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结构》
【课程类别】三年制高职护理生
【总学时数】80学时(含有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学 分】 6.5学分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一、课程目标、性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组成、形态、位置、结构特点、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机能;掌握细胞与基本组织的形态构造;熟悉主要脏器的细微结构特点和胚胎发生的知识。为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该课程是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以新的课程结构重新组合而成的一门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机能的关系;人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课时安排:理论1学时)
教学内容:正常人体结构课程的基本内容及任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正常人体结构(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课程的意义,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2.熟悉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
3.掌握解剖学姿势及常用方位术语和切面术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用的人体解剖学术语
难点:解剖学姿势及常用方位术语和切面术语
第一篇 基本组织(课时安排:理论 7学时)
第一、二、三、四章
教学内容:四种基本组织的基本结构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四种基本组织的分类及分布。
2.了解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1.几种被覆上皮的形态、分布及功能
2.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及浆细胞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3.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功能和正常值
4.闰盘的结构和功能意义
5.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6.神经元的结构
7.突触的概念、分类
8.血脑屏障的结构及其功能
难点:
1.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功能
2.各类白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3.骨松质和骨密质的区别
4.肌原纤维结构
5.肌节与粗、细肌丝
6.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与机能
7.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差异
8.运动终板
第二篇 运动系统(课时安排:理论6学时,实践6学时)
第五、六章
教学内容:人体骨、骨连结与肌的构造及分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体各部位骨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形态结构,特别是骨性标志;
2.熟悉各部位骨的连结形式,各大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
3.熟悉各部位主要肌肉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1.骨的形态与构造
2.椎骨一般形态
3.颈、胸、腰椎和骶骨的形态特点
4.胸骨的位置、分部;胸骨角的位置及意义
5.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及意义
6.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和关节的运动方式
7.椎骨间连接、椎间盘的形态结构
8.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征和运动方式
9.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组成、形态结构特征和运动方式
10.主要躯干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11.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点与作用
难点:
1.骨的发生和生长
2.颈、胸、腰椎和骶骨的形态特点
3.上肢的骨性标志、上肢骨的左右识别
4.下肢的骨性标志、上肢骨的左右识别
5.颅底内、外面
6.椎骨间的连接
7.膝关节结构
8.腹肌的肌间结构
第八章 消化系统(课时安排:理论4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消化管各部分的位置及重要形态结构;
2.消化腺的位置、形态及体表投影;
3.输胆管道的组成;
4.腹膜腔及腹腔的概念;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咽峡的构成;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
3.咽的位置和分部
4.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
5.阑尾的位置、形态及体表投影;胆管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6.肝的形态、位置和外部分叶
7.肝外胆管系统的组成
8.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功能
9.胰的位置
10.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11.腹膜形成的结构(网膜)
12.男女腹膜陷凹
难点:
1.咽峡的构成;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
2.与咽相通的管道
3.胆管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4.肝外胆管系统
第九章 呼吸系统(课时安排:理论4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肺外呼吸道各部器官的位置及重要的形态结构
2.熟悉肺的位置、形态、分叶;
3.熟悉胸膜、胸膜腔、胸腔的概念;纵隔的定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概念。
2.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部位及相关临床意义。
3.喉的位置;喉腔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征。
4.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学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5.肺的位置、形态及分叶。
6.胸膜、胸膜腔、胸腔及肋膈隐窝的概念;胸膜腔的分部
7.胸膜顶、肺尖、肺膜下界和肺下缘的体表投影。
难点:
1.喉腔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征
2.胸膜腔及肋膈隐窝、胸膜下界和肺下缘的体表投影。
第十章 泌尿系统(课时安排:理论4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内容: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泌尿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的形态、分部及被膜;肾的结构
3.输尿管形态、分部及狭窄的位置
4.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
难点:
1.肾的位置及被膜
2.肾的结构
第十一、二章 生殖系统(课时安排: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内容: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男、女内生殖器各主要器官的名称、位置及形态结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前列腺的位置、形态及功能
3.男性尿道的功能、分部、狭窄、膨大及弯曲
4.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5.输卵管的功能、分部、形态结构及相关临床意义
6.子宫的形态、位置、姿势、韧带的作用
难点:
1.睾丸鞘膜结构
2.输精管分部
3.男性尿道组成及特点
4.子宫的位置、姿势、韧带的作用
第四篇 脉管系统(课时安排:理论8学时,实践6学时)
第十四、十五章
教学内容:脉管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结构、分支和属支特点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
2.掌握各部位动脉干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分支
3.主要的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4.各部位主要静脉干的名称,起止和注入部位
5.淋巴导管的起止、收集范围及脾的位置和形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
2.各部位动脉干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分支
3.主要静脉干的名称,起止和注入部位
4.淋巴导管的起止、收集范围
5.主要的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难点:
1.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
2.各部位动脉干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分支
3.主要静脉干的名称,起止和注入部位
第五篇 感觉器(课时安排: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
第十六、十七、十八章
教学内容:感觉器官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分部和结构,.眼球内容物的名称、结构特点及作用。眼副器的组成及功能。
2.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分部及结构特点。
3.掌握表皮的分层及结构特点。熟悉真皮的结构特点,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结构。掌握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组织层次结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眼球壁层次、分部和结构,.眼球内容物的名称、结构特点及作用
2.房水循环
3.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分部及结构特点
难点:
房水循环
第六篇 神经系统(课时安排: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章
教学内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2.脊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3.脑的分部及形态结构;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重要结构;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脑动脉的来源,分支及分布范围;
3.脑神经的名称、数目及分布范围;
4.四大神经丛的位置、组成及重要分支;
5.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脑的分部及形态结构;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重要结构
2.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脑动脉的来源,分支及分布范围
3.四大神经丛的位置、组成及重要分支
4.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难点:
1.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脑动脉的来源,分支及分布范围
2.四大神经丛的位置、组成及重要分支
第二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课时安排: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内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各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及主要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
难点: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
第二十五章 人体胚胎发生
(课时安排: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人体胚胎早期发育一般过程及规律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人类生殖辅助技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受精、植入
2.胎盘的形成
3.胎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难点:
胎盘的形成与分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