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产程观察中肛诊和内诊的正确使用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中国中医药咨讯 ・2叭0年4月下 第2卷第8期 April 2010 Vo1.2 No.8 226・ Journal of China乃 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fformation 产程观察中肛诊和内诊的正确使用 郑玉美 丹阳市里庄医院江苏丹阳212363 在分娩过程中,产力、产道和胎儿的相互关系表现复 肛门与两坐骨结节连在一条直线上,手指放人肛门内有环 状括约肌收缩感,取出手指可见有胎粪。若为颜面,口与两 颧骨突出点呈三角形,手指放入口内可以触及齿龈和弓状 杂,只有在产道进展中仔细观察和检查,才能识别正常与 异常。正确使用肛诊或内诊,可对各种异常情况及时做出 准确的判断,使母婴安全渡过分娩期 1肛诊《肛门检查) 1.1 肌诊的意义及检查方法产程观察中,肛诊可了解先 露部、骶骨、坐骨棘、坐骨切迹及骶尾关节活动度,测量出 L1后矢状径。榆查时,产妇取屈膝平卧位,检查者站在产妇 右侧,让产妇向下用力,使肛门放松,右手食指戴指套,沾 润滑油或肥皂水后经肛门轻轻向后触及尾骨尖,沿此向卜 至骶尾骨节,了解尾骨的活动度,再向两侧触摸坐骨棘是 否突出,确定先露部的高低并检查宫口开大程度。 1.2 目的 ①了解胎儿先露部种类,胎方位及先露部下降 的程度。如为头位可触及圆而质硬的头骨,无水肿时可查 到矢状缝及囟门位置,确定胎方位;如为臀位则先露不规 则、质软,有时可触及肢体;如触及到条索状物并有搏动时 则为脐带先露或脐带脱垂。②宫颈软硬、厚薄及宫口开大 程度。宫口近开全时可摸到窄边或部分宫颈边缘,宫口开 大10CM时摸不到宫颈边缘,为宫口开全。③了解胎膜情 况。如未破膜,可在胎头前方触及到羊水囊,破膜后羊水囊 消失,上推胎头时有羊水从阴道流出。④了解骨盆腔的形 状及大小。检查时注意坐骨棘足甭突出,坐骨棘问径及坐 骨切迹底部宽度有无狭窄,骨盆侧壁有无明显内倾,骶尾 关节活动度及尾骨的长度是否正常。坐骨棘平而是判断胎 头高低的标志。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时,以“O”表达; 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时,以“一1”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下 1CM时,以“+1”表达,余依此类推。一般肛查次数不应过 多,临产初期隔4小时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者的问隔 应缩短,描记好产程图观察。 2内诊(阴道检查) 2.1 目的 阴道检查能直接摸清胎头,并能触清矢状缝及 囟门确定胎位、宫口扩张程度,以决定其分娩方式。适用于 肛查胎先露不明、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不明、疑有脐 带先露或脱垂、轻度头盆不称经试产4-6小时产程进展缓 慢者。 2.2检查方法应在严密消毒后进行,以防感染。内诊时 孕妇排空小便或必要时导尿,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左 手分开阴唇暴露阴道口,右手食、中二指轻轻伸入阴道,进 行系统详细的检查。内诊能比较清楚地了解有无阴道狭 窄、横隔、纵隔;宫颈厚薄、软硬度及是否消失,宫口开大情 况,胎膜是否完整,如胎膜已破,可直接清楚地摸到先露 部;如系头位可按矢状缝,大小囟门的位置查明胎位及胎 头俯屈程度,并根据先露头与坐骨棘问径的高低关系了解 先露下降程度,产程进展及产瘤的大小。如为胎臀,可触及 的下颌骨。若触及胎足时应与胎手相鉴别,胎足趾短而平 齐,且有足跟,胎手指长,指端不平齐。综合分析,及时恰当 地进行处理或决定其分娩方式。 2.3 复核头盆关系 ①核查骨盆内径,排除骨盆异常。② 确定胎头方位极为重要,常根据胎头矢状缝与囟门位置作 出判定,如矢状缝在骨盆入口横径上,向后移靠近骶岬,同 时前后囟一起后移,前顶骨紧嵌于耻骨联合后方,产瘤大 部分位于前顶骨,致使盆腔后部空虚,因后顶骨的大部分 尚在骶岬之上而不能触及,提示为前不均倾位,需与枕横 位鉴别,后者矢状缝在骨盆中部横径上,后囟门在骨盆左 侧方,则为枕左横位,反之为枕右横位。如矢状缝与骨盆前 后径一致,前囟门在耻骨联合后,后囟门在骶骨前为高直 后位,反之为高直前位,应与枕后位相鉴别,若为枕后位, 感到骨盆后部空虚,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一t_,前囟门 -在骨盆有前方,后囟f-j(枕部)在骨盆左后方则为枕左后 位,反之为枕右后位。这些头盆位置均提示相对性头盆不 称。③检查胎头,如产程早期即出现胎头颅骨重叠或产瘤 时,应警惕头盆不称。 2_4 骨盆内测量①测量骶耻内径(对角径),自耻骨联 合下缘至骶骨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2.5—13CM。方法 是用一手的食、中指伸人阴道,用中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 点,食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另一手食指正确标记出此 接触点的距离,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其中指尖至此接触 点的距离为对角经。若<11.5CM,常提示骨盆入口平面狭 窄,多见于扁平骨盆的妇女,于妊娠末期或临产后,胎头矢 状缝只能衔接于骨盆入口横经上。若手指不能触及骶岬,则 对角经多数>12.5CM,说明骨盆入口前后经无明显狭窄,测 量对角经常于妊娠24—36周、阴道松软时进行测量为宜,过 早测量阴道较紧,近预产期测量易引起感染.②测量坐骨棘 问径:用一手的食、中指伸入阴道后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 估计其问的距离,正常值为IOCM。③测量坐骨切迹宽度(即 骶棘韧带宽度);它代表中骨盆后矢状经,其宽度为坐骨棘与 骶骨下部问的距离。将阴道内的食指置于韧带上移动。能容 纳3横指(5.5—6.0CM)为正常。若坐骨棘间经<10CM,坐骨 切迹宽度<2横指,提示中骨盆平面狭窄,则胎头俯屈及内 旋转受阻,易发生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临产后产妇多表 现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延长及停滞、继发性宫缩乏力等。应仔 细检查,密切观察,及早作出诊断,以决定适当的分娩方式。 但临产后应尽量避免作过多或不必要的阴道检查,防止增 加感染的机会。 作者简介:郑玉美,女,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医院主管护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