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湖水源涵养区禁牧效果调查研究
李雪锋
李慧芹
8300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新疆乌鲁木齐
摘要:通过对赛里木湖水源涵养区禁牧实施前后草地生态指标的调查监测分析,结合遥感影像、气象数据
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赛里木湖水源涵养区禁牧围封后天然草场草地植被覆盖度比禁牧前2010年平均提高10%~20%;草地生产力平均达到6569.1kg/hm2,较奖补政策实施前2010年增长184.47%,草地载畜潜力也逐年增大。优质牧草的比重逐年提高,草场整体品质提升,且草地生态系统蓄水保水能力增加,水源水质提高,禁牧效果突显。
关键词:水源涵养区;生态效益;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TV6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1-0122-02
赛里木湖作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博州至整个北疆地区的气候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等人为因素,曾致使湖周边草场发生严重退化,植被覆盖度降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弱,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可持续发展。2011年,国家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赛里木湖纳入水源涵养区禁牧保护。为全面、准确掌握赛里木湖区域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客观地评价实施生态奖补机制以来的生态效益,为草原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笔者结合近年来赛里木湖周围草场动态监测数据资料,对赛里木湖水源涵养区禁牧封育后的生态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
山地草甸、高寒草甸4个草地大类7个草地型。环湖气候湿润,年均降水量近400mm,年均气温1.1℃,冬季较长,夏季凉爽,春秋相连。
2调查研究方法
从2010年始连续6a不间断地对赛里木湖区域围栏
内外草场进行监测,且每年分3—4月返青期、7—8月牧草高峰期、9月冷季枯黄期等三个时期进行动态监测。共布设监测样地12个,累计监测样地144个、样方720个,基本涵盖了所有的草地类型和季节放牧场。
3
3.1
禁牧围封后草地生态效果评价
草地植被覆盖度增加,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自2011
年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以来,禁牧封育当年的牧草在没有牲畜践踏、采食的情况下,使牧草的种子得以成熟入土,以维持草地土壤种子库具有充足的种源,有利于牧草繁殖再生,增加草地密度,促使草地植被盖度逐年提高,促使草地群落向潜在的多样性水平恢复。据连续几年监测数据显示,实施草原奖补政策后,2015年赛里木湖周边草场草地植被覆盖度比禁牧前2010年平均提高10%~20%,比围栏外平均提高15%~30%。据景区管委会的人员介绍,禁牧围封后,草原生态环境逐年好转,改善了恶十只增加到现在的几百只。3.2
草地生产力明显提高,草地载畜潜力增大
2006年
草地调查数据显示,赛里木湖周边牧草最高产量仅为4200kg/hm2,据测算赛里木湖核心景区内的3.364万hm2草场实际载畜量超载297%;非核心景区内的4.065万hm2草场超载47.8%。实施奖补政策禁牧围封后,草群植被的密度和高度逐年增加,2015年赛里木湖周边草地生产力劣的沙尘天气,这两年到赛里木湖的天鹅数目,由原来几
1研究区概况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西部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
县境内,是天山博乐霍洛山脉的断隔湖,湖面海拔2071.9m,东西长30km,南北宽25km,面积453km2,平均水深46.4m,最深处达106m,蓄水量达210亿m3,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冷水湖,也是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赛里木湖区域草地总面积14.67万hm2,核心草场约3.33万hm2。为保护赛湖的生态环境,博州政府投资在赛里木湖周围草场核心区1.1万hm2草场架设了防护围栏,实行了全面禁牧封育。有522户2591名牧民、12.76万头(只)牲畜全部迁出,并设置了管护站进行管护,积极实施了赛里木湖景区湖泊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项目,对湖东约200hm2退化草地进行人工植草恢复等。
赛里木湖禁牧围封核心区是人畜集中分布的夏草场,主要分布有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甸草原、
作者简介:李雪锋(1978—),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高级畜牧师,从事草地资源调查、草地监测等工作。收稿日期:2016-06-0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2卷11期李雪锋等赛里木湖水源涵养区禁牧效果调查研究
123
由于禁牧围
平均达到6569.1kg/hm2,较2006年平均产草量增长239.04%,较奖补政策实施前2010年增长184.47%,较2012年赛里木湖禁牧围封前增长126.59%,禁牧效果突草地面积由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前2010年的2.38hm2降至2015年的1.93hm2,草地载畜潜力逐年增大。3.3
优质牧草的比重逐年提高,草场整体品质提升
据
实地调查研究,赛里木湖周围草场山地草甸和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封育后,禾草及莎草生物量增加显著,早熟禾、沟羊茅、猫尾草、苔草等优良牧草比例达60%~65%,围栏外仅占45%~50%。一些具药用价值的植物贝母等也在围栏内重新显现,一些杂类草、毒害草诸如金莲花、点地梅、糙苏、老鹳草、千叶蓍、大蓟等围栏内占30%,而围栏外达50%左右。禁牧后一些不耐牧的适口性好的可食牧草物种增加。温性草原类草地植被针茅、羊茅、溚草、冰草等优良牧草的比例比围栏外草场明显增多,而一些目前处于花期的点地梅、报春花等杂类草植物的比例比围栏外相对减少。封育后优良牧草比例不断增加,草场等级提高,草场整体质量提升。3.4
草地生态系统蓄水、保水能力增加,水源水质提高赛里木湖作为重要水源涵养区围栏封育后,草地生态系统对降水的拦截和储藏能力增加,围封后枯草层的覆盖促进了雨(雪)水的截留。据当地景区管委会人员介绍,赛里木湖风较大,常年积雪留不住,自封育后枯草层的覆盖促进了积雪的截留,促使草地生态系统蓄水、保水能力增加,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且封育后减少了牲畜在湖畔周边过度的活动和人为的干扰,水质得以改善。目前,赛里(上接70页)猖獗,当然在2代二化螟重发的情况下,还是以高效、对路的化学药剂为首选的防治手段。
表2
处理
重复ⅠⅡ平均B
ⅠⅡ平均C
ⅠⅡ平均DⅠⅢⅢⅢ
不同处理区水稻穗期为害株率调查表调查总株数
(株)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为害株数为害株率校正防效(株)(%)(%)
141278877276
0.70.30.530.350.60.40.40.6
59.23
木湖湛蓝深邃湖体的水质已由4级提升到3级以上。3.5
增加了土壤腐殖质,提高了土壤养分
栏效果好,围栏内枯草较多,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尤为显著,这些被遗留在地下的残根和地面的枯枝败叶,给土壤带来丰富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过分解形成腐殖质,使土壤团粒显著增加,不仅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养分,也大大增强了土壤本身的防侵蚀能力。
显。2015年赛里木湖禁牧区天然草原高峰期羊单位均需
4讨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禁牧封育措施对赛里木湖周边退化草场
植被恢复效果明显,尤其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上一年度禁牧生态效益显著,围栏内一些优良牧草在围栏内没有牲畜践踏、采食利用的情况下,远远望去形成枯草层,但近距离看,新生的嫩绿植被生机无限。围栏外开着白色小花的点地梅、黄花的金莲花、粉色的报春花等劣质杂类草成片分布,从景观上看呈现出围栏外色彩比围栏内更绚丽的景致。但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劣质杂类草、毒害草增多并非好事,它是草地退化的一种标志。
建议第二轮草原奖补政策对赛里木湖周围封育禁牧草场,可适度利用(适时放牧、刈割等)相结合,实行季节性放牧或适度刈割等措施,使草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来年枯草较多影响景观的问题,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适时放牧一定要做好草畜平衡测算,从放牧时间和牲畜数量上把握好“度”,避免恢复草场的再次退化,关于禁牧封育时间的长短、何时解禁,应根据草场退化程度和草场恢复状况而定。
(责编:张宏民)
调查总株数
(株)20002000
为害株数为害株率校正防效(株)(%)(%)3219
0.951.31.6处理重复Ⅱ平均Ⅲ
A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稻田释放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有一
定的防治效果,是稻田防治二化螟的生物防治措施之一。此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可在养鳝稻田、养鱼稻田,且二化螟发生程度中等或中等偏轻时小面积推广实施。稻田适时释放赤眼蜂,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施
12
0.450.350.350.331.3565.38
用次数,保护生态环境,对稻田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至于释放2次还是3次,本次试验中防效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1代成虫羽化的整齐度有关,如当地二化螟发生为害时间段较一致,有2次放蜂即可。
(责编:张宏民)
74.6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