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组病人在置管时误入动脉3例,发生率为5.5%,
。对照组无一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法盲穿时,需选择看得见或摸的清的静脉,这样的血管一般位置表浅,穿刺时不易损伤到深部的动脉,而对照组采用SiteRite5型血管超声时选择部位在上臂,可探视并穿刺到皮下3.5cm的静脉(。深静脉与深动脉穿刺导针器为0.5cm~3.5cm)伴行,因此,上臂置管时有误穿动脉的可能性。本报告中3例均误入肱动脉,分析其原因:①长期输注高渗液、多程化疗后血管内膜粗糙、管腔变细,优先选择的贵要静脉无法穿刺,而选择了与肱动脉伴行的深部血管肱静脉,在穿刺时误入了肱动脉;②操作者的血管超声技术不熟练,3例误入动脉均发生在初学者置管时,对超声下动静脉的特点未掌握,未能准确快速分辨出动静脉,操作时误将动脉穿刺。随着我科血管超声技术越来越多的在P总结了避免ICC置管中的应用,
误入肱动脉的几个关键环节。①通过探头反复加压的方法区别肱动脉与肱静脉。动脉不易压扁且有搏动;大多数人2条肱静脉与1条肱动脉紧密伴行。②对于血压低、循环差的病人,因动脉搏动不明显,易被压扁,易误将动脉判断为静脉,这种特殊情况应请超声医生协助,确认静脉无误后方可穿刺。③必须选择肱静脉时,需将探头沿肱静脉上下探察,选择的肱静脉应与肱动脉分开,超声屏幕上能看见肱静脉与肱动脉为分开的独立图像。切忌选择肱静脉与肱动脉为层叠的上下结构处。④操作前评估和定位标记好的血管,由于操作中可能有体位的变化,在穿刺前必须再次辨别和确认后再行穿刺。对凝血功能障碍者,误穿动脉往往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除引起出血、局部血肿外,还会发生
]8
。发现误穿动脉后及时松开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
止血带并立即拔针,同时局部用力压迫10min止血,
避免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发生血肿后穿刺点应予弹力
绷带加压包扎,需更换另一侧24h内局部间断冷敷,
肢体穿刺置管。3例误入肱动脉者均及时发现,及时按压,未发生血肿。 SiteRite5型血管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穿刺部位从肘关节移至上臂,术后总ICC置管,
体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穿刺法。此项技术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是一项具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的技术。但成功开展并熟练掌握此项技术,需要护士经过专门的血管超声技术和改良赛丁格技术的知识培训,得到资质认可并在临床不断实践。只有做到熟练应用超声仪、了解血管解剖知识、正确判断动静脉、合理选择靶血管、掌握手眼配合的穿刺手法等,才能不断提高置管成功率。
[]1 GebauerB,TeichraberUK,Podrabsketal.UhrasoundandgyP,-fluoroscouidedimlanatationofperiherallinsertedcentralpygppy
()[],():venouscathetersPICCSJ.RoPo2004,1763389391.
[]谢彩琴,曹素娟,等.2 赵锐祎,25例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护理对
]():策[中华护理杂志,J.2009,446526528.
[]]3 NancUsinltrasoundtoguidePICCinsertion[J.NursyLM.gu-,,:in0033312.g2[]秦英,梁英,等.超声导引技术在晚期肿瘤病人P4 江群,ICC置管中
]():的应用及护理[中国健康月刊,J.2010,2911197198.
[],,马姗马容莉林静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5 .PICC的研
]():究进展[护理学杂志,J.2010,2598991.
[],,,6 AntonllenMDJocelnLetal.VenousthrombosisassociyWAy-atedwiththeplacementofperiherallnsertedcentralcatheterspyi
[],J.JournalofVascularandinterventionalRadiolo2000,11:gy13091314.[]张媛媛,赵晓玉,等.超声在P7 郭丽娟,ICC血管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研究,J.2010,241130483049.[],,言克莉李金花张嘉超声导引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8 .PICC在
]:血小板极度低下病人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J.2011,26(16)
15201521.作者简介 杜华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0022,
()收稿日期:20140625
(本文编辑王钊林)
参考文献:
护理干预胰岛素注射技术对病人血糖的影响
贾光萍,张秀琴,张振瑞,毛晓润,陈玉萍,李小佳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胰岛素注射技术对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对6胰岛素工具8例糖尿病病人住院期间采用大课堂教育、
包“一对一”等方式进行指导,出院后通过电话、短信随访,规范胰岛3个月后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估病人胰岛素相关知识知晓率、素注射率及血糖达标率。[结果]护理干预后病人胰岛素相关知识认知率、规范注射胰岛素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干预后病人血糖达标率增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病人胰0.05P<0.05岛素认识水平、规范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血糖;规范化注射;护理干预
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加。我国最新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
[]
上的中国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1。但我国糖尿病血糖控制率较低,2011年出版的我国首部《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显示,我国糖尿病病
)人中仅2糖化血红蛋白(6.8%血糖控制理想[HbA1c≤
:/()中图分类号:doiR472 文献标识码:A 10.3969.issn.16744748.2014.31.00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31289503j
[]
,而76.5%]3.2%的病人血糖控制未能达标2。胰岛
素作为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血糖达标率也只有3而病人对胰岛素注射掌握不到位是造成我国7%,
]3
。本研究旨在通过护血糖达标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理干预改善病人对胰岛素相关知识的认知、规范胰岛素注射,从而提高血糖达标率。现报告如下。
·2896·CHINESEGENERALPRACTICENURSING November2014Vol.12No.31
1 对象与方法120.113 对象年12月我院 运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内分泌科75例糖2尿01病2年病人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失访3岁0例,);文盲328例;年龄18岁7例。~768例糖尿病病人中男
女,6例,小学28例,初中及以上5岁(56.00岁±15.90尿病年世界卫8例14例;1型糖生2型糖尿病组织(腹血糖WHO6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2h血糖≥≥71.01.mm1mmol/)
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说明本研究目的后愿意配合oL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4];②出院后仍使用胰岛素笔
(OGTT)
注射胰岛素;③,生活能自理,自己注射者。排除标准:有严重的认知及精神障碍者;临床资料收集不全或中途失访者。1.2 方法1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共同进行病人健康教育.2.1 研究方法 病人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评估病人。和管理。主管医生负责制订病人的血糖目标和调整胰岛素剂量,责任护士根据病人入院评估结果每周二进行大课堂教育,帮助病人认识糖尿病,周四组织“看图对话”小组讨论,周五给予胰岛素规范注射工具包“一对一”指导,使病人正确掌握胰岛素相关知识。病人出院前进行强化教育,并向病人发放胰岛素使用工具包。出院后1个月门诊随访,测血糖、血压等指标,检验病人胰岛素注射技术,并给予指导。责任护士定期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随访,3个月后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估病人胰岛素相关知识认知率、规范胰岛素注射率及血糖达标率。1统计分析.2.2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 采用tS检验PSS1,计数资料3.0统计软件进行
采用2
以2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检验,结果2.1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相关知识的影响 护理干预前糖尿病病人对注射胰岛素后进餐时间、低血糖症状及其处理1率明显上升7.6%,8.8%,与;
护理干预后的认知干预前比较,,病人胰岛素相关知识认知率较低,分别为1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详见表(表11 。P<
病人胰岛素相关知识护理干预前后
认知率比较(n=68
)例(%)
项目
干预前干预后
χ2
值
P胰岛素种类胰岛素剂量 554()61367(98.5)12.6630.胰岛素储存 低血糖症状 16(7(79.4
273..9))619256((8997..71))736.4.7780400.0.001
0602注射胰岛素后进餐时间 低血糖处理
6((117.56)(83..8
2))6965(3(8(9695.2.8.6)6)6)9592.5.0.9955779090.0.0.001001011
2.2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注射技术的影响
护理干预前糖尿病病人注射前洗手、
正确更换笔芯及排气、每次注射更换针头等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5%,
5善.9,%与干预前比较,7.4%;
护理干预后病人胰岛素注射技术明显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P<0.05见表)
。详表2 病人胰岛素注射技术护理
干预前后比较(n=68
)例(%)
项目
干预前干预后
χ2
值
P注射前洗手
正确更换笔芯及排气1()2每次注射更换针头4(15..59
)53()2注射毕停留大于19(33.8注射时捏皮肤10s436(86.8)(1697..16)84.4880.001)449.4540.0017.0.0928300..004031
皮肤酒精消毒175((170.4.3
))更换注射部位14(646855((166.2)(00.0)288.7690.001
注射时垂直进针正确调整剂量
326(220.6
)(3.5))6736((54.4947..41
))6588((95.6)18050.3.0)54.1900.001)16.7950.00125..03390800..010514
2.3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1高7.,6与干预前比较%空腹血糖、餐后和11.8%;
,护理干预后病人血糖达标率明显增2h血糖达标率较 护理干预
前病人低,分别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表。
)
详3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血糖控制情况比较(x±s)mmol/L
时间
例数空腹血糖
餐后干预前62h血糖
干预后
688
12t值5..1670±±31.93146..32P103..02091
1.0912058±4.12..±04021.23163 讨论
3.1 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胰岛素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后的又一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5]
失明,、对其治疗和处理不当可导致心脑血管病变肾衰竭以及下肢感染,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双目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全面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糖尿病势在必行。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健康教育能缓解和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使病人能够正确地认识糖尿病,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较好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为期使病人对糖尿病、胰岛素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明3个月的健康指导,显提高,为进一步控制血糖奠定了基础。3在糖尿病治疗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2 护理干预能促使病人规范胰岛素注射地位 胰岛素
[6]
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据统计,我国接受胰岛素,并治被
疗
的病人大约占30%[7]
繁注射胰岛素,极易产生焦虑。接受胰、抑郁等负性情绪岛素治疗的病人,需通过频电话随访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科学的健康指导,纠正不良情绪,指导其自我管理,规范胰岛素注射,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能够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显
全科护理2总第3014年11月第12卷第31期(40期)·2897·
[]杨文英.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可能因素以及评估方1 萧建中,
]():法对结果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J.2010,23161163.
示,护理干预前大多数病人胰岛素注射前不洗手、注射
毕停留时间较短、注射时未捏皮肤等,护理干预后病人胰岛素注射技术明显提高,但部分病人仍未每次注射
8]
更换针头,与刘艳红等[的研究结果相似。针头重复使用主要因为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慢性过程,糖尿病病人多数为老年人,经济来源较少,为节省费用故较少更换。但有研究显示,胰岛素针头重复使用不仅影
]9
,响胰岛素剂量的准确性,还易导致注射疼痛[护理人
员应加强指导。3.3 规范胰岛素注射可以提高病人血糖达标率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缺乏而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人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合适的胰岛素制剂、优良的胰岛素注射装置以及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技术三者在糖尿病治疗中
]10
,缺一不可[其中在病人方面最重要的是能否正确掌
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因为它会关系到病人血糖控制的成败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达标率均较低,护理干预后糖尿病病人血糖达标率明显
]11
上升,低于朱俐娜[的研究结果,高于国内研究水3]
。这说明胰岛素注射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
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最终导致血糖达标率较低;规范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理想疗效的保障,有利于血糖控制,提高病人血糖达标率。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BD
[]://OL].2012630.httwenku.baidu.com.p[]刘薇,劳干诚,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血压控制及4 冉建民,
]():影响因素探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J.2009,2510736739.
[]]王飞玲.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3 毛林浩,J.,():现代医院,201l1136465.[]]胡列兴,宁桂兰.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调查[5 吴李花,J.
(:护理研究,2012,267C)19451946.[]]谢纳新.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中国6 孙珲,J.():老年学杂志,2011,312244794480.[]曾雯君,刘燕.社区糖尿病患者家庭胰岛素注射技术影响7 蒋巧巧,
](:因素分析[中国全科医学,J.2013,181C)339341.[]文玉琼,余桂芳,等.对出院后注射胰岛素病人进行电话8 刘艳红,
]:随访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护理研究,J.2013,27(10)3443
3444.
[]]纪立农.胰岛素注射技术误区解析及国际规范推荐[中9 罗樱樱,J.
():华糖尿病杂志,2011,33267270.]:////28.httdiab.net.cnuloadfilezhusheuideline.df.ppgp
[]]正确使用胰岛素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控制[中国社区11 朱俐娜.J.
():医师,2012,161445.张秀琴、张振瑞、毛晓润、陈玉萍、李小佳单位:甘肃省人民医730002,院。
[]中同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10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011
/([版[北京:中华医学会,EBOL].201l1201)201201
作者简介 贾光萍,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甘肃省人民医院;730002,
()收稿日期:20140625
(本文编辑王钊林)
56例窝沟封闭术患儿的护理配合
陶蓓蓓
[摘要:目的]总结窝沟封闭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5根据窝沟封闭的操作流程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术前6例患儿行窝沟封闭术,
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四手操作配合医生治疗、术后进行健康指导。[结果]56例患儿共178颗牙齿在四手操作配合下顺利完成治疗,窝沟封闭操作准确、良好;术后3个月、封闭剂全部保留,完全保留率1结论]加强窝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复查,00%。[沟封闭术的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缩短治疗时间,达到窝沟封闭的高保留率,保证窝沟封闭的治疗效果。关键词:窝沟封闭术;操作实践;护理配合
窝沟封闭是针对牙齿发育时候的儿童进行的一种
]1
,能有效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的技术[就是用一种对人
体无害也可自凝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树脂材料涂在儿童牙齿窝沟内,使牙齿免受食物和细菌的侵蚀,从而增强
1]
。窝沟封闭作为一项成熟的防龋技术牙齿抗龋能力[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从2011年4月开始对适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护理人员与医生齐心协作密切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
:/()中图分类号:doiR473.72 文献标识码:A 10.3969.issn.16744748.2014.28.00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28289702j
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牙齿健康咨询的56例小儿为研
究对象,其中男3女21例,5例;5岁~8岁27例,9岁~11岁2牙齿完全健良2已患龋齿3共19例;1例,5例;78颗牙齿进行窝沟封闭。1.2 结果 56例患儿共178颗牙齿在四手操作配合下顺利完成治疗,窝沟封闭操作准确、良好;术后3个月、封闭剂全部保留,完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复查,全保留率100%。2 护理
对牙齿治疗会2.1 术前心理护理 因小儿年龄较小,
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将小儿安置在牙科综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