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艺 2013年第1期 吉安市湿地松纯林有害生物自然防治概述 尹维国 邹云燕 王振美 罗洪 (1江西省井冈山市林业局 343600;2新干县林业局;3峡江县林业局) 摘要:本文概述了吉安市湿地松纯林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自然防治的内容及实施途径。在综合防治中,采取以营林技术措施为 主体的自然防治,尽快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是湿地松纯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根本途径,也是当前湿地松保护的主要 内容。 关犍词:湿地松有害生物;纯林;自然防治;概述 江西省吉安市现有湿地松(Pinus ellionii)人工林约 28.4万hm2,无论面积还是蓄积,均占全市人工林总面 积的40%左右。这些林分大都生长较好,是全市林业 经济增长的一大支柱。但是也应看到,这些林分多为 20世纪8O年代末集中连片大面积栽植起来的纯林, 立地条件不-一,部分生长不良,有害生物发生普遍、严 重,给湿地松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本文就进 一步开展湿地松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充分发挥自然 因素的调控作用,实施自然防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湿地松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和原因 据国内外报导 ,湿地松有害生物中病害约20余 种,虫害多达6o余种。吉安市常见湿地松病害约10余 种,虫害20余种。主要病害有松针褐斑病(Pine needle brown spot)、松枯梢病(Pine die-back)、赤枯病(Pestalo一 如ps funerea Desm)、芽流脂病等;虫害有马尾松毛虫 fDendrolimus punctatus W,akeO、松梢螟(Dioryctria rubel— laHampson)、松梢小卷叶蛾(Petrova eristata(wals.)、萧 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 、松褐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等多种。湿地松引种初期, 主要有猝倒病(Rhizoetonia solani Kuhn)、立枯病(Rhizoc— tonia solani Kuhn)、蛴螬、地老虎等一些苗圃有害生物; 此后发现赤枯病、落针病、松毛虫、松梢螟危害;20世 纪70年代末发现芽流脂病;80年代初发现松针褐斑 病,中期发现松枯梢病,末期又发现萧氏松茎象。1999 年思茅松毛虫在吉安市的吉安、安福、永新、峡江等县 猖獗危害湿地松,发生面积近667hm ,许多松林针叶 被食光,这在吉安市也属首次。随着栽植面积的扩大, 湿地松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增加,危害也逐年加剧。 在湿地松人工林内,由于经营方式的改变,破坏了 原有的生态系统,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适生的环境 条件。首先,大面积的纯林为松毛虫等虫害无所阻挡地 提供了丰富的食料,也为松针座盘孢菌等提供了广泛 的寄生,使原来发生并不严重的病虫害变得严重起来。 松针褐斑病国内20世纪50年代就在南京黑检上发现 ② 过,80年代湿地松大面积栽植后迅速流行开来。马尾 松毛虫以前主要危害马尾松,现在一样危害湿地松。其 次,由于湿地松纯林林相一致,树种单一,林内灌木植 被遭破坏,加上化学农药使用不当,使天敌锐减,害虫 迅速繁殖,病原大量积累,失去了生物间相互制约的功 能。此外,违背了适地适树的自然规律,不分立地条件, 在不适宜湿地松生长的地方营造湿地松,以及栽植后 抚育、管理不当等,致使林木生长不良,从而诱发、加剧 了病虫害的发生。 2自然防治的概念[41 所谓自然防治,即在一定时间内,所有环境的复杂 组合影响昆虫种群,其种群数量则在特有的上下限幅 度内维持动态平衡。无疑,这对病害的防治来说也是完 全适用的。其关键是以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来控制病虫 害。而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则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实现 林木病虫害自然防治的基础和保证。 林木病害的自然防治包括栽培与管理措施,选用 抗病品种,调整林木自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的能 力,保护天敌,创造天敌适生和繁衍的最适条件,充分 调节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等。这些措施始终贯穿于 林业生产的全过程,也是符合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则。 因此,营林技术措施是实现林木病虫害自然防治的根 本,也是综合防治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贯彻实施 营林技术措施也就是对林木病虫害进行自然防治。 3 湿地松有害生物自然防治的途径 根据吉安市湿地松栽植、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和综 合防治发展的趋向,必须对现有湿地松纯林进行改造, 加大贯彻落实营林技术措施的力度,努力实施自然防 治,以尽快恢复和达到自然生态平衡,改变湿地松纯林 病虫害防治的被动局面。 3.1丰富栽培树种 3.1.1改纯林为混交林。混交林对病虫害在传播、扩散 和寄生、食料等方面起到限制、阻隔作用,能影响环境, 增加天敌,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 2013年第1期 现代园艺 条件,这些早已为林业上所共识。在湿地松纯林改造 3.4.3保护和引入天敌资源。在纯林中,天敌资源相对 中,应伐除病虫害发生严重、无法治愈的林分。根据立 较少。可通过植物的多样性,创造天敌生存、种群发展 地条件,栽植木荷、小叶栎、枫香等阔叶树或果树等其 的条件来加以保护。根据林分的特点和虫害发生的情 它适生树种形成片状、块状或带状混交。 况,引入赤眼蜂、灰喜鹊;人工助迁黑蚂蚁和食虫鸟类; 3.1.2改造疏林地。在疏林地内采取镶边补块、见缝插 丰富植被,在林内种植显花植物,为蜂类、鸟类提供生 针的方法补植阔叶树。并在林内栽植紫穗槐、胡枝子等 存、栖息场所等。以此促进天敌的多样性,提高天敌对 有益灌木,组成林地空间的多层次结构,不断提高混交 害虫的控制作用。 比例,丰富林内物种,完善林分结构。 3.5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3.2搞好封山育林 在自然生态没有恢复之前,对于暴发性害虫,如马 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生态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湿 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等的防治,使用化学农药仍不可 地松纯林,尤其是地被光秃、灌木缺少的稀疏林地,难 避免。要尽可能不用和少用化学农药,尽可能减少使用 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松毛虫、松梢螟等容易发生。 次数。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一是要抓住时机,避开天敌 据峡江县报导[51,封育4年的马尾松纯林郁闭度从0.1 活动的高峰期用药,如越冬后对马尾松松毛虫虫源地 以下达到0.6;植被覆盖率由60.6%增加到96.5%,比 进行化学防治也就是一年中防治最有利的时期;二是 封育前增加35.9%;昆虫种类比对照区增加40%,数量 要选择高效低毒,选择性强,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农 增加1.45倍;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倍;高生长量增 药,如灭幼脲、杀虫脒等;三是要经常更换、交替使用化 加50%以上。1989年该县松毛虫大发生,133.3 hm 被 学农药,在使用方法上要有利于天敌昆虫的保护。 封山林针叶保存完好,而试验区外未封山松林针叶几 4 结语 乎全被吃光,损失惨重。赣州市亦报道I61,马尾松林内灌 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营林技术措施为主体的自 木层物种多样指数与松毛虫年均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明 然防治,充分协调了林木、病虫、天敌三者间的关系,充 显的负相关关系,当马尾松内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分发挥了自然因素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 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使松毛虫达到不成灾的水平。林内 相对平衡、控制湿地松有害生物发生的根本途径,也是 生物的多样性有效抑制了害虫的发生。封山育林、丰富 最符合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综合防治原则。 植被在做法上简单、有效,在湿地松病虫害自然防治中 自然防治体现在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它包括适地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适树、适林地的选择,选育抗病品种、设计、营造混交 3.3加强栽培管理 林、增施肥料等,必须从森林培育的源头抓起。对现有 3.3.1及时抚育。湿地松不耐荫蔽。长在杂草丛中的幼 湿地松纯林进行改造,实施自然防治,是湿地松有害生 林极易发生松针褐斑病。栽植后须连续3年松土、除 物防治的当务之急,也是2l世纪湿地松有害生物防治 草、扩穴,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林内湿度和促进 的主要任务。 幼林生长。 (收稿:2012-09—26) 3.3.2及时间伐。林分郁闭后,林龄8~10年,林木出现 分化时,采用下层间伐的方式进行,以调整林分结构, 参考文献: 促进林木生长,防止病虫害发生。间伐667m:保留80 【1】董月发,鲍建华,甘跃宇.萍乡市湿地松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治 方法Ⅱ1.江西植保,2003(4):182—183 株左右,并对濒死木、病虫木、生长不良木进行一次全 【2】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12月18日报道:福建发现野外感染松材 面的清理,砍除那些不宜保留或可以不保留的植株。 线虫病桔死湿地松 3.4加大生物防治力度 l3】Cla ̄e SP.et a1.Life history of Orcella acuta(Homoptera:Pseudo— 3.4.1进一步提高白僵菌的生产、应用水平。筛选出毒 coccidae)in Loblloly Pine seed orchards in Geo晒a.Environmental En— 力强、寄生率高、防治效果好的新一代菌株。在提高质 tomology.1990 量的同时,加强对使用方法的研究,拓宽白僵菌的防治 [4】谷昭威,曲爱军.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林木害虫的自然防治卟生态 面,发挥更大的防治作用。 学杂志,1998(3):59—62 【51昊拥完,罗洪,肖淑萍.试论峡江县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对马尾松毛 3.4.2发展新的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Bt)。核型 虫的控制作用U】.吉安林业科技与经济,1997(1):36—37 多角病毒(NPV)、重寄生菌等。尤其是Bt制剂,杀虫见 【6】罗永松.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松毛虫发生相关关系的调查【『1.森 效快、效果好,生产技术已日臻完善,是一个值得开发 林痛虫通讯,1997(2):34—35. 的生物农药。此外,如植源性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拒 作者简介:尹维国(1971-),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和管 食剂、信息激素等新一代生物农药,在害虫防治上都具 理工作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