后无收缩感。 10)砂纸:使用100#砂纸,垫木块或安在砂纸板上使用。 4.3.2主要机具
桶、刮板、托灰板、排笔、油刷、小线、盒尺、喷浆机、罗。 4.3.3作业条件
1) 门窗洞口及周边缝隙抹灰堵实牢固,墙面抹灰已基本干燥。
2) 脚手架搭设完好,立杆距墙50cm,排木距墙不大于20cm,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进行操作。
3) 对刷浆的相邻部位提前做好遮挡,特别是地面更要做好有效保护。雨季在室外刷浆要有防雨措施,墙面不得受雨淋。
4) 现场温度不得低于5℃,冬季施工要有保温采暖措施,温度均衡不能忽高忽低。
5) 提前做好样板,经有关人员确认后方可施工。 4.3.4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496
基层处理 找补腻子 攒磨腻子 刷浆 清理 (2) 操作工艺
1)基层处理:将刷浆处沾污的灰浆、污垢进行清理铲除,并将灰尘打扫干净。
2)找补腻子:将刷浆处周边缝隙、棱角缺损处、墙面磕碰及划痕用较稠的腻子堵严找平。必要时在找腻子处用水湿润一下。腻子干好后用砂纸打磨平整,将粉末灰尘打扫干净。
3)攒磨腻子:腻子略比找补用腻子稀一些,二遍成活。用刮板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满横刮一遍,刮距要长,以减少接头。腻子的厚度视墙面平整度而定,一般越薄越好。干好后用砂纸打磨,再刮第二遍腻子则竖刮。干好后用约15cm长的木枋缠上砂纸进行仔细打磨,磨距要长,对边角、线角、棱角要磨直顺,墙面平整无砂眼,磨完后打扫干净。
4)刷浆:三遍成活,一、二遍浆每遍干好后用砂纸打磨,去掉流坠痕迹、疙瘩、刺毛及刷痕。用排笔由上至下、由左至右进行,竖向操作。沾浆少蘸、勤蘸,不流不滴为宜。刷距适度,刷时要轻,用笔要快。一排笔紧挨一排笔,搭接要小,衔接要一致。整面墙一次成活不能间断,以免出现干接头。浆要随使随搅拌,避免颜色沉淀造成浆色不一致,难以交活。
视工作量情况和环境许可,用喷浆机也可。
寺庙、宫殿刷色浆,操作方法同上。不同的只是设色,在室内、廊心墙面刷饰包金土色浆,墙边刷绿大边及拉子母线。刷前先弹线,利用尺板或尺棍刷色浆,然后拉子母线。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基层处理→找补腻子→攒磨腻子→刷包金土色浆→墙边弹线→刷绿大边→ 拉子母线 5)清理:去掉遮挡和防护用具,将下碱、地面打扫干净。 4.3.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材料品种、颜色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掉粉、起皮、漏刷、透底,墙面平整;浆色一致。
2)与相邻部位界线分明,无相互污染。 (2)一般项目
1)表面无划痕、无流坠,分色线平直,墙面整洁无粗糙感。 2)阴角方正,阳角不缺棱掉角。 4.3.6成品保护
497
1)加强对窗、门、槛框、下碱、地面的防护,避免落浆污染。 2)拆架子时应时刻小心谨慎,防止磕碰墙面。 3)浆未干前不得清扫地面,防止灰尘污染墙面。 4.3.7应注意的问题
1)浆皮开裂、脱皮:墙面未处理干净,腻子过厚,浆内胶量过大。 掉粉:浆内胶量过少。可用原浆加些乳液再涂刷一遍就解决了。 流坠:墙面潮湿,浆厚不易干燥。一遍未干紧跟刷二遍,容易流坠。 颜色不一:色浆没一次性兑好,几次勾兑造成色差或回笔不一致。 2)白灰墙面三个月内不宜刷浆或刷漆。因白灰属氢氧化钙,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后在表面就凝结水珠,抹灰没有三个月的干燥期易造成开裂、脱皮。
3)传统的浆活材料和工艺已不能满足文物保护的需要时,经文物设计部门同意,可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季节,选用防潮和防水涂料。
4) 刷浆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冬季室内施工应用电热采暖,用煤火炉采暖墙面刷白浆易发黄变色。
5 大漆工程
5.1一布四灰地仗,熟漆罩面做法
适用范围:应用于牌匾、建筑、家具、画案、澄金盘子、工具、食器等。生漆应用于地仗调灰,也可应用于表面。
罩漆的应用广泛:可用于佛像、佛龛、供桌、家具、建筑、器皿、工艺品、古琴、雕漆等地方。龙罩漆和紫罩漆多用于佛像、佛龛。广漆用于器皿、工艺品、雕漆建筑等。罩漆一般用于漆灰地仗上,也可用于油灰地仗上。油灰地仗上作罩漆,必须先刮一道不加油的素腻子,隔开油和漆。
漆灰地仗根据用途不同,所用骨料也不同。有用漆调土籽灰的,有用漆调瓷灰的,有用漆调鹿角粉的,有用漆调兽骨灰的。土籽灰用于建筑、佛像、佛龛等。鹿角粉灰用于古琴。瓷灰一般用于强酸碱的容器。
5.1.1材料要求
1)大漆(天然漆),又名生漆、土漆、国漆。大漆是从漆树上采割,流出乳白色浆液,经过滤出杂质,即为生漆。大漆的优点,涂刷成膜坚硬而有光泽,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热性、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耐腐蚀性和绝缘性。同时也有缺点,不易操作,操作人员易皮肤过敏。割漆的方法:早期取漆的方法是把漆树砍倒,截成小段用火烤,让漆液流出来。这种方法取漆量少漆质差,已逐渐淘汰。现大多采用生割法。一般在漆树上割口,在割口处插入竹管,让漆液流出。通常说“树要发芽忙挂篮(春分、清明)”,做准备工作;“树叶长成割漆欢(立夏、小暑、大暑)”;“叶黄收刀(秋分)叶落漆下山(霜降)”。漆树在我国分布
498
比较广阔,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树林茂密的地区。生漆在山上应保存在阴面山洞内,采下山应保存在地下室或地窖中。南北方都有漆树,南方漆树更为普遍。
生漆采下来为乳白色,流出的漆液与空气接触,起化学反应变成深褐色。质量好的漆,漆膜褶皱均匀一致,柔软有弹性,颜色黑亮。流传有“好漆似清油,明镜照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的说法。
2)熟漆:从漆树上割下来的漆为生漆,生漆经加工成为熟漆。加工熟漆北方一般用两种方法,一种加工方法是晒,把生漆放在漆盘内——漆盘口大而浅,放在阳光下晒并搅拌(每天以11点至下午三点为宜),把漆中多余水分去掉,即为熟漆;一般晒2-3天,颜色有乳白色变为褐色。另一种方法是把生漆放在漆盘内,用红外线灯烤并搅拌,去掉多余水分即可。
选上好的生漆和熟漆。
3)粗细不同的土籽灰(骨料)20目——100目。漆灰地仗根据用途不同,所用骨料也不同。有用漆调土籽灰的,有用漆调瓷灰的,有用漆调鹿角粉的,有用漆调兽骨灰的。土籽灰用于建筑、佛像、佛龛等。鹿角粉灰用于古琴。瓷灰一般用于强酸碱的容器。
4)夏布:为麻制粗纹大眼布。网眼大小不同,网眼大的麻丝较粗,布较厚;反之网眼小的麻丝较细,布较薄。
5)团粉:即为食用绿豆粉。
6)粗漆灰,生漆1斤:土籽灰20目1.1斤。
7)糊布浆,用漆浆糊夏布,漆1斤加土籽灰0.3斤(100目)调制成糊布浆。
8)压布漆灰,生漆1斤加1.2斤土籽灰60目调制成。 9)细漆灰,用生漆1斤加1.3斤土籽面100目调制成。 10)细腻子,用生漆1斤,团粉0.9斤调好。
11)面漆:面漆一般用熟漆。熟漆入细烟子,用戈锹折烟子熟漆1:黑烟子0.02。«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染其内,”据书中记载,大漆的发现是在伐木过程中,有树的浆液流在伐木工具上,干后去除不掉,后来引入宫内,涂于食器上。
12)“墨染其外,而朱染其内”这证明很早时期,中国对色漆就有应用,已将墨,与朱红这两种颜色和漆应用在一起。作色漆(以黑色为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锅烟子或其它黑色颜料先涂刷在器物表面上,然后再上漆;另一种方法是把锅烟子(颜料)与漆调和好,均匀涂刷在器物上。沿用至今仍是这两种方法。
499
13)淋灰,用青砖瓦的细灰加水淋出的浆儿,晒干,用煤油调浆面儿。用于磨退。
14)细烟子:
15)核桃油,用生核桃仁挤榨出来的油。 5.1.2主要机具
1)牛角板:俗称戈锹。用牛角做成。形状随牛角自然形状,前方有一直口。各尺寸牛角板有一寸半、二寸、二寸半、三寸、三寸半几种规格。
2)皮子:以前用牛皮,现用橡胶制成。
3)铁板:长方形有各种尺寸。以前用铁板制成,现大多用钢板制成。 4)板子:用黄柏制成,有一板口。有一尺二、一尺四、一尺六、一尺八、三尺、三尺二几种尺寸。
5)压子:用枣木制成、带把,形状似熨斗。 6)糊刷:用树棕制成,五寸左右。 7)磨石:粗细油石。40目——100目。 8)水砂纸:120——260目。 9)拧漆用的布:用五幅布、面袋布。 10)丝头:织布的蚕丝线头。
11)漆栓:由牛尾(俗称犀牛尾)和头发,外作大漆地仗制成。有五分捻子——有扁的,椭圆的叫箍头捻子,有圆的。二指栓、二指半、三指、三指半、四指几种规格。
5.1.3作业条件
1)操作室(或操作棚):要干净通风。
2)窨室:在北方使大漆或大漆地仗干燥的地方。北方每上一道漆或漆灰都要入窨。否则不干,流传有,南方“风油雨漆”;北方“漆干一口气,油干一阵风”的说法。窨房的要求为温度20—35摄氏度左右,湿度在75%--85%左右最好。应密闭不通风,窨室应干净。
5.1.4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在木胎上做一布四灰地仗是北方的传统做法。
工艺流程:磨木胎——擦生漆——刮漆灰——打磨——生漆糊布——压布灰——刮细漆灰——水磨——操生漆——刮细腻子——上面漆(熟漆二道)。
(2)具体做法
1)把木胎磨好,在木胎上操生漆,选上好生漆厚上,用手拿丝头蘸漆,均匀涂抹一道,以保证漆灰与木胎结合牢固,较大的地方使较硬的皮子顺。入窨10
500
小时左右。
2)刮粗漆灰,待生漆干透后,用刮板在木胎上刮粗漆灰一道,填补木胎缝,表面干净利落;一道不可过厚,要滚籽厚,要求薄厚均匀一致,找出秧线、楞角。工具用牛角板或皮子板。入窨16—20小时。出窨通风一天,干透后进行下道工序。
3)用漆浆糊夏布,用铁板把糊布灰薄薄均匀的刮在木胎上,要求薄厚均匀一致,把裁合适规格尺寸的夏布粘在胎体上,接缝不能重叠,不能离缝,接缝不能顺木纹糊。用皮子赶压,把漆浆从布缝中赶压出来。用压子修理,应严实,没有空鼓、干布、叫秧等现象。入窨16小时左右。待干透后需进一步检查修理,查看是否有不严、有气泡处。
4)压布漆灰,操作方法同粗漆灰,入窨16小时。
5)磨压布灰:干好后用磨石和铲刀。磨去飞刺,找出棱角。要平整、棱角直顺。
6)刮细漆灰,满刮一道,操作方法同粗漆灰,入窨16小时。用羊肝石(现用细油石)和水砂纸水磨断斑,要做到平、光、流、顺。回窨4—5小时
7)满操生漆一遍,拿丝头蘸漆搓匀,用头发栓顺好(有用小皮子顺的),要求均匀一致。入窨5-6小时。
8)生漆干透后,打磨,用戈锹刮细腻子一道,要薄。似透不透地。入窨5—6小时。干好后大面儿可用油条(现用细油石)棱角可用水砂纸水磨断斑,要做到平、光、流、顺。
9)面漆:面漆一般用熟漆。熟漆入细烟子,满上一道,用戈锹开漆,用手掌踏,用漆栓顺,头发栓飘栓,入窨。干好后打磨,上二道。二道出窨后,漆亮就可照人了。
5.1.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地仗:材料配比和操作符合传统工艺操作的要求; 糊布:不能空鼓、叫秧,布接缝要严且不重叠。 上漆:要均匀一致,不能有褶皱,“糊了”等现象。 (2)一般项目
每道灰要平整,秧角直顺。打磨要磨去飞刺,楞角利落,磨退每道要断斑。漆皮要平整光亮,没栓垄。
糊布:不能透地。 5.1.6成品保护
搬运过程不能磕碰;不要用手直接触摸表面,检查应摸背面或边角;出窨后,
501
放置阴凉通风处,不能暴晒。
5.1.7应注意的问题
每道工序在北方必须入窨,干透后方可进行下道操作。上漆灰应顺着一个方向操作,如需反向,要稳,不可反复“武”搽灰,否则会出水。上面漆窨房应注意密闭,不能让风吹到漆面(俗称贼风扫漆),否则易出现“糊了”现象。
上漆应注意流、坠、裹。
操作人员注意皮肤不要接触到漆,易过敏(被漆“咬了”)。被应注意不要用手挠,可用竹挠或动物鳞片。不要用热水洗,宜凉不宜热。A可用螃蟹捣烂取汁涂于患处;B可用樟木熬水,晾凉抹于患处;
5.2 两布六灰地仗,灰堆字,熟漆罩面,扫金字做法
适用范围:应用于牌匾、建筑、画案、工具。大漆匾是一种传统的做法,在南北方都很常见。北方老字号的匾额常用这种工艺方法。
5.2.1材料要求 选上好的生漆和熟漆。
1)生漆:(天然漆),又名生漆、土漆、国漆。大漆是从漆树上采割,流出乳白色浆液,经过滤出杂质,即为生漆。。
2)熟漆:从漆树上割下来的漆为生漆,生漆经加工把漆中多余水分去掉成为熟漆。
3)土籽灰:把土籽碾碎过筛,成粗细不同的颗粒20目——100目。 4)夏布:为麻制粗纹大眼布。网眼大小不同,网眼大的麻丝较粗,布较厚;反之网眼小的麻丝较细,布较薄。。
5)团粉:即为食用绿豆粉。
6)粗漆灰,生漆1斤:土籽灰20目1.1斤。
7)糊布浆,用漆浆糊夏布,漆1斤加土籽灰0.3斤(100目)调制成糊布
浆。
8)压布漆灰,生漆1斤加1.2斤土籽灰60目调制成。 9)细漆灰,用生漆1斤加1.3斤土籽面100目调制成。 10)细腻子,用生漆1斤,团粉0.9斤调好。 11)渗灰:用生漆1斤加1.3斤土籽面90目调制成
12)面漆:面漆一般用熟漆。熟漆入细烟子,满上一道,用戈锹开漆,用手掌踏,用漆栓顺,头发栓飘栓,入窨。干好后打磨,上二道。二道出窨后,漆亮就可照人了。
13)竹钉:圆柱形,筷子粗细。应有倒刺。
14)大籽灰:用生漆1斤加大粒土籽(8目左右)0.7斤加0.3中籽灰(40
502
目—80目)调成粗籽灰,
15)中籽灰:生漆1斤,中籽14目0.7斤,中灰0.3斤,调成中籽灰。 16)小籽灰:生漆1斤加0.7斤小籽灰60,中灰0.3斤调制。
17)淋灰,用青砖瓦的细灰加水淋出的浆儿,晒干,用煤油调浆面儿。用于磨退。
18)细烟子
19)核桃油:用生核桃仁挤榨出来的油。
20)线麻:疏好的细线麻,梳成溜,长短与匾使麻方向宽窄一致。 21)金胶油:一般用豆油,与光坯油的方法一样。因豆油比较吃火,故熬制的时间长,一般为4—6个小时,使用时同熟油根据不同需要,可兑成3︰7;4︰6;2︰8油使用。
22)漆金胶:漆金胶一般用熟漆3.5,金胶油6.5兑成,可根据干燥时间进行调配。
23)扫金粉:用98库金放置金筒子内研碎,过绢。过绢后的金末即可使用。 5.2.2主要机具
1)油条:用油灰地仗调好的细灰,搓成条,有一寸、一寸半、二寸粗细,搓成一头粗一头细,放置通风处干透,磨去浆皮放入生油桶内泡透,取出晒干即可使用。
2)棉花:上好籽棉。
3)金夹子、金筒子、金帚子。羊毛笔、板刷。
4)竹扎子:一般堆字的竹扎子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满头顶“,一种是“驴脊背儿”。
5)铲刀:Y型自制工具
6)牛角板:俗称戈锹。用牛角做成。形状随牛角自然形状,前方有一直口。各尺寸牛角板有一寸半、二寸、二寸半、三寸、三寸半几种规格。
7)皮子:以前用牛皮,现用橡胶制成。
8)铁板:长方形有各种尺寸。以前用铁板制成,现大多用钢板制成。 9)板子:用黄柏制成,有一板口。有一尺二、一尺四、一尺六、一尺八、三尺、三尺二几种尺寸。
10)压子:用枣木制成、有把,形状似熨斗。 11)糊刷:用树棕制成,五寸左右。 12)磨石:粗细油石。40目——100目。 13)水砂纸:120——260目。 14)拧漆用的布:用五幅布、面袋布。
503
15)丝头:织布的蚕丝线头。
16)漆栓:由牛尾(俗称犀牛尾)和头发,外作大漆地仗制成。有五分捻子——有扁的,椭圆的叫箍头捻子,有圆的。二指栓、二指半、三指、三指半、四指几种规格。
5.2.3作业条件
操作室(或操作棚):要干净通风。
窨室:在北方使大漆或大漆地仗干燥的地方。北方每上一道漆或漆灰都要入窨。否则不干,流传有,南方“风油雨漆”;北方“漆干一口气,油干一阵风”的说法。窨房的要求为温度20—35摄氏度左右,湿度在75%--85%左右最好。应密闭不通风。窨室应干净。
5.2.4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一麻一布六灰地仗,灰堆字,熟漆罩面,扫金字做法:磨木胎→擦生漆→捉缝灰→刮漆灰→打磨→生漆使麻→压麻灰→生漆糊布→压布灰→刮渗→灰→刮细灰→水磨→操生漆→(灰刻字→打眼下竹钉子→缠麻→堆大籽灰→堆中籽灰→堆小籽灰→糊夏布→细灰→水磨细灰→操生漆→刮细腻子→水磨腻子→垫光漆→磨退→光漆→磨退→面漆→磨退→打金胶漆→扫金。以上工序均需要入窨操作。
(2)具体工序
1)在匾胎上操生漆,选上好生漆厚上,用手拿丝头蘸漆,均匀涂抹一道,以保证漆灰与匾胎结合牢固。入窨(北方入窨,南方可不入窨)5—6小时。出窨后,放置通风处。
2)捉漆灰,待生漆干透后,用刮板在匾胎上刮一道,填补匾胎缝,表面干净利落;找出圆面、楞角。工具用铁板。入窨16小时。
3)通灰,缝灰干好后磨灰:使60目砂石磨灰,磨掉棱角、飞翘。上通灰皮子摸灰,造灰,复灰,往返要稳;然后过板子,薄厚要求滚籽厚;用铁板捡灰。通灰一道不可过厚,表面平整,干净利落;找出圆面、楞角,要求薄厚均匀一致。要求“顺通灰”。入窨16小时。
4)使麻,用生漆浆使麻,开浆:用护刷把漆浆薄薄均匀的涂在匾胎上,粘麻:把梳成溜的好线麻垂直木纹粘在匾胎上,砸干压、潲生、翻麻水压、平压、修活,使麻薄厚均匀一致,不能有透底的现象。用麻压子赶压,用漆浆把麻味透。不能有窝浆、干麻、叫秧等现象。入窨12小时。
5)压麻灰:出窨放置阴凉通风处,待干透后需进一步检查修理,查看是否有透底、干麻、叫秧等现象;修理完毕,打磨。用皮子搽灰,用板子过。要求“横
504
压麻”。漆灰在匾胎上刮一道,要均匀一致,滚籽厚,表面干净利落。入窨16小时。磨压麻灰。干好后用羊肝石(现用细油石)和铲刀。要平整、棱角直顺。
6)糊夏布,用生漆浆糊布,开浆:用护刷把漆浆薄薄均匀的涂在匾胎上,把裁好的布粘在匾胎上,接缝垂直于木纹。薄厚均匀一致,不能有重叠、透底的现象。,用漆浆把布味透。不能有窝浆、干布、叫秧等现象。入窨12小时。
7)压布灰:用刮板刮漆灰在匾胎上刮一道,要均匀一致,表面干净利落。入窨16小时。压布灰干好后用羊肝石(现用细油石)和铲刀。要平整、棱角直顺。
8)渗灰:满刮一道,要过板子,滚籽厚。入窨16小时。磨石磨浆皮,磨去棱角飞刺。
9)刮细漆灰:满刮一道入窨16小时。用羊肝石和油条水砂纸水磨断斑,要做到平、光、流、顺。回窨4—5小时。
①满操生漆一遍,要求均匀一致,不宜过厚。入窨4—6小时。生漆干透后,再进行打磨,直至光、滑、流、顺。
②灰刻字。把事先准备好的字样过在匾上,刻出钦阳子。字内操生漆,入窨4—6小时。刻字深度以不刻断布为宜。
③下竹钉子:在刻出的字内打眼灌胶(可用鳔胶)下三排竹钉子。竹钉子粗细可根据匾字大小、宽窄而定,一般以筷子头大小为宜。竹钉子中间一排高,两边低。根据字笔画宽窄高低起伏,笔画宽竹钉子高,相反则低。
④缠麻:用疏好的麻丝,以8字型把竹钉子缠好,就可堆灰了。
⑤粗灰堆字:用事先挖好的竹扎子。顺着刻好的字墙,扎出字的轮廓。找出圆面、笔顺。字秧干净利落。入窨16小时。出窨通风一天,干透后进行下道工序。干好后磨灰:用铲刀修掉棱角、飞翘。
⑥堆中籽灰:竹扎子适量修改加高。用竹扎子在粗灰上扎一道,表面干净利落;入窨16小时。干好出窨后用铲刀修理字形。字秧干净利落。
⑦堆小籽灰:竹扎子适量加以修理。用竹扎子在中籽灰上扎一道,表面干净利落;扎出字形。应可看出字的轮廓模样。入窨16小时。干好出窨后,用铲刀修理字形。
⑧生漆浆糊夏布,方法同上相同工序。入窨16小时。出窨磨布。 ⑨压布漆灰:方法同上相同工序。入窨16小时。出窨磨压布灰。 ⑩扎细漆灰:方法同上相同工序。字秧干净利落。入窨16小时。出窨磨细漆灰。字堆的高度可根据匾的大小,字笔画的宽窄而定,协调最好。
磨细漆灰,方法同上相同工序。磨完细灰后字应达到想要的形状轮廓,把字的高低起伏,磨至平光流顺,字秧利落,要磨断斑。回窨4小时。干好后操生漆,
505
入窨5—6小时。
10)满刮细腻子一道。入窨5—6小时。
11)上面漆:干好后水磨腻子即可上面漆了。面漆用熟漆。先垫光漆入窨磨退;大漆磨退(或熟漆磨退)俗称退光漆。退光漆头道可简单打磨。入窨要注意,窨房不可有风,要密闭。人出入窨房要快,否则容易出现“糊了”现象。二道漆出窨后磨退。磨退先用羊肝石、油条或水砂纸粗磨,再拿棉丝(过去用头发)蘸着灰浆磨。要磨断斑。上三道漆,出窨后放在阴凉处,次日磨退(方法同上道)。退光至少上三道漆,也可上多道,每道都要把漆的光度磨退。退光做好后,可用手掌推,把光泽推出来,最后可用软布蘸核桃油推光。推完后漆膜饱满,光泽柔和,颜色深厚,黑亮光丽。磨退后推光不包括字,推光完成后,字可以打漆金胶了。
12)打漆金胶:打金胶漆前应用滑石粉把字周围漆面呛一下,扫净,然后再打金胶漆。先试验漆金胶。用头发捻子把合适的金胶漆均匀涂抹在字表面,要做到不露地不窝漆。达到均匀一致,无栓垄。入窨试验合适的时间,出窨放置室内阴凉处1小时后就可以扫金了。
(13)扫金要粘度适合,用羊毛笔和板刷把金末从字的一边向另一边推扫。要求板刷推扫金末走,板刷不能超过金末,要在金末后边,直至扫严。扫完要严实均匀。扫完金后,放置半日,用棉花拢金。扫金用金量较大,有“一贴三扫九泥金”的说法。
5.2.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地仗:材料配比和操作符合传统工艺操作的要求; 糊布:不能空鼓、叫秧,布接缝要严且不重叠; 上漆:要均匀一致,不能有褶皱。金箔罩漆一道成活。 (2)一般项目
每道灰要平整,秧角直顺。打磨要磨去飞刺,楞角利落,。漆皮要平整光亮,没栓垄。
5.2.6成品保护
全部工序完成后,不要用手触摸漆面和金表面。 5.2.7应注意的问题
每道工序必须入窨,干透后方可进行下道操作。上漆灰应顺着一个方向操作,如需反向,要稳,不可反复“武”搽灰,否则会出水。上罩漆用手搓时应注意,手或指甲不能碰到金,否则罩完漆容易花。
506
扫金要粘度适合,用羊毛笔和板刷把金末从字的一边向另一边推扫。要求板刷推扫金末走,板刷不能超过金末,要在金末后边,直至扫严。
操作人员应注意的同上一节。
5.3 生漆膘(俗称霸王膘)地仗,金箔罩漆做法
金箔罩漆是传统的做法,常用于佛像、供桌等,从东西汉代开始就延续至今,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金箔罩漆就广为盛传。银箔罩漆与锡箔罩漆区别在于漆色深,所用大漆多些,做法同金箔罩漆。金箔罩漆必须使用熟漆加坯油。
选上好干透的藤子或木材做好胎体。(武汉归元寺有这种做法) 5.3.1材料要求
1)选上好的生漆,熟漆,漆灰,石灰,白面,土籽面(20目——100目),夏布、团粉。
2)坯油。
3)生漆膘(俗称霸王膘):用生漆加白面和生石灰水调成。调制时顺着一个方向调制,否则漆会出水。1生石灰水︰1白面︰1生漆(重量比) 4)熟漆与坯油调制,加入矿物颜料调成色漆,即为广漆。还可以制成深浅罩漆。也可制成北京地区常用的龙罩漆(熟漆4,坯油6),紫罩漆(熟漆5,坯油5)和金胶漆(熟漆3.5,坯油6.5)。见表5.3.1-1
表5.3.1-1 粗灰 糊布浆 压布灰 细灰 细腻子 霸王膘 生漆1斤 1斤 1斤 1斤 1斤 土籽 1.1斤过20—60目萝 0.33斤过100目萝 1.3斤过60—80目萝 1.25斤过100目萝 1.35斤(淀粉) 水 0.2斤 0.25斤 0.3斤 0.35斤 5)龙罩漆(熟漆3.5,坯油6.5)。赤金或银箔一般用紫罩漆(熟漆4.5,坯油5.5调制成),视需要调制紫罩颜色的深浅。
5.3.2主要机具
各尺寸牛角板(戈锹)、皮子板(以前用牛皮,现用橡胶)、铁板儿、板子、压子、糊刷、剪子、粗细磨石、水砂纸、淋灰、拧漆用的布、丝头、漆栓、捻子。
5.3.3作业条件
操作室,窨室,用料,用具。 5.3.4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二布六灰地仗:磨木胎——擦生漆——刮漆灰——打磨——生漆膘糊布— 507
—压布灰——糊二道布——压布灰——刮中灰——刮细灰——水磨——操生漆——刮细腻子——垫光漆——光漆——打金胶漆——贴金——罩漆 (2)具体工序
1)在胎体上操生漆,选上好生漆厚上,用手拿丝头蘸漆,均匀涂抹一道,以保证漆灰与藤胎结合牢固。入窨(北方入荫,南方可不入荫)5—6小时。
2)粗漆灰捉缝,生漆干透后,用铁板在胎体上刮一道粗灰,填补藤胎缝,表面干净利落;一道不可过厚,一道填不好可再刮二道,找出圆面、楞角。工具用牛角板(俗称戈锹)或铁板。入窨16小时。
3)缝灰干好后磨灰:使60目砂石磨灰,磨掉棱角、飞翘。上通灰(同上道),要求薄厚均匀一致。入窨16小时。
4)用霸王膘糊夏布,薄薄均匀的涂在佛像的胎体上,把裁合适规格尺寸的夏布粘在胎体上,接缝不能放在脸上或正面。用压子赶压,把膘浆从布缝中挤出来。应严实,没有空鼓、干布、叫秧等现象。佛像所有胎体以此类推,压光、赶平。入窨12小时。
5)压布灰:用皮子漆灰把佛像各部位形状塑好。工具用皮子。入窨16小时。 6)出窨放置阴凉通风处,待干透后需进一步检查修理,查看是否有不严、有气泡处;修理完毕,裱绢(绫子),涂刷霸王膘,要求薄而均匀。做法、要求同上道。
7)压布灰:用皮子漆灰把佛像各部位形状塑好。工具用皮子。入窨16小时。 8)磨压布灰。
9)刮细漆灰,满刮一道入窨16小时。干透后水磨断斑,要做到平、光、流、顺。回窨3-4小时。
10)满操生漆一遍,要求均匀一致,不宜过厚。入窨4—6小时。生漆干透后,再进行打磨,直至光、滑、流、顺。
11)刮细腻子一道,要求均匀一致,不宜过厚。入窨4—6小时。 12)垫光漆,用手拿丝头蘸漆均匀涂抹在表面,用头发栓顺,应横瞪竖顺轻飘栓,要做到秧角利落不窝漆。面积大的地方也可用手掌顺。达到均匀一致,不漏刷,无栓垄。入窨5—6小时
13)光漆,方法同上。干好后打磨即可作金箔罩漆了。入窨5—6小时。 14)打漆金胶,用头发捻子打金胶。要做到秧角利落不窝漆。达到均匀一致,不漏刷,无栓垄。入窨5—6小时出窨放置室内阴凉处1小时后就可以贴金了。。
15)贴金,要粘度适合,无绽口,无漏贴。贴金时手不能触摸到金胶。贴金完成后,要晾置几天再罩漆。
16)贴库金罩漆一般用龙罩漆。赤金或银箔一般用紫罩漆,视需要调制紫罩
508
颜色的深浅。罩漆为厚上,有“穷油富漆”的说法,一次罩成。选做活有丰富经验、技术水平全面的师傅两人。用手拿丝头蘸漆均匀涂抹在表面,用头发栓顺,要均匀一致。罩漆完成后入窨干燥3-4小时左右。出窨后罩漆颜色较深且混浊,经过阴干通风半个月至一个月,颜色就会变成所要的效果。
5.3.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地仗:材料配比和操作符合传统工艺操作的要求; 2)糊布:不能空鼓、叫秧,布接缝要严且不重叠; 3)上漆:要均匀一致,不能有褶皱。金箔罩漆一道成活。
4)贴金:要粘度适合,无绽口,无漏贴。贴金时手不能触摸到金胶。 (2)一般项目
每道灰要平整,秧角直顺。打磨要磨去飞刺,楞角利落,。漆皮要平整光亮,没栓垄。
5.3.6成品保护
出窨后,放置阴凉通风处,不能暴晒;刚贴完金不能用手触摸。搬运过程不能磕碰;不要用手直接触摸表面,检查应摸背面或边角。
5.3.7应注意的问题
每道工序必须入窨,干透后方可进行下道操作。上漆灰应顺着一个方向操作,如需反向,要稳,不可反复“武”搽灰,否则会出水。上罩漆用手搓时应注意,手或指甲不能碰到金,否则罩完漆容易花。上罩漆应注意,一道成活,不能重复罩,重复颜色就深了。
5.4 楷漆(又称折漆)
适用范围:应用于家具、工艺品等。 5.4.1材料要求
1)选上好生漆,煤油(松节油),(土粉子)
2)膏灰:先用水泡石膏,泡到没了性后,用生漆折石膏的干面,水制的和漆制的掺兑。
3)油色:颜色:现也可用色精(透明色)蓝、绿、黑、红、黄,用无水乙醇泡开。
4)水色:作水性底,用苏木大红、栀子,兑水上火熬,然后兑成合适颜色。 5)头道漆:用上好的生漆10,松节油10(现可用天那水) 6)中间垫光漆:用上好的生漆10,松节油5 7)交活漆:用上好的生漆10,松节油0.2
509
5.4.2主要机具 戈锹,磨石,砂纸 5.4.3作业条件
准备好操作室,用料,用具。 5.4.4操作工艺 (1)楷漆工艺流程:
磨木胎——膏灰——打磨——膏灰填补塌渗—打磨——套色——楷漆——打磨——上中间用的楷漆——打磨——上交活楷漆---成活。
(2)具体工序
1)打磨:磨木胎(磨白茬),用刮 、削、直连磨擦等方法。要求表面光滑、流顺平整,棱角要磨成小圆棱。
2)刮漆灰:南方又称膏灰要求刮平、刮严,不能露角,要薄,只让棕眼内留灰,俗称刻骨灰。
3)磨漆灰:要求平整、光滑,把棕眼外的灰磨净,露出木纹。棕眼灰有塌渗再刮二道漆灰、磨漆灰,循环操作,直至达到光滑、流顺、平整。
4)上颜色:现也可用色精(透明色)蓝、绿、黑、红、黄,用无水乙醇泡开。刷色要求均匀一致,不重叠,颜色鲜艳。兑浅色,其中要有深色显得沉着,兑深色,要显得鲜艳清透不浑浊。黄花梨色以黄为主,红花梨色以红为主。如作水性底,不刮膏灰,僧粉,上水色。用苏木大红、栀子,兑水上火熬,然后兑成合适颜色,加入大白、土粉子调成合适的浆,满僧粉子,干好,缯粉,把多余的粉子擦掉,罩一道漆如有塌渗调和色腻子找补。上色完成后要求均匀一致,木纹清晰。
5)上漆:上好色后楷生漆。生漆用丝头(过去用蚕丝,现在可用尼龙丝)蘸漆薄上,三至四遍头道漆,要做到干、到、匀。然后打磨,再上漆,上中间用垫光漆,再打磨,要使漆膜达到厚度。一般上三、四道就可以了,但是漆上的遍数越多,光泽就越好。然后再打磨,再上漆,上交活漆,再打磨。直至漆膜饱满,颜色均匀、清晰、透亮。要想达到好的效果,要楷十五、六遍。生漆可用煤油或松节油稀释。这种做法在北方也可不入窨
5.4.5 质量标准
要求选用木纹好且没有毛病的木料。 刮膏灰要求平整光滑,木纹上不能有膏灰。 每道漆要擦到、擦匀,薄上。 5.4.6成品保护
放置阴凉通风处,不能暴晒。
510
5.4.7应注意的问题
这种做法可不入窨,但温度不能过低,操作室要干净。 每道漆不能厚。
5.5 三道灰地仗,广漆做法
适用范围:建筑、家具、供桌、雕漆等。 5.5.1材料要求 选上好的生漆和熟漆。
1)生漆:是从漆树上采割,流出乳白色浆液,经过滤出杂质,即为生漆。 2)熟漆:生漆经加工去掉多余水分成为熟漆。 3)土籽灰:20目——100目。
4)膏灰:先用水泡石膏,泡到没了性后,用生漆折石膏的干面,水制的和漆制的掺兑。
5)粗漆灰,生漆1斤:土籽灰20目1.1斤。 6)中灰,生漆1斤加1.2斤土籽灰60目调制成。 7)细漆灰,用生漆1斤加1.3斤土籽面100目调制成。
8)广漆:把矿物颜料直接掺和在漆中,6坯油:4漆+颜料。多用矿物质颜料,入漆银朱、氧化铁红、章丹、钛白粉、烟子、铅硌黄、铅硌绿、佛青。 广漆头道称垫光漆,二道称光漆,三道称亮漆,如亮度不够可上第四道漆。
生漆+坯油 (亚光) 熟漆+坯油 (亮光) 5.5.2主要机具
1)牛角板:俗称戈锹。用牛角做成。形状随牛角自然形状,前方有一直口。各尺寸牛角板有一寸半、二寸、二寸半、三寸、三寸半几种规格。
2)皮子:以前用牛皮,现用橡胶制成。
3)铁板:长方形有各种尺寸。以前用铁板制成,现大多用钢板制成。 4)羊肝石
5)磨石:粗细油石。40目——100目。 6)砂纸:120——260目。
7)拧漆用的布:用五幅布、面袋布。 8)丝头:织布的蚕丝线头。
9)漆栓:由牛尾(俗称犀牛尾)和头发,外作大漆地仗制成。有五分捻子——有扁的,椭圆的叫箍头捻子,有圆的。二指栓、二指半、三指、三指半、四指几种规格。
5.5.3作业条件
511
南方建筑可不用操作棚。在北方要有操作棚,符合窨室要求。 5.5.4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撕缝——满操底漆(生漆加松介油)——满披漆灰——糙磨——填补塌渗——上通灰——打磨——细灰——磨透——操生漆——攒腻子——上头道漆——打磨——上二道漆——打磨——上面漆 (2)具体做法
1)把木胎磨好,在木胎上操生漆,选上好生漆厚上,用手拿丝头蘸漆,均匀涂抹一道,以保证漆灰与木胎结合牢固,较大的地方使较硬的皮子顺。
2)刮粗漆灰,待生漆干透后,用刮板在木件上刮粗漆灰,填补木件缝,表面干净利落;,要求找出秧线、楞角。工具用牛角板或皮子板。干透后进行下道工序。干燥12-24小时。
3)中灰通灰,平面用铁板,圆面用皮子把中灰满刮一道。不能过厚,平整圆顺,秧角利落。干燥12-24小时。
4)磨中灰:干好后用磨石和铲刀。磨去飞刺,找出棱角。要平整、棱角直顺。
5)刮细漆灰,满刮一道,操作方法同中灰,干燥12-24小时。
6)磨细灰,用羊肝石(现用细油石)和水砂纸水磨断斑,要做到平、光、流、顺。干燥4—5小时。
7)满操生漆一遍,拿丝头蘸漆搓匀,用头发栓顺好(有用小皮子顺的),要求均匀一致。干燥4—5小时。
8)生漆干透后,打磨,用戈锹刮膏灰腻子一道,要薄。似透不透地。干燥4-5小时。磨断斑,要做到平、光、流、顺。
9)上广漆:满上一道,用戈锹开漆,用手掌踏,用漆栓顺,头发栓飘栓,干燥12小时。
10)干好后打磨,抽掸干净后上二道。方法要求同一道漆。 11)上亮漆,二道干燥后上亮漆,方法要求同一道漆。 5.5.5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地仗:材料配比和操作符合传统工艺操作的要求; 2)上漆:要均匀一致,不能有褶皱,“糊了”等现象。 (2)一般项目
每道灰要平整,秧角直顺。打磨要磨去飞刺,楞角利落,磨退每道要断斑。漆皮要平整光亮,没栓垄。
512
5.5.6成品保护
不要用手直接触摸表面,不能暴晒。 5.5.7应注意的问题
1)每道工序在北方必须干透后方可进行下道操作。上漆灰应顺着一个方向操作,如需反向,要稳,不可反复“武”搽灰,否则会出水。
2)上漆应注意流、坠、裹。
3)操作人员注意皮肤不要接触到漆,易过敏(被漆“咬了”)。被应注意不要用手挠,可用竹挠或动物鳞片。不要用热水洗,宜凉不宜热。
5.6 熬坯油
适用范围:与熟漆搀兑使用。应用于建筑、佛像、家具等表面油饰。 5.6.1材料要求 选用上好纯生桐油。 5.6.2主要机具
准备好空桶、大勺、油眼、锅台、水桶、铁板儿等。灭火用的灭火器、沙子、铁板、铁锹、水等。
5.6.3作业条件
1)熬油首先要搭起锅台,安好锅,立好烟囱,四周用灰泥抹光,做到不透气,不跑火。
2)熬油的用料准备好:生桐油。 5.6.4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将桐油放入锅内——扬油出烟——试油——观察——试油成功——撤火出锅——搅拌至油凉——盖油眼 (2)具体方法
将桐油放入锅内,点火,文火熬制,不断扬油出烟二、三个小时,油沫由无到有,由有到多,表示油热,油沫颜色为白色。开锅后用大勺扬油放烟,既不能窝烟又避免油热起火。观察油熬制是否成功需听声观色、洒水花试油。油沫在锅中颜色由白色——黄色——浅褐色——中褐色——深褐色;油的颜色变化,开始时间较长,开锅后时间越来越短。在油变成浅黄色的时候就表明油已经开锅了,温度约在150—160摄氏度,此时就可以试油了。
试油可以多种方法同时使用:
1)往锅内打水花,听声,时间长、有后音者则油温不够;声音短、急促,表明油热,够温度即将熬成,此时温度约在180摄氏度左右。
2)用铁板蘸油,投入冷水中,待铁板上的油冷却后,把铁板上的油具在一
513
起,点油拉丝,没丝说明油刚开锅,短丝说明开始上油,寸丝说明油快熬成,油丝够二寸且锅内颜色为深褐色说明油已熬成。
3)用铁板蘸油,滴入冷水中,如油入水不下沉,且油滴散开呈大片状,说明油的火候不够,应继续熬制。如油滴入水下沉不散,凝结成珠,慢慢浮上水面即为熬成。
4)一般三种试油方法可同时使用,确保熬制的成功率和熬油的质量。坯油熬成出锅要快,同时撤火。一般熬坯油用4—6小时,根据油质不同时间可长可短,要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从始至终用文火(微火),坯油入桶后,用勺扬烟,直至无烟,油凉即可盖油眼了。
5.6.5 质量标准
熬好的坯油,用铁板儿蘸油,油丝细长不断,透亮有光泽。熬好的坯油,在桶中呈黑褐色,在桶内成膜褶皱均匀一致,光亮平滑。熬成的坯油要火候合适,熬嫩了油不好使,易出毛病且不爱干,熬老了就定在锅里了。
5.6.6成品保护
熬成后要扬烟至油凉,盖好油眼,放置大棚或室内,避免进水。盛油的油桶要干净,不能有杂质,不能有生油等油质,不能有水分。
5.6.7应注意的问题
熬油现场远离建筑物、电源、易燃、易爆等物品;要做好灭火准备;熬坯油要用文火;要注意出锅的火候合适;油出锅时要快,同时撤火,撤火不及时很容易熬过。要注意不能用蘸生桐油的勺搅拌坯油,不能用盛生桐油的桶盛坯油。盛坯油的桶不能有水。
5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