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刘劲松.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0843021045 指导教师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制 造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机 械 设 计 制 造 及 其 自 动 化 刘 劲 松 年级 08 朱 鲁 闯

教务处制表

二Ο一二年 月 日

I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刘劲松 指导老师:朱鲁闯

[摘要] 计算机仿真(Computer Simulation) (或称系统仿真—System simulation) 是作为分析和研究系统运行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和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 随着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入、控制理论、计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 使仿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本文综述了仿真技术意义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在火灾科学领域中的应用。通过设计两款实时数据仿真模拟软件,将火灾中防火材料耐火性能检测的相关数据动态呈现出来,从而做到检测数据的可视化、直观化。采用Borland C++ Builder 6.0作为目标软件的设计平台,内嵌基于SQL的动态数据库系统,做到实时更新数据,科学精确实现防火材料性能检测的图形仿真。

[关键词] C++ builder、实时数据模拟仿真、图形仿真、耐火性能检测

II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Graph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Student:Liu Jingsong supervisor:Zhu Luchuan

[abstract]Computer simulation (or system simulation) as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system

operation behavior and reveal the dynamic process and the law of mo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method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ntrol theory, computing techn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an emerging disciplin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simulation technology have developed rapidl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imulation technical significa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nd analysis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fire science. Simulation softwar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wo real-time data, dynamic data of the fireproofing material in the fire detection is presented, thereby leading to the detection of data visualization, visualization. The Borland C + + Builder 6.0 as the target software design platform, embedded dynamic SQL-based database system, so that the data updated in real time, scientifically accurate graphical simul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testing of fire protection materials.

[key words] C + + Builder 、Real-time data simulation 、Graphic simulation,、

Fire resistance detection

III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

1.1.1 仿真 ......................................................................................................................... 1 1.1.2 计算机仿真的三个基本要素 ...................................................................................... 1 1.1.3 计算机仿真三个基本过程.......................................................................................... 2 1.1.4 传统的仿真方法........................................................................................................ 3 1.1.5 国内外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 5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6

1.2.1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特点 ............................................................................................. 6 1.2.2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火灾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 6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8

1.3.1 研究思路 .................................................................................................................. 8

1.3.2 论文安排 .................................................................................................................. 8

第二章 防火材料耐火性能检测 ......................................................................................................... 9

2.1 防火保护材料耐火试验原理................................................................................................. 9

2.1.1 PID温度控制原理 ..................................................................................................... 9 2.1.2 部分关键试验标准 .................................................................................................... 9 2.1.3 试验装置 ................................................................................................................. 11 2.2 防火材料耐火性能检测方法................................................................................................13 2.2.1 炉内温度测量 ........................................................................................................13 2.2.2 测量方式及过程 .....................................................................................................14

第三章 软件设计平台 .................................................................................................................15

3.1

平台介绍 ........................................................................................................................15

3.1.1 选择 Borland C++ Builder作为开发环境的原因 ....................................................15 3.1.2 C++ Builder基础 ....................................................................................................15 3.1.3 集成开发环境(IDE)简介 .......................................................................................16

3.2 第三方控件TeeChart介绍.................................................................................................16 第四章 软件设计 ........................................................................................................................18

4.1 软件设计思路分析 .............................................................................................................18

4.2 软件设计步骤 ....................................................................................................................18 4.3 设计分析与改进 ................................................................................................................25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28 参考文献 ..........................................................................................................................................29 致谢 .................................................................................................................................................30

IV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仿真

1961年,G.W.Morgenthater首次对“仿真”一词作技术性解释,是指在实际系统尚不存在的情况下,对系统或活动本质的复现。近20年来,仿真技术的发展使人的认识与概念得以深化。今天,一个较流行于工程技术界的技术定义是:仿真是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去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这种定义适用于概括了所有工程的(技术的)或非工程的(非技术的)系统。显然,仿真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它涉及到系统分析、控制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直接应用于系统研究,是一种利用相似与类比的关系来间接研究事物的方法。它为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设计,以及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仿真是对现实系统的某一层次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某一层次的问题做出决策。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1.1.2 计算机仿真的三个基本要素

计算机仿真是由系统、模型、计算机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

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特性。即具有整体性和相关性。系统模型是用来描述系统的内在联系及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当然,完全准确地描述系统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是很难的,只能近似地描述。建立的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也可是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是建立在物理属性相似的基础上,描述真实系统的逼真感较强,但随系统复杂性增加,所需的费用也随之增加,同时较难改变结构或有关参数。数学模型是将系统的内在联系和它与外在联系抽象,所需费用少,对系统的结构,有关参数变动容易,是当今使用广泛的方法。

仿真模型是为了在计算机上运行,反映系统模型同仿真工具(仿真器或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它是对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一定的算法处理,使其在变成合适的形式(如将数值积分变为迭代运算模型)之后,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仿真的“可计算模型”。对一个实际系统来讲,系统模型是系统的一次近似模型,而仿真模型中算法引起了误差,是系统的二次近似模型。

计算机则是计算机仿真中最重要的仿真工具。用于仿真的计算机基本可分为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等三类。模拟计算机的电路基础主要是运算放大器,可实现加法或积分等一些数学运算。数字计算机采用大量的数字集成电路,运行精度高,同时软件、接口和终端技术的发展,使人机交互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已成为现代仿真技术中主

1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要工具的物质条件。混合计算机是把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联合在一起工作,以充分发挥模拟计算机所有的高速度和数字计算机所有的高精度、逻辑运算及存储能力的优点。

自动控制系统仿真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它是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与综合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自动控制系统仿真已经成为从事控制领域以及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及科研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系统:系统是物质世界中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着的、以期实现某种目的的一个运动整体,这个整体叫做系统。“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通常研究的系统有工程系统和非工程系统。工程系统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系统、水力、冶金、化工、热力学系统等。 非工程系统: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交通系统、管理系统、生态系统、人口系统等。

模型:模型是对所要研究的系统在某些特定方面的抽象。通过模型对原型系统进行研究,将具有更深刻、更集中的特点。模型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种。数学模型可分为机理模型、统计模型与混合模型。 系统仿真,就是以系统数学模型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方法。要对系统进行研究,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于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可以采用分析法或数学解析法进行研究,但对于复杂的系统,则需要借助于仿真的方法来研究。仿真就是模仿真实的事物,也就是用一个模型(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来模仿真实的系统,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用物理模型来进行仿真一般称为物理仿真,它主要是应用几何相似及环境条件相似来进行。而由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研究的仿真一般则称为数字仿真。我们这里讲的是后一种仿真。 数字仿真是指把系统的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模型,并编成程序在计算机上投入运行、实验的全过程。通常把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仿真实验称为数字仿真,又称计算机仿真。

自动控制系统仿真是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功能日益强大,价格日趋大众化,目前计算机已经十分普及。在此基础之上,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综合研究中的一种常规手段。随着控制系统的日益复杂,控制功能和任务多样化,传统的控制系统分析方法已经无法胜任。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计算和仿真研究,已经成为从事自动控制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军事、科学研究等领域,都离不开自动控制系统与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则是自动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和设计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具。计算机的发展(包括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不仅在技术层面,而且在理论层面,都深刻地影响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发展。相信在未来,计算机技术必将在更大程度上改变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1.1.3 计算机仿真三个基本过程

建立系统模型、建立仿真模型和仿真实验(仿真运行)是计算机仿真中的三个基本过程。

2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建立系统模型是仿真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通过对实际系统的观测或检测,在忽略次要因素及不可检测变量的基础上,用物理或数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描述,从而获得实际系统的间化近似模型。

模型同实际系统的功能与参数之间应具有某些相似性和对应性。

建立仿真模型则是确定对系统的二次近似模型。只有在建立了仿真模型后,才能书写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的仿真。

仿真实验便是对仿真模型进行运行,让人们能了解包含在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观察系统模型变量变化的全过程[2]。通过仿真实验,进行多次运行,参数优化等工作,以对仿真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和结果优化,便于对系统的分析。仿真三要素及三过程关系如下:

仿真的一般步骤:

建模与形式化:确定模型的边界,模型进行形式化处理 仿真建模:选择合适的算法(稳定性、计算精度、速度)

程序设计:将仿真模型用计算机能执行的程序来描述(包括仿真实验的要求、运行参数、控制参数、输出要求)

模型校验:程序调试,检验所选仿真算法的合理检验模型计算的正确性 仿真运行:对模型进行实验

仿真结果分析:对系统性能作出评价,模型可信性检验,只有可信的模型才能作为仿真的基础。

1.1.4 传统的仿真方法

传统的仿真方法是一个迭代过程,即针对实际系统某一层次的特性(过程),抽象出一个模型,然后假设态势(输入),进行试验,由试验者判读输出结果和验证模型,根据判断的情况来修改模型和有关的参数。如此迭代地进行,直到认为这个模型已满足试验者对客观系统的某一层次的仿真目的为止。

3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模型对系统某一层次特性的抽象描述包括:系统的组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静态、动态、逻辑关系 ;在某些输入条件下系统的输出响应等。根据系统模型状态变量变化的特征 ,又可把系统模型分为:连续系统模型——状态变量是连续变化的 ;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状态变化在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确定的)上发生变化;混合型——上述两种的混合。 计算机仿真技术和用于仿真的计算机(简称仿真机)都应充分反映上述的仿真的特点及满足仿真工作者的需求。

用于仿真的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的仿真机大部分是以电子模拟计算机为主机实现的,在部分特殊应用领域内也有以液压机、气压机或阻抗网络作为主要模拟设备的。由于电子模拟计算机的精度较差等缺点,从70年代初开始 ,数字模拟混合仿真机得到发展。从70年代末起,以数字机为主机的各种各样专用和通用仿真机得到普及和推广。由于高性能工作站、巨型机、小巨机、软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引人瞩目的进展,在80年代内人们对智能化的仿真机寄予希望,也在综合集成数字仿真和模拟仿真的优势的基础上 ,设计出在更高层次上的数字模拟混合仿真机,在一些特定的仿真领域内,这种智能仿真机和高层次的数字模拟仿真机都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 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仿真机中也出现了一批很有特色的仿真工作站、小巨机式的仿真机、巨型机式的仿真机。80年代初推出的一些仿真机,SYSTEM10和SYSTEM100就是这类仿真机的代表。 仿真系统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仿真系统,一般都要经历建立模型、仿真实验、数据处理、分析验证等步骤。为了构成一个实用的较大规模的仿真系统,除仿真机外,还需配有控制和显示设备。近年来, 由于问题域的扩展和仿真支持技术的发展, 系统仿真方法学致力于更自然地抽取事物的属性特征, 寻求使模型研究者更自然地参与仿真活动的方法, 等等。在这些探索的推动下, 生长了一批新的研究热点:

(1) 面向对象仿真(Object oriented Simulation OOS) [1]: 从人类认识世界模式出发, 使问题空间和求解空间相一致, 提供更自然直观, 且具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的系统仿真框架。 (2)定性仿真(Qualitatuve Simulation Q S) [1]: 用于复杂系统的研究, 由于传统的定量数字仿真的局限, 仿真领域引入定性研究方法将拓展其应用。定性仿真力求非数字化, 以非数字手段处理信息输入、建模、行为分析和结果输出, 通过定性模型推导系统定性行为描述。 (3) 智能仿真( Intelligence Simulation IS) [1]: 是以知识为核心和人类思维行为作背景的智能技术, 引入整个建模与仿真过程, 构造各处基本知识的仿真系统(Know ledge Based Simulation System KBSS) , 即智能仿真平台。智能仿真技术的开发途径是人工智能(如专家系统、知识工程、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 与仿真技术(如仿真模型、仿真算法、仿真语言、仿真软件等) 的集成化。因此, 近年来各种智能算法, 如模糊算法、神经算法、遗传算法的探索也形成了智能建模与仿真中的一些研究热点。

(4) 分布交互仿真(Distributed Interactive Simulation DIS) [1] 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分散在各地的仿真设备互连, 构成时间与空间互相偶合的虚拟仿真环境。实现分布交互仿真的关键

4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技术是: 网络技术、支撑环境技术、组织和管理。其中: 网络技术是实现分布交互仿真的基础, 支撑环境技术是分布交互仿真的核心, 组织和管理是完善分布交互仿真的信号。 (5) 可视化仿真(Visual Simulation VS) [1]: 用以为数值仿真过程及结果增加文本提示、图形、图像、动画表现, 使仿真过程更加直观, 结果更容易理解, 并能验证仿真过程是否正确。近年来还提出了动画仿真(Animated Simulation AS) , 主要用于系统仿真模型建立之后动画显示, 所以原则上仍属于可视化仿真。

(6) 多媒体仿真(Multimedia Simulation MS) [1]: 它是在可视化仿真的基础上再加入声音, 就可以得到视觉和听觉媒体组合的多媒体仿真。

(7) 虚拟现实仿真(Virtual Reality Simulation VRS) [1]: 是在多媒体仿真的基础上强调三维动画、交互功能, 支持触、嗅、味知觉, 就得到了VR 仿真系统。 1.1.5 国内外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1、硬件方面:基于多CPU并行处理技术的全数字仿真将有效提高仿真系统的速度,大大增强数字仿真的实时性。

2、应用软件方面:直接面向用户的数字仿真软件不断推陈出新,各种专家系统与智能化技术将更深入地应用于仿真软件开发之中,使得在人机界面、结果输出、综合评判等方面达到更理想的境界。

3、分布式数字仿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协调合作,投资少,效果好。

4、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学科,使人置身于真实环境之中。

5、屏弃单专业的仿真:单一专业仿真将退出系统设计的领域,专注于单一专业技术的深入发展。作为总体优化的系统级设计分析工具,必要条件之一是跨专业多学科协同仿真。

6、跟随计算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技术在软硬件方面的发展,大型工程软件系统开始有减少模型的简化、减少模型解藕的趋势,力争从模型和算法上保证仿真的准确性。更强更优化的算法,配合专业的库,将提供大型工程对象的系统整体仿真的可能性。在高性能计算方面,将支持包括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技术和高速计算系统等技术。

7、平台化:要求仿真工具能够提供建模、运算、数据处理(包括二次开发后的集成和封装)、数据传递等全部仿真工作流程要求的功能,并且通过数据流集成在更大的PDM/PLM平台上。同时,在时间尺度上支持全开发流程的仿真要求,在空间尺度上支持不同开发团队甚至是交叉型组织架构间的协同工作以及数据的管理。

8、整合和细分市场:整合化:将出现主流的标准工具。其特征是功能涵盖了现代工业领域的主要系统仿真需求,并与其他主流软件工具通过接口或后台关系数据库级别的数据交互,有协同工作的能力;软件自身的技术进展迅速,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专业化:随着市场需求的细分,走专业化道路,将出现极专业的工具。这些工具将在某些具体的专业领域提供深入研究的特殊支持,如开发特殊的库或模型,专注于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技术,满足特殊的行业标准。将出现整合型工具和专业化工具互补的局面。智能化:将引进更加

5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友好的操作界面,智能化的求解器及模型管理。不断改进GUI,让软件使用者直接体验到数值计算专家开发的后台工具提供的强大功能,同时减少软件学习和使用的困难。提供易学易用的强大工具。

9、丰富的二次开发选项:提供源代码级的二次开发支持,开放的架构满足不同用户的专业开发要求。在强大的工具平台上,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二次开发。这已经是目前许多研发单位开发专有技术的标准方式。今后的系统仿真工具必须支持用户在进行二次开发的时候,从源代码级别开始的创新和工程化定制,并能够通过封装集成到原有平台中去。这种技术将成为用户在实现知识和技术组织内共享和传承的同时,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必然选择。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1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特点

① 经济

大型、复杂系统直接实验是十分昂贵的,如:空间飞行器的一次飞行实验的成本约在1亿美元左右,而采用仿真实验仅需其成本的1/10~1/5,而且设备可以重复使用。

② 安全

某些系统(如载人飞行器、核电装置等),直接实验往往会有很大的危险,甚至是不允许的,而采用仿真实验可以有效降低危险程度,对系统的研究起到保障作用。

③ 快捷

提高设计效率:比如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等等。 ④ 具有优化设计和预测的特殊功能

对一些真实系统进行结构和参数的优化设计是非常困难的,这时仿真可以发挥它特殊的优化设计功能。在非工程系统中(如社会、管理、经济等系统),由于其规模及复杂程度巨大,直接实验几乎不可能,这时通过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得对系统的某种超前认识。

计算机仿真(Computer Simulation) (或称系统仿真—System simulation) 是作为分析和研究系统运行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和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 随着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入、控制理论、计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 使仿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1.2.2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火灾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必要性

众所周知,火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减少火灾损失,人们需要更多了解火灾规律,事先预测火灾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火灾发生和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且具有随机性,实尺火灾实验将消耗大量资金,实验周期长,消耗人力物力多,有时也无法进行。这时,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进行缩小比例火灾实验或盐水模化实验及建立数学模

6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型进行模化计算,便可以较少的资金,在较短的时间内仿真火灾过程,帮助人们进行火灾烟气特性的研究。

(2)可行性

火灾在建筑物中燃烧的过程是一个连续过程,所以它属于对连续系统的仿真。通常,对连续系统仿真所用的数学模型有四种: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和结构图模型。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大致有三种方法:理论推导方法,即根据系统作用原理,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实验方法,即进行实验,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经过分析整理来建立模型的方法;理论推导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前二者的优点。

在当今的火灾科学的仿真技术中,对数学模型的建立,通常采用理论推导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历年来人们所获得的实际火灾数据和实尺火灾实验数据,结合燃烧学,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建立了微分方程组,可对火灾烟气的能量、动量、质量建立控制方程。通过各种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离散化,确定相应的仿真模型(迭代方程组)。对仿真模型编制计算程序,便可通过该程序的运行(仿真实验),对设定的建筑结构,火源条件,预测出相应的火灾烟气的主要参数值。

除运用数学模型对火灾烟气特性进行仿真外,还可进行物理模型的仿真,如按实际建筑制作一个缩小比例的建筑模型,进行缩小比例的火灾实验及在缩小比例模型中进行盐水模化实验。[3]

(3)仿真技术的实现 A.模型的建立

在火灾科学领域中,建立的系统模型和仿真模型通常有两种: ①物理模型

可对具有共同建筑结构特征的建筑(如中庭建筑),建立实尺模型或小比例模型。实尺模型进行的火灾实验最为可信,但有研究费用大,周期长,较难实现的弱点;小比例模型相对来说,进行火灾,所用经费可少些,周期可缩短。两者都通过具体火灾实验,取得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总结出火灾烟气特性,进行同类建筑的火灾预测。在物理模型方式中,还可在小比例模型中进行盐水实验进行仿真。该方法是用盐水在清水中的湍流重力流动来仿真热烟气在空气中的湍流浮力流动。这两种流动具有相似现象,所以可用来研究实际火灾烟气流动的特性。这种方法与火灾实验相比,具有研究周期短,所用经费少,能较易观察到流动过程,不会污染环境等优点。

②数学模型

随着人们对火灾规律的了解加深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火灾烟气规律的仿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根据需要,国际上开发了大量数学模型来模化仿真火灾规律。如网络模型、区域模型、场模型和混合模型等,其中,较常用的用于起火室室内的数学模型有:FAST(多室模型,可包括尺寸比大于10的走廊)、HARVARD(多室模型,多达5个房间)、FIRST(用于强力通风,分界层湍流)、ASET(单室火灾模型)、ASET

7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B(单室火灾模型)、CCFM(多室,区域模型)、EPETOOL(多室区域模型)、MRFC (多室火灾模型),VENTS(单一分隔区域模型公共场所火灾)、JASMINE(大型6层门厅烟控制)、BRl2(多室多层火灾模型)。

B.仿真实验的进行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对物理模型方式下进行的仿真实验所得的数据也能提高处理能力,达较高的精度,便于得出可信的结论。对数学模型方法而言,可实现现有的数学模型的计算,进行火灾烟气流动的仿真实验。同时利用现有的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动画技术,对仿真实验的整个过程用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用户界面)动态显示出来,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人们对整个火灾过程的感性认识,便于对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的分析。[3~12]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安排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选题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防火材料耐火性能检测的原理、部分关键试验标准及检测方法。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软件设计平台即Borland C++ Builder。

第四部分具体的软件设计过程,包括软件设计思路、设计步骤及设计后的分析总结。

第五部分主要是展望和总结,谈谈毕业设计的一些感想,对毕业后生活的展望。

8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二章 防火材料耐火性能检测

2.1 防火保护材料耐火试验原理

2.1.1 PID温度控制原理

随着控制理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器的强适应能力和高度智能化正逐步成为现实。其中以单片机为核心实现的数字控制器因其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简便易行而得到广泛应用。PID 温度控制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设备,在化工、食品等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常规 PID 温度控制器必须由工程人员根据经验,手动进行 PID 参数的调节。这对于需要经常对 PID 参数进行调整的用户十分不方便,限制了控制器的应用。可以通过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设计出一种能够自动整定 PID 参数、且控制精度高的PID 温度控制器,以满足工业生产中对高性能温度控制器的需求。针对控制对象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的特点,对系统控制算法进行分析研究,在深入阐述常规 PID 控制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模糊自整定PID 控制算法,实现 PID 参数的在线自整定。与常规 PID 控制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调节时间短、过渡过程平稳、抗扰性能好等优点。温度控制器电路的设计和控制程序的开发,对火灾中防火材料的检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3~15]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 2.1.2 部分关键试验标准 ·防火保护材料

包覆或涂覆于构件表面,用于结构保护,可以提高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极限同时满足相应的防火、理化力学性能和环境要求的材料,包括无机板材、纤维板或卷材、涂料等材料; ·防火保护材料耐火极限

将相应的防火保护材料按产品特定的施工工艺包覆或涂覆在构件表面经养护形成试件放置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耐火试验,得到的试件的耐火极限称为防火保护材料耐火极限。它与试件的结构、材料构造层次、施工工艺、养护条件、火灾类别有关。

9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快速升温耐火试验

把初期短时间内试件受火温度高于建筑纤维类火灾升温曲线相应温度值并按其他相关条件进行的耐火试验,统称为快速升温耐火试验。 ·建筑纤维类火灾升温曲线

指建筑物因纤维类可燃物、建筑制品、或装饰装修材料为主轰燃而导致的火灾,其对应的升温曲线为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电力火灾升温曲线

主要指电站或输配电设施中以高聚合有机物或其他有关可燃物为主轰燃而导致的火灾,针对此类场合中贯穿设施、防火分隔、承重构件的耐火性能检验而规定的升温曲线。 ·隧道火灾HC升温曲线

指城市地铁、公路隧道等因高风速、炎热、强制通风、油/气在空气中的挥发等因素导致轰燃使环境温度很快上升而导致的火灾;其升温曲线称为标准烃类火灾HC曲线。 ·石油化工火灾升温曲线

指石油化学基地、海上建构筑物、近海平台、储油罐区或油气田等因高风速、炎热、强制通风、石油、各种天燃气在空气中的挥发等因素导致轰燃使环境温度很快上升的升温曲线,火灾时持续较长时间的高温。 ·隧道火灾RABT升温曲线

指城市地铁、公路、铁路沿线全封闭隧道内发生的火灾,火灾初期短时间急剧升温,然后持续一段时间以后下降至环境温度的升温曲线。

10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注:1、建筑纤维类火灾升温曲线 2、隧道火灾升温曲线 3、电力火灾升温曲线

4、石油化工火灾升温曲线 5、隧道火灾RABT升温曲线 2.1.3 试验装置 耐火试验炉

应满足炉体维护结构的填充部分需要采用绝热材料,并有措施保证炉外壁温度不超过50℃;试件的受火面积离试验炉维护结构受火的最近表面不少于1m;吸烟口应均匀布置在炉膛底部或后方,采用机械排烟系统进行排烟和调节炉压。 炉压测量与控制设备

炉内压力应通过图中所示设计的感应器之一测得。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不会遭受到来自火焰或排气装置的直接对流气体的位置;管子在炉内和穿出炉壁时都保持水平,这样炉内和炉外压力可以处在同一高度,如果使用“T”形传感器,“T”支端应在水平方向,测量仪器管的任何垂直部分应保持室温。因为炉子的高度而存在压力梯度,线性压力梯度规定为8Pa/m;尽管随着炉温的作用,这个梯度有细微的变化,但炉内压力也可以按此梯度值进行推算;应建立与炉外同一高度的压力相关性档案。炉子控制压力的平均值应按5.3来监控,其波动范围在试验开始的最初的10分钟内控制在±5Pa,以后控制在±3Pa。

压力传感器头示意图

耐火试验炉自动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11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加载设备

加载设备可采用液压方式、机械方式或荷重块方式。 加载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加载设备应能模拟均布荷载、集中荷载、轴心荷载和偏心荷载; b)试验期间,试验荷载的大小、方向应保持稳定不变;

c)设备本身变形不应对试件变形测量、热电偶绝缘垫的使用产生影响;

d)测量设备应不影响试件背火面的空气流通和冷却以及妨碍其他项目的测量、观察

和操作

e)应可实现均布或多点集中加载;如使用荷重块加载,则在试验过程中不必对荷载

进行更多的测定如液压系统或荷载机构或其他具有恰当等精度的仪器施加荷载,则应确定合适的加载点。

约束/边界条件

试件应安装在一个特定支撑和约束框架上,应具有代表性以便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于类似的构件。边界条件应阻止试件伸长、收缩或旋转。相对独立系统边界应允许自由变形产生。

仪器设备的精确度

温度测量设备:对于炉内温度 ±15℃;对于试件背火面温度 ±4℃;对于试件内部温度 ±10℃;

炉压测量设备:±3Pa;

荷载测量设备:应加荷载值的±2.5%; 时间测量设备:±2s;

试件变形测量设备:对于轴向收缩或膨胀±0.5mm;对于其他变形±2mm; 试件缝隙测量探棒:直径6mm的±0.1mm;直径25mm的±0.2mm。 试验条件

升温条件

耐火性能试验应采用明火加热,使试件受到与实际火灾相似的火焰作用。试验炉炉内温度随时间而变化,其变化规律应满足下列函数关系:

T-T。=345lg(8t+1)

式中:T ---升温到t时刻的平均炉温,℃。

T。---炉内的初始温度,应在5℃~40℃范围之内,℃。 t ---试验所经历的时间,min。

12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min 时间—温度相互关系如下表: 时间t(min) 5 温度T-T。(℃) 556 10 659 15 718 30 821 60 925 90 986 120 1029

2.2 防火材料耐火性能检测方法

2.2.1 炉内温度测量

采用丝径为0.75到1.00mm的热电偶,其热端伸出管套的长度不少于25mm。试验开始时,热电偶的热端与试件受火面的距离应为100+10mm;试验过程中,上述距离应控制在50到150mm之内。热电偶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累计使用20h后,应使用热电偶校验机校验,符合精度要求的方可继续使用。热电偶产生的电信号可经温度变送器或直接送到记录仪或计算机。试验过程中标准温度、单点温度、平均温度以及偏差温度应能随时显示。

试验炉控制结构框图

13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2.2 测量方式及过程

通过喷油嘴(或者喷气嘴)控制开口大小,进油量多少来调整试验温度向火灾温度曲线模拟接近。共八个数据采集点,经过亚当模块处理,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库进行PID算法处理,再将数据反馈到程序进行仿真分析然后反馈控制喷油嘴开口大小。

耐火试验炉(主体炉)

耐火试验炉系统(主界面)

14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三章 软件设计平台

3.1 平台介绍

3.1.1 选择 Borland C++ Builder作为开发环境的原因

经过对主流编程软件VC、VB、BCB的比较使用,这里选择Borland C++ Builder作为软件开发环境,开发一款防火材料耐火性能检测软件。通过可视化图形仿真技术,把防火材料耐火性能检测检测的相关数据动态呈现出来,使检测更加直观化。同时,采用Borland C++ Builder制作目标软件,内嵌基于SQL的动态数据库系统,做到实时更新数据,科学精确实现防火门检测的图形仿真。[16]

C++ Builder是 Borland公司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作为一个功能强大且易于上手的程序开发工具,Borland公司依靠其出众的技术赋予了C++ Builder面向对象及可视化快速应用程序开发环境的所有特征。Borland C++ Builder从Delphi开发工具继承可视化构件库,又从Borland C++ 开发工具继承语言,成为快速应用程序开发模式和可重用构件的一个完美结合,代表着C++语言的演化和发展方向。

事实上,C++ Builder是一个二合一的编译器,它首先是C编译器,同时它又是C++编译器。C++ Builder可以生成Windows 95/98/NT/2000/XP程序,也可以生成Windows下的DOS窗口应用程序,其强大、易用的程序界面设计、数据库程序、互联网程序开发能力以及某些高级应用,也是其他软件开发工具所无法比拟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它都是最好的程序开发环境之一。[17] 3.1.2 C++ Builder基础

传统的“软件工程”提倡“先设计,后编程”,设计一旦完成,则不允许做过多修改。这种设计原则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严重制约了开发效率。对于某些开始时对需求并不十分清楚的应用项目,若按此办理则往往将开发人员逼入窘境。“快速原型法”或RAD则反其道而行之,它把设计看成需经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工作:对一个项目的初步分析完成后,即据此开发出一个程序“原型”;然后与用户一起对该“原型”进行评价,找出不足,修改设计后再产生程序。这一过程可重复多次,直到所开发的系统达到用户要求为止。但要有效实现RAD,必须拥有优良的编程环境和代码生成工具,由于BCB具有可视化、面向对象等特性,特别适合作为Windows下企业级应用的RAD开发环境使用。目前,称得上RAD的产品有VB、Delphi、C++Builder、PB、VFP等。相对于VB等“解释型”的语言来说,Delphi、BCB 这些以“编译型”的语言为基础的RAD编程环境效率较高,功能也更强大。

C++ Builder 是一个面向对象、可视化的编程平台,应用于32位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快速开发。用C++ builder编程,可以实现用最小的代码开销,编写出高效执行的Windows应用程序。作为一个RAD开发环境,BCB 对Windows和Internet上的各种流行技术都提供了充分的支持,C++Builder 6.0 在先前版本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功

15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能和特性。它具有很强的图形、图像和多媒体处理功能;对Windows下的OLE、COM、ActiveX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在数据库编程方面,BCB提供了各种连接方案以及多层分布式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在Internet和Intranet编程方面,BCB提供了Socket组件和Internet Express、Web Snap等技术。BCB的另一优点是具有极强的兼容能力,它可以编译连接Turbo C、Borland C++、VC++、Delphi等工具开发的源代码或目标模块。

作为第四代编程环境,BCB具有一定的代码自动生成的能力,但仍需人工编写部分程序代码,这些代码必须用C++语言写成。因此,BCB可被看作是Windows下一个功能强大的C++编译器,它支持ANSI C++ 标准并在使用部件技术等方面作了扩充。BCB具有编译速度快等优点,经BCB编译后产生的目标文件尺寸小、效率高,可直接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18~20]

3.1.3 集成开发环境(IDE)简介

在Windows开始菜单的Borland C++ Builder 6选项中点击C++ Builder 6,启动Borland C++ Builder 6.0,程序的主界面如图所示。

将该环境分解为四个窗口和六个组成部分。这四个窗口是:程序主窗口、对象监视器、应用程序窗体设计区和代码编辑器。其中,前两个窗口分别位于IDE的上方和左方,后两个窗口都位于IDE的右下方,其中应用程序窗体设计区叠在代码编辑器之上。主窗口的标题是“C++Builder 6”,它可被进一步分解为主菜单、工具栏、组件面板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加上另外三个窗口就是BCB IDE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

3.2 第三方控件TeeChart介绍

TeeChartProVCL/CLX是支持Windows(Delphi、C++Builder、.NET)和Linux(Kylix/CLX)系统平台的图表制作组件群,TeeChartProActiveX不仅适用于前者,而且也能满足Visual Studio C++、Visual Studio.NET和ASP等系统平台的需要。TeeChart 控件组是Delphi

16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和C++Builder 中的一组用于生成各种复杂图表的第3方控件。它可以生成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形式的图表。TeeChart 控件组包括4个控件:TChart 、TDBChart 、TDecisionGraph和TQRChart。这4个控件中TChart 是基本的图表控件,TDBChart增加了对数据库的支持,TDecisionGraph是决策图表,以图表形式提供决策支持,TQRChart 控件能在QuickRepart报表上输出图表。TChart是基本的图表控件,TChart中定义许多属性、方法和事件, 这使得TChart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比如可以用Series 元素增加图表的显示序列,可以用Canvas 元素绘制自己的图形,可以对图形进行缩放控制、滚动控制、三维效果控制,也可以打印图表、把图表保存为文件等。

TeeChart 组件简便灵活,数据表现形式多样,缩放图形操作简单。TeeChart控件的缩放操作是按下鼠标左键,如果向右下方拖动,会缩放图形;如果再向左上方拖动,会恢复原图。可以用下面2个函数进行缩放控制。

Void ZoomPercent(const double PercentZoom);//将按百分比进行缩放 Void ZoomRect(const TRect &Rect);//对指定区域进行缩放

TeeChart组件结合TTimer组件使用,可以使图形具有很好的动态效果。本文利用了TeeChart控件组中的Tchart与Ttimer组件一起完成实时数据曲线的动态显示。

17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思路分析

目标软件是两款实时仿真软件,对火灾中防火材料耐火性能检测的仿真,核心是实时的温度数据的动态模拟显示。本文采用两种方式完成对实时数据的模拟。通过测试两种方式都能满足实时数据的模拟显示。

1)实时数据曲线显示方式。通过自右向左推移方式,动态曲线变化从宏观上看是当前点在曲线最左端显示,整个曲线动态地向右移动。本文的实现方法是把采集的数据保存到数组里,每次绘图前先用背景色画笔把数组中的数据重绘,即清楚原来的图形,然后更新数组,接着用选定颜色的画笔绘制,这样可得到新的图。

2)实时数据的温度计显示方式。通过温度计刻度变化,逼真地把温度变化反映到温度计刻度高低,直观地显示实时温度。本文采用制作温度计的方法是通过两个组件Ttrackbar(或者Timage)和TProgressbar的运用,把采集的数据借助TTimer组件类似触发器原理,定时传送数据到Progressbar,显示进度,运用重叠效果,让刻度条Trackbar显示刻度值,从而制作出温度计。这里为了使温度计效果更好采用Timage组件,通过photoshop制作一张600 *600像素的温度计外壳。 然后用Image调用和ProgressBar重合制作出温度计。

4.2 软件设计步骤

实时曲线的模拟仿真:

1) 启动C++Builder6.0用鼠标左键单击菜单“File”->“New”-> “Application”,新建一个应用。

2) 在Form1上面放一个Tpanel,一个Tchart,八个TspeedButton,布局如图:

18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在Chart1上双击,就可以出现“Edit Chart1”属性编辑框,如图所示。其中的“Chart”标签页主要用于设置图形的表现形式、坐标轴、图例、背景图、标题等属性;“Series”标签页主要用于设置显示的数据。添加两条数据线Series1,Series2。

4)为了编程方便,用定时器TTimer来控制模拟温度变化 。在Form1上添加一个TTimer控件。如图所示。

5)修改各组件参数。例如修改Caption,Glyph(bmp格式图片)。排版如图:

6)添加代码。

由于还未初始化两条曲线所以曲线显示是杂乱的。初始化曲线只需添加以下两行代码:

Series1->Clear();Series2->Clear();

实现曲线放大、缩小、平移、重置翻页等功能。添加代码如下:

19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放大图形--------------------------------------------------- void __fastcall TForm1::BitBtn3Click(TObject *Sender) {

Chart1->ZoomPercent(120); }

//---------------------缩小图形--------------------------------------------- void __fastcall TForm1::BitBtn1Click(TObject *Sender) {

Chart1->ZoomPercent(80); }

//----------------------重置图形--------------------------------------------- void __fastcall TForm1::BitBtn2Click(TObject *Sender) {

Chart1->UndoZoom(); }

void TForm1::ScrollAxis(TChartAxis* Axis,const double Percent) {

double Amount=-((Axis->Maximum-Axis->Minimum)/(100.0/Percent)); Axis->SetMinMax(Axis->Minimum-Amount,Axis->Maximum-Amount); }

void TForm1::HorizScroll(const double Percent) {

ScrollAxis(Chart1->TopAxis,Percent); ScrollAxis(Chart1->BottomAxis,Percent); Button3->Enabled=true; }

void TForm1::VertScroll(const double Percent) {

ScrollAxis(Chart1->LeftAxis,Percent); ScrollAxis(Chart1->RightAxis,Percent); Button3->Enabled=true; }

//------------------左移图形--------------------------------------- void __fastcall TForm1::SpeedButton1Click(TObject *Sender) {

20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HorizScroll(10); }

//------------------上移图形--------------------------------------- void __fastcall TForm1::SpeedButton2Click(TObject *Sender) {

VertScroll(-10); }

//------------------下移图形--------------------------------------- void __fastcall TForm1::SpeedButton3Click(TObject *Sender) {

VertScroll(10); }

//------------------右移图形--------------------------------------- void __fastcall TForm1::SpeedButton4Click(TObject *Sender) {

HorizScroll(-10);

}

//------------------ ----------------------------------------------------

保存工程,编译并运行(经过编译运行无误)。下面是效果图:

放大的图形 缩小的图形

点击

按钮,曲线变大,点击

按钮,曲线变小。

为了实现鼠标定位功能即用鼠标在曲线某一点点左键,即可出现该点纵坐标即温度值,从而实现定位的效果。添加代码:

//--------------------------鼠标定位--------------------------------------- void __fastcall TForm1::Chart1MouseDown(TObject *Sender, TMouseButton Button, TShiftState Shift, int X, int Y) {

21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Form1->Chart1->Hint = IntToStr(Y); }

//-----------------------------------------------------------------------------

鼠标定位显示温度

温度曲线最关键的就是温度数据的输入及曲线的绘制,这里用定时器触发随机数组里的数据来模拟温度曲线的绘制,工程中需要借助SQL数据库把处理过的温度数据传送进BCB自定义储存温度数值的数组里。流程图表示如下:

关键代码如下:

22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用定时器触发模拟温度变化------------------------------------ __fastcall TForm1::TForm1(TComponent* Owner) :TForm(Owner) {

Series2->Clear();

Chart1->Canvas->Pen->Color=clRed; }

void __fastcall TForm1::Timer1Timer(TObject *Sender) {

const MaxX= 30 ; int tmpX; int j=0; int stepX=0 ; int stepY=0;

int TmpData[MaxX];TmpData[0]=0; for(int i=1;iTmpData[i]=random(1000)+500; stepY=TmpData[i]; stepX=stepX+1;

Chart1->Canvas->MoveTo(stepX-1,TmpData[i-1]) ; Chart1->Canvas->LineTo(stepX,stepY); }

while(i>=MaxX); j++; i=0;

Chart1->Canvas->MoveTo(stepX,0); Chart1->Canvas->Pen->Color=clBtnFace; } }

//-------------------------------------------------------------------------------------------

实时数据的温度计仿真:

1) 在VCL中选择Win32组件类,点选ProgressBar组件放入Form,然后在Additional组件类里选择Image放入Form,System里选Timer。如图。

23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修改ProgressBar属性表Orientation里选择pbVertical即垂直状态。Image里的Center设置为true,

Picture里载入制作好的图片。调整好后如图所示。

4) 添加代码。

//--------------------------实时数据温度计仿真---------------------------------- #include #pragma hdrstop #include \"Unit1.h\"

//--------------------------------------------------------------------------- #pragma package(smart_init) #pragma resource \"*.dfm\" TForm1 *Form1;

//--------------------------------------------------------------------------- void __fastcall TForm1::Timer1Timer(TObject *Sender)

24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int i,max,TData[200]; Timer1->Enabled = true; max=ProgressBar1->Max; for (i=0;i<=max;i++) {

TData[i] = random(200); ProgressBar1->Position=TData[i]; } }

//-----------------------------程序结束------------------------------- 4)保存工程。编译并运行无误,效果如图。

4.3 设计分析与改进

实时数据曲线和温度计仿真动态地描述了火灾中防火材料耐火性能检测的温度变化,但是由于未接入数据库,采用随机数组来模拟温度变化,所以只是表达出温度实时变化这个主旨。软件后续设计改善地方有:

1、实时数据曲线中Series 1的预设可以取2.1.2中升温曲线图,即函数关系: T-T。=345lg(8t+1)。

2、坐标定位那部分还不太直观,只有显示温度值无时间显示。

25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精度问题,精度高,温度计高度变高,由于温度计软件界面尺寸限制,高度不可能设计得很高,所以可以改善为分为三个第一个温度计只精确到100℃的部分(千位、百位),第二个温度计精确到10℃(十位),第三个温度计精确到1℃(个位)。这样的分开显示,一是很好地解决高度问题,二是更加直观。

4、可以通过增设一个数字显示窗口,直接显示温度数据。 5、实时数据曲线如果设计成示波器显示那样的话,会更直观。

经过改进,团队最终实现实时温度数据仿真结果如图4-1、4-2、4-3、4-4 :

图4-1 试验温度数据表

表中温度数据是对钢质防火窗的耐火性检测的数据。

图4-2 炉内温度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曲线

26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图4-3 表面温升的平均值、最大值曲线

图4-4 各点温升数据表

27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我们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这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防火材料性能检测试验进行仿真模拟。我设计的是两款实时温度数据仿真,并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出仿真软件。通过本次设计,让我清楚的了解到做一个设计的基本流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

本次设计与以前所做的课程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本次设计中,都要在C++ Builder进行编程、调试、运行。通过对实时曲线和温度计两种方式的图形仿真,更深刻的理解了这次毕设题目即图形仿真在计算机自动控制中的运用。设计过程中,一开始接到题目不知所措,通过第一次见导师,了解到火灾中防火材料性能检测的原理,初步清晰了温度采集、处理、仿真是设计核心。然后开始着手准备资料,到图书馆找以及上网搜索资源,很快就搜集到很丰富的资料了,通过筛选,最后确定适合自己的材料。通过本次设计使我对计算机仿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熟悉了计算机仿真意义和设计工作过程,掌握了C++Builder设计技能。但在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首先是对C++语言及C++Builder知识的匮乏,许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该怎样应用等,这些都使我在设计中一度陷入困境。其次合作交流问题,也曾使我的设计停滞不前。但在徐老师的殷勤指导和同学们的孜孜不倦的讲解下,我不但明白了原理,还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在设计的过程中,让我了解了设计方法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深有感触:

1、 仅仅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于实践,这样才能更深地了解和学习好知识。

2、 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学会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太有限,知识面太窄,以后还有待加强训练和实践

4、 同时我们要不断地向别人学习,尤其要多想老师请教,他们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很多优秀的设计方法和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

5、 优化、创新设计是我们未来生存的法宝,所以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自己在这方面能力。

四年大学生活快要结束,兄弟朋友们马上就要各分南北了,心里诸多不舍,大家都在追逐自己的美好生活,都在为之努力奋斗,心里不舍的同时也是很高兴的。

28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文谊等 编著.计算机仿真技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3~4,28~29

[2] 工正中、屠仁寿等 编著.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1:17~18,30~31

[3] 叶瑞标 编著.地下民用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过程模拟技术数学模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4~15,33~35

[4] 叶瑞标 编著.火灾烟气流动水力模化相似理论分析.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3~25,27~28

[5] 赵良炳 编著.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4

[6] 吴守咸,臧英杰 著.电气传动的脉宽调制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6,8~9

[7] 陈国程 编著.345 变频调速及软开关电力变换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9~10

[8] 公安部.火灾中快速升温材料的检测 [9] 国家标准局.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

[10]公安部.构件用防火保护材料快速升温耐火试验方法 [11]公安部.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T 9978-199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镶玻璃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13]荣莉、柴天佑 等编著.加热炉过程控制技术新策略---智能控制.沈阳.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110006)

[14] 陈燕庆、宋东,、吴成富 等.工程智能控制.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1 [15] 王俊普. 智能控制. 合肥: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16]谭浩强 编著.C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7]李磊 编著.C++Builder常用组件的使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7~68 [18]朱玲、武玉强、张启宇 等编著.TeeChart实现工控领域的实际曲线和历史曲线的方法.曲阜自动化研究所(276826)

[19]金禾全球.C++Builder程序设计经典

[20]杜岩峰、蔡瑞桔 等编著.C++ Builder 5 实践与提高.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9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图形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毕业设计和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朱鲁闯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帮助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