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 要: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施工的稳定性是十分关键的,必须根据具体的路段做具体的施工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路基的稳定,从而提高整条公路的质量,保证公路的持久和耐用性。
关键词:公路路基;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Abstract: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subgrade stability is crucial, must according to specific sections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design is the only way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roadb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road quality, ensure the lasting and durability.
Key words: highway roadbed; quality problem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6 前言
公路工程路基病害治理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公路路基质量通病主要有路基“弹簧”,边坡不稳,沉降,以及季节性冻土路基出现的病害等,本文从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治理的措施。
1、路基“弹簧”及防治 路基有“弹簧”的地方,表面有明显的放射性裂纹(粘性土)或疏松(砂性土),从二、三十米外看,可以发现弹簧点处平整度与正常压实面不同。因此防治“弹簧”路基要从原材料入手:
1.1 路基填料要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的土。一定要注意不能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进行混填施工,特别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
1.2 在碾压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软弱层出现,应及时清除并换填良性土壤重新碾压。并进行压实度和含水量的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填筑上一层。
1.3 整治路段对局部的“弹簧”路基可以在不影响行车及道路安全的情况下对过湿土进行翻晒,掺配,待含水量合适后碾压成型,宜可掺生石灰翻拌或直接挖除换填适宜的土壤进行碾压成型。 1.4 对于“弹簧”路基,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路基路面的排水工作,一般最好采取措施将地下水位降至路基下50cm。
1.5 路基填土在填筑前要清除混杂的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填土中挟有有机物容易在有机物腐烂后,在土体中形成空洞;而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的过湿土,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都会造成“弹簧”路基现象。 2、填方路基沉陷及防治
2.1 施工时要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松铺厚度不超过有关规定,避免超厚填筑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致使路基弯沉达不到要求,或造成路基沉陷。 2.2 重视原地面的处理,加强地基的压实及加固,对于原地面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作成台阶状进行处理,并充分压实。 2.3 对于?填方路段要考虑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个别路基填料比较好,条件容许的高填方路段可以采用注水法进行沉降施工,路面基层施工尽量放晚点,特别是当年进行路基路面施工的路段沉陷比较厉害,主要原因就是填土路基没有足够的自然沉降时间,所以路基路面施工尽量不要同一年施工,这样沉陷的病害就会少许多。对于软弱地基上的路基填筑时,除了对软弱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1-2米的高度里不得填筑细粒料。 3、软土地基处理
3.1 灰土挤密桩:当软土地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采取灰土挤密桩。 含水率过大可往孔内填干土粉或石灰粉,以吸去部分水分,或快速成孔浇灌或边成孔边下套管,或成孔后下套管;含水率过小,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内土层,成孔顺序应先外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对已成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应当天回填夯实;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寒,应打一孔,填一孔;当桩孔较密,土质松软,应采取间隔跳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打夯实。孔填料前应先夯打孔底3~4锤;根据试验测定的密实度要求,随填随夯,严格控制下料速度和夯击次数;回填料应拌合均匀,并控制其含水量;每个孔填料用量应与计算用量基本符合;夯锤重不宜小于100kg;锤型以梨型或枣核型较合适。有利于夯实边缘土,不宜采用平头夯锤,落距一般应大于2m;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降低水位后再回填夯实。已出现疏松、断裂或夹层,应用洛阳铲全部取出来,按规定重新填夯灰上,达到设计要求。认真按操作规程施工;灰土要按配合比称量,搅拌要均匀,干湿要适度;每次下灰厚度、数量、落锤高度、夯击次数要按试验规定做到前后一致:施工中严格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3.2 轻质路堤: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可减轻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目前国内已有应用粉煤灰填筑路堤的成功经验,可使路堤自重减轻25%左右。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测定最大干容重为9~12KN/m3。硅钻型粉煤灰粘性小,不具塑性,但液限在%左右,最佳含水量37%~41%,有良好的压实性能。粉煤灰路堤边坡表层1~2m用粘质土包覆,以稳定边坡和利于长草,路床顶面用粗粒土封闭,厚0.3~0.5m。 3.3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浅层(一般小于3m厚)的软土地基可采用先在地表铺筑上工布,再填筑路堤,土工布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作用,从而取代常规的置换方法。 软土层厚度3~5m,采用土工布与砂垫层联合处治,排水砂垫层的厚度可由50cm减薄至30cm。也有在路堤下面与地表之间铺设多层土工织物,利用材料的高抗拉强度克服地基的滑动变形来保持稳定,通过控制填土速率,配合超载予压,使地基迅速固结。 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土工格栅,以及采用网箱席垫处理软土地基,其主要作用是使地基土和填料向上和向两侧的位移受到,减少局部荷载。采用网箱席垫可减少总沉降量40%左右。
4、季节性冻土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 青海省海拔都较高,绝大部分地区路基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季节性冰冻现象,由此造成路基翻浆,网裂,拥包等病害为此,要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处治:
4.1 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土质挖方路基,须换填不少于60cm砂砾,石质挖方路基,须设置30cm砂砾垫层,横向排水不畅路段要加设盲沟。
4.2 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面发生沉降变形。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确保排水通畅。
4.3 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而积来设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设置挡墙防止塌方,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
4.4 积极推行植物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比较稳定的土质边坡采用种草、铺设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软质岩石、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植物不易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冲刷路段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
4.5 在路基一定深度处设置隔离层,在路面底基层或路基上层处设置隔温层,采用水稳性好,冻稳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换填路基上部。 5、结束语
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决定了公路路基病害的多发性,多样性,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量的不断加大和超载汽车的增多也是公路路基不堪重负,因此,要想将公路路基病害控制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小程度,就必须从设计开始入手,科学的设计加上科学的施工,相信公路路基质量通病会控制在最低限度。对于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要多实地调查、试验,从病害发生的原因入手,采取科学的措施,会将病害处治好的。
------------最新【精品】范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