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区兴华小学 杨海静
课前师生交流:
上课之前先来看看屏幕上的这些词语(出示)
落木萧萧 沧海茫茫 飞瀑连连 杨柳依依 秋风瑟瑟 云朵悠悠 春雨绵绵 清风徐徐 烟雨蒙蒙 黄沙漫漫 白雪皑皑 炊烟袅袅
谁来读一读?(生读)在他读的时候认真观察,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那看到这些词语,你都想到了些什么?可以就其中一个词来说。 你看,通过我们的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些词语就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导入新授:
1、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伯牙绝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你觉得它和咱们学习的白话文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请你写出这篇古文中的两个主人公来。体会“鼓”与“古”的不同。
4、那么“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怎么理解? “善”的意思就是“善长”或是“善于”。用“善”说一句话。
5、课文当中这个“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大屏幕)
前面两次和后面两次的意思一样吗??那我们要怎样说出
来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1、指名读课文,看有没有读错的字?
2、谁再来读读课文。要注意他的停顿和节奏。 为什么这样读?
3、生练读整篇课文。
4、我们全班一起来读。(生齐读。) 三、精读体悟
1、说一说文章大意。
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伯牙和子期的相识缘于一段偶然,听老师来讲这个故事。有一年中秋呀,伯牙出使楚国,船至汉江口,谁知却迎来了风雨天气。与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钟子期偶遇。二人是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势,于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瑶琴,鼓琴一曲。谁来读读这段话?(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指读
“善哉”(示范读)“哉”发一声的音,“善哉”(示范读)
3、生练读,再读一读。 4、师范读(体会两个“善哉”) 5、生练读课文。 6、齐读。
7、了解俞伯牙(资料)
8、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当中一定不仅仅表现课文当中巍峨的泰山,宽广的江河,他的琴声中还能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呢?想一想,谁来说一说?
9、如果此时,你们就是钟子期,伯牙正在弹琴,你们正在听琴,伯牙的琴声当中表现的是这萧萧的落木,你会怎样赞叹?——善哉!——
伯牙在鼓琴时,还会想到什么?子期是怎样称赞的呢?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大屏幕)
这真是伯牙之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种朋友就叫做——知音。(板书课题) 10、想像两人的相聚:
伯牙和子期整整一夜都没有睡,你们觉得这两个人会做些什
么?说写什么?
次日凌晨,两人不得以要在汉江口依依惜别。在这离别之际,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他们这一别就是一年,在这一年当中,伯牙和子期分别是怎么度过的呢?
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一下这二位知音相见时的情景。
生齐读前三句。
11、到了第二年的秋天,伯牙如约来到了汉江口,子期不幸染病身亡。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最后一句。再读齐读最后一句。
12、你对文章的题目是怎么理解的?齐读全文。 三、普词升情
同学们,多么动人的高山流水,如果此时,老师想让你给这曲子配一段唱词,你会怎么写?可以用古文的方式表达。也可以用白话文的方式表达。请同学们写在3首诗后面的空白处。好,开始。学生写唱词。(指名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个故事。也愿你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能觅得知音,携手同行!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