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参与,实现班级自治
——我的班级管理
杜玉辉
秀林学区 南秀林小学
全员参与,实现班级自治
——我的班级管理
秀林学区南秀林小学 杜玉辉
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出色的将领在一支部队中的重要性。同样,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这个班级的“将领”的管理。十二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班主任既要做好班级的思想、纪律、卫生工作,又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工作千头万绪,因此要当好一名班主任不仅需要爱心、需要奉献,更需要智慧、需要方法。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不断地借鉴学习,不断地实践摸索,不断地反思总结,尤其是2005年起学习“洋思”经验,近两年来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更应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把管理这个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实现班级自治,从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做法:
一、 “管是为了不管。”
有人说“小学老师就是高级保姆,什么事都得管,什么事都得看,什么事都得代劳……” 事无巨细,亲历亲为,让没完没了的事务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最初我也是这样的一名班主任,从早到晚跟着学生团团转,搞卫生、填表格、看纪律……认为只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自己累点也是值得的。事实证明,这样“管”的结果是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太差,班级的任何事情与己无关,离开班主任,学生什么也不做,什么都做不了。班主任之所以包办一切,我想不外乎放不下心,害怕学生干不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相信学生,学生能干好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这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要求班主任的思想观念首先要改变。班主任不能做学生的保姆,要成为学生的“参谋”,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对学生加以指导,为学生出谋划策,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设计者”。
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眼前的学习和生活,更要关心学生的需要、发展和将来。当我们面对学生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这个孩子,还要看到这个孩子的明天和将来。因此我们要放手让学生管理班级,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了解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真正需求,摆正学生的位置,相信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明确目标后,事事放手,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
二、“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帮助学生树立公人翁意识,成长班级的主人。因此,教师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成为教育主体。
现在的学生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更多地需要成人的帮助和照料,这种状况是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最大障碍。在实践中,我利用各种教育机会,首先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班会、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 通过组织一系列“小主人”活动,如“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班”、“我为班级添光彩”、“互助一加一”等班级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让每个学生树立 “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观念,引导同学们积极参加到班级的管理中。
强化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做好开学初的安排是非常关键的。今年我带二年级,在学生熟悉班级后,我就组织学生们把班级里的纪律、卫生、学习等各项事务逐一罗列出来,通过讨论确定各个职务及职责。同学们竟然罗列出大大小小的职务近30个:如班长的职责主要是班主任不在教室的时候管理全班纪律,组织学生学习;早读时领读委员负责领读;收发作业本要有收发长;整理班级文化布置要有墙长……然后学生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兴趣,通过选举或自荐从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务,为班级管理尽一份力。为了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我把分工名单张贴上墙,每个人名字后面都标有自己负责的任务,形成班务制度。当有的同学忘记自己的工作时,都可以按照上面的提示去对号入座,找到负责人,这样既可以做到工作不出漏洞,又能帮助学生牢记自己的职责。在严格的制度中,学生的责任心明显增强,把班级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
实践证明,请同学做的工作越细,学生完成的会越漂亮。早晨当我到校的时候,学生已经把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早读时即使我不进教室,班上也会传出朗朗地读书声;自习课上除了个别调皮的孩子,大部分学生都能在班长的组织下安心写作业……班级的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学生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不仅养成了良好的班风,更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储备了能量。
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意见看法会存在分歧,如何统一分歧,形成一个公共的意识则必须要有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标准存在。学生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不要管理制度,而是要让学生在班主任的间接调控下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制度一出,人人按要求去做,比老师一味的强调要好得多,规范得多。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就会引导同学们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出让全班同学共勉的班规,从学习、纪律、卫生、礼仪、行为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确保目标实现的措施。由于这些目标和措施完全是由同学们自己商定的,有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也有高瞻远瞩的远期目标;所以同学们在完成时,就显得更主动,更有信心,更得心应手。
班规制定出来了,不实施等于一纸空白。为了让学生自觉按要求去做,互相督促,勉励自己,成为班规的实施者,在班级开展“摘星”活动。本照“公平公开,全员参与、易于操作,过程与结果结合、记实与评议结合”的原则,我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各自选出一名有威信的组长,组成班级考核小组,记录班级学生的日常表现。每周周五由考核小组公布记录结果,全班同学根据记录,通过民主评议,选出纪律星、卫生星、勤学星、文明星、进步星、互助星等。通过 “摘星”活动,达到规范学生的行为的目的。
为了使“摘星活动”常用常新,各种星的设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开学第一个月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争摘“劳动星”、“礼貌星”、“自律星”;读书月争摘“朗读星”、“记忆星”、“写作星”; “六一”前后,引导学生展示特长,争摘 “创新星”、“巧手星”;临近期末,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争摘“认真星”、“进步星”等。各种星都由学生集体民主评议产生,从来形成有效的民主的管理机制。
四、“让爱住我家”
一个班级,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的友谊,老师的关心爱护,人人都学的快乐,活的充实。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如果高高在上,让学生敬畏,那么就无所谓沟通了。“亲”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每天,我都努力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位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个闪光点,用喜悦的笑容去赞许学生们的每一点成功。
我常想,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要拿出自己的爱心去“哄”他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这样,孩子们跟我亲热起来了。我还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孩子们的积极性,表现好的学生我会奖励他们小花,口头表扬,有时会摸摸孩子们的头等。虽然这些举动在成人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却产生了巨大的涟漪。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及时肯定他们点点滴滴地进步,及时表扬他们,及时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只有学生的人格和生命得到了尊重,才能让每个生命放出光彩。
班主任还把这种爱传达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心。现在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之间缺乏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不利于班集体的正常管理和教学。作为班主任从细节抓起,让 “爱”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语文课上,新转来的小杰不会说普通话,他读课文时,逗得全班同学直笑。我没有粗暴地制止同学们的笑声,而是对小杰说:“尽管你读的不标准,但是老师感觉到你非常努力,明天你一定会读得更好,因为大家都会帮助你的。”听到我的话同学们都止住了笑声。再以后,同学们便不笑了,而是真心的肯定他的进步,用心的帮他纠正。在全班同学的肯定中,小杰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数学课上,维维同学不会图形的平移,下课时我号召全班同学帮助他,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下课了,大家主动围在他旁边教他,一天,两天……当我宣布维维的平移题全都正确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地欢呼起来。就是在这样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中,同学们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体会到了同学间的温暖和友谊,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无需老师的横眉冷对,无需老师的琐碎唠叨,学生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关怀。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精神家园里,老师快乐,学生也快乐!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件既平凡又繁琐的工作,班级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 。“同一片天空,不一样的美丽。” 班级管理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讲究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在班主任工作中一定会绽放出不一样的美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