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发梗死风险评估与防治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同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年第20卷第6期IMHGN,March 2014,Vo1.20 No.6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发梗死风险 评估与防治 陈英全郑创建梁羡方谢绍洽 【摘要】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再发梗死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 方法收集坚持随访的NSTEMI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3例。干预组给 予全面健康指导并每月随访;对照组给予普通 院宣教且每3个月随访1次。两组患者均随访1 年,观察患者是否再度发生心肌梗死,并分析与再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内,干预组 仅4例再发梗死,而对照组有1 1例再发梗死,两组再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21)。 经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发现, “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访次数 <1次/2月、活动过少”是NSTEMI再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且模型分类判对率超过 87%)。结论对NSTEMI患者进行周全的宣教并密切随访,注意控制血脂、血糖及血清同型半胱 氨酸水平,并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条件下适量运动,是预防NSTEMI患者再梗死的一个重要策略。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宣教 Risk ̄etom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of re-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hen Yingquan,Zheng Chuangjian,Liang Xianfang,Xie Shaoqia.Department ofEmergency, People’s HospitalofYangdong,Yangjiang529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slrategies of re—infarcl ion in patients with 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Methods 1 26 patients with NSTEM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63 cases for each group.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full health guidance and were followed up monthly;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rmally discharged and followed up every 3 months.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The rates and risk factors of myocardial re—infarction were analyzed.Resuh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4 patients got re—infar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while 1 1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re—infarction =0.021).The logistic binary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yperlipemia, diabetes mellitus,hyperh0m0cysteinemia,follow—up frequency fewer than once every 2 months,and lack 0f nhysica1 exercise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re—infaretion in NSTEMI patients(尸=0.000,both classificati011 and model of rates were more than 87%).Conclusions Comprehensive education,follow-up, controlling the levels of blood lipids,glucose,and homocysteine,and physical exercise under the conditions’ permition are good strategies preventing the re——infarction in NSTEMI patients. 【Key words】 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Risk factors;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Heahh education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属于急 心电图sT段正常或轻度压低而容易漏诊或误诊为  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由于NSTEMI患者 不稳定性心绞痛…。笔者在临床上发现,NSTEMI患者由于其严重性及危害性不如STEMI而未得到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4.06.004 充分重视,使这部分患者在出院后未得到合理的 干预、宣教而再发梗死。为此,本研究对126例 NSTEM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血脂水平、 基金项目:阳江市科技计划项目(社发[2013117) 作者单位:529500广东省阳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陈英全、 郑创建),心血管内科(梁羡方、谢绍洽) 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访次数、活动过少” 通信作者:陈英全,E-mail:aukxopl@163.corn 是NSTEMI再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过程如下。 749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年第20卷第6期IMHGN,March 2014,Vo1.20 No.6 1资料与方法 0代表无,1代表有)_4J。对上述患者进行为期1 按照2010版中华医学会制订的 年的随访,观察期间是否出现再梗死。 1.4统计学方法例数采用月表示;运用二分类 《冠心病防治指南》,收集2010年9月至2012 Logistic回归法对可能导致心肌再梗死的危险因素 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 进行分析,发生再梗死者赋值为1,未发生者赋 察对象,入选条件如下:(1)sT—T的动态衍变持 值为0。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 1 3.0对数据进行分 续时间较长往往超过24 h(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 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的sT—T改变常在数小时恢复);(2)胸痛持续至 1.1 患者资料少半小时以上符合心肌梗死的胸痛特点;(3)血清 2结果 酶学的改变符合心肌梗死的变化规律和(或)血 清肌钙蛋白T或I升高≥正常值的2倍以上。符 合(1)或(2)和(3)两条即诊断为NSTEMII2]。按照该标 准,共人选12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 对照组,各63例;其中,干预组男41例,女22例, 年龄(63.71±14.82)岁;对照组男43例,女20例, 年龄(61.89±12.74)岁。经检验,两组患者性别 构成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患者宣教与随访 以上126例患者均康复 出院并分别作以下宣教:嘱咐患者每日测量并使 用专门笔记本记录血压水平;在许可情况下加强 有氧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则低糖饮 食;避免抽烟、饮酒。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每月 随访1次,行心电图检查,测血压、检测血脂、 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口 ;对照组仅每3个 月随访1次。 1.3观察指标结合专业知识,初步认为以下l5 个因素(均属于两分类变量)与心肌再梗死有关: 性别(X1,赋值:1代表男,2代表女)、既往 心肌梗死病史(X2,0代表无,1代表有)、是 否患糖尿病(X3,0代表无,1代表有)、抽烟(X4, 0代表无,1代表有)、饮酒(X5,0代表无,1 代表有)、缺乏运动(X6,0代表否,1代表是)、 是否高血脂(X7,0代表无,1代表有)、是否 高血压(X8,0代表无,1代表有)、是否睡眠 障碍(X9,0代表无,1代表有)、是否高尿酸 血症(X10,0代表轻无,1代表有)、是否合并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X1 1,0代表无,1代表有)、 是否合并恶性肿瘤(X12,0代表无,1代表有)、 随访次数是否大于>1次/2月(X13,0代表无, 1代表有)、是否坚持服用拜阿司匹林(X14,0 代表无,1代表有)、是否合并脑血管意外(X15, 750 2.1两组再发情况比较在随访期内,干预组仅 4例再发梗死,且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有1 1例再 发梗死,且11例患者当中有3例患者死于AMI 的并发症心源性休克;两组再梗死发生率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21)。 2.2回归分析结果经过6步回归分析,最终 确认“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同型 半胱氨酸血症、随访次数<1次/2月、活动过 少”是影响对照组ESTE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 独立危险因素(P=0.000,且模型分类判对率超过 87%)。见表1。 2_3判别分类图对再发梗死(用字母Y表示) 进行判别分类,以预测概率0.5(50%)为判别分 界点,每个N或Y代表5例。横坐标代表再梗死 的预测概率,纵坐标代表频率。从图1可以看出, 随着对照组NSTEMI患者例数的增加,其发生再 梗死的概率增大。 3讨论 NSTEMI的形态学改变主要为,在冠脉斑块 损伤的基础上诱发急性非闭塞性血栓,或虽为 闭塞性血栓,但侧支循环较好,且目前已发现 ESTEMI患者心脏常有残余的濒危心肌存在 】。 虽然NSTEMI急性期病死率约为10%,明显低于 STEMI(17%),但患者出院后1年期病死率却高 于STEMI,且NSTEMI心脏性猝死和再心梗的发 生率均显著高于 段抬高的Q波急性心肌梗死 l。 因此,在NSTEMI患者 院后的1年内干预与观 察对预防患者再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 哪些因素可能导致NSTEMI患者心肌再梗死?目 前尚缺少系统研究。 本研究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观察结果,筛选 出可能导致再梗死的15个因素,包括:性别、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年第2O卷第6期表1 逐步回归与入选变量 IMHGN,March 2014,Vo1.20 No.6 往心肌梗死病史、是否患糖尿病、抽烟、饮酒、 缺乏运动、是否高血脂、是否高血压、是否睡眠 障碍、是否高尿酸血症、是否合并同型半胱氨酸 血症、是否合并恶性肿瘤、随访次数是否大于> 1次/2月、是否坚持服用拜阿司匹林、是否合并 脑血管意外。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发现,“合 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同型半胱氨酸酸 血症、随访次数<1次,2月、活动过少”是影响 ESTE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发 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现讨论如下。 (1)高血脂可导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已成为共 识,对于AMI患者,无论是急救期间还是在心肌 梗死后的稳定期,血脂水平均为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在宣教过程中多次向患者强调,尽管血脂正 常,还需长期坚持服用降脂药如立普妥 ;坚持 随访的患者多能理解其意义而不间断降脂药,可 能是再梗死发生率低的首要原因之一。(2)糖尿病 患者的饮食往往是血糖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 笔者发现多数糖尿病患者能够坚持用药,但是注 意饮食结构合理的患者却不多,这当中一个重要 因素是广东尤其是粤西地区以稻米为主,米饭、 稀饭是主食,且极大多数本地患者不明白米饭、 .25 5 75 ' 图1模型分类判别图 稀饭可直接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笔者在对患者 进行宣教时要强调大米内含大量淀粉,而后者是 血糖的主要来源f8]。故大多数干预组患者增加膳 食中粗粮比例,且改为小食多餐,使血糖控制在 较合理水平,其再梗死发生率仅为6.3%。(3)国内 外研究已发现,高半胱氨酸水平可影响半胱氨酸 及赖氨酸的功能及结构,可导致冠状动脉壁的胶 原蛋白、弹性蛋白及多糖蛋白减少而增加血管脆 性,可加速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最终导致再梗 死。笔者对干预组内此类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让 其服用维生素B12,并在每次随访过程中复查同 型半胱氨酸【9],此为进一步降低再梗死的原因之 一。(4)笔者让干预组患者每月坚持随访,方式较 多样,包括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邮件平 信、微信、微博、QQ等;以上多种联系方式是保 障与患者及家属实现有效联系的重要技术基础; 干预组每月均随访,保证异常指标尤其是血脂、 血同型半胱氨酸等异常指标能够被及时发现及再 干预,是再梗死发生率低的重要基础。(5)研究表明, 在心功能可负荷的情况下,适量运动可锻炼心脏 的缺氧耐受性}l ,因此笔者建议干预组患者在许 可情况下每日坚持步行600 m;对于卧床的患者, 则动员在床上活动肢体。 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 “合并高脂血症、 合并糖尿病、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访次数 <1次/2月、活动过少”是NSTEMI再发梗死的 独立危险因素;在应对措施方面,笔者认为,对 NSTEMI患者进行周全、针对性突出的宣教并密 切随访,注意控制血脂、血糖及血清同型半胱氨 酸水平并加强控制,并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加快运动,是预防NSTEMI患者再梗死的一个重 要策略。 751 同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年第20卷第6期参考文献 IMHGN,March 2014,Vo1.20 No.6 ST myocardial infarctions associated with worse long—term prognoses?[JJ.Int J Cardiol,2011,152(1):70-77. Badings EA,The SH,Dambrink JH,et a1.Early or late intervention in high——risk non-ST——elevation aeute [7] 黄江南,李浪,宋梦莹,等.心踝血管指数与老年冠 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老年心脑 管病杂志, coronary syndromes:results of the EL1SA一3 trial fJJ. El】roInterventi0”,2013,9(1):54—61. 2009.11(9):709—712. [8】 张煜,李广平,李立丰,等.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 [2] 万艳芳,张军,王长厚.冠心病患者再次血运重建与 数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IJ1.天津医药 2011,39(4):338—340. eine prediets adverse [9] Nevado JB Jr,Imasa MS.Homoeystclinical outcomes in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implications from the folate intervention in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日常生活行为网索的Logislic回归分析lJ1.中华行为 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1):1021. ras Roub f n S.Barreiro Pardal C.Roub f n— [3】 RaposeiCamifla F,et a1.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predicts adverse outcomes after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regardless of GRACE risk score, unstable angina study[J].Coron Artery Dis,2008,1 9(3): l53—161. hut not afte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Rev P()n Cardio1.2013.32(2):l17—122. 【10] Dhillon OS,Narayan HK,Quinn PA,et a1.Interleukin 33 and ST2 in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ic [4】 张薇,荆社芳,陈宏,等.冠心病危险困素的Logi回归分析【Jl_中两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 (10):l170—1171. comparison with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ITEvents .Risk Scoring and NT-proBNP[J].Am Heart J,201 1,161 (6):1163—1170. stic回归及 【5] 潘建生,胡朝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Logi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相关分析lJ1.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9(2):89—91. onski L,Gasior M,Gierlotka M,et a1.A comparison 【6J Polof ST elevation versus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outcomes in a large registry database:are non一 (收稿日期:2013—10—28) (责任校对:成观星) 下肢感觉神经SCV检测对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冯泉崔玉真 高金环 李满棠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感觉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 选取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无 早期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肌电图的检测。对比患着上肢神 经异常率和下肢神经异常率的检出情况;对比患者SCV异常率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 的检ff;情况。结果本研究共检测神经784条,SCV异常率为15.31%(60/392),MCV异常率为 21.43%(84/392),MCV异常率 著高于SCV异常率( =4.9,P<0.05);上肢神经异常率为7.14% DOI:10.3760/cma.j1issn.1007—1245.2014.06.005 基金项目:东莞市科技局项目(东科函[2006]76号之5) 作者单位:523000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 通信作者:冯泉,E-mail: ̄13148910@126.tom 7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