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他的诗歌一样,水一般的清澈、流畅。
这位太白先生用他的一生向我们叙述着坦诚的故事,他的性格也许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也许桀骜不驯了点,也许太过单薄,至少他能够用他的文字道出他的理,表出他的情,这样直抒胸臆般的流水般大气的性格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将进酒》之自我肯定
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功的李白,不断地受挫,仕途地艰险在他的眼中已经明了。“朝如青丝暮成雪”之感叹,不直言青春不在,而将人生由青春到衰老的过程说成是朝暮之间的事情,把本来短暂的生命说得更短暂,可他毕竟是李白悲感、颓废、厌世不属于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之辞。但在唐代,确是李白对自己的前程布满信心。这样的豪言壮语是酒后吐的真言,是他对自己的鼓励,是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的外露载体,是诗人珍视人生价值的宣言。整首诗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展示了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
也许是中国家长独特的教育方式,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于是就一直去比较,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就会被磨掉,在不断地自我怀疑中犹豫着,放弃了最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毛遂自荐的故事是需要卯足多大的勇气。在不断了解李白学习李白的过程中,不得不承认他的诗和他的人都对我产生了影响。记得刚刚进大学时,辅导员问谁愿意来做这个班长,看着大家踌躇不定犹豫不决的眼神时,我毅然地举起了手。我不害羞,也不是不谦虚,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也是一份责任。我成功了,在近两年的工作中,尽管琐碎,可是能力的培养却是值得的。这就是自我肯定的结果。
《梦游天姥吟留别》之独立正直
李白是一个思想的集合体,他深受道家的影响,也学习儒家思想,只是对于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他向来不屑,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也不愿从军边塞,他沉浸在理想化的世界里,做最真的自己。这首诗是诗人迭遭失意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觉得只有梦境才更值得流连;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一旦接触到现实,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呼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他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脉相承的。
初出茅庐,总是满腔热情的,只是一路走来才会发现,世事往往不尽人意。大一的这一年我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了学生会,我在学生会的生涯写满了艰辛。我一直以为付出总会有回报,总是有人会看到你的付出你的用心,原来汗水在上级面前那么不值得一提。我习惯夸耀自己,不习惯奉承领导,不愿意做什么事都抛头露面,那样太不真实了。于是,我毫无意外地被抛弃在一个不重要的位置在嘲讽挤压中挣扎着。我没有李白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豪放的气魄,更没有那份心境。我用了半年的时间去淡定,去总结。成长就在那一刹那,收拾自己,磨去任性,学会坦然,在光明和黑暗交织的路上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独坐敬亭山》之和谐生活
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那是李白面对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感慨,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同、浑然一体。这里的他始终保留着超凡脱俗的心境。这样的美景,这样的和谐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嘛!于是在这种诗歌文艺的熏陶里,我们关注自然,热爱人生,懂得生活。
李白把他的个性气质融入诗歌的创作中,蕴含着奔腾回旋的动感,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他的人格,他的气质,他的心态,他的文字,在行云流水间,缓缓阐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