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建设众议苑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o慎闻 201 8年1号文件明确了“产业振兴、生态宜 居、乡村善治、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五大目标, 领导在村“两委”换届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硬性确定村“两委”干部候选人并要求必须选上。同 使乡村振兴战略有了完整的目标体系。其中,乡村 善治具有统领作用,不仅体现在全体村民的物质生 活层面,也体现在民主参与的政治生活层面。今年 是村“两委”换届之年。各地应以此为契机,推动乡 村善治的机制建设,让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感和 获得感。 有调查显示,随着我国乡村治理发生深刻变 化和村民自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乡村善治的格局 中形成了两对矛盾:一是民主开放政治与村庄能人 强势政 台的矛盾,二是村民自治与村“两委”干部 职业行政化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在乡村治理中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博弈,有时甚至发生严重冲 突,成了制约乡村善治的核心问题,因此不能忽视。 我国乡村治理体系是由村民自 台的基本制度构 成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是乡村善治的最大特征,意味着村民拥有民主开放 的政治空间和话语表达空间。然而,由于乡镇党政 领导偏爱村庄能人强势政治,支持村庄能人担任村 “两委”干部成为普遍现象。由此,村庄能人强势政 治对村务拥有重大决定权,民主开放的政 台空间受 到,导致乡村善治效果大打折扣。这表明.实 现乡村善治就要处理好民主开放政治与村庄能人强 势政治的矛盾 在乡村社会,谁的人脉广,谁的势力大,谁就 被视为村庄能人。基于此,乡镇党政领导不仅选择 村座能人担任村“两委”干部,而且通过对村“两委” 干部推行职业行政化管理进行固化。村庄能人也愿 意与乡镇党政领导产生更多互动,从中获得一定利 益,并强化其强势政治地位和对村务的掌控权。这 表明,实现乡村善治就要处理好村民自治与村“两 委”干部职业行政化的矛盾。 从根源上看,乡镇党政领导为了实现乡村振兴 和乡村治理,更倾向强化村庄能人担任村“两委”干 部的机制,以达成利益共同体。一些乡镇党政 0 RDJS 2018.O5 时,不断以财政支付和实行绩效考核等方式确定村 “两委”干部的报酬。这就更加强化了村“两委”干部 的村庄能人强势政治和职业行政化色彩。 事实证明,随着村庄能人强势政 台与村“两委” 干部职业行政化的加强,也造成了马太效应和沉默 的螺旋效应。村庄能人具有较强的能力,又通过村 “两委”干部职业行政化强化了利益格局,因而在村 务中能够发出更强势的声音,普通村民则更没有机 会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导致民主开放政治的空间越 来越小。因此,实现乡村善治,必须解决村庄能人 强势政治和村“两委”干部职业行政化色彩问题。 为有效解决这两对矛盾,在村“两委”换届工作 中,乡镇党政领导需要摆脱惯性思维和旧有管理模 式,积极探索运用新的方式和方法,全面贯彻落实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制度。党的基层组 织要深刻领会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引导全体 和广大群众积极有序、依法依规参加选举,做 到“不少一环、不漏一步” 必须明确的是,“四个民主”是法 台底线,不得 逾越。“四个民主”不落地,乡村善治中的两对矛盾 就难以解决,乡村善治也就难以实现。通过换届, 地方要在落实“四个民主”上深化改革措 施,使民主选举退出行政化色彩,并健全完善民主 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长效机制,破除村庄 能人强势政治和村“两委”干部职业行政化的弊端, 让村“两委”干部真正回归“本位”。 综上所述,实现乡村善治,必须从根本上处理 好村庄能人强势政治和民主开放政治的关系以及行 政管理和村民自治的关系。这是关乎实现乡村振兴 尤其是乡村治理的重大课题。对此,希望能有更多 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为推动乡 +-J-4' ̄兴和乡村治理绘就更加美好的新画卷。 责任编辑/李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